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難度、高回報”,“拿證后可以躺著賺錢”,當前就業市場中,各類職業證書魚龍混雜,一些培訓機構利用就業焦慮誘導他人考證,支付高額費用后換來“野雞證”。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部分受害人在維權時又遇到二次詐騙。
n今年4月,沈陽警方在某短視頻平臺上關注到一起連環考證詐騙案。2020年6月,案件當事人宮某某接到遼寧智慧名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電話,對方聲稱花4000元就可以辦一本郵電BIM證書,掛靠后工程公司每年將給他3萬元。宮某某付款收到證書后,對方卻失聯,事先承諾的“掛靠”也無從兌現。
n一年后,又有一家名為河北銳學教育的機構聯系宮某某,聲稱他的郵電BIM證書可以掛靠某企業,但需辦齊裝配式工程師等其他證書,辦齊4本證后每年“躺賺20萬”。宮某某向對方支付10500元考證費和6500元入庫費,隨后再度被騙。“3年間,通過辦理各種證書,我被騙了約30萬元。事后才知道,這堆證書大多都是‘野雞證’,根本就不可能掛靠賺錢。”宮某某說。
n此類受害人普遍寄希望于考證后“不勞而獲”,又因信息不對稱對不法分子偏聽偏信。2023年,福建連江法院審理一起詐騙案,原告小彩(化名)向某事務所咨詢報考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該機構一名離職人員冒充在職員工,在得知小彩不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仍承諾可以為其辦理,并騙取報名費、考試費等共計131820元。小彩多次催要證件后,被告人最后為其辦理了一張假證。
n部分培訓機構利用大學生的就業焦慮,以“簡單拿證,掛靠躺賺”等話術實施欺詐,更有甚者,喬裝成法律援助機構對受害人進行二次詐騙。
n首先,宣稱“無門檻、有密卷”,慫恿大學生報考無用證書。此前,曾有記者以市場營銷學畢業生身份接觸了一家名為“建正教育”的機構,對方明確表示其符合消防工程師報考條件,且有押題密卷,考試通過率達到89%。然而,根據人社部人事考試中心文件,報考消防工程師需要取得消防工程專業學位或從事相關工作滿一定年限。
n“國考證書報名是承諾制,只要承諾符合條件就可以報考,考過后才會審核資格。詐騙團伙利用這個規則,謊稱有內部渠道,可以通過企業代報名,騙不符合報名資格的受害人交錢。”互聯網職業打假人、北京市海淀區和諧社區發展中心理事王海說,由于國考證書考取難度較大,絕大多數受害人沒有通過,所以也很難發現代報名其實就是填寫假資料。
n其次,虛構證書含金量,聲稱“可掛靠賺錢”。“現在國家對消防安全有嚴格要求,大型超市、酒店、工程單位都需要消防證書。”建正教育的一名老師透露,該證書單掛靠每年就有8萬元收入。另一個機構的工作人員則更“直接”,發來一本碳排放管理師(高級)證,并表示“3000元,直接賣,掛靠一年有7萬元左右”。
n此類證書是否可以掛靠?福建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負責人就近年來火熱的“碳排放管理師”表示,相關證書僅是學員通過相關社會組織開展的培訓、考試證明,并非職業準入資格證書,掛靠純ZE638m+ASsYqjuzUetq0BkLmpW0bErORazp7BwQnHb8=屬無稽之談。
n最后,假借法律援助,將維權者“吃干榨盡”。2023年,上海警方破獲一起考證詐騙案,犯罪嫌疑人吳某以證書掛靠為名誘導被害人支付費用考證,隨后又假借提供法律幫助,進一步騙取維權者手續費。經查,全國共有700余人上當受騙,被騙金額達900余萬元。
n一名曾遭遇此類詐騙的受害人表示,當考證者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被騙信息時,就會有相同IP的多個賬號假扮成“受害人”謊稱自己追回了費用,并推薦所謂的法律維權團隊,實際上這些團隊依然是詐騙團伙在扮演。
n福建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家認可的技能人才評價證書主要有三類: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要報考上述證書,需要到人社部批準成立的評價機構參加考試,取得證書后可到人社部門的相關證書查詢網站查詢。
n“當前部分大學生就業難,對考證抱有盲目期待,一旦遭遇詐騙,還沒獲得收入就背負沉重負擔。”福建重宇合眾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涂崇禹認為,一方面,要通過聯合執法等方式打擊制售假證的違法行為;另一方面,人社部門可對考證的必要性、考證的費用及辦證單位資質等進行披露和規范。
n此前,人社部曾聯合相關部門持續嚴厲打擊整治非法證書掛靠亂象,但該亂象仍未斷絕。有專家建議,對掛靠者撤銷其職業資格,建立限期職業禁入機制。同時,取消掛靠單位相應資質,納入失信企業名單,從嚴從重打擊違規代辦證書掛靠行為,斬斷掛靠利益鏈條。
n(摘自《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