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回咱們出門不用再擔心地面污水,走過路過也不用捂著鼻子了!”在沈陽市和平區太原街街道警官家園小區北門,一眾居民見到污水外溢問題順利解決,紛紛拍手叫好,并對社區和物業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在警官家園小區,有一處臨時房屋占壓化糞池,導致園區內下水管道塌陷、無法疏通,小區大門外馬路上污水橫流、散發臭氣,嚴重影響居民日常出行。在社區黨建聯席會議上,拆除臨時房屋、修復塌陷下水井的方案被最終敲定,物業公司帶領工作人員和居民立即行動,拆除房屋,聯系專業施工單位修砌污水井、重鋪管道,徹底解決了污水外溢問題。
這只是沈陽市和平區以黨建引領“紅色物業”,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的一個縮影。和平區將持續提升服務質效作為目標,堅持“黨建引領全覆蓋、物業管理全參與、優質服務全方位、社區治理全融入”的工作理念,把城區基層黨建與小區物業服務有機融合,優化物業服務、推動居民自治、凝聚治理合力,著力推進“紅色物業”建設,推動物業服務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助力城市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堅持黨建引領,
激發紅色“領航力”
沈陽市和平區加強頂層設計,將“紅色物業”建設納入全區基層治理整體安排,組建工作專班,區級領導任專班主任,充分發揮黨建引領核心作用,成立物業行業黨委,統籌加強業務指導部門與屬地街道的工作合力。全區106家物業企業通過單獨建、聯合建等方式建立黨組織,不斷推進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在物業領域全覆蓋。實施社區黨委、物業企業“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全區共有128名社區“兩委”成員到物業企業擔任“業務監督員”,選聘136名物業企業人員到社區擔任“兩委”委員,使社區黨委與“紅色物業”緊密相連。推行“1+3+N”工作機制,即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建立社區、小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聯動”機制,全面構建完善社區黨組織、小區黨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小區志愿者以及民生部門、社會力量等多元參與的共建共治新格局。2024年,全區116個社區召開黨建聯席會議1084次,推動解決問題795個,不斷激活小區治理“神經末梢”,用黨建引領“一根針”穿起基層“千條線”,織密治理“一張網”。
推進共商共治,
增強紅色“凝聚力”
聚焦居民生活問題呈現個性化與多元化特征,沈陽市和平區積極拓寬居民訴求渠道,按照“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情大家辦”的原則,搭建“小區議事亭”“協商議事點”等議事平臺,推動小區居民日常參與協商議事。沈水灣街道中海雍河小區在中心廣場設置了“海小事”協商議事點,小區里的離退休老黨員牽頭組織開展鄰里協商,積極聯動業主和物業,及時反饋業主訴求和建議,將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家門口。同時,推廣“居民找短板、物業來接單”工作機制,每月舉辦“物業經理接待日”活動,業主可以直接向物業經理反映小區物業管理服務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意見建議,物業經理記錄問題并及時研究給出解決方案。太原街街道五環社區萬科金地小區周邊停車難,居民多次向物業反映這一問題。萬科物業在社區每月召開的黨建聯席會議上提出該問題,社區黨委牽頭,與萬科物業一道,聯合沈陽市全民健身中心、和平區交警三中隊等聯建單位多次進行商討協調,通過集中清理路邊車位“僵尸車”、申請增加公共車位、協調沈陽市全民健身中心開放公共停車場以及給予居民停車優惠等方式,有效解決了小區居民停車難問題。
聚焦需求導向,
提升紅色“服務力”
沈陽市和平區持續打造“紅色物業”,推動物業企業打造有特色、有溫度、有成效、可推廣的服務體系,格林豪森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一建三聯”智慧服務體系在全區推廣。堅持“5分鐘到達現場、普通問題30分鐘內解決、復雜問題4小時內解決、特殊重大問題1天內形成解決方案”的“5341”快速反應機制,今年已處理解決居民各類問題1461個。強化物業服務監管與信用考核,定期開展物業服務工作檢查,制定物業服務標準,建立“物業企業分級分類信用監管應用場景”,推動物業企業嚴格履約服務,增強居民對物業服務的滿意度和信任度。開展樓道衛生專項整治行動和樓道“好差評”活動,督導物業企業落實環境衛生責任,充分調動居民積極性,打造干凈整潔的居住環境。社區聯合物業企業設置“嵌入式”服務點,增設兒童上下學接送、紗窗地墊清洗、快遞到家、孤寡老人上門理發等便民服務內容。常態化開展“黨建聚鄰一家親、暖心服務共為民”社區物業黨建聯建活動,整合資源為居民提供優質服務,已開展兒童手工制作、科普知識普及等活動467次,服務居民3萬余人次。居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對“紅色物業”的感知度和滿意度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