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義勇,谷城縣公安局退休干部,曾任谷城縣公安局駐趙灣鄉漁坪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2022年7月,40多位村民聯名申請讓即將退休的他留下,繼續擔任漁坪村駐村工作隊負責人至今。
“雖然退休了,但老百姓讓我繼續留下來。作為一名老黨員、老干部,我就要讓他們多嘗甜頭。”2022年7月,在漁坪村駐村的我到了退休年齡,即將告別漁坪村。然而這件事被老百姓知道后,40多位村民自發聯名,不想讓我離開。在村民們期盼的眼神中,我被“扣”了下來,繼續擔任漁坪村駐村負責人。我想,既然村民這么信得過我,我只有更好地團結、帶領大家,干出一個子丑寅卯來,讓大伙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山里人種植農產品難,把農產品換成錢更難。出生在漁坪村的我,深知山區村民生活的不易。近幾年,我和工作隊成員、村“兩委”干部從整治環境入手,通過多方努力,大家爭取資金210多萬元,修通了5里大池子旅游公路,新建漁坪村名木古樹主題公園、兩河口生態停車場、粟谷沿河碼頭等,為全村居民集中安裝了路燈,申請開通了縣城直達漁坪村的公交、快遞。
2022年10月,S467省道粟谷大橋建成通車,打通了趙灣鄉通往縣域的循環“大動脈”,進縣城時間從2個多小時縮短到1個多小時,漁坪村村民靠擺渡過河成為歷史。
環境美了,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我便開始發揮村里的生態優勢,把生態空間做大、把山水優勢做足,讓村里好風景變成“好錢景”。
我們工作隊主抓農家樂發展,通過逐戶上門做工作,鼓勵農戶開辦農家樂、民宿。“一口鍋,頂你種糧一面坡;一張床,勝你種的十畝糧。”走訪中,我經常把這些理念掛在嘴上,一點點滲透到村民心上。
村民方光蓮將自家房子改造后,建起了農家樂。“村里修了路、建了網紅橋,游客們來旅游更方便了。有時一天可以接待四五桌游客。”看著源源不斷的游客,方光蓮拉著我激動地說。
如今的漁坪村,每逢周末和節假日,來露營、垂釣、游玩的人絡繹不絕。特別是小長假和暑假期間,游客更是爆滿。慢慢地,嘗到甜頭的村民們爭先恐后地辦起農家樂、民宿。目前,小小的漁坪村已發展了農家樂23家。
為了促進農家樂和民宿的長遠發展,我又帶著工作隊員給每家安上統一的標牌和指路牌,定期對農家樂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并在村里成立餐飲協會,統一菜價,防止宰客、惡意競爭等現象發生。
隨著鄉村振興的逐步推進,漁坪村漸漸走上了產業發展的快車道。以油茶、香茶、食用菌為主的種植業;以黃牛、山羊、土豬、土雞等為主的養殖業;以古法榨油、傳統酒廠等為主的加工業;以餐飲、民宿康養等為主的服務業,讓漁坪人的錢袋子鼓起來了,幸福指數逐年攀升。去年,漁坪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0萬元,今年預計可達到35萬元以上,人均增收2100元。
眼下,漁坪村的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旅游產業也隨之蓬勃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和諧發展之路。展望未來,我將重點打造漁坪村名木古樹主題公園,打造十里垂釣、露營畫廊等項目,讓游客來到漁坪村后看的、玩的、吃的、住的一樣不少。
(整理 馬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