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所說的“傳統教育法”,就是用黨的光榮傳統來教育廣大黨員。“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黨內政治生活的光榮傳統,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黨的寶貴財富。光榮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黨的光榮傳統是在黨的長期實踐中培養形成的,涉及多方面的內容。
教育黨員理論聯系實際
“我們黨的歷史反復證明,什么時候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得好,黨和人民事業就能夠不斷取得勝利;反之,黨和人民事業就會受到損失,甚至出現嚴重曲折。”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簡明扼要地說明了理論聯系實際這一黨的光榮傳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論如何聯系實際?理論聯系實際有兩個環節是必須保證的:一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二是搞好調查研究。搞好調查研究是為了了解實際,使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有的放矢。
理論聯系實際,前提是學懂弄通理論、掌握思想真諦。黨組織要教育黨員深入學習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尤其是要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前后貫通學、及時跟進學,運用黨的科學理論優化思想方法,解決思想困惑。毛澤東同志曾經把理論與實際的關系,生動地比喻為“箭”和“靶”的關系,把理論聯系實際比喻為“有的放矢”,就是說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之“矢”,去射中國革命實際之“的”。他指出:“‘的’就是中國革命,‘矢’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所以要找這根‘矢’,就是為了要射中國革命和東方革命這個‘的’的。”顯而易見,共產黨員只有手中有“箭”,才能去“射靶”。
理論聯系實際,“要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提出的點子、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以創造性工作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共產黨員要“使提出的點子、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就必須注重調查研究,了解客觀實際。調查研究是理論聯系實際不可或缺的橋梁和紐帶。毛澤東同志曾經強調指出:“一切實際工作者必須向下作調查。對于只懂得理論不懂得實際情況的人,這種調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則他們就不能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系。”
教育黨員密切聯系群眾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風問題、黨同人民群眾聯系問題是關系黨生死存亡的問題。”這是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共產黨員一定要牢記密切聯系群眾這一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與人民群眾始終保持密切聯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我們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始終以百姓心為心,就要充分認識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這是毛澤東的著名論斷。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性力量,共產黨員密切聯系群眾,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首先要正確認識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更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沒有人民群眾的參加,我們就不可能有強大的黨的隊伍;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我們就不可能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人民,就會失去生命力。
教育黨員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強身治病、保持肌體健康的銳利武器,也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一劑良藥,是對同志、對自己的真正愛護。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需要勇氣和黨性,不能把我們防身治病的武器給丟掉了。”新時代,共產黨員要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一定不能丟掉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有力武器。共產黨員“需要批評和自我批評就像需要空氣和水一樣”。
勇于自我批評。古人云:“各自責,則天清地寧。”共產黨員勇于開展自我批評,能純潔思想,不斷進步。共產黨員應該像魯迅先生那樣“解剖自己嚴于解剖別人”。李立三同志就是一位嚴于解剖自己的共產黨人。李立三在中國共產黨早期歷史上,曾經是工人運動的一員闖將。他在1930年主持中央工作時,犯過急躁盲動的錯誤。事后,他不止一次地講:“如果黨需要我做‘反面教員’,我就當好這個‘反面教員’。”1946年,他回到東北,開始化名李敏然開展革命工作。有些單位請他講黨史,他自己卻選擇以“立三路線”的錯誤為例,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領導人的責任,受到許多同志的稱贊:“這位革命家,錯誤犯了3個月,卻檢討了整整30年。”
要敢于開展批評。共產黨員不僅要勇于開展自我批評,而且要敢于開展批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作為共產黨人,有話要放到桌面上來講。”共產黨員要從黨性出發,多用、常用、用夠、用好批評這個武器,使之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自覺、一種責任。共產黨人之間開展批評,要做到開誠布公,出以公心、態度誠懇、講究方法,要實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別真假,切忌從個人恩怨、得失、利害、親疏出發看事待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幫助同志、增進團結的目的。
【實例】
把加強理論學習和賡續紅色基因緊密結合起來
傳承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全國紀檢監察干部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積極用好革命遺址遺跡、紀念館、博物館等紅色資源,教育引導紀檢監察干部學習革命先輩的崇高風范,傳承弘揚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保持“打鐵必須自身硬”的自覺,強化“擼起袖子加油干”的擔當。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各單位把加強理論學習和傳承紅色基因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多種方式強化學習教育,激勵引導紀檢監察干部更加堅定自覺地賡續紅色血脈。辦公廳黨總支以“賡續光榮傳統,緬懷先烈風范,堅守對黨絕對忠誠的初衷,用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永葆紀檢監察鐵軍本色”為主題,組織黨員干部赴西山森林公園無名英雄紀念廣場開展黨日活動。組織部黨總支全體黨員干部赴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重溫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重溫入黨誓詞,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深刻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力。宣傳部黨支部全體黨員干部赴中國政協文史館和政協禮堂,參觀“偉大歷程——中共一大至七大巡展”和“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歷史陳列展”,開展革命傳統學習教育。各單位認真落實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傳承弘揚紀檢監察機關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 4月19日,山東省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成員到聊城孔繁森同志紀念館接受黨性教育。一行人向孔繁森塑像敬獻花圈,認真學習其兩次援藏、三闖生死關、生命獻高原的光輝事跡,觀看專題片《清貧的力量》,并重溫入黨誓詞,汲取信念和實干的力量。
山東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夏紅民表示,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和紀檢監察干部隊伍教育整頓,要用好紅色資源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對照先進榜樣自我檢視,凝心鑄魂、錘煉黨性,以忠誠干凈擔當、敢于善于斗爭的鐵軍形象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青海省紀委監委組織29家派駐(出)機構干部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重溫入黨誓詞。西路軍光榮而悲壯的歷史,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不怕犧牲、百折不撓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震撼和感動了在場每一位同志。
參觀完紀念館后,大家表示,要把開展教育整頓作為當前重大政治任務,與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精神緊密結合起來,與全黨主題教育結合起來;要對標對表,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在監督執紀問責實踐中進一步煥發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意識、提高斗爭本領,提升發現問題能力,強化問題線索查辦處置,切實解決派駐工作中存在的不愿、不敢、不會監督等問題;要全面加強紀檢監察干部隊伍自身建設,筑牢政治忠誠,清除害群之馬,以紀檢監察工作的高質量發展檢驗教育整頓成效。
浙江省嘉興市紀委監委發揮紅船啟航地的優勢,深挖“紅色因子”,用好紅船、革命紀念館等紅色資源,將革命傳統教育融入教育整頓工作。“我們通過看一次展覽、聽一次黨課、學一次黨章、觀一次專題片、瞻仰一次紅船、重溫一次入黨誓詞的活動,引導全體紀檢監察干部賡續紅色血脈、傳承革命精神、強化使命擔當,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嘉興市紀委監委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朱杰鋒介紹。
據了解,目前該市已組織紀檢監察干部赴南湖革命紀念館觀看張佐臣烈士相關紀錄片《1927:流星不滅》、在紅船旁開展“追憶紅色足跡、鍛造紀檢鐵軍”系列主題學習活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以紅船精神為引領,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為紀檢監察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南湖區紀委監委“95后”干部胡琦說。
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絕對忠誠,從扣好第一粒扣子開始。吉林省長春市紀委監委舉辦全市紀檢監察系統新進干部作風建設培訓班,通過參觀東北抗聯紀念館和重走抗聯路,讓紀檢監察干部重溫抗聯文化蘊含的信仰信念、愛國情操和犧牲精神。
紀念館里的一塊塊展板、一件件實物,展示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楊靖宇將軍為代表的東北抗日聯軍英勇戰斗的光輝歷程。長春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干部高玥在參觀后表示,感受到抗聯將士們“在絕境中不絕望、在失聯時不失望”的堅定信念和忠誠品格,在今后的工作中將從偉大的抗聯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強化擔當作為。
(實例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