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運動作為學前兒童全面發展的關鍵一環,其重要性不容忽視。根據當前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兒童肥胖與視力異常問題日益嚴峻,我園也面臨兒童近視率與肥胖率逐年攀升的挑戰。為此,我們積極采取行動,深入挖掘并利用鄉土資源,精心構建貼近幼兒生活的體能課程體系,希望從根本上改善兒童體質狀況,切實提升幼兒園的保教質量。
而地處農村使得我園擁有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供開發。通過巧妙利用這些鄉土資源,我們致力于環境優化與空間拓展,同時通過加強運動器械的創新應用,成功打造出既開放多元又充滿挑戰性的體能運動環境。此外,我們還高度重視體能課程的軟環境建設,秉持終身體育與健康促進的核心理念,面向全體幼兒設計并實施了一系列生動有趣的體能游戲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充分展現了“自然生長、自主活動、主動發展”生活化體能課程的獨特魅力,更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實施課程架構,體現因地制宜
我們充分發掘并利用幼兒園周邊豐富的鄉土資源,根據實際情況對生活化體能課程的內容進行了合理的調整,并創造性地開展了一系列具有園本特色的體能活動:節氣遠足課程、種植課程、混齡自選課程、農耕實踐特色課程、溫室大棚自選課程、體能籃球課程、田野探索課程等。
一、確定體能課程活動內容
基于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與其游戲經驗,我們緊密圍繞課程建設目標,并嚴格參照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等文件要求,對本園在實踐研究中開發和積累的體育游戲素材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審議。在此基礎上,我們進一步融合了本地資源以及各班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科學合理地確定了生活化體能課程的教育內容。
從幼兒的實際經驗及課程目標,我們挖掘與利用多樣化的課程資源。我們不僅將這些資源全面融入各類活動中,還精心構建了師幼積極互動的生成性課程體系,將資源優勢切實轉化為幼兒的優勢經驗;深度挖掘特色資源在課程目標設定、內容構建、實施路徑規劃及價值體現等方面的潛力,持續積累并豐富本園獨具特色的課程實踐,從而使資源得以“活化”,并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1.地域資源整合與歷史回顧
利用本地區自然資源的豐富性,我們依托現有的種植基地,明確開展種植與探索活動的目標。結合“一城青山半城煤”的獨特歷史背景,我們深入挖掘煤炭產業所蘊含的堅韌不拔、勤勞奮斗的精神,引導幼兒親近社會、對話歷史,從而培養他們對祖國、家鄉及生活的熱愛之情。此外,我們還將引領幼兒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通過實地體驗與感悟,進一步滲透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2.深入果園,玩轉大棚
讓幼兒親身體驗栽種過程,品嘗成熟的美味果實,并沉浸在果園的美景之中。我們將菜園歸還給兒童,讓他們全程參與種植和收獲。通過細致的觀察、積極的分享交流、深入的表征探究以及親自的采摘活動,幼兒們在各種形式中深入體驗生活,真切感受生長的力量,領悟生命的奧秘,并心懷感恩之情,珍視大自然的恩賜。
3.戶外拓展,強健體魄
為了進一步增強幼兒們的體能素質,我們特別設計了結合遠足活動的戶外拓展方案。通過這些精心設計的活動,幼兒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身心得到更加全面和有效的鍛煉。
4.結伴同行,赴約自然
我們每季都將舉辦一次以特定主題為核心的自然探索活動(詳見表1)。春天,幼兒們一同尋找那第一朵勇敢綻放的花朵,感受春天的生機與活力;夏天,露營活動讓幼兒們在星空下尋找最亮的星星,培養他們持續關注和熱愛自然的習慣,收獲成長與快樂。
二、探究生活化體能課程的實施策略
在課程實施中,小中大各年齡班不斷嘗試,并根據一日作息活動時間的安排(詳見表2),將生活化體能課程目標有機落實一日活動及各周、月活動或學期活動中,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調整。
在園內活動組織過程中,做到環境準備(包括室內外環境、材料)—自主游戲(自選地點、自選伙伴、自選內容)—分享回顧(平等對話、交流分享)—持續深化(再次環境準備、自主游戲、深度學習)。而對于園外活動,我們則采取自由游戲—發現興趣—追隨支持—分享提升—繼續生成新游戲。最終形成循環往復的過程,密切觀察幼兒的自主行為,發現其興趣和需要,進而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以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

匠心挖掘資源,盤活空間材料
一、優化園內資源,落實改造利用
針對幼兒園場地面積大、材質單一及區域劃分不合理等問題,我們結合自身的辦學規模與基本條件,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評估,并據此對幼兒園內外環境實施了整體性的改造工程。在改造過程中,我們完成了對四千平方米戶外區域的整體規劃,確保各場地之間既保持相對獨立又相互貫通,從而實現了空間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此外,我們還積極拓展立體空間資源,通過在高處布網、拉繩、滑道等以及搭建竹梯、插竹竿等設施建設,為幼兒們營造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空間。目前,該戶外區域已設置了包括攀爬區、臂力區、平衡區、器械綜合區、農耕勞動區等在內的九個功能區,可以滿足幼兒在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發展需求下的多樣化活動要求。
二、精化園外資源,做好分析整合
為構建系統化的鄉土資源課程體系,我們深入思考與實踐,全面分析幼兒園周邊三公里范圍內的體能課程資源,精心繪制并整理出適宜幼兒參與的親自然體能活動資源地圖,讓花草樹木、田野風光、蔬菜大棚等,均成為幼兒親近自然、實踐學習、快樂游戲的理想之地。同時,我們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健康領域各年齡段的發展目標,遵循幼兒發展規律,將課程資源進行科學分解與細化,創設開放、自由的活動空間,提供豐富多樣的平臺與材料,以激發幼兒參與更為豐富多樣、富有挑戰性的體能活動,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三、細化體能開發,體現民間民俗
在充分融合地域特色的基礎上,我們整理并歸納了民間體能游戲資源(詳見表3)。經過教師團隊審議與評估,我們明確了這些游戲所蘊含的價值及其表現形式,并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和既有經驗,將這些游戲改造成為適合幼兒參與的體能活動形式。

梳理課程收獲,凸現發展成效
在經歷了生活化體能課程深入探索與實踐后,教師們達成了高度共識:幼兒體能的發展是源于生活與游戲的雙重滋養,通過融合滲透的方式,其效果尤為顯著(詳見表4)。為此,教師們聚焦于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實施精準反饋,致力于將體育融入生活,實現體能運動的生活化。對比課程實施前后的顯著變化,我們驚喜地發現:幼兒思維活躍度顯著提升,生病與請假頻率大幅降低;幼兒的情緒趨于積極穩定,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同時,幼兒的規則意識、意志力及團隊意識均得到顯著增強。

1.本課程有效促進了兒童身體發育與健康水平的提升,體弱兒童數量明顯減少,近視率更是下降了30%。全園幼兒的整體身體素質實現了質的飛躍。
2.本課程還成功激發了幼兒對運動與生活的濃厚興趣與愛好。通過豐富多樣的游戲、競賽及勞作活動,幼兒的參與熱情被充分點燃,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了顯著提升。
3.更為重要的是,本課程不僅促進了兒童身體與健康的全面發展,還對其社會性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進而推動了幼兒園保育與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

從幼兒的日常生活切入,我們精心構建一系列富有挑戰性且適宜于幼兒體能發展的環境,讓幼兒能夠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并通過直接的感官接觸、深刻的親身體驗以及具體的實踐操作,不斷深化幼兒對自己身體的認知,明晰個人的運動潛能,進而實現自我體能的全面發展,并激發其主動學習與自我成長的內在動力。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將始終堅守以兒童為中心的立場,堅定不移地推進幼兒生活化體能課程的探索之路,且行且思,為幼兒們創造更加豐富多元、充滿挑戰的學習體驗與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