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腱鞘炎,大家都不陌生。成年人的腱鞘炎是由于長期過度使用手指和腕關節而誘發的一種慢性無菌性炎癥,高發人群為中老年勞動者,女性多于男性,以疼痛癥狀伴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然而,當聽說兒童也會患腱鞘炎時,多數人會感到不解。孩子們生機勃勃,也不會過度勞動,怎么會患上腱鞘炎呢?
事實上,兒童不但會患腱鞘炎,而且兒童手指狹窄性腱鞘炎還是較為常見的疾病。如果不加以重視,孩子的手部功能可能會受到影響,長期任其發展甚至可能影響手指發育。因此,了解這一疾病的相關知識,對家長和患兒來說至關重要。
什么是兒童手指狹窄性腱鞘炎?哪些顯著的癥狀和體征是發現和判斷兒童腱鞘炎的依據?如何及時、準確地進行診斷和治療呢?
兒童手指狹窄性腱鞘炎是常見的小兒手部畸形之一。該病好發于6個月~3歲的兒童,常見于拇指及少數中指和無名指,多為單側發病,也有雙側發病的情況。患兒出生時,通常沒有明顯的癥狀和體征。最初發現疾病的多數為家長,他們在生活中偶然發現孩子的手指外觀及動作異常,前往醫院就診后確診。

孩子的手指外觀及動作異常通常包括以下現象。
患兒手指尤其是拇指一直處于屈曲狀態,或在進行屈伸活動時出現卡頓現象,不能順暢地完成屈伸動作。在患兒屈伸手指時,家長可能會聽到指間關節處有“咔噠”彈響聲,或可觸及掌指關節處的彈響感,像扣動扳機一樣。有的家長會在掌指關節處觸及直徑3 ~ 5 毫米的小結節。
病情嚴重的患兒在嘗試屈伸手指時,可能會因疼痛而哭鬧。隨著病情的持續進展,患兒的手指會逐漸表現為固定的屈曲狀態或伸直畸形。
目前,兒童手指狹窄性腱鞘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有觀點認為,可能的主要原因為發育因素,即兒童腱鞘發育不成熟所致。此外,部分患兒可能是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其發病機制可能是腱鞘增厚,同時屈指肌腱位于掌指關節遠端,易受腱鞘狹窄性纖維結構的束縛,使近端的肌腱增粗或逐漸呈結節狀,導致其容易在腱鞘內被卡住,從而使指間關節呈屈曲狀。
兒童手指狹窄性腱鞘炎分為早期和晚期,早期患兒不能主動伸直手指或主動伸直時有指間關節的彈響或疼痛感,被動屈伸時甚至無明顯異常;晚期患兒主動及被動屈伸手指的動作均不能完成。
醫生診斷兒童狹窄性腱鞘炎時,首先會仔細觀察患兒的臨床表現,即根據患兒手指的外觀做出初步的判斷。然后,通過仔細的體格檢查,即觸診腱鞘增生的部位掌指關節,感受腱鞘的狹窄程度和肌腱的具體活動情況,進一步感受肌腱受卡壓的嚴重程度。
必要時,醫生會開具超聲檢查。超聲檢查可以清晰地顯示腱鞘增生和近端肌腱增粗情況,從而明確肌腱受卡壓的具體原因。以上方法綜合使用才能明確診斷。
患兒的具體癥狀和體征不同,兒童手指狹窄性腱鞘炎的治療方法有所不同。對于癥狀較輕、發現較早的患兒,醫生通常會建議選擇保守治療,包括局部熱敷、按摩、屈伸鍛煉,以及佩戴簡易支具等來緩解癥狀,進而促進康復。對于保守治療效果較差或病情較為嚴重、手指屈伸功能顯著受限的患兒,醫生會建議擇期進行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微創的方式,在掌指關節皮橫紋處做一個8 ~ 10 毫米的橫行切口,以松解因增生而狹窄的腱鞘,甚至可能切除部分增生明顯的腱鞘,以達到充分松解肌腱的目的,進而恢復肌腱的正常活動。
部分家長一聽說要手術就十分擔憂,但實際上,該手術切口小、恢復快,患兒通常可在術后當天或第二天出院,因此,家長不必過分擔憂。
術后,患兒尤其要注意傷口的清潔衛生,注意持續保持傷口處的紗布繃帶等敷料的清潔干燥,避免沾水,進而避免傷口感染。每3~5天,要在傷口處進行清潔消毒一次。
家長每天要定時定量幫助患兒進行手指屈伸活動,以防止肌腱粘連。建議每天進行3~5 次, 每次屈伸10~15下。需要注意的是,術后3~5天,為避免手指活動導致傷口處疼痛,屈伸動作不宜過快。
最后,家長要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復查,以便了解患兒術后傷口的愈合情況、康復鍛煉的執行情況,以及屈伸鍛煉的效果。

由于兒童手指狹窄性腱鞘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確,所以,目前沒有特別有效的預防方法。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于恢復患兒的手指功能非常重要。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孩子的手部活動情況,如發現異常,務必及時就醫。
無論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家長都應嚴格遵照醫生的囑咐,不自行中斷治療或采取不當的治療措施。手術后注意傷口護理,嚴格進行康復鍛煉,確保手術效果和術后手指功能的恢復。
兒童手指狹窄性腱鞘炎雖然可能給孩子帶來一些不便,但通過及時有效的診斷和治療,絕大多數患兒都能獲得良好的手指功能。家長在發現孩子手部外觀及活動有相關異常時,也不要過于驚慌,及時帶孩子就醫,盡早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孩子就能恢復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