




關鍵詞:云南盈江;澳洲堅果;產量;果實品質;隸屬函數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S66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8981(2024)03—0131—09
澳洲堅果Macadamia spp. 屬山龍眼科Proteaceae澳洲堅果屬Macadamia 常綠喬木果樹,又稱夏威夷果,原產于澳大利亞昆士蘭東南部和新南威爾士東北部沿岸的亞熱帶雨林地區[1-3]。其可食用部分為果仁,營養價值高,香氣馥郁,口感酥脆,被稱為“堅果之王”,在市場上深受喜愛[4]。我國最早在1910 年引入澳洲堅果,將其作為標本樹種植于臺北植物園,1979 年我國開啟了澳洲堅果的商業種植[5]。截至2021 年末,全球澳洲堅果種植面積約為44.19 萬hm2,國內種植面積達32.70 萬hm2[6]。我國澳洲堅果種植區域主要為云南、廣西、廣東、貴州和四川等省區[7],其中云南省澳洲堅果種植面積為25.27 萬hm2,在國內種植面積排在第1 位[8]。2021年云南省澳洲堅果殼果(nut in shell,NIS)產量為10.90 萬t,總產值達62.50 億元,澳洲堅果已成為云南省澳洲堅果適種區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9-10]。
云南省德宏州于1984 年引種澳洲堅果,在盈江縣、芒市、隴川縣、梁河縣和瑞麗市等地均有種植,其中盈江縣和芒市為德宏州澳洲堅果的主要種植區域[11]。盈江縣因其澳洲堅果種植面積較廣,相關企業發展良好,于2011 年獲得“中國堅果之鄉”的稱號[12]。截至2022年,盈江縣澳洲堅果種植面積為1.89 萬hm2,帶皮果產量約1.5 萬t,實現總產值4.05 億元,帶動全縣2.7 萬余農戶共11 萬人脫貧致富,盈江縣被列為2022 年云南省“一縣一業”澳洲堅果產業示范創建縣[13],澳洲堅果產業已成為盈江縣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一環。
盈江縣引入的澳洲堅果品種主要為澳大利亞和夏威夷品種,也有部分國內自主選育品種,由于氣候和土壤等條件不同,引入品種在引種地的產量表現可能與種源地有所差異[4],不同品種間的果實品質也存在一定的差異[14-15]。為了解引入的澳洲堅果品種在盈江縣的產量和果實品質表現,本研究中對盈江縣3 個新引入品種和13 個盛產期品種的樹體生長情況、產量和果實品質進行比較分析和綜合評價,篩選在盈江縣表現優異的品種,旨在為盈江縣澳洲堅果產業品種結構調整及優化品種布局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概況
在云南省盈江縣迪思公司新城鄉堅果基地進行引種試驗。該地區年平均氣溫19.6 ℃,極端最低溫度-1.2 ℃,極端最高溫度36.8 ℃,無霜期324.4 d,年日照平均2364.5 h,年平均降水量1 552 mm,年平均蒸發量1 896.7 mm,年平均相對濕度80%,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土壤類型為紅壤土,pH 值5.0 ~ 5.5。
1.2 供試品種
選取8個夏威夷選育品種、4 個澳大利亞選育品種及4 個中國選育品種作為供試品種(表1),樹齡11~13 a。A4、A16 及桂熱1 號于2018年9月定植,其余品種于2010rhXivc2CAumva2HiKCRPWw==—2012年的9月定植。所有供試品種統一常規土肥水管理。由于A4、A16及桂熱1號為初產期,不參與生長量和產量評價,僅參與果實品質的比較分析。
1.3 試驗方法
1.3.1果實品質測定
在2021—2023年每年果實成熟后,每個品種至少選擇3 株樣樹,從樹冠的東、西、南、北4個方向隨機采集50 個果實。取得樣品后,以50個殼果為1 個樣本,稱量帶皮果質量(m),及時脫去果皮后稱量鮮帶殼果質量(m),將鮮帶殼果依次于38、45、60 ℃烘箱中各處理48 h 后及時稱量干帶殼果質量(m),計算單干殼果質量。果實品質分析方法參照文獻[16]。測定的品質指標包括殼果平均橫徑和縱徑、單果仁質量。計算殼果橫徑和縱徑的變異系數、出仁率(R),統計一級果仁率;以50 個果實為1 個樣品計算出籽率(R)、帶殼果含水率(ω),重復測定3 個樣品。
R=(m/m)×100%,ω=(m-m)/m。
1.4 數據處理
1.4.1 數據統計
使用Excel 2016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使用SPSS 25.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Duncan新復極差法,α=0.05)。
1.4.2 綜合評價
選擇帶皮果平均株產、鮮帶殼果平均株產、果仁平均株產、殼果平均橫徑、殼果橫徑變異系數、殼果平均縱徑、殼果縱徑變異系數、出籽率、單干殼果質量、單果仁質量、出仁率和一級果仁率作為評價指標,對引種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如圖1所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供試澳洲堅果品種的樹體生長情況
盈江縣13 個盛產期澳洲堅果品種樹體生長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表2),13 個品種的莖圍均超過50 cm,其中HAES246 和HAES333 的莖圍顯著大于O.C 和HAES508;13 個品種的冠幅均大于5 m,樹冠投影面積均超過20 m2,其中HAES800的冠幅和樹冠投影面積最大,分別為6.91 m 和37.68 m2,除HAES246 和HAES333 外,HAES800的冠幅和樹冠投影面積顯著大于其他品種。
2.2 供試澳洲堅果品種的產量
盈江縣13個盛產期澳洲堅果品種的產量調查結果顯示(表3),帶皮果和鮮帶殼果平均株產在各品種間有較大差異。帶皮果平均株產最高的是HAES333,為39.38 kg,顯著高于HAES246、HAES344、HAES741、HAES788 和HAES800;帶皮果平均株產最低的是HAES800,為12.93 kg,與HAES344、HAES741 和HAES788 差異不顯著。除HAES741、HAES788 和HAES800 外, 其余品種的鮮帶殼果平均株產均大于10 kg,最高的是HAES333,為18.61 kg,顯著優于HAES344、HAES741、HAES788 和HAES800; 鮮帶殼果平均株產最低的是HAES800, 為5.68 kg, 與HAES344、HAES741 和HAES788 差異不顯著。果仁平均株產最高的是迪思1 號,為4.77 kg,顯著優于HAES246、HAES344、HAES741、HAES788和HAES800;最低的是HAES800,為1.55 kg,與HAES246、HAES344、HAES741 和HAES788 差異不顯著。果仁得率最高為迪思1 號的14.67%,顯著優于其他品種。
2.3 供試澳洲堅果品種的果實品質
16 個澳洲堅果品種的果實品質分析結果(表4)顯示,殼果平均橫徑和縱徑均大于25 mm 的品種有南亞3 號、迪思2 號、HAES800、A4 和迪思1 號,其中迪思1 號的殼果平均橫徑顯著大于除HAES246、HAES800、A4、迪思2 號、桂熱1 號和南亞3 號外的其他品種,HAES741 的殼果平均橫徑顯著低于其他所有品種。除品種HAES246、HAES344、HAES508、HAES741 和HAES788外,其余品種的殼果橫徑和縱徑的變異系數均小于5.50%,其中桂熱1 號的變異系數最小,殼果大小最均勻。出籽率最高的品種是HAES344,為52.47%, 顯著高于除HAES246、A4、迪思1 號和桂熱1 號外的其他品種;出籽率最低的品種是HAES788,為42.81%,顯著低于除HAES800 和迪思2 號外的所有品種。單干殼果質量最大的品種為迪思1 號(9.03 g),顯著高于除HAES344、HAES800、A4、迪思2 號和南亞3 號外的所有品種;單干殼果質量最小的品種為HAES741(5.72 g),顯著低于其他所有品種。單果仁質量最高的品種為A4 和迪思1 號,顯著高于其他品種;單果仁質量較低的品種為HAES333、HAES741 和H2,顯著低于其他品種;除HAES333、HAES741 和H2 外,其余品種的單果仁質量均大于2 g。出仁率大于32% 的品種有HAES741、HAES788、HAES800、A16、A4、O.C、迪思1 號、迪思2 號和桂熱1號,其中A4 的出仁率最高,為41.14%,顯著高于除A16 外的其他品種,HAES333 的出仁率最低,顯著低于除HAES246、HAES344、H2 和南亞3 號外的其他品種。除HAES246、HAES344、HAES508、HAES788 和H2 外,其余品種的一級果仁率均大于92%;一級果仁率大于90% 的品種之間差異不顯著;一級果仁率最低為HAES246(66.69%),顯著低于其他所有品種。
2.4 供試澳洲堅果品種的綜合表現
16個澳洲堅果品種的果實品質綜合評價結果表明(表5),在16 個澳洲堅果品種中,果實品質的綜合隸屬函數值大于0.6 的品種有A4、迪思1 號、A16、桂熱1 號、迪思2 號、HAES800 和O.C。隸屬函數值最高的品種為A4,比排名第2 位的迪思1 號高16.5%;H2 的隸屬函數值最低,比A4低72.83%。
13 個盛產期澳洲堅果品種產量性狀和果實品質的綜合評價結果表明(表6),在13 個澳洲堅果品種中,產量性狀和果實品質的綜合隸屬函數值大于0.6 的品種有迪思1號、O.C、迪思2號、南亞3 號和HAES294。隸屬函數值最高的品種為迪思1 號,比排名第2 位的O.C 高29.0%;HAES741 的綜合排名最低,隸屬函數值比迪思1號低58.43%。
3 結論與討論
引種表現的綜合評價結果表明,適宜在盈江縣推廣種植的品種有O.C、迪思1 號和迪思2號。A4、A16 和桂熱1 號在盈江地區的種植年限不長,其早期的綜合表現優秀,具有發展潛力,今后的研究中應重點關注其產量表現。
樹體生長情況和產量性狀是澳洲堅果適應性表現的重要指標[17]。盈江縣樹齡為11 ~ 13 a 的13 個澳洲堅果品種樹體生長健壯,主干和樹冠生長表現均較好。在產量方面,除品種HAES800 外,其他品種的帶皮果平均株產均大于20 kg,鮮帶殼果平均株產僅HAES741、HAES788 和HAES800未達到10 kg,其余品種產量表現優良,均達到目標產量,表明盈江縣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宜種植澳洲堅果。品種HAES333、HAES246 和HAES800的樹體生長表現相似,但HAES333 的鮮帶皮果平均株產顯著優于HAES246 和HAES800,與前人研究結果[18-19] 一致,即HAES333 比HAES246和HAES800 表現出更佳的早實性和豐產性。本研究結果顯示,HAES344、HAES741、HAES788和HAES800 在產量表現上較差。根據5~10年生植株在廣西西南地區連續5 a 的產量表現,HAES344、HAES741 和HAES800 被認為不豐產,HAES788 為較豐產[20]; 根據5 年生植株在云南熱區連續6 a 的豐產性和穩定性表現,HAES344、HAES741 和HAES800 被評為表現較差,HAES788 被評為表現不好[4];5 個品種11 年生植株在廣東的產量比較結果表明,HAES344 和HAES800 的帶皮果平均株產極顯著低于O.C[18];在貴州地區連續2 a 的產量觀測結果表明,7 ~ 9年生的HAES344 和HAES788 品種的帶皮果平均株產均顯著低于O.C[17]。HAES344、HAES741、HAES788 和HAES800 在多個省區的豐產性表現不佳,在盈江縣的產量也較低,可能是由于這幾個品種存在前期營養生長旺盛而結實較晚的特性,有待進一步觀察其產量表現。
澳洲堅果的果實品質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種植適應性[21]。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盈江地區不同品種的果實品質有一定差異。殼果較大的品種為HAES246、HAES800、A4、迪思1 號、迪思2 號、桂熱1 號和南亞3 號, 最小的品種為HAES741。出籽率較高的品種有HAES246、HAES344、A4、迪思1 號和桂熱1 號,較低的品種為HAES788、HAES800 和迪思2 號。單干殼果質量較大的品種為HAES344、HAES800、A4、迪思1 號、迪思2 號和南亞3 號,HAES741 的單干殼果質量最小。單果仁質量較高的品種為A4 和迪思1 號,較低為HAES333、HAES741 和H2。出仁率較高的品種為A4 和A16,較低的品種為HAES246、HAES333、HAES344、H2 和南亞3號。A4、A16 和桂熱1 號的一級果仁率大于99%,且桂熱1 號的一級果仁率為100%,與桂熱1 號在廣西地區的表現相似[22]。從果實品質綜合評價結果來看,表現較優的品種有迪思1 號、迪思2 號、A4、A16、桂熱1 號及南亞3 號等。本研究中A4的出仁率和單果仁質量分別為41.14% 和3.33 g,均為16 個品種中的最大值;在廣西地區A4 的出仁率和單果仁質量分別為43.67% 和3.52 g,均為10 個參試品種中的最大值[6]。在廣東地區,南亞3 號的一級果仁率為98.9% ~ 100.0%,出仁率為36.8% ~ 38.2%,單干殼果質量和單果仁質量分別為6.95、2.63 g[23]。本研究中南亞3 號一級果仁率為(96.08±4.57)%,與前人的報道一致,但出仁率偏低,為28.30%,可能是受盈江縣的氣候、土壤及種植管理等因素影響,南亞3 號帶殼果的果殼較厚、果仁較小,單干殼果和單果仁質量分別為8.24、2.27 g。
澳洲堅果果實品質的評價指標較多,本研究中使用隸屬函數分析法對16 個澳洲堅果品種的果實品質進行了整體評價。結果表明:新引入品種A4 和A16 的5 年生植株在帶殼果大小、出仁率和一級果仁率方面表現出色,排名分別為第1 位和第3 位;桂熱1 號的綜合表現優良,殼果大小最均勻,一級果仁率最高,綜合排名在第4 位。盈江縣鄉土品種迪思1 號和迪思2 號在殼果大小和質量、單果仁質量和一級果仁率上表現優異,分別排名第2 位和第5 位,與果實品質綜合分析結果一致。
大部分澳洲堅果品種在種植10 a 后進入盛產期,對于已投產的品種,有必要進行產量和果實品質的綜合評價。隸屬函數分析法在澳洲堅果綜合評價中的應用已有報道,賀熙勇等[4] 使用隸屬函數對15 個澳洲堅果品種的產量和品質表現進行了綜合評價,選出了4 個表現優異且適宜在云南熱區種植的澳洲堅果品種。本研究中使用產量和果實品質的12 項指標,對盈江縣盛產期澳洲堅果13 個品種進行了基于隸屬函數的綜合評價。結果顯示,綜合隸屬函數值排名在前4 位的品種分別為迪思1 號、O.C、迪思2 號和南亞3 號。迪思1號和迪思2 號在產量和果實品質上均表現優異,樹體生長情況良好,可被作為盈江縣的主栽推廣品種。O.C 的各指標表現均較優良,可在盈江縣推廣種植。前人的研究結果表明,O.C 相較于其他品種更為豐產和優質[4,17,19,24],且為德宏州適種的優良品種[11],但在高溫高濕、通風條件差的地塊種植時O.C 極易發生黑果病,應盡量避免在此類地塊種植O.C。本研究中南亞3 號的產量表現突出,與前人報道的其在德宏州的表現一致[23],除了出仁率偏低外,該品種的各項果實品質指標表現較優,其品質表現有待進一步觀察。
本研究中所選試驗地點位于盈江縣內,試驗結果僅能反映各品種在盈江縣的表現,評價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云南省為澳洲堅果主產區,后續將進一步擴大調查采樣范圍,優化評價方法,以期獲得在云南全省具推廣性的試驗結果。
致謝:德宏州林草種苗管理和質量監督檢驗站、德宏州林業科學研究所、盈江縣林業和草原局、云南迪思企業集團堅果有限公司等單位參加了品種調查和樣品處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