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玉米是山東省濟寧市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但當地病蟲害問題日益嚴重,成為制約玉米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為提升濟寧市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控能力,促進玉米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分析濟寧市玉米病蟲害防治中存在農藥選擇和使用不當、監測預警不到位、生物防治措施應用不足、農戶防治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提出采取實施農藥減量增效策略、建立健全監測預警體系、加大生物防治技術推廣力度、加強技術培訓等對策。
關鍵詞 玉米;病蟲害;農藥減量增效;綜合防治;山東省濟寧市
中圖分類號:S513;S435.1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03
玉米是山東省濟寧市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當地農業生產中占據重要地位。然而,玉米生長過程中常受到多種病蟲害的危害,嚴重影響其產量和品質。當前,濟寧市玉米病蟲害防治存在諸多問題。深入分析濟寧市玉米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控對策,對于促進濟寧市玉米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濟寧市玉米種植及常見病蟲害概況
濟寧市地處山東省西南部,位于東亞季風氣候區,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熱同季,適宜玉米生長。全市玉米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10萬hm2以上,玉米產業在當地農業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1]。然而,由于濟寧市氣候條件適宜多種病菌、害蟲滋生、繁殖,加之部分農戶防治意識淡薄、技術水平不高,玉米病蟲害問題日益突出,制約了玉米產業健康發展。據調查,濟寧市常見的玉米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莖腐病等,蟲害主要有玉米螟、棉鈴蟲、蚜蟲等。其中,大斑病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至灌漿初期發生最為嚴重,病斑多呈長橢圓形,久而融合成不規則斑,嚴重影響玉米的光合作用。玉米螟以三四齡幼蟲蛀食玉米雄穗為主,破壞花藥、花粉,造成玉米減產。上述病蟲害常年發生,危害嚴重,已成為制約濟寧市玉米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 濟寧市玉米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
2.1 農藥選擇和使用不當
濟寧市部分農戶在選擇和使用農藥時存在不當行為,導致病菌、害蟲產生抗藥性,防治效果降低。1)部分農戶缺乏農藥選擇和使用的科學指導,盲目選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不僅對環境和人畜健康構成威脅,而且易導致病菌、害蟲產生抗性[2]。2)部分農戶在使用農藥過程中存在混配、超量、頻繁使用等不當行為,加速了病菌、害蟲抗性的產生與增強。以玉米螟為例,由于部分農戶過度依賴氯蟲苯甲酰胺,并連年使用,玉米螟對該類農藥的敏感性明顯下降,防效大幅降低。上述問題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濟寧市玉米病蟲害的防控效果。
2.2 監測預警不到位
濟寧市現有的玉米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不完善,難以為農戶提供及時、準確的決策依據[3]。1)部分地區的監測設施設備陳舊、落后,如使用傳統的誘捕器和粘蟲板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較低。2)監測數據的分析和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缺乏基于大數據和智能算法的分析模型,難以實現對病蟲害發生趨勢的準確預判。3)預警信息的發布和傳遞機制不夠完善,如部分地區仍主要依靠電話、廣播等傳統方式,信息覆蓋面有限,難以實現對農戶的精準推送。以玉米螟為例,其發生期與玉米抽雄期高度重合,農戶需要在抽雄初期及時采取防控措施,而目前濟寧市的監測預警系統難以實現對玉米螟滋生期的精準預警,導致防控措施實施滯后,進而導致防治效果欠佳。
2.3 生物防治措施應用不足
濟寧市部分農戶對生物防治措施的應用明顯不足,仍然片面依賴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忽視了生物防治措施的重要作用[4]。例如,在玉米螟的防控中,僅少數農戶利用赤眼蜂等抑制玉米螟的發生。
2.4 農戶防治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濟寧市農戶的玉米病蟲害防治水平總體偏低。部分農戶受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的限制,缺乏對玉米病蟲害發生規律、危害特點等知識的系統掌握,在農藥選擇、用量確定、施藥時期及方法選擇等方面常憑經驗和習慣。例如,在玉米螟防治上,部分農戶對玉米螟的發生世代、在玉米植株上的取食部位等認識模糊,難以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施策[5]。同時,部分農戶對新型防治技術和產品的應用能力不足,如對性誘劑、助劑等缺乏必要的認知和使用技能,難以發揮這些新技術、新產品在提升防治效率、減少農藥使用量等方面的積極作用[6]。以玉米蚜蟲為例,適時適量噴灑吡蟲啉等殺蟲劑,配合使用專用助劑,能夠明顯減少用藥量并提高防治效果,但很多農戶尚未掌握相關技術。農戶防治技術水平不高,制約了先進科學技術在玉米病蟲害防控中的推廣應用,影響了防控效果的提升[7]。
3 濟寧市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改進對策
3.1 實施農藥減量增效策略
針對濟寧市農戶農藥選擇和使用不當的問題,亟待在全市大力推進實施農藥減量增效策略,積極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8]。1)當地農業部門應對農戶加強技術指導和培訓,提高其對農藥減量增效理念的認知和接受度,使其積極利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制劑,在減少農藥用量的同時提高防治效果。2)當地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加大對新型農藥和施藥技術的引進和示范力度,為農戶提供切實可行的減量增效技術方案。例如,在玉米蚜蟲防治中,可引進、推廣25%吡蟲啉懸浮劑等高效、低毒藥劑,并配套推廣植保無人機等先進施藥裝備,在提高農藥利用率的同時降低勞動強度[9]。3)有關部門應加強農藥市場監管,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農藥的違法行為,為農戶選購優質農藥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4)有關部門和科研機構應加強協作,深入開展農藥減量增效關鍵技術研究,為濟寧市農戶提供持續的技術支撐。
3.2 建立健全監測預警體系
針對濟寧市玉米病蟲害監測預警不到位的問題,亟待建立健全監測預警體系,強化監測手段,完善預警模型,提升監測預警的時效性和針對性。1)應加大先進監測設備和技術的引進力度,提升監測手段的現代化水平。例如,在玉米螟監測中,可引進應用基于無線傳感網絡的自動誘捕器,實現對玉米螟發生數量的實時監測,為準確判斷玉米螟發生動態提供數據支撐[10]。2)應加強對監測數據的深入分析和挖掘,完善病蟲害發生發展趨勢的預測預警模型。例如,在玉米大斑病的預警中,可綜合考慮氣象、地形、種植制度等多重因素,構建基于機器學習的大斑病發生風險預測模型,實現對大斑病發生的提前預判和風險評估。3)應創新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和方式,提高預警信息的傳播效率。例如,可以開發玉米病蟲害預警專用APP,實現對農戶的精準推送,提高預警信息的時效性和可及性。4)政府有關部門應強化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監測預警工作的強大合力。通過實施上述措施,織密筑牢濟寧市“測報網”,強化“監測、預警、防控”一體化運作,為玉米病蟲害防控提供精準、高效的決策依據,提升玉米病蟲害統防統治水平。
3.3 加大生物防治技術推廣力度
針對濟寧市病蟲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措施應用不足的問題,亟待加大生物防治技術的推廣力度,優化生物防治產品的供給,完善生物防治技術推廣體系,為玉米病蟲害綠色防控提供有力支撐。1)當地植保部門應加強生物防治技術的引進和篩選,重點推廣在玉米病蟲害防治中應用效果顯著的天敵昆蟲、微生物農藥等生物防治產品[11]。例如,在玉米螟防控中,可重點推廣應用赤眼蜂、蘇云金桿菌等天敵昆蟲和微生物農藥,通過天敵昆蟲的持續釋放和微生物農藥的適時噴施,有效抑制玉米螟發生。2)有關部門應建立完善的生物防治產品供給保障體系,加強天敵昆蟲的工廠化繁育、微生物農藥的規?;a,擴大生物防治產品的供給規模。例如,在玉米蚜蟲防控中,可通過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帶動等方式,建立蚜繭蜂、七星瓢蟲等天敵昆蟲的規?;庇?,為玉米蚜蟲的生物防治提供充足的天敵來源。3)當地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創新生物防治技術的推廣模式,如采取“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推廣模式,通過政府補貼引導、企業技術服務、合作社統防統治、農戶田間實踐等方式,促進拮抗真菌等生物防治產品的規?;瘧肹12]。生物防治技術的精準推廣和規模應用,可有效扭轉濟寧市玉米病蟲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措施應用不足的局面,為玉米病蟲害綠色防控注入新的動力。
3.4 加強技術培訓
針對濟寧市農戶玉米病蟲害防治水平偏低的問題,需要加強技術培訓,創新培訓方式,豐富培訓內容,切實提高農戶防治玉米病蟲害的能力。1)當地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提高農戶參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玉米螟防治技術培訓中,采取“課堂講授+田間觀摩+現場操作”的培訓方式,通過生動直觀的實物標本、圖片、視頻等展示玉米螟的形態特征和危害癥狀,通過現場示范指導農戶掌握玉米螟監測、農藥配制與使用等技術要點,切實提高農戶的防治技術水平。2)當地農業部門應圍繞玉米病蟲害防治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培訓,切實解決制約農戶防治能力提升的難題。例如,在玉米蚜蟲防治培訓中,可重點圍繞蚜蟲發生規律、危害特點、天敵識別與利用、新型農藥使用等內容開展專題培訓,引導農戶掌握蚜蟲綜合防控的關鍵技術,切實提高防控效果[13]。3)當地農業部門應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等,建立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信息推送平臺,及時發布玉米病蟲害預警信息、防治技術指導等內容,為農戶及時獲取防治信息、掌握防治技能創造良好條件。上述措施的有力實施,有助于提升濟寧市農戶的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為玉米病蟲害科學防治奠定堅實基礎。
4 結語
玉米病蟲害問題是制約濟寧市玉米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針對當前存在的農藥選擇和使用不當、病蟲害監測預警不到位、生物防治措施應用不足、農戶防治技術水平有待提高等突出問題,亟待通過實施農藥減量增效、建立完善的監測預警體系、加大生物防治技術推廣力度、加強技術培訓等措施,多管齊下、標本兼治,切實提升濟寧市玉米病蟲害科學防控水平,為促進玉米產業綠色發展、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 李秋利.山東濟寧市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要點[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25):63-64.
[2] 亓永鳳,王振學,李秀偉,等.濟寧市鮮食玉米間作辣椒高產高效種植技術[J].長江蔬菜,2022(21):
64-66.
[3] 姚淑秋.濟寧市兗州區玉米籽粒直收技術應用[J].南方農機,2017,48(14):59-60.
[4] 葛林,成冰.濟寧市鄒城地區鮮食玉米與馬鈴薯間作套種技術模式探討[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1(10):153-154.
[5] 亓永鳳,王振學,李秀偉,等.濟寧市鮮食玉米間作辣椒高產高效種植技術[J].長江蔬菜,2022(21):
64-66.
[6] 劉化安.山東玉米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預防控制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7):177-178.
[7] 王秀娟,谷欣梅.菏澤地區玉米常見病蟲害及防治對策[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3,26(11):128-129.
[8] 馮淑波.玉米病蟲害的種類及其防治措施[J].現代農村科技,2022(4):34.
[9] 劉中原.濱州市植保無人機在玉米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20):63-64.
[10] 張鳳彤.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對策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22(7):116-117.
[11] 李愛明.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探討[J].種子科技,2023,41(11):47-49.
[12] 李現剛.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要點[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農業科學,2022(10):94-96.
[13] 葛麗莉.玉米葉片病蟲害智能識別在沂河新區應用[J].農業工程技術,2024,44(8):50.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