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雁”帶動,“群雁”高飛。目前,山西省已累計培育940名“頭雁”,為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智力保障。2022年以來,在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大力支持下,山西省農業農村廳依托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西農業大學,通過采取“一個月集中授課、一學期線上學習、一系列考察互訪、一名導師幫扶指導”培育模式,要5年內培育一支3000人規模的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隊伍,形成“雁陣”效應。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眼促進農民增收,壯大鄉村富民產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培養用好鄉村人才。為培育“頭雁”隊伍,山西省聚焦特優農業產業發展需求,按照學員從事行業類別、學員身份類型,結合不同地區優勢農業產業發展狀況,組建糧油、園藝、畜牧、農產品加工倉儲電商、休閑農業、市縣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6個主題班次,精細化組織培訓,極大地提升了培訓效果。
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要進一步整合資源、拓展平臺、深化合作,深入開展“頭雁”產業策劃大賽、“頭雁”產品推介會、中農“頭雁MBA課堂”等形式多樣的培育活動,為學員建立“頭雁”發展聯盟、“頭雁”專家工作站、“頭雁”實踐基地。更好開拓“頭雁”思維、提升創新能力,深化技術指導、產品推介和成果轉化服務,擴大示范引領效應。
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人才是支撐。要吸引外來人才、用好返鄉人才、培養本土人才,加快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序引導城市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下鄉服務,全面提高農民綜合素質。要多部門聯合、多舉措發力,建立協調有效的工作機制,在技術服務、品牌營銷、資金項目、金融扶持等方面持續給予相關政策傾斜,進一步支持發展勢頭好、帶動能力強的“頭雁”做精做專、做大做強。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支部。抓好“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村“兩委”班子至為關鍵。加大“頭雁”項目培育力度,還要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深入挖掘在外優秀人才、退役軍人、大學畢業生等充實到鄉村振興隊伍中。近年來,山西省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成效顯著。要因勢而為、乘勢而上,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在鄉村振興實踐中躬身入局、擔當作為,爭當創業“領頭雁”、致富帶頭人。
鄉村振興事業呼喚更多青年人才,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要把“鄉村振興萬人計劃”打造成山西省農村引才育才的“金招牌”,扎實做好后半篇文章,凝聚共識、匯聚合力,吸引更多的優秀年輕力量投身基層、走向基層,激發到村工作大學生熱愛農村、奉獻農村的無限青春活力,推動大學生在全面振興鄉村戰線上履職盡責、建功立業。
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動中國式農業現代化,需要更多更強的“新農人”。不僅需要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多層次、多類型人才,也需要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帶頭人,大中專畢業生和返鄉創業青年等基層中堅力量。不斷挖掘“頭雁”項目潛力,激發“頭雁”內生動力,培育“頭雁”脫穎而出,必將為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