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患有貧血,其中約有一半是由缺鐵導致的。合理膳食與合理使用補鐵藥物,可有效預防和治療缺鐵性貧血。飲食方面,應注意——
1.飲食均衡搭配:多樣化飲食,注意均衡搭配,以保證鐵攝入充足。
2.適當增加含鐵量豐富的食物:紅肉、肝臟、動物血等食物含鐵量高,吸收率也比植物來源的鐵高,可以適當增加攝入。
3.增多食物中的維生素攝入:維生素C、A、B6、B12、葉酸等多種維生素都會促進鐵的吸收,所以膳食中應注意增加維生素的攝入。新鮮蔬菜和水果的維生素含量豐富,可以常吃。
單純膳食補鐵可能效果并不明顯,如有必要,應在醫師指導下補充鐵劑。但是很多補鐵的朋友吃完鐵劑后經常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導致好多人吃著吃著就不吃了,從而影響治療效果。怎樣才能避免補充鐵劑時的惡心、嘔吐呢?
常用的口服鐵劑可以分為——
1.傳統鐵劑:硫酸亞鐵為第一代鐵劑,這類鐵劑鐵含量較高,價格便宜,但性質不穩定,易受到食物中其他成分的影響,生物利用度差,胃腸道刺激性顯著,且存在很大的鐵銹味。檸檬酸亞鐵、富馬酸亞鐵和琥珀酸亞鐵等均屬于第二代補鐵劑,此類補鐵劑相對于第一代補鐵劑,避免了藥物在胃中瞬間濃度過大,刺激作用大為減小。
2.新型鐵劑:多糖鐵復合物是低分子量多糖通過化學反應與鐵離子絡合而成的一種螯合物,其中鐵含量一般為20%~40%,能以分子形式被整體吸收,吸收率較高,胃腸道副作用小。麥芽酚鐵屬于鐵絡合物,也可以理解為第四代口服補鐵劑,其優點是鐵攝入量較高,平均可達39.8%~60%,且其胃腸道不良反應輕微。
靜脈鐵劑目前有6種,包括蔗糖鐵、羧基麥芽糖鐵、葡萄糖醛酸鐵、低分子右旋糖酐鐵、納米氧化鐵和異麥芽糖鐵。患者不能口服或存在胃腸道吸收障礙的情況下,可采用靜脈補鐵。相對于口服補鐵,靜脈補鐵速度更快。但靜脈補鐵更容易發生不良反應,比如出現蕁麻疹或皮膚瘙癢。
要避免補充鐵劑引起的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適,需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包括選擇合適的鐵劑類型、調整服用方式、配合飲食調整、通過科學合理的補充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貧血狀況,同時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1.優先考慮新型鐵劑:如多糖鐵復合物、麥芽酚鐵等,這些新型鐵劑通常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且胃腸道副作用較小,更適合容易出現不良反應的人群。或者選用靜脈補鐵。
2.避免空腹服用:盡量在飯后或餐中服用鐵劑,以減少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同時食物中的某些成分還可以幫助提高鐵的吸收率。
3.去除病因: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患者本身患有胃腸道疾病,如胃潰瘍、胃炎、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服用鐵劑后可能會加重胃腸道不適癥狀。這種情況要及時就醫診治。
4.初始小劑量:可以先從較小劑量服用開始,每2~3天逐漸加量,直至達到治療劑量。
此外,口服鐵劑期間應避免飲用濃茶、咖啡,避免降低鐵的吸收率。最后提醒大家,不可盲目補鐵,要在醫生科學的指導下,合理、安全、有效地補充鐵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