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人世間》是作家梁曉聲的一部長篇小說,作品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日常生活為中心線索,講述其家庭在近五十年社會變遷中的命運起伏。小說通過春節(jié)歡宴、家庭聚會等情節(jié)展現(xiàn)他們懷揣夢想的奮斗歷程,體現(xiàn)了社會發(fā)展的“光榮與夢想”。
本文以小說《人世間》為研究語料,詳盡探究作品中父系親屬稱謂語,以揭示其在表達親屬關(guān)系、社會地位和人物情感中的獨特作用。
二、稱謂語概述
李峻鍔在《〈稱謂錄〉及其作者梁章鉅——兼論中國古代的稱謂體系》中指出:稱謂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稱呼。《現(xiàn)代漢語詞典》也將“稱謂”釋為“人們由于親屬或其他方面的相互關(guān)系,以及身份、職業(yè)等而得來的名稱。”
明晰了定義,方可分類,梁章鉅在《稱謂錄》中將稱謂語分為七個分支,分別是遠祖、父系、母系、兄弟系、姐妹系、夫妻系、子女系,其中父系稱謂語包括父之從祖父母、世父母、叔父母。兄、兄妻、弟、弟妻等。本文正是在此分支分類的基礎(chǔ)上進行分析。
稱謂語除親屬稱謂功能外,還具有社交功能,社會中,人們通過不同的稱謂語來反映彼此間的關(guān)系,這些稱謂語體現(xiàn)了地位、身份、職業(yè)和年齡等方面的社會差異性,因此被稱為社會稱謂語。故,稱謂語分為親屬稱謂語與社會稱謂語兩大類。
此外,稱謂語復(fù)雜且嚴密,還有語境限制,每一個稱謂語都有固定詞語配合,不能隨意使用。
三、《人世間》親屬稱謂語使用與分類情況
《人世間》中親屬稱謂語眾多,其中親屬稱謂語“父親”在作品中共出現(xiàn)652次,“兄弟”60次,“哥哥”385次,“舅”86次,“母親”634次等。據(jù)常慶豐、馬宏基《稱謂語》,可將《人世間》親屬稱謂語按血緣和性別再細分為:父系親屬稱謂語、母系親屬稱謂語,夫妻親屬稱謂語三大類。本文選取父系親屬稱謂語作為研究對象。
四、《人世間》父系親屬稱謂語
父系親屬稱謂語是專門用于稱呼和識別與父親一方有親屬關(guān)系的詞語,主要包括對父親、父親的兄弟姐妹、祖父母以及其他父系親屬的稱呼,即“三親六戚”中的宗親。《人世間》中父系親屬稱謂語大致有七類,分別是曾祖輩、祖輩、父輩、己輩、子輩、孫輩、曾孫輩。
(一)《人世間》祖輩父系親屬稱謂語
祖輩父系親屬稱謂語屬于長輩親屬稱謂語中的一種,常用在晚輩對長輩的對話中,此類稱謂語在作品中涉及較少,祖先共出現(xiàn)1次,先人13次。
(1)秉昆媽說:“你好好想一想,你們周家的先人中,出過那種打定主意不撞南墻不回頭、一條道走到黑的人沒有?”
(2)他分配收入時一碗水端平,人人有份,先人后己,寧肯自己吃虧。
(1)中的“祖先”指周家“先人”,即祖輩。(2)中“先人”與(1)中不同,是優(yōu)先考慮他人、把他人利益放在自己之前的意思。
(二)《人世間》父輩父系親屬稱謂語
小說中父輩父系親屬稱謂語使用頻率較高且分類復(fù)雜,主要有父親、大伯、姑母等稱謂。具體分析如下。
1.父親
父親,指有子女的男性,常用于書面語中,多含尊敬義。“爸爸”“爹”為“父親”的口語稱呼,常作面稱。《人世間》中“父親”稱謂有“父親”“爹”“爸”等不同叫法,其中“父親”出現(xiàn)652次,“爸爸”60次,“爹”3次。例如:
(3)母親叮囑他,外人如果問起他姐姐來,他就說去往貴州投奔父親當建筑工人了。
(4)母親還讓他寫信告訴父親,千萬不必為了每月往家里多寄點兒,省衣節(jié)食地虧待自己。
(3)中的“父親”指周家三兄妹的父親——周志剛。(4)中的“父親”也代指周父。這里是周母想讓周父把更多的錢留給他自己在支援三線建設(shè)時使用,凸顯周父周母關(guān)心彼此的深厚情感。
2.伯/叔父
父之兄弟稱伯/叔父,父之兄為大伯,父之弟為叔叔。《人世間》中共出現(xiàn)大伯52次,叔叔128次,例如:
(5)周聰說:“我雖然并不熱愛手頭的工作,卻要求自己絕對能夠勝任。我早已開始感激大伯當初的良苦用心了。”
(5)中周聰(周秉昆之子)所提的“大伯”即指其父親周秉昆的兄長周秉義。此句話凸顯了周聰對其大伯周秉義的感激之情。
3.姑母
父親之姊妹稱姑姑,年齡比父親大稱大姑,年齡比父親小稱小姑。《人世間》中姑姑共出現(xiàn)34次,例如:
(6)周蓉走時抱走了一只小貓。她說家里四只貓?zhí)[了,影響室內(nèi)衛(wèi)生,說服聰聰讓姑姑抱養(yǎng)一只。
(7)楠楠平靜地說:“爸,我知道你去過姑姑家了。你去那會兒,我和表姐游泳去了。”
(6)(7)中的“姑姑”為同一人——周蓉。(6)中的“姑姑”是周秉昆小兒子周聰叫的,周蓉是周秉昆姐姐,周聰理應(yīng)叫周蓉姑姑。(7)中的“姑姑”是周秉昆大兒子周楠稱呼周蓉。
(三)《人世間》中己輩父系親屬稱謂語
《人世間》己輩父系親屬稱謂語中涉及的親屬稱謂較多,所以己輩父系親屬稱謂語在全文的使用的頻率也較高,主要有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稱謂。例如:
1.哥哥
哥哥是指親族中比自己年齡大的男子,是“兄”的口語稱呼,可面稱或背稱,常用“排名+哥”的方式進行稱呼,如二哥、三哥。哥哥在小說中共使用385次,例如:
(8)龔賓的病雖然好多了,終究沒完全好,只知道自己小叔當上區(qū)公安局副局長了,對秉昆的哥哥和姐夫是什么人物從沒關(guān)心過。
(9)正如他的哥哥姐姐對周楠這個侄子的親情只是一種表現(xiàn),他后來對光明這個“內(nèi)弟”的愛心也大不如前。
(8)(9)中的“哥哥”都為背稱,指周秉昆的哥哥周秉義。
2.弟弟
弟弟指在親族中年齡比自己小的男性,同父母所生的弟弟,則為胞弟,生活中常用“排名+弟”的方式進行稱呼,如“二弟”“三弟”等。《人世間》中“弟”共出現(xiàn)780次,使用頻率較高,例如:
(10)我和國慶還真對你哥不滿過,但一想連你這親弟弟也沒沾上他什么光,心理就又平衡了。
此句中的“弟弟”是國慶、趕超在周秉義面前提到他弟周秉昆,為背稱,是客觀層面的叫法。
3.姐姐
姐姐指親族中年齡比自己大的女性,同父母所生的姐姐為胞姐。小說中姐姐共出現(xiàn)282次。例如:
(11)姐姐手累了,弟弟接替。玥玥也開始從心理上接受“鄭娟阿姨”了,家中就那么一個大人做飯給她吃,為她洗頭洗腳,晚上睡不著了還講故事給她聽。
此句中的“姐姐”是從光明(鄭娟的親弟弟)的角度來說的,即鄭娟。
4.妹妹
妹妹是親族中年齡比自己小的女性,面稱或背稱都可以,區(qū)分義不大。同父母所生的妹妹或多胞胎孩子中出生較晚的妹妹都可稱為胞妹。《人世間》中妹妹共出現(xiàn)171次,使用頻次較高。如:
(12)一九七九年新學期開始不久的一天,妹妹周蓉突然出現(xiàn)在他面前。
(13)他說:“那恐怕不是常事。哪天我們的公司辦不下去了,國慶他姐和趕超他妹妹可怎么辦呢?”
(12)中的“妹妹”是指周秉義的胞妹周蓉,這是他們兩兄妹都考上北大后,在北大校園見面時的稱呼。(13)中的“妹妹”指趕超的胞妹。
(四)《人世間》中子輩父系親屬稱謂語
《人世間》子輩父系親屬稱謂語中涉及的親屬稱謂較多,類別較雜,且親屬關(guān)系近,有很強的血緣關(guān)系。子輩父系親屬稱謂語在作品中使用頻繁,主要有兒子、女兒、女婿、兒媳等。具體分析如下:
1.兒子
兒子指父母所生的男性孩子,《人世間》中兒子共出現(xiàn)540次。例如:
(14)周家的大兒子很有出息,女兒也算出人頭地,那又怎樣呢?周志剛退休后不是照樣住在光字片的老屋子里嗎?
(15)他質(zhì)問,那不等于老爸尸骨未寒棄老媽不養(yǎng)嗎?妹子照顧老姐符合親情,兒子棄母不養(yǎng)該當何罪?
(14)中的“兒子”指周家最有出息的孩子——周秉義,周秉義在外當官,周父卻沒有享受特殊待遇,依舊住在老房子里,從而引發(fā)了鄰居唏噓。(15)中的“兒子”出現(xiàn)于熟語中,用以說明某個道理或現(xiàn)象,無特指義。
2.女兒
女兒是父母所生的女性孩子。《人世間》中女兒共出現(xiàn)533次,為高頻稱謂語。例如:
(16)國慶的姐夫病故后,姐姐帶著女兒與他父親住在一起。
(16)中的“女兒”是指國慶的姐姐帶著自己的女兒和他父親住在一起了。
3.女婿
女婿即自己女兒的丈夫,俗稱姑爺。《人世間》中女婿共出現(xiàn)90次。例如:
(17)這種想法她只對女兒一個人說過,連對女婿周秉義都沒說過,怕女婿內(nèi)心里看低自己。
(17)中的“女婿”指周秉義,是郝冬梅母親對周秉義的稱呼。
4.侄子
侄子指兄弟的兒子,《人世間》中侄子共出現(xiàn)31次,使用次數(shù)較少。例如:
(18)周秉義出現(xiàn)在弟媳和侄子面前時,一副心力交瘁的樣子。他的頭發(fā)白了許多,明顯的稀薄了。
此句中“侄子”指周聰,周聰是周秉昆的兒子,而周秉昆又是周秉義的親弟弟,故而周聰就是周秉義的“侄兒”。
5.侄女
侄女指兄弟的女兒,作品中侄女只出現(xiàn)1次,使用頻率低。例如:
(19)吳倩說:“呂川,你還是爭取分到公安部門去吧,如果你侄子侄女參軍了,那就有個轉(zhuǎn)業(yè)問題。”
(19)中的“侄女”具體指代呂川自己的侄女,但說話者的言外之意為關(guān)系較近的親戚。
6.外甥
外甥是母親哥哥或弟弟的兒子,文中出現(xiàn)23次。例如:
(20)春燕特別不喜歡那大外甥,對大姐和姐夫也很有意見,一賭氣把自己兒子送到爺爺奶奶家了。
(20)句中的“外甥”指春燕大姐的兒子,此處主要是為了表達春燕對其“大外甥”的不滿情緒。
(五)小結(jié)
前文深入探討了《人世間》中父系親屬稱謂語在情感表達與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揭示了其在文學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現(xiàn)將關(guān)鍵信息總結(jié)如下。
1.情感傳遞的媒介:父系親屬稱謂語不僅僅是簡單的語言符號,更是家族成員間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對不同父系親屬稱謂語的選擇與使用,讓小說中的人物能夠微妙地傳達出對彼此的愛、敬、責、怨等復(fù)雜情感。
2.人物性格的刻畫:稱謂語的使用往往與人物的性格特征緊密相連。通過對不同稱謂語的選擇和偏好,作者生動地刻畫出家族成員的性格特點。如頻繁使用“哥哥”“弟弟”等稱謂語,不僅明確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guān)系,還通過語氣、語調(diào)的變化,展現(xiàn)了兄弟間的深厚情誼與相互扶持。
3.人物關(guān)系的揭示:稱謂語的使用還能深刻揭示家族成員之間的復(fù)雜關(guān)系。在小說中,稱謂語的選擇和使用往往受家庭地位、角色分工和情感糾葛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通過細致分析父系親屬稱謂語在不同情境下的具體運用,讀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家族成員之間的互動模式和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
4.文學效果的增強: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恰當?shù)厥褂梅Q謂語能夠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和真實性。通過對《人世間》中父系親屬稱謂語的精心編排和靈活運用,作者成功地營造出一種濃郁的家庭氛圍和情感張力,使得小說引人入勝、發(fā)人深省。
五、結(jié)語
本文通過對《人世間》中父系親屬稱謂語的詳盡分析,深刻揭示了父系親屬稱謂語在構(gòu)建家族關(guān)系、反映社會變遷以及塑造人物形象和情感表達中的重要作用。小說中父系親屬稱謂語不僅是血緣關(guān)系的標識,更是社會文化、家族觀念與情感交流的載體,它們展現(xiàn)了中國家庭在時代發(fā)展中的堅韌與溫情,也映射出社會結(jié)構(gòu)與文化觀念的演變軌跡。這些稱謂語不僅承載著家族的記憶與情感,也見證了社會的變遷與發(fā)展,它們?nèi)缤瑲v史的印記,鐫刻在每一個家族成員的心中,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
參考文獻:
[1]李峻鍔.《稱謂錄》及其作者梁章鉅——兼論中國古代的稱謂體系[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02):135-139.
[2]中國社會科學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6.
[3][清]梁章鉅,撰.馮惠民,李肇翔,楊夢東,點校.稱謂錄[M].北京:中華書局,2018.
[4]馬宏基,常慶豐.稱謂語[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
[5]徐中舒.中國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親屬稱謂[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01):110-112.
[6]胡平生,張萌,譯注.禮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7.
[7]王藝宸.《四世同堂》稱謂語探究[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9,37(04):71-77.
[8][北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2020.
[9]霍芳芳.《鼓掌絕塵》稱謂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20.
(作者簡介:郭陽,男,碩士研究生在讀,南寧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近代漢語詞匯)
(責任編輯 關(guān)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