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實施和“數商興農”工程的推進,農村電商產業飛速發展。物流作為供、銷的鏈條,對于農村電商的支撐作用不容忽視。同時,“數商興農”對物流人才培養在知識技能、思想意識、身體素質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以物流人才培養路徑構建為總抓手,結合“數商興農”對農村物流人才的新要求,發現農村物流人才培養存在理論與實踐脫軌、師資力量薄弱和引導學生返鄉就業困難等問題,并結合物流專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農村物流人才培養需要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以期為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數商興農;電商物流;人才培養;農村物流
中圖分類號:F250;G64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20.044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promoting agriculture through digital business" project, the rural e-commerce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As a supply and sales chain, the supporting role of logistics in rural e-commerce cannot be ignored. At the same time, "promoting agriculture through digital business"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logistics talents in terms of knowledge, skills,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physical fitnes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talent training paths as the overall focus, combines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promoting agriculture through digital business" for logistics talents,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in rural logistics talent training, such 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eviation, less qualified teaching staff, and difficulties in guiding students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s for finding employment.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ogistic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t is propos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cultivating rural logistics tal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promoting agriculture through digital business; e-commerce logistics; talent training; rural logistics
0 前 言
在“數商興農”的背景下,農村電商將會迎來快速的發展。作為電子商務的支撐產業,農村物流也會迎來質的飛躍。因此,需要大量的物流人才來支撐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物流行業本身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對人才的要求較高。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數字化的要求也使得物流人才的培養體系需要不斷地與時俱進。然而,高校在物流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因此,研究“數商興農”背景下物流人才課程體系的構建,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物流專業畢業生適應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數商興農”背景下對物流人才的新要求
1.1 知識技能匹配鄉村振興戰略
“數商興農”視域下知識技能匹配鄉村振興戰略立志于服務鄉村電商物流發展的物流專業學生,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數字技能。
1.1.1 專業知識方面
物流管理專業知識可細分為很多領域,包括航空航天物流、生產物流、社會物流、快遞物流等。在“數商興農”背景下,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宏偉目標,物流人才培養應結合農村物流人才的需要[1],著力培養符合農村發展規律且深諳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和產、銷、供一體化管理流程的專業物流人才。服務于鄉村電商物流的大學生,要具備農產品質量與安全、農產品包裝與標識、冷鏈物流技術等物流專業知識。同時,要有分析農村經濟政策和分析農產品市場的能力。簡而言之,就是要培養針對農產品物流和農村物流發展的專業人才。
1.1.2 數字技術方面
當今電商物流飛速發展,“社交電商”“直播電商”“近場電商”打開了農產品上行的銷售渠道[2]。然而,滯后的物流體系導致農產品物流渠道受阻、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環節的銜接困難。因此,要利用“互聯網+”物流打通農產品物流的物理渠道,利用大數據將人找貨變成貨找人,用數字技術將物流在農產品上行和農產品供應鏈體系中的支撐作用和服務保障作用發揮到極致。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背景下,數字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會賦能縣域農業向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3]。在“數商興農”的背景下,高校在培養物流人才過程中除了要傳授專業知識外,也要重視數字化技能的培養。
因此,農村電商物流人才除了要熟練掌握物流信息系統外,還要掌握數據分析與數據挖掘技術,要能夠從海量的物流數據中尋找潛在的規律和趨勢,為“數商興農”進程提供決策支持。此外,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農村物流人才實現農產品生產、銷售、物流等各類信息的共享和協同管理。最重要的是,針對農產品物流,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對整個物流過程的實時監控,從而提高農產品物流的運輸效率和安全性。因此,在“數商興農”背景下,物流人才需要具備數字分析和挖掘技術、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等的應用能力。
1.2 思想意識緊跟“思政”目標
研究發現,受網絡的負面影響和非主流意識的侵蝕,部分大學生的主流意識逐漸淡薄。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逐步轉型,大學生的價值觀和判斷出現偏差,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正在吞噬大學生的信仰,大學生畢業后更愿意選擇去機會較多、薪酬較高的大城市工作[4]。大學生返鄉就業一直是高等教育領域比較棘手的問題。特別是專業課老師,在課程思政過程中引導大學生返鄉就業更是無從下手。因此,如何在專業課的教育過程中引導學生畢業后投身于鄉村建設,成為重要的議題。在“數商興農”背景下,高校物流專業教學需要注重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意識。物流管理專業的大學生要以國家發展為己任,要有沖在國家發展第一線的思想覺悟。
1.3 身心素質適應農村環境挑戰
在“數商興農”背景下,投身于農村物流建設的大學生需要具備適應農村生活的能力和精神素質。相比城市來講,農村的基礎設施薄弱、交通不便利、醫療衛生條件差。面對這些現實條件,投身于農村物流的大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體能、吃苦耐勞和堅忍不拔的意志,以及對農村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大學生需要具備足夠的體力和耐力,要做好長時間在戶外工作的準備,甚至還要忍受惡劣的天氣條件等。面對農村生活的艱辛和挑戰,要有穩定的心態和積極的心理素質。面對不便利的環境和困難時,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此外,大學生還要具備快速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包括適應農村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和人際關系等。
1.4 綜合素質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在“數商興農”背景下,高校培養物流專業人才需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農村物流建設,需要人才既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又有過硬的實踐能力,理論知識可以為農村物流工作提供指導和支持,幫助學生理解物流過程、管理原則和技術方法,而實踐能力則可以幫助學生盡快從事相關工作。最重要的是,過硬的實踐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農村物流工作的現實挑戰和復雜情況,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高校在培養農村物流專業人才時要更加注重學生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數商興農”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高校物流專業人才建設任重而道遠,高校物流專業需要設置與之相匹配的物流專業課程體系來支撐鄉村電商物流的發展。
2 “數商興農”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困難
在“數商興農”背景下,農村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應區別于通識類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要結合國家對農村物流發展需求進行定向的人才培養。在培養農村電商物流人才時遇到的困難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 學生對農村物流建設缺乏正確的認知
調研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并不愿意投身于農村物流建設,認為這一領域不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術,甚至認為農村物流工作簡單,當地的農民就可以勝任。這種片面化的認知主要是因為大學生對農村物流工作的誤解和對該領域的了解不夠深入。事實上,農村物流建設涉及供應鏈管理、運輸優化、倉儲布局、冷鏈保鮮、包裝等各種專業知識,需要系統的物流專業知識體系和技能支撐。學生對農村物流發展的前景缺乏正確的認知,忽略了農村物流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戰性,給高校物流專業培養農村物流人才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2.2 物流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理論與實踐脫軌
在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校企深度融合、共建課程、精準設置專業等新的培養模式已被提出,但尚缺少具體的實踐應用案例?,F有研究成果仍主要停留在理論階段。目前來看,大部分高校開始開展校企合作,但是共建課堂、精準設置專業實施難度較大,導致高校物流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模式過于簡單,產業學院的建設和合作深度遠遠達不到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目標。很多合作仍局限于帶領學生“參觀”作業場地的形式,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較少,同時很多學校也缺少實訓基地或實訓基地設施薄弱,達不到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
綜上,針對校企合作、產業學院等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項目,需要學生、高校、企業進一步探討實施的著力點。
2.3 引導學生返鄉置業困難
雖然高校對于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逐漸結合地方人才市場的需求,采用“開放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如何吸引學生立足于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特別是讓學生返鄉就業,需要進一步探討相關激勵因素。
現實條件下,當代大學生傾向于去北上廣深等一些大城市去施展自己的抱負和理想,不想“蝸居”在農村報效家鄉,普遍認為回農村是在城市“混不下去”而沒有辦法的選擇。有著這樣觀念的學生不在少數,造成農村電商物流人才緊缺、城市電商物流人才過剩的不平衡現象。
2.4 師資力量薄弱
大部分高校老師的企業工作經歷和社會實踐經歷不足,導致高校老師在進行物流人才培養時由于自身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的限制使得教學脫離實際。因此,高校目前比較棘手的問題是現有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
部分高校雖引進了企業人才進行兼職授課,但是從事農村電商物流的人員數量本身較少,愿意進行兼職授課的農村電商物流人員數量更少。因此,如何提升農村電商物流專業的師資力量是一個長遠的規劃。
3 高校物流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研究
“數商興農”視域下的物流人才培養強調將服務祖國建設理念引入專業課程教育中,注重人才培養的專業性和針對性,強調專業基礎的融通性,以及學科間的融合和跨越。同時,注重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應用性,重在培養能夠且愿意服務農村經濟的新時代大學生。
3.1 課程思政:物流管理專業教育與思想道德和創新教育的融合
課程思政是近年來我國一直鼓勵專業課程老師去實踐的思想,新時代大學生思政素養的培養,不能僅停留在思政課上,而應在專業課程的講解中注入思政元素。要想提高在校大學生的政治素養,首先,要在思想道德修養、專業導論等課程教學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其次,要以專業課程教學為主線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再次,要加大實踐課時數量,增強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最后,要依托專業比賽,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業項目的實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團隊合作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在不同的專業課中注入不同的思政元素,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引導學生認識到只要是為祖國建設作貢獻,城市和農村都一樣的思想。需要注意的是,課程思政的切入點要合理,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
3.2 “全人”教育: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人文教育全面開展
“全人”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的生命活動的完整性,核心是尊重人的發展潛能?!皵瞪膛d農”視域下技術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應將“全人”培養理念滲透到課程設置環節中,從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人文教育三個維度,打造適應物流管理專業教育變革的課程體系。
課程設置建議如表1所示。
人文教育 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對美和幸福的感知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和人文情懷 應涵蓋詩詞鑒賞、舞蹈鑒賞、中外名著鑒賞和中外影視鑒賞等內容,以豐富學生的人文閱歷和審美情趣 重視人文教育、設置多樣化的課程,增加人文教育的學分設置,同時合理安排人文教育的上課時間
從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人文教育三個維度培養學生,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還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專業素養、思政素養,提升學生的責任心、創造力、審美能力、批判思維等。
3.3 數字技術融入專業課程教學
如今,數字E7qgI9j8vPK0fBNwsetIlw==技術已不再陌生,學生應該在專業課中學習相應的數字技術,緊跟時代發展。高校要對物流管理課程體系數字化教學方案進行重新設置,增加大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新技術課程,以及設置運籌學、優化理論、智能算法等定量系列課程的比重。除了課程方面增加數字技術外,在教學手段方面,教師也應該運用多種技術進行教學。例如,讓技術人員進課堂、虛擬物流實訓等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驗數字技術。
3.4 “雙師”隊伍建設:校內外導師的互補協作
首先,高校應該增加面向農村物流企業的人才引進,無論是企業兼職老師,還是具備企業工作經驗的老師。具備企業工作經驗的老師會在理論課的講解中穿插很多實際工作經驗,可以“現身說法”,讓學生更加了解工作環境。同時,也可以從師資層面避免理論與實踐脫軌的現象。
其次,加強已有師資團隊“雙師”能力的培養。鼓勵在校教師利用假期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更新已有教師團隊的知識體系。在教師掛職鍛煉期間,學校應給予一定的物質或精神支持,如可以減少教學壓力、增加工資待遇等。
最后,通過教師走進企業或企業有經驗且符合教學要求的教師走進課堂,基于兩種模式相結合的形式,打造雙師型教學團隊。傳統校企合作的層次比較淺,主要是企業對學生的評價,而學校對企業的評價機制不夠健全,通過改革可不斷完善校企合作評價機制。特別是曾參與農村建設的專家和老師,更應該多走進課堂,除了教授學生知識外,還要從思想上引導學生了解鄉村建設的重要性。
3.5 設置課程體系的評價方案
首先,邀請專家設置課程體系的評價指標。該評價指標要結合高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重點突出技術型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和理論。同時,評價指標要結合“全人”培養目標,考查在課程體系構建中是否將通識課程、專業課程、人文課程有機結合,并考查課程體系設置是否能跟上時代步伐。
其次,高校物流專業教師要參與課程體系評價指標的制定,從專業課的角度和課程實施的角度設置相應的參考指標,并且從整體上把握整個專業的理論體系是否能夠全面展示給學生。
最后,學生也要參與評價指標的制定過程。評價指標包括學生是否能夠感受到課程體系設置的全面性,以及課程體系的設置是否難易結合、張弛有度。學生的培養結果是檢驗課程體系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讓學生參與進來有利于課程體系評價指標的完善。
設置課程體系的評價方案,讓專家、老師和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詮釋課程體系的建設,打造三位一體的評價指標體系,不斷完善課程體系。
4 結 論
在“數商興農”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模式要采用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改變傳統的形式化合作。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做到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課程思政”中,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生建設美麗鄉村的激情。加強“雙師”隊伍的互補協作;打造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相融合的“全人”課程;將數字技術融入專業課教學;實現實踐教學環節與工作過程的融合,培養符合新時代市場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同時,制訂課程體系的評價指標,運用科學的方法分析課程體系是否構建成功。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研究和探討針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應用技術型物流人才培養問題,不僅可以為農村物流人才培養提供參考,還可以為我國有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思路。
參考文獻:
[1] 王朝珠.鄉村振興背景下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培養的風險防控與治理對策研究[J].中國儲運,2023(3):134-135.
[2] 李國英.新型農村電商模式的產業邏輯及發展路徑——基于農產品上行的視角[J].當代農村財經,2022(10):55-59.
[3] 李國英.新發展格局下數字經濟賦能縣域農業高質量發展[J].現代化農業,2022(6):70-73.
[4] 劉曉亮.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現狀分析與培育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2021(12):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