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環境改造 保持室內溫度在22~24℃,相對濕度50%~60%,確保有足夠的光照和通風。將日常用品和訓練設備等放在患者易于拿取的地方,衛生間應設置欄桿和塑膠座位,走道應足夠寬敞。長期臥床的患者,其床邊應設置低欄桿,并在床邊放置固定的座椅,以便于其下床起身活動。準備手部進食支架和固定餐具等輔助工具,方便患者進食。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可以提供輪椅、助步器或拐杖,以增加其活動距離和時長。
生活護理 由于中風患者多臥位,定時翻身、背可以促進咳痰,避免形成墜積性肺炎。同時,定期為患者擦拭身體、洗澡、更換衣物和清洗被褥,以防止其發生褥瘡。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最好為其購買醫療用單人病床,使用氣墊和翻身墊等。插尿管者應每3~4小時放小便一次,以免膀胱攣縮,尿管應每周更換1次,預防尿路感染。護理人員應勤洗手,感冒時避免接觸患者。放置導管時要避免扭轉和折疊,如有堵塞或絮團立即就醫。
語言康復訓練 結合日常生活,讓患者多與人交談,進行簡單的發音練習??梢詮膯我艄濋_始,逐漸過渡到多音節和詞語,再到短句和長句。讓患者看物、畫或指字復述,進行朗讀訓練,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文字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從寫患者名字開始,逐漸抄寫詞句、短文等。鍛煉時注意強度適中,每日1~2次,每次30~60分鐘。
肢體康復訓練 對于存在上肢障礙的患者,鼓勵其用健側手來完成日?;顒樱紓仁謩t可進行舉起、抓住東西、上下左右擺動練習,一次30分鐘左右,早晚各1次。對于存在下肢障礙的患者,早期可通過被動活動(如由家屬幫助進行關節活動)和主動活動(患者自己進行關節活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關節活動度訓練;之后在肌肉力量和關節活動恢復的基礎上,進行運動控制訓練,比如踢腿等;然后從簡單的站立、邁步開始,逐漸過渡到行走、上下樓梯等復雜動作。在訓練過程中,要注意保持身體平衡,避免跌倒。如果有嚴重的后遺癥,康復難度很大,需要到專門的康復中心,由醫生制定科學的康復訓練方案。
平衡飲食 中風患者應保證足夠的熱量供給,同時注意飲食的清淡和易消化。建議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及豆制品,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有助于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同時,應避免肥甘、厚膩及辛辣、過咸、過甜的食物,以減少對身體的負擔。由于中風患者可能伴有消化功能減弱,建議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暴飲暴食,以減輕胃腸負擔。對于有吞咽障礙的患者,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質地的食物,采取從少量到多的方式喂食。需要臥床的患者,幫助其采取側躺或半坐式進食方式;無法坐起來的患者可將病床抬至30~45°進行半坐式進食。
中風患者的康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持續不斷的護理支持。居家護理可以提供全天候的服務,確保患者在任何時候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照顧。同時,居家護理還能根據患者的康復進展,及時調整護理計劃,確保康復目標的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