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紙幣的發展與演變學術研討”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召開。本次會議由國博研究院主辦,國博研究院古代錢幣研究所承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錢幣博物館等20余家單位近40位知名學者、專家及國博館內研究人員參與此次學術研討。國博研究院院長陳煜出席并致開幕詞,副院長馬先軍主持開幕式。
此次研討會共分為四項議題。一是綜論紙幣的相關問題。李錦繡、何平、戴建兵對紙幣產生發行流通的歷史進程與相應國家財政政策,紙幣的性質形態及其在貨幣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等問題進行分析。同時,戴志強先生結合紙幣研究的學術歷程、研究要點和發展方向,為理解當前我國財政貨幣政策實踐、推進紙幣研究深度與廣度等現實問題提供鏡鑒。
二是梳理紙幣的演變過程。賀力平、祁敬宇、田秋平、王紀潔、鄭悅從世界史、經濟思想史等領域出發,通過中外、古今、實物等多維度比較分析,揭示紙幣演進情況與內在規律,兼論相關金融措施的實施演變情況,說明中國紙幣發展的歷史特點,及其發行對貨幣文明與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與貢獻。

三是分析紙幣的機制構建。蘭日旭引入博弈模型等方法,姜舜源、王儷閻、翟磊、劉潞欣考證文獻檔案與館藏文物等材料,劉舜強、王碩采用先進的科學分析技術,探討了中西貨幣制度分流、中國古代鈔票管理使用的根本特征等理論機制,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紙幣發行、印刷、信用情況等實踐機制問題。
四是考察紙幣及相關文物。高聰明、周祥一方面結合古籍檔案、其他類別文物等資料,論證中國古代紙幣鈔版等文物的內涵與價值,提出開展文物鑒定與研究的思路與方法;另一方面,張亞蘭、王媛雪、任雙偉立足具體文物,挖掘紙幣對于中國共產黨革命史、中國印刷史、貨幣金融史的研究意義與影響。
本次研討會是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中國古代錢幣系列學術研討活動。時逢北宋政府官方發行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一千年,本次會議對錢幣學、貨幣金融史等問題進行了多領域、跨學科的探討,拓寬了錢幣理論研究視野,拓展了博物館藏品保管、學術研究、展覽策劃、社會教育等業務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