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燒沸的開水激蕩而下,茶葉旋即在杯中翩翩起舞,沉浮之間溢出一抹清新。茶湯中,茶葉挺立如劍指蒼穹。細品其味,鮮醇悠長。那熟悉的茶香在唇齒間流連,那是故鄉的味道。
我的故鄉,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薛埠鎮神亭村,是個被茶香繚繞的小村莊。那里茶樹密布,無論是茶園、田間,還是小徑、道旁,處處可見它的綠影。
夏日炎炎,驕陽似火,小時候的我常去菜園里摘瓜解暑,西瓜的甘甜讓人欲罷不能。我坐在陰涼處吃瓜,搖頭晃腦,不亦樂乎。環顧四周,土坡上的一排排茶樹在烈日下蒼翠欲滴,仿佛一個個精神抖擻的少年身姿挺拔,奮力生長。我不禁想:茶樹如果成精,會想要喝西瓜汁嗎?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答案。
相比夏日,我更偏愛冬日清晨的茶樹。薄霧輕繞,為田野披上了一層夢幻的輕紗。茶樹在朦朧中更顯生機,它們身著綠裳,好似披著《紅樓夢》里賈母口中的軟煙羅。茶樹葉輕輕搖曳,似在晨曦中起舞,靜待春回大地。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冬去春來,天氣回暖。茶樹抽出嫩芽,我也提起籃子,跟隨著奶奶去采茶。奶奶手法嫻熟,輕輕地掐下茶樹枝頭的嫩芽放入籃里。我也有樣學樣,感受著指尖傳遞過來的生機與希望。 春光照亮了新綠的茶芽,也勾勒出奶奶慈祥的面龐。
一株茶樹葉子頗多,最后能摘下的卻只是一小把茶芽。我好奇地問奶奶這是為什么。奶奶用滿是茶香的手揉了揉我的頭發,笑著說:“這是茶樹的精華。”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順手拿起一片“精華”放進嘴里咀嚼。好苦,像是吃了苦瓜一樣,我的臉頓時皺作一團,旁邊的人見狀一個個笑得前仰后合。奶奶見我想吐掉,忙搖手示意,讓我再等等。我心里暗想:既然奶奶讓我再等等,想必她也是有經驗的!不知何時,苦味慢慢地淡了下去,變成了一股清新之味在口中蕩漾回旋。奶奶總結說:“茶葉是用來泡的,不是用來吃的。”
茶樹與故鄉,相依相存,茶魂融入鄉土,孕育了一方人的心性。故鄉的人們在茶的滋養下長大,骨子里透著一股茶的樸實。猶憶春節時,我們探親訪友,每一次進門,撲面而來的便是一股茶香。等到我們落座,遞來的便是那一杯清茶。細呷杯中的青峰茶,總有一種難以用語言描述的感受融于口齒,刻在心間。抬頭是燦爛的笑容,閑聊是熟悉的鄉音,一盞清茗,承載著鄉情與問候,純粹而溫馨。
神亭村是靠茅山出名的。茅山不僅有道教文化,也有茶文化。茅山上的茶樹頗為壯觀,漫步在山道上,兩側的茶樹郁郁蔥蔥。一座座清幽的道觀隱于茶林間,清風拂面,茶香撲鼻。茶香與道風相融,賦予了青峰茶一種超凡脫俗的神秘氣息,好似天上的仙草墜入凡塵,自帶些許仙氣。
即使與故鄉相隔千里,即使與茶為伴的童年時光一去不復返,一縷茶香就能讓我的心回到故園。那些如同披著軟煙羅的茶樹,那些在茶園里忙碌的身影,那些與我在茶田里歡笑奔跑的小伙伴,都隨著茶香清晰浮現。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年輕靚麗的農家女,帶著笑意仔細挑選最好的茶芽,又帶著一絲好奇,悄悄嚼了幾片,苦到眉頭皺起,卻意外地收獲了一口清新……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今日重陽,我取出茶杯,放入一小把青峰茶,用開水沖泡。茶香悠悠,這是我與故園之間永不磨滅的紐帶。就讓這股茶香永遠地在空氣中飄蕩,牽動著我的思念吧。
指導老師:師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