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散文創作理念和創作精神對今天的創作有著深遠的啟示。
他的散文作品中充滿了對生活的回憶和深思,處處凸顯了一位現代文人的情懷與風骨。《背影》承受時光的洗禮,將個人的記憶與思考相結合,寫出了溫暖人間的父子深情。“五四”新文學擔負著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個性解放的啟蒙任務,在那樣一個激烈批判家庭專制的話語環境中,朱自清并沒有人云亦云,堅持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表現自我與人性,書寫父慈子孝的倫理道德傳統,表達了一種獨立于潮流之外的思想理念。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細節,通過細膩入微的場景和人物形象描寫,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復雜的思想感情,文字凝練而又富有韻律感,給人以美的享受,這是朱自清散文作品的一大特色。以描寫父子關系為主線,通過生動的細節展現出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可貴,《背影》中,他的文筆猶如水墨畫一般,既含蓄又精確,表現出他對生活細節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洞察力。《背影》中的父親之所以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在于作者抓住父親買橘子的動作細節,“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短短數語,簡潔樸實,將父親年老體胖、動作遲緩笨拙,卻為了兒子甘愿付出一切的情態栩栩如生地傳達出來。正是有了對“背影”的細節描寫,文章才顯得立體生動,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在當下的散文創作中,我們要注重這種細節的表達,通過細節刻畫來打動讀者。
文學作品既是客觀世界的表象,更是作者主觀精神的外在顯現。朱自清是一個本色作家,其作品與其理想人格高度吻合。當作家發覺真善美的內在心靈與人民的心靈息息相通時,作者主觀的“小我”就會融入時代集體的“大我”,自我與時代、個體與人民便高度契合統一,作品的社會意義和思想力量得到顯著增強。在《阿河》《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等散文中,朱自清從描述個人內心的痛苦開始,逐漸拓展到探尋人的價值,將內心的憂患明確地推至所處的時代與社會。朱自清發現了與個人命運密切相關的社會悲劇。他不再拋灑廉價的同情之淚,而是將自己的內心與人民和國家的命運緊密關聯,思考當時人的價值毀滅和尊嚴失落的原因。朱自清對人間疾苦有一種特殊的敏感,不僅表現為他個人的哀傷和憂慮,而且涵蓋整個社會和民族。他的散文一以貫之將憂患意識與愛國主義精神融為一體,既包含個人的深切感受和痛苦經驗,又超越了個人的苦難。
朱自清的作品體現了鮮明的人民性,其素材大都來自平凡人物的日常生活,表達了對普通民眾生活的深切關懷。我們當下的文學創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熱愛人民、描寫人民、表達人民、服務人民。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彌漫著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用文字傳遞著對美好人格的執著追求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當下的散文創作需要追求精神的升華,傳達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引導讀者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朱自清寫作的主題多涉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溫暖和親情是他作品的常見元素。現在,人們對情感撫慰的需求依然強烈。當代作家通過感悟朱自清散文中的情感表達方式,更好地去觸動讀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創作出具有感染力和影響力的動人之作。朱自清的散文作品雖然意在表現自己,但又深深烙印著現實主義的印記。對當下的作家來說,要能夠沉潛到激情澎湃的現實生活中去,深入觀察體驗人生,從生活中捕捉靈感,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和深入體驗,將生活化為藝術的源泉。
(選自《光明日報》2023年8月30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