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西游記》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在原著作者吳承恩的筆下,孫悟空的外表是“面容羸瘦、尖嘴縮腮”,難言美感。近日,一位幽默的年輕患者在門診時問到,會不會因為正畸而出現“牙套臉”,變得就像孫悟空一樣。聽到她的描述,我不禁莞爾,但也意識到“牙套臉”這樣的網絡名詞,體現了患者對口腔正畸的關注。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么是“牙套臉”。
“牙套臉”并不是一個醫學名詞,部分患者用“牙套臉”來描述自己在口腔正畸過程中面部軟組織出現的一類現象,即患者的太陽穴和面頰相比于矯正前凹陷更厲害,顴骨更突出,面部輪廓不夠圓潤、自然。有的患者為了改善嘴突,需要將牙齒內收,結果腮幫子癟了,顯得“尖嘴猴腮”;還有的患者減肥瘦臉,也覺得自己出現了“牙套臉”。

并非戴了牙套就會出現“牙套臉”?;颊叩哪挲g、體重、飲食習慣和正畸醫生的方案設計等,都可能引發這種牙齒矯正過程中的“副作用”。我們從影響臉型變化的肌肉、脂肪、骨骼,以及視覺等方面,來分析一下具體原因。
1. 肌肉萎縮。
戴上牙套后,部分人的飲食習慣會發生改變,醫生也常常跟患者強調,不要吃太硬、太黏的食物。選擇傳統“鋼牙”矯正的患者,會被要求在戴上牙套的初期減少用前牙切咬較硬的食物,甚至吃水果也要切成小塊放到后牙上慢慢咀嚼,避免牙套或者矯正器因此脫落,影響矯正進度。每次更換新牙套或加力后的幾天,患者會感覺牙齒酸軟無力,咬不斷食物。牙齒矯正是個長期的過程,咀嚼效率的降低可能造成面部肌肉,特別是太陽穴處的顳肌與面頰處的咬肌,發生一定程度的萎縮。這是正畸期間出現“牙套臉”最主要的原因。
2. 脂肪與膠原蛋白流失。

衰老是自然規律。成年后,人類機體的脂肪、膠原蛋白都會隨著年齡增長出現不同程度的流失。超過26 歲,這一趨勢就會變得更加明顯。面部失去脂肪與膠原蛋白的支撐后,豐滿度就會下降,這時,顴骨顯得更加突出,也會令眼袋和法令紋加深。女性因為受到激素水平和體脂率的影響,脂肪與膠原蛋白流失帶來的外貌改變,會比男性更加顯著,而成年正畸患者又以女性居多,這個年齡段的女性更加關注體重,不少人在正畸期間還同時進行減肥。一般,正畸治療時間都會長達兩三年,在此期間,患者控制進食量,也會為“牙套臉”的出現埋下伏筆。
3. 骨骼的改建。
有患者認為,牙齒矯正改變了面部骨骼的形態,進而引發了“牙套臉”,實則不然。20~ 35歲的人,面部骨骼的改建能力已經是微乎其微,單純矯正牙齒,基本無法影響遠離的顴骨。正畸治療期間的面部飽滿度變化,更多源自上述軟組織的增齡性改變。
4. 正畸治療對面下部外形的改變。
雖然人成年后矯正牙齒,不會刺激骨骼的生長,但正畸中的一些方法,可以通過調節面下部的高度,讓患者看起來臉變長了,這樣就會顯得臉上的肉少了。還有一些拔牙矯正的患者,因為內收過多、缺乏支撐導致面部變癟,就會形成所謂的“牙套臉”。
牙齒矯正前顴骨比較突出、面型偏瘦的26 歲以上女性,是預防“牙套臉”的重點人群。大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預防。
正畸方案的選擇
首先,正畸時機的選擇至關重要。成年患者往往在正畸治療前,會經歷很長時間的糾結,認為既然錯過了最佳矯正年齡(12~13歲),早兩年、晚兩年開始矯正應該影響不大。但是,正畸是一件起步越晚、成本越高的事情。
其次,矯治器的選擇與治療效果密切相關。力度相對較輕的矯治方法,更適合“牙套臉”發生風險較高的患者。很多成年患者選擇傳統“鋼牙”矯正的原因,是認為其比“隱形牙套”力量更大,牙齒移動速度更快,卻忽略了舒適度對于矯治成功的影響。任何一件令人不適的事情都難以長期堅持。可以自行摘戴的“隱形牙套”舒適度更高,對咀嚼功能的影響更小。對于牙齒矯正,我們應該盡早開始,但不能匆匆結束。
面部肌肉的鍛煉
肌肉萎縮是“牙套臉”產生的主要原因,不過,這種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用進廢退,我們無法阻止年齡增長造成的脂肪和膠原蛋白流失,卻能通過鍛煉肌肉來避免“牙套臉”的出現,如隱形矯正器附帶的咬膠,不僅是為了讓牙套與牙齒更加貼合,還可以有效鍛煉面部肌肉。此外,面部瑜伽操和肌肉按摩也對預防“牙套臉”有益。更重要的是,盡管牙套佩戴初期不能進食過硬的食物,但實際上并不會影響正常咀嚼,所以,正畸患者千萬不要習慣性“偷懶”,只吃軟食。
“內補外填”
衰老不可避免,卻能被延緩。多吃富含膠原蛋白與適量亮氨酸的食物,是女性抗衰的常用方法。營養均衡的膳食也是預防“牙套臉”的良方。建議大家不要在牙齒矯正期間過度減肥。已經出現“牙套臉”的患者也不必過分恐慌,一些醫美的微整形技術可以和牙齒矯正相結合,使面部輪廓恢復豐滿。
大家不要妖魔化“牙套臉”,它只是正畸路上的一個過客,多數人可以避免出現“牙套臉”,或是通過一些手段改善面部輪廓,切勿因此貽誤矯正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