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初,毛澤東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經驗時,用形象的話語給出答案:“志愿軍打敗了美國佬,靠的是一股氣,美軍不行,鋼多氣少。”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
戰場上的較量,不僅是物質力量的比拼,也是精神力量的對壘。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愿軍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之一就是嚴明的紀律,廣大志愿軍指戰員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敵人,以氣勝鋼,涌現出邱少云、楊根思、“冰雕連”等英雄個人和集體,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開展出國作戰思想動員和政策、紀律教育
重視紀律教育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毛澤東曾在《注意加強部隊紀律教育》中指出:“任何部隊,在每一次行動前,必須進行一次公開的全體的紀律教育……方能于行動時使一切指戰員遵守政治紀律,給人民以良好的影響。”
入朝前,東北邊防軍為解決“該不該打”“愿不愿打”“能不能打”問題,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首先解決干部的思想問題,然后在部隊中普遍進行教育。以第13兵團為例,出國作戰前夕,在戰士已接受時事教育的基礎之上,重點開展了紀律教育,強調要尊重朝鮮人民、人民軍和人民領袖,并專門編印《團結友邦人民》宣傳手冊,強調中朝軍隊和人民團結是勝利的政治基礎,在出國作戰期間務必要以高度的自覺性嚴格遵守紀律,注意政治影響。受到教育的志愿軍指戰員入朝后,嚴格遵守紀律,以高度的自覺性做到秋毫無犯,展現出志愿軍作為仁義之師的良好風貌,得到了朝鮮人民的愛戴與尊重。在朝鮮人民的支持下,志愿軍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抗美援朝時期,黨中央通過深入開展公開、持久、嚴格的紀律教育,極大地提高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自律性,確保志愿軍指戰員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嚴格守紀,全面提升了人民志愿軍的整體作戰能力,為奪取抗美援朝戰爭的最終勝利提供了政治保障。
出國作戰期間加強紀律制度建設
戰爭取得勝利離不開科學嚴明的紀律規范作保障。為使志愿軍指戰員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更重要的是在國際舞臺上展現新建立的人民政權的政治形象,我們黨科學研究、謹慎研判,更加準確、科學地制定了一系列志愿軍軍隊紀律。
1950年12月14日,志愿軍政治部發布《政治訓令》,內容包括深入進行群眾紀律教育、嚴格遵守群眾紀律、發現犯紀律現象應立即追查等。《政治訓令》發出后,志愿軍各部隊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普遍訂立公約。駐西線各部隊專門抽出3天時間進行紀律大檢查,并組織糾察隊,分布在后方的主要城鎮和交通要道,與朝鮮人民密切配合,維護我軍聲譽,安定后方的社會秩序。還專門成立了志愿軍軍法處,對嚴重違犯軍紀者繩之以軍法。同時,志愿軍政治部發布《關于借物手續與損物賠償辦法的規定》《關于建立伙食單位群眾工作的指示》,19兵團發布《赴朝作戰守則》,64軍發布《關于建立“區域負責制”的規定》,47軍制定《守紀愛民公約》,38軍制定《十條紀律公約》等,內容緊貼戰時實際,既有原則又有具體規定,切實可行,對規范志愿軍行為、捍衛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政治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解放漢城前,志愿軍政治部發布了《入漢城紀律守則》,要求部隊切實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注意軍容軍紀和清潔衛生,使部隊入城后有所遵循。這些措施保證了志愿軍對漢城的占領和管理,把中國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形象,留在了這座被美軍破壞成處處殘垣斷壁的古老都城之中。
志愿軍撤出朝鮮回國前,志愿軍政治部制定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尊重朝鮮政府愛護朝鮮人民公約》《撤軍政治工作三十條(草案)》,各部隊都成立了紀律檢查組進行調查訪問,不留有損志愿軍聲譽的問題。公約在各部隊的貫徹執行,對于加強部隊政治思想工作、鞏固中朝友誼和保證撤軍任務的順利完成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嚴格執行紀律
紀律的嚴格執行是奪取最終勝利的關鍵所在。嚴格執行紀律的觀念已經融入志愿軍指戰員的血脈骨髓。無數志愿軍用生命執行紀律、捍衛榮譽,舍生忘死、向死而生,在戰場上展現的民族血性和戰斗精神令敵人膽寒、讓世界震撼。
志愿軍將士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嚴格執行紀律的壯舉比比皆是。志愿軍第20軍58師172團3連連長楊根思,在朝鮮咸鏡南道長津郡下碣隅里南小高嶺戰斗中奉命堅守陣地,一連打退美軍的8次進攻,在戰友全部犧牲的情況下,楊根思誓死遵守戰場紀律,面對圍上來的敵人毫無畏懼,抱起炸藥包和敵人同歸于盡。志愿軍第15軍87團9連戰士邱少云,為縮短進攻距離,奉命潛伏在391高地低矮的蒿草叢中,敵軍發射的一顆燃燒彈在他身邊爆炸,為避免暴露,邱少云嚴守潛伏紀律,忍受烈火焚燒直至壯烈犧牲,年僅26歲。
第二次戰役西線戰場,志愿軍第38軍113師奉命向三所里穿插。戰士們在敵機襲擾、敵軍圍追堵截的險境中,冒著嚴寒,與美軍車輪賽跑,在崇山峻嶺中疾進72.5公里,搶在全機械化的美軍騎兵第5團之前5分鐘到達指定地點,截斷美軍南逃退路;松骨峰前,第38軍112師335團以常人難以想象的頑強毅力誓死捍衛陣地,用拳頭和牙齒這種人類最原始的武器浴血死戰,有的戰士在力竭之時拉響手榴彈與敵同歸于盡,成功阻擊敵軍,創造了步兵進攻作戰速度和頑強性的極限紀錄,展現出高度的政治自覺與嚴格執行紀律的精神,贏得了“萬歲軍”的贊譽。
在上甘嶺戰役第二階段,退守坑道作戰的志愿軍部隊作戰條件極為艱苦,坑道空間狹小,人員行動極為困難,衛生條件極其惡劣,有的坑道被炸塌,堅守坑道的志愿軍戰士遇到了入朝以來前所未有的困難。同時,在美軍綿密的炮火封鎖中,物資保障也成為難題,糧食、彈藥、飲水都難以送入坑道,志愿軍戰士甚至要飲尿止渴。即便如此,他們仍以“人在陣地在”的高度政治自覺,堅守紀律、捍衛陣地、頻頻出擊,粉碎了敵人一次次進攻。
鋼鐵般的紀律從哪里來?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用成功實踐告訴我們:“這是我們黨的領導和教育的結果。”紀律建設切實解決了人民軍隊為人民的問題,從而筑起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鋼鐵長城,也必將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出耀眼的思想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