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東北是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門戶,在我國加強東北亞區域合作、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遼寧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打造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這是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著眼自身優勢和現實基礎作出的戰略抉擇。
打造東北亞開放合作
樞紐地的時代背景
遼寧是我國最早開放的沿海省份之一,具有良好的對外開放合作傳統和深厚底蘊,在全國開放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打造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已成為時代的必然選擇。
遼寧作為東北地區唯一的陸海雙重通道,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其區位優勢。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下,遼寧作為重要節點,通過加強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勢必推動沿線經濟共同繁榮。同時,遼寧產業基礎雄厚,在傳統重工業體系包括鋼鐵、機械制造等領域具備豐富的技術積累和生產經驗,可為區域經濟快速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具備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潛力,可為與東北亞各國展開產業合作提供廣闊空間。
經濟全球化浪潮不僅改變著全球經濟格局,也將東北亞地區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區域經濟合作將成為融入全球經濟的關鍵途徑。遼寧地處東北亞經濟圈核心地帶,承載著連接亞太經濟圈的重要使命,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國際貿易的日益便利化,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市場和資源的動力日益增強,遼寧作為東北經濟的龍頭,將成為各國企業投資的熱土。同時,在全球供應鏈整合中,遼寧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礎設施使其成為全球企業布局的重要節點。
打造東北亞開放合作
樞紐地的重要意義
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東北地區的重要使命任務。遼寧具有獨特的地緣優勢和經濟互補優勢,打造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中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
打造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遼寧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通過深化與沿線國家互利合作,打造更加開放、包容的區域合作機制,將為提升我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貢獻力量。同時,打造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加強合作、增進互信,可以有效化解地區內外矛盾,減少地緣政治風險,增強地區內安全感和穩定性,為東北亞地區長期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打造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是實現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的重大機遇。作為新中國的工業搖籃,遼寧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豐富的資源優勢。然而,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轉型,遼寧面臨產業結構老化、經濟增長乏力等問題。打造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通過與周邊東北亞鄰國合作,共建跨國產業園區,推動產業鏈延伸和優化升級,可實現多方互利共贏。遼寧產業互補性強,在汽車制造、電子通信、機械設備等領域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通過推動產業鏈深度融合,提高全球產業鏈穩定性和韌性。要充分利用遼寧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吸引更多國際資源和資金,推動地區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
打造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是擔負強國建設使命的重大選擇。遼寧地處我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朝鮮接壤,是東北亞地區的重要樞紐和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門戶,借助地緣優勢,促進貿易暢通,推進區域一體化進程,可以增強我國在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力。作為我國的重要工業基地和海上門戶,推動遼寧與東北亞地區國家經濟合作,不僅可以促進遼寧經濟轉型升級,還能夠帶動整個東北地區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打造東北亞開放合作
樞紐地的實踐路徑
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遼寧作為“共和國長子”,要增強前沿意識、開放意識,打造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在暢通國內大循環、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
發揮區位優勢,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遼寧要借助區位優勢,積極推動跨境貿易與投資,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加強與俄羅斯、蒙古國合作,共同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促進互利共贏;與日本、韓國等東北亞國家加強合作,共同推動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同時,要主動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通過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跨境貿易與投資機制,為企業提供更加便利的投資環境;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互聯互通,降低貿易成本,推動經貿合作不斷邁上新臺階。要拉緊與歐美、東南亞、中西亞經濟紐帶,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區域合作架構。
持續加強對內合作,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推動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深度對接,深化各產業務實合作,深化對內合作,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與內陸地區合作開發先進制造業,實現遼寧省資源優勢互補,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首先,要加強與其他省市產業對接,共同推動產業鏈深度融合。與內陸地區加強合作,推動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實現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其次,要加強與其他省市供應鏈、價值鏈合作,實現供需雙方優勢互補,提升整個產業鏈競爭力和附加值。
以日韓為突破口,加快打造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遼寧要全面提升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強化“樞紐”意識,實現“經濟通道”向“通道經濟”轉變,將“過路經濟”轉變為“落地經濟”。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吸引更多外資、技術和人才,以更大決心和務實舉措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中日韓制造業向全球價值鏈上游發展。通過召開高層會議或舉辦論壇,制訂共同發展戰略規劃和行動計劃,明確三個國家在汽車制造、電子通信、機械設備、工業機器人等領域的優勢和定位,推動形成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同時,要增強三個國家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合力,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助推科技創新。充分發揮高校“科研排頭兵,創新謀發展”的引領作用,形成“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積極效應,推動制造業升級,實現外經貿發展新突破。
(作者單位:東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