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是宣傳思想和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安全播出事關廣播電視主流媒體輿論宣傳引導作用的發揮,關乎黨和國家的聲音安全穩定地傳入千家萬戶,關乎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凝聚正能量。近年來,甘肅省廣電局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牢固樹立安全播出責任重于泰山和“字字千鈞、秒秒政治、天天考試”的理念,圍繞重要會議、重要活動和重大節日,精心謀劃,高效落實,安全播出保障有力有效。甘肅與江蘇作為全國連續四年未發生重大安全播出事故和典型事件事故的省份,受到國家廣電行政主管部門通報表揚,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對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給予批示性肯定。本文梳理四年來甘肅省廣電局安全播出保障工作,凝練出健全制度預案是基礎、隱患排查整改是手段、軟硬件技術設備是支撐、應急實訓演練是法寶、提升人員素質是保證的安全播出保障經驗;立足新的形勢、堅持問題導向,從思想認識、保障機制、技術支撐、日常管理、人員素質切入,思考探索了保障安全播出的路徑措施。
廣播電視是宣傳思想的重要陣地,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安全播出是廣播電視的生命線,事關意識形態安全,事關主流媒體的公信力,事關廣播電視媒體行業的整體發展。近年來,甘肅省廣播電視系統堅守宣傳思想文化主渠道主陣地的責任,牢固樹立大局觀念和“一盤棋”意識,省市縣聯動、局臺網協同,優質高效保障安全播出,將黨和國家的聲音安全穩定地傳人千家萬戶,取得了連續四年安全播出無重大事故的良好成績。在新的時期,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呈現新挑戰,唯有總結已有經驗、正視存在問題、探索新的路徑,推動保障工作向體系化、規范化、精細化、專業化邁進,方能守好安全播出這一廣播電視的生命線。
一、基本定義
《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規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62號令):安全播出,指在廣播電視節目播出、集成、傳輸、分發過程中的內容完整、信號安全、網絡安全和技術安全;內容完整,指安全播出責任單位完整并準確地播出、集成、傳輸、分發預定的廣播電視節目;信號安全,指承載廣播電視節目的電、光信號不間斷、高質量;網絡安全,指廣播電視相關業務網絡處于穩定可靠運行狀態,所承載的廣播電視業務數據完整、保密、可用;技術安全,指廣播電視播出、集成、傳輸、分發、覆蓋及相關活動參與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廣播電視設施安全。
二、保障體系
就甘肅省廣播電視系統來說,安全播出保障體系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
1.廣播電視安全播出資源。截至2023年底,共有省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2家,市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15家,縣級融媒體中心(縣區廣播電視臺)75家,有線網絡傳輸機構85家,中、短波轉播發射臺30座,調頻電視轉播發射臺600座,微波臺站120座,有線廣播電視傳輸干線總長度16704.54公里;廣播制作播出節目98套,電視制作播出節目1 15套,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9.48%、99.54%。另外,全省共建成應急廣播縣級平臺81個(其余5個縣區正在建設),鄉鎮級平臺1296個,村級分平臺16469個,覆蓋人口約2000萬。
2.安全播出組織架構和技術保障體系。組織管理架構方面,構建起由廣播電視系統內省市縣三級單位和系統外協調或聯動單位組成的指揮調度體系。技術保障體系方面,建設了甘肅省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監測監管平臺,監測監管系統基本覆蓋全省地級市區域。
三、經驗啟示
影響安全播出的因素復雜而多變,主要有自然災害、電力供應、技術故障、軟硬件設備運行環境、人為過失等方面。加強管理、消除隱患、防范事故離不開5個方面的主要工作:
1.健全制度預案是保障安全播出的基礎條件。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全領域所涉單位縱向鏈條長、橫向機構多,日常管理和應急處置必須要有統一的制度機制、規范的技術標準和順暢的操作流程。2022年,甘肅省廣電局再次匯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廣播電視設施保護條例》《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規定》等12部有關法律規章,梳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安全播出管理10個實施細則,并據此修訂甘肅省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制度22部、突發事件事故應急預案2套,區分播出責任單位不同性質,有針對性地列出23份安全播出檢查項目內容清單,編纂成《甘肅省廣播電視局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安全播出制度匯編》分發全系統各單位。目前,廣播電視節目播出、集成、傳輸、分發、覆蓋各環節各活動有法規可依、有標準可遵循、有流程可運轉、有預案可應急,構建起了橫向協同、縱向聯動、全員聚力的保障機制,壓實省局監督管理責任、市縣局屬地管理責任和播出單位的主體責任,為將“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轉化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夯實了制度基礎。
2.隱患排查整改是保障安全播出的有效手段。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海因里希事故法則揭示,任何事故的發生必有潛在安全隱患。堅持防患于未然、開展風險排查整改,將事故消除于萌芽是安全播出的最理想狀態。甘肅省廣電局始終以保障黨和國家及省委省政府重要會議、重要活動期間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為契機,組織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和節目制作、播出、集成、傳輸、分發、覆蓋等責任單位,對照預設檢查清單,不漏一個環節程序、不留任何死角盲區,開展大排查大整治。2023年,對全省136個安全播出責任單位信號源和電源“雙備份”情況摸底核實,對備份不到位的單位督導檢查、督促整改,因信號源和電源問題導致的停播大幅下降。
3.軟硬件技術設備是保障安全播出的重要支撐。廣電行業是技術密集型行業,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得益于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設備的賦能。近年來,隨著中央無線地面數字覆蓋、數字微波網升級改造、中波廣播電視無線發射臺站基礎設施建設、縣級廣播電視機構制播能力提升、“三區三州”市級廣電融合、700兆赫頻率遷移等工程項目實施,廣電機構加快設備迭代更新,在廣播電視節目播出、集成、傳輸、分發、覆蓋全鏈條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技術保障系統。特別是甘肅省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監測監管平臺自2022年建成運行,使全省安全播出監測監管有了“千里眼、順風耳”,預警防范和事故處置能力得到雙提升。
4.應急實訓演練是保障安全播出的不二法寶。實踐證明,播出事故雖不能杜絕,但可防范。組織開展實訓演練既是《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規定》的硬性要求,更是提升應急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甘肅省廣電局每年組織應急演練。2022年1月,采取事前不發通知、不打招呼,突發廣播節目源故障中斷的實戰方式,檢測各安全播出責任單位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檢驗全省各無線轉播臺站及時切換主、備節目信號源、應急信號源恢復節目播出的應急反應和處置能力。2023年6月,設網絡安全、節目信號源切換、供電中斷三個科目,全省共有118個安全播出責任單位和446個DTMB臺站同步參演,既發現整改了問題不足,又提升了一線人員突發事件處置能力。
5.提升人員素質是保障安全播出的根本保證。安全播出離不開技術,但最終在人。甘肅省廣電局取得連續四年安全播出無重大事故的成績,得益于在全省廣電系統錘煉了一支具有高度政治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的管理和技術隊伍。近年來,持續加強政治教育,每逢重保期進行全面動員,提高各級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底線思維;精心組織每一屆廣播電視技術能手競賽和培訓,邀請省內外專家講授監測監管、有線網絡、網絡安全等理論和實操,以訓促學、以賽代訓,拓寬視野、提升技能;舉辦安全播出和網絡安全技術骨干培訓班,線上線下約500多人參訓,在政治賦能、專業賦能、實踐賦能中不斷優化隊伍結構,提升綜合保障能力。每逢重保期,省廣電系統約2000人次堅守在值班值守、技術維護、運行管理、應急處置、監測監管一線,保障播出信號清晰流暢、傳輸覆蓋優質穩定。
四、存在問題
當前,廣播電視安全播出保障基礎牢靠、整體良好,但梳理分析近年來的監測數據和指揮調度案例,900-/0以上的播出異常為責任意識淡化、設備故障、技術維護等因素所致,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1.責任意識樹得還不牢固。對“安全播出是廣播電視的生命線”認識還不夠深刻,壓力傳導或有衰減,個別機構崗位人員思想麻痹、僥幸心理、管理松懈、責任淡化的現象有所抬頭,不重視安全播出,風險意識低,存有安全保障隱患。
2.設備迭代更新步伐不快。受輿論生態、傳播形態、媒體格局變化影響,傳統廣播電視受眾群體不斷轉移,廣播電視臺和網絡公司普遍經營困難,經營壓力逐年增大,廣播電視行業總體下行,在設備更新上的投入難滿足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所需,軟硬件改造升級有待加快。
3.監測監管手段略顯滯后。近年來,相對于傳統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用戶規模、使用時長、從業機構數量、內容供給量等逐年上升,為安全播出工作帶來了新的風險。總體看,現有的監測監管能力還不能完全有效回應這一行業發展趨勢,優化建設國家和省市縣上下貫通的監測監管技術體系勢在必行。
4.傳輸覆蓋設施趨于老化。全省絕大多數廣播電視鐵塔建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分布在海拔較高或高山地帶,服役年限長,隱患比較突出,隨著各類極端天氣的增多,廣播電視設施特別是鐵塔面臨著安全生產和安全播出的雙重壓力。
5.技術人才力量比較單薄。人員老化問題突出,專業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技術人才短缺,個別機構還有設備技術出現故障時難以第一時間有效處置、單一依賴第三方機構維護的問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弱、設備故障恢復周期長。
五、思考探索
隨著廣播電視的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發展,媒體融合、廣電5G、智慧廣電等新應用的不斷推進,以及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廣播電視制播傳輸覆蓋體系發生較大變化,給安全播出帶來新的挑戰。進入新時期,保障安全播出要堅持底線思維和系統觀念,打好人防、物防、技防的組合拳,方能確保廣播電視播出內容完整、信號安全、網絡安全和技術安全。
1.綱舉目張,注重提高思想認識。認識是綱、行動是目,思想認識的高度決定工作落實力度。廣播電視是宣傳思想和意識形態重要陣地,各播出責任單位要從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高度審視安全播出保障工作。只有思想認識站位高了,才能推動各級人員嚴格管理、嚴實督導,才能在資金投入、設備更新、人員配備、技能培訓上給予充分保障,才能向一線人員傳導責任壓力,才能形成安全播出安排部署、推進落實、督促檢查、整改完善、消除問題、提質增效的閉環工作格局和層層抓落實、人人管安全的良好氛圍。
2.因勢而新,注重構建保障機制。毛澤東同志曾強調“廣播電臺要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各就各位,堅守崗位,正常工作,安全播音”。從廣電事業發展來看,自廣電事業誕生就有了安全播出。安全播出永遠在路上,要適應新形勢新業務,依據廣播電視上級行政管理部門的基本規章制度,統籌制作播出和傳輸覆蓋各環節,在省市縣和局臺網之間構建起高度協同、全面聯動的保障體系,不斷優化播出鏈路上下游單位既分工負責又協作配合的運行機制,實現安全播出有組織管理保障、協調聯絡保障、運行維護保障、場地設施保障、人才技術保障、資金設備保障、應急處置保障,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可靠、穩定的廣播電視供給。
3.科技賦能,注重創新技術應用。對于廣電行業來說,技術是基本功和護城河。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強化安全播出新技術應用,以技術對技術、以技術管技術。抓住國家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的歷史機遇,加快制播傳輸發射設備設施更新換代和系統升級改造,提升優質視聽內容供給和傳輸覆蓋能力。按照“全國一盤棋”思路,優化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監測監管體系,按照統一標準構建和完善基于“云、邊(端)”協同構架的,具有多種數據能力以及人工智能引擎的監測監管云平臺,實現數據共享、互聯互通、業務協同,以新技術應用推進智慧監管、智慧運維,彌補人工監測監管的局限、遲滯和高成本,以全面數據支撐,提升播出異常定位、協同調度、技術處置、指揮管理質量效率。
4.堅守底線,注重日常管理防范。安全播出的關鍵是減少播出異常,預防和避免重大事故。若要少出問題,就得重在平時、防在日常、貴在堅持。不折不扣地落實值班制度,強化值班值守;樹立“隱患就是事故”的理念,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排查整治軟硬件設備運行維護中的技術安全隱患。演練就是預防、演練就是強化,分層級分業務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播出應急演練,檢驗測試各單位應急預案、應急措施的實效性,提升安全播出的應急處突能力,將問題消解于未然、隱患化解于無形,一旦發生緊急情況,能夠快速有效處置應對,為安全播出規范有序、穩定優質奠定基礎。
5.人才為本,注重提升綜合素質。廣電行業因科技創新而生,也隨科技創新發展前進。人員綜合素質特別是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安全播出的成效,要全系統重視安全播出保障隊伍建設。加強政治教育,把廣播電視“字字千鈞、秒秒政治、天天考試”深植于心,在工作實踐和細微處見精神,保證日常監管到位。目前,智能化設備的投入使用,一方面降低了設備故障率,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對人員的技術要求,軟硬件設備一旦出現故障,需在最短時限內予以有效處理。基于此,既要把好人員質量的入口關,也要不斷線地加強新技術的再培訓再提升,使每個崗位人員熟悉系統軟件、通曉設備工作原理、掌握應急處理辦法,進而在出現系統或設備故障時,能及時排查、高效運維,從源頭上減少或避免安全播出事故發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安全穩定工作連著千家萬戶,寧可百日緊,不可一日松。廣播電視安全播出保障點多、面廣、鏈條長,影響安全播出的因素復雜而多變,要筑牢萬無一失、一失萬無的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以做好新中國成立75周年等重要保障期為契機,從提高思想認識、構建保障機制、強化技術支撐、注重日常管理、提升人員素質人手,抓在平時、防在日常,將黨和國家的聲音安全穩定地傳人千家萬戶,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