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氟伏沙明聯合阿立哌唑治療強迫癥患者的效果,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市東城區精神衛生保健院收治的92例強迫癥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劃分為參考組和試驗組,每組46例。參考組患者采用氟伏沙明治療,試驗組患者采用氟伏沙明聯合阿立哌唑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耶魯-布朗強迫障礙量表(Y-BOCS)評分、血清學指標[5-羥色胺(5-HT)、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 水平、癥狀自評90項量表(SCL-90)評分、社會功能缺損評定量表(SDSS)評分、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Y-BOCS評分均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參考組(P<0.05)。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5-HT、BDNF水平均升高,且試驗組均高于參考組;兩組患者SCL-90、SDSS評分均降低,且試驗組均低于參考組(均P<0.05)。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氟伏沙明聯合阿立哌唑治療強迫癥患者的效果較好,可緩解癥狀,提高血清學指標水平,改善精神狀態和社會功能,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氟伏沙明;阿立哌唑;強迫癥
【中圖分類號】R74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21.0139.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21.042
強迫癥屬于精神障礙性疾病,以強迫行為、強迫心理為主要表現,其發病機制較復雜,與遺傳、環境、神經生物學等因素有關,具有病程較長等特征,嚴重影響患者工作、生活[1]。強迫觀念是指反復出現并持續存在的沖動或臆想,患者通常會感到難以控制的痛苦和焦慮,主要表現為反復懷疑門窗是否關好、擔心自己會傷害他人等。強迫行為則是為減輕焦慮而進行的重復行為或精神活動,如反復洗手、反復檢查等,該病的治療方法包括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藥物治療以及物理治療等。近年來,臨床針對強迫癥患者,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氟伏沙明作為5-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制劑,是臨床治療該疾病的一線藥物,其對5-HT受體具有高度選擇性,可發揮興奮性遞質作用,但單獨用藥對患者異常精神狀態的糾正效果有限,遠期療效難以達到預期[2-3]。阿立哌唑是多巴胺D1受體激動劑,可增加細胞外多巴胺的分泌,且其還對腎上腺素α1、 5-HT受體親和力均較高,這有助于促進多巴胺神經傳導調節功能的發揮,從而有效改善精神異常情況,緩解強迫行為等癥狀[4]。有研究指出,聯合用藥可提升治療效果,還能夠盡早減輕疾病對患者的影響[5]。有鑒于此,本項研究旨在評估氟伏沙明與阿立哌唑聯合使用對強迫癥患者癥狀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市東城區精神衛生保健院收治的92例強迫癥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劃分為參考組和試驗組,每組46例。
參考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齡25~51歲,
平均年齡(35.16±5.23)歲;病程5~21個月,平均病程(13.38±3.36)個月;耶魯-布朗強迫障礙量表
(Y-BOCS)[6]評分18~27分,平均Y-BOCS評分(24.12±2.52)分。試驗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齡22~48歲,平均年齡(34.70±5.37)歲;病程6~24個月,平均病程(13.94±3.42)個月; Y-BOCS評分17~28分,
平均Y-BOCS評分(24.31±2.47)分。比較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本研究經北京市東城區精神衛生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⑴符合強迫癥的診斷標準[7],且經影像學等檢查確診;⑵年齡18~55歲;
⑶Y-BOCS評分≥16分;⑷無其MFjmp4GDSbf6Q7ptR521y+JHsCaztPZy/cyBd+rSpQc=他精神疾病史。排除標準:⑴存在腦血管疾病或有顱腦手術史者;⑵存在癲癇疾病者;⑶存在腎、肝等臟器功能障礙者;⑷存在嚴重自殘、自殺傾向者;⑸有近1個月精神疾病類藥物
治療史者。
1.2 治療方法 參考組患者溫水送服馬來酸氟伏沙明片(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58921,規格:50 mg),初始劑量為50 mg/d、 1次/d,連續用藥3 d后,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對患者服藥劑量進行調整,馬來酸氟伏沙明片使用最大劑量為300 mg/d。
試驗組患者采用氟伏沙明聯合阿立哌唑治療:氟伏沙明用藥方案與參考組一致。溫水送服阿立哌唑片(上海上藥中西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506,規格:5 mg),初始計量為5 mg/d、1次/d,連續用藥7 d后,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對劑量進行調整,最大劑量為15 mg/d。
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7周后評估效果。
1.3 觀察指標 ⑴Y-BOCS[6]評分。在治療前、治療2周
后,參考Y-BOCS評分以評估患者癥狀嚴重程度,總計為40分,評分越高意味著患者的癥狀越嚴重。⑵血清學指標水平。采集患者治療前、治療4周后的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半徑6 cm)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5-羥色胺(5-HT)、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⑶癥狀自評90項量表(SCL-90)[8]評分。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參考SCL-90評分評估患者精神狀態,滿分9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精神狀態越差。⑷社會功能缺損評定量表(SDSS)[9]評分。在治療前、治療4周后,參考SDSS評分來評估兩組患者社會功能缺陷情況,總計20分,評分越高意味著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程度越高。⑸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惡心、便秘、厭食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發生不良反應例數之和/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描述,組間比較參考 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描述,組間比較參考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Y-BOCS評分比較 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Y-BOCS評分均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5-HT、 BDNF水平均升高,且試驗組均高于參考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SCL-90評分比較 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SCL-90評分均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SDSS評分比較 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SDSS評分均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強迫癥好發于青中年人群,會直接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且致殘率較高,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10]。氟伏沙明作為5-HT再攝取抑制劑,是臨床治療強迫癥的常規方案,可提高興奮性遞質功能,增加神經中樞突觸間隙的5-HT含量,進而調節腦部神經遞質分泌,但該藥物用藥周期通常較長,且停藥后易復發,難以達成理想治療效果,因此,需進一步完善治療方案,以提高治療效果[11]。阿立哌唑屬于第2代非典型抗精神藥物,可對機體多巴胺、5-HT水平進行調控,改善突觸后膜受體的平衡性,促進興奮信號的傳導,有利于改善患者精神異常狀態[12]。
本研究證明結果為,兩組患者治療2周后的Y-BOCS評分均降低,且試驗組比參考組更低。這提示氟伏沙明聯合阿立哌唑治療強迫癥患者的效果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分析原因為,阿立哌唑可通過調節多巴胺與5-HT水平發揮抗強迫癥狀的作用,進而糾正神經遞質紊亂;氟伏沙明可抑制5-HT再攝取,提高突觸間隙5-HT的表達,有助于提升腦內神經細胞的興奮性,二者聯合應用可發揮協同作用,改善強迫癥患者的異常生理代謝及行為,進而減輕強迫癥狀[13]。5-HT、BDNF均為臨床評估精神類疾病治療效果的常用血清學指標,前者屬于抑制性神經遞質,在大腦神經突觸及皮質內廣泛存在,后者是腦內合成蛋白質,具有加快神經元再生、維持機體生理功能正常的作用[11]。本研究證明結果為,兩組患者治療4周后的5-HT、BDNF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試驗組均比參考組高。這表明氟伏沙明與阿立哌唑聯合治療方案能顯著提升強迫癥患者血清學指標水平。分析原因為,阿立哌唑對多巴胺受體親和度較高,可促使多巴胺系統功能穩定,優化愉悅因子信號傳導,進而改善強迫癥患者的神經遞質紊亂情況,幫助其修復神經細胞的損傷,此外,與氟伏沙明聯合使用能進一步調節神經興奮性,促進病情轉歸[14]。
本研究證明結果為,兩組患者治療4周后的SCL-90、SDSS評分均有所降低,且試驗組均比參考組有所降低。這表明氟伏沙明和阿立哌唑聯合治療方案對強迫癥患者精神狀態的改善有積極影響,可提高患者社會功能。分析原因為,阿立哌唑可改善患者神經遞質紊亂情況,提高抗強迫效果,促進愉悅信號傳遞,起到控制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作用,從而糾正患者的異常精神狀態。此外,阿立哌唑對多巴胺受體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可有效維持多巴胺在不同腦區保持合理活躍度,減輕疾病因素對其心理、行為的影響,促使患者康復[15]。
本研究證明結果分析,氟伏沙明和阿立哌唑聯合治療方案,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分析原因為,阿立哌唑藥效發揮后可經肝臟代謝,在機體內無明顯蓄積,故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氟伏沙明聯合阿立哌唑治療強迫癥患者的臨床效果較好,可有效緩解癥狀,提高血清學指標水平,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和社會功能,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張士維,曹宇虎,呂少華.鹽酸舍曲林治療聯合接納承諾療法干預在強迫癥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 2023, 21(14): 83-85.
郭宏,李書元.馬來酸氟伏沙明片聯合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 2022, 43(5): 1298-1300.
梁思挺,梁其生,羅端慶,等.氟伏沙明聯合阿立哌唑對強迫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藥學分析[J].北方藥學, 2021, 18(3): 137-138.
周平,蔡敏,袁平,等.馬來酸氟伏沙明聯合經顱直流電刺激對首發強迫癥患者認知功能、焦慮癥狀及血清5-羥色胺、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水平的影響[J].陜西醫學雜志, 2022, 51(8): 990-994.
劉冬梅.觀察氟伏沙明聯合阿立哌唑治療強迫癥的療效和安全性[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0, 14(3): 190-191.
劉軍,黃文廣,侯瑩瑩,等.美金剛對難治性強迫癥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19, 46(2): 266-269.
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中國強迫癥防治指南》編寫組.中國強迫癥防治指南2016(精編版)[J].中華精神科雜志, 2016, 49(6): 353-366.
陳樹林,李凌江. SCL-90信度效度檢驗和常模的再比較[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03, 29(5): 323-327.
李毅,胡拾妮,高歡,等.精神障礙患者社會功能缺損評定量表的信效度分析[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1, 20(5): 468-470.
文飛,吳文濤,龔梅恩,等.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氟伏沙明治療難治性強迫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 2022, 17(11): 83-85.
管錦秀,李鵬.氟伏沙明聯合阿立哌唑對強迫癥患者心理狀態、強迫癥狀及自我和諧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 2023, 20(34): 148-152.
陳茜,儲昕,張玉梅,等.強迫癥患者神經內分泌及免疫功能與心理狀況、癥狀的相關性[J].中外醫學研究, 2023, 21(24): 168-171.
洪燦,宋莎莎,謝民耀,等.強迫癥患者社會功能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 2023, 33(6): 425-429.
張璣,王崇.馬來酸氟伏沙明聯合MECT及阿立哌唑治療強迫癥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20, 26(1): 38-40.
劉萬強,呂丹,李博,等.奧氮平聯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難治性強迫癥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23, 39(16): 2325-2329.
1作者簡介:王瑞,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精神疾病的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