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幼兒處于從無律到他律的發展階段,能夠通過榜樣示范和社會實踐等方法獲得品格發展,也可以借助成人的是非觀念和善惡標準內化品格。北京市第二幼兒園致力于以繪本為載體,豐富和完善教師與家長的品格教育策略,以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繪本是開展幼兒品格教育的有效載體。繪本故事雖簡短,但內容豐富,符合幼兒的發展特點。教師可以通過講述繪本故事,向幼兒展現具體化和生活化的故事情節,并通過與幼兒討論等方式,加深幼兒對品格內涵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比喻、擬人等手法,引導幼兒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更好地接受并內化繪本中所蘊含的品格教育價值,使幼兒產生深層次的感悟。
以繪本為載體,家園共促幼兒品格發展。第一,巧妙利用繪本,設計開展多樣活動。在幼兒園品格教育實踐中,我們遵循“小中大鏈條式”的育人模式,將品格教育內容“潤物無聲”地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遵循真實社會生活Cjog7srHBgC7STu+H6EpRMmRnYgWy1sIm3kG2sKx83M=、真實教育情境、真實實踐體驗的原則,在幼兒品格認知、情感、行為三位一體的教育活動中實施養成教育,支持幼兒在不同發展階段獲取連續性經驗并提升能力,為幼兒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一是繪本教育活動,感受內涵與意義。根據品格的發展目標和幼兒發展特點,教師可以篩選具有教育價值的繪本,開展互動式繪本閱讀活動。此階段主要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幼兒思考表達,從而感知與理解品格的內涵與意義。同時,教師可以將繪本中的角色、情節滲透到繪本延伸活動中,通過五大領域教育活動和節日節氣體驗活動,有目的、有組織地引導幼兒從感知入手,初步建立品格認知。例如,借助繪本《媽媽,買綠豆!》,教師引導孩子認識到:無論是學習新知識,還是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需要耐心。
二是區域游戲活動,加強情感體驗。教師可將相關繪本延伸至區域游戲活動中,以繪畫、表演等形式,幫助幼兒感受品格行為背后的良好情感,從而愿意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比如,通過角色扮演活動,引導幼兒親身體驗繪本中的角色和情節,培養大班幼兒的感恩意識。
三是一日生活活動,深入理解踐行。教師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應抓住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激發幼兒在情感、思維和態度上的認同,從而轉化為品格行為。
第二,發揮指導作用,形成教育合力。教師應注重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和配合,以延續品格教育的效果。
一是更新教育觀念,增強協同育人共識。教師可以開展家長課堂活動,引導家長了解品格培養的途徑。同時,可以創辦“聊聊娃的那些事”專欄,定期向家長推送育兒文章,幫助家長辨識幼兒的典型性行為。
二是錄制親子共讀視頻,帶動家長參與。教師可以引導家長錄制親子繪本共讀視頻,了解幼兒在家里的品格教育情況。家長在陪伴幼兒閱讀繪本時,應在重要情節上引導幼兒思考、發現,以加深幼兒對繪本主旨及價值的認識和理解,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三是注重溝通傾聽,搭建攜手聯動的橋梁。教師不僅是家園聯系的紐帶,還是家長在育兒道路上的成長導師。教師在家園溝通中應注重向家長傳授科學的育兒方法,還可以采用“家長沙龍”等形式,鼓勵家長分享“育兒小妙招”。教師可以鼓勵自己和家長認真傾聽幼兒的想法,根據幼兒的發展變化,有針對性地實施品格教育。
四是實現互訪體驗,雙向奔赴助力成長。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走進家庭,例如向家長推薦優秀繪本,倡導親子共享共讀時光;帶動家長參與親子游戲、任務打卡等活動,以“家庭任務表”的形式鼓勵親子共同完成,引導家長關注幼兒生活中的教育契機,進行潛移默化的品格培養。與此同時,教師應積極創造機會,邀請家長走進幼兒園。例如,為家長搭建平臺,邀請他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積極發揮家長的特長,以支持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總之,以繪本為載體的家園共育環境,不僅為幼兒的品格發展提供了有效支撐,還為幼兒的品格實踐提供了豐富的場域。在親子共讀和互動體驗的過程中,促進了幼兒品格在認知、情感、意志與行為上的統一發展,使他們成長為具備良好品格的社會成員。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家園共促幼兒品格發展的研究——以繪本為載體”研究成果,課題編號CIDB2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