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湖北省恩施州森林資源豐富,但在撫育間伐實踐中仍面臨諸多問題,包括撫育間伐時機選擇不當、撫育間伐強度把握不準、撫育間伐樹種選擇不合理、撫育間伐后林地管護不足等問題。為有效提升恩施州森林撫育間伐的質量和效益,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優化撫育間伐時機的選擇、合理控制撫育間伐強度、科學選擇撫育間伐樹種、加強撫育間伐后的林地管護等對策。
關鍵詞 森林培育;撫育間伐;湖北省恩施州
中圖分類號:S75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84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在涵養水源、保育土壤、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屬于武陵山區,森林資源豐富,林業在當地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恩施州大力實施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發展戰略,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持續增長,成效顯著。森林培育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科學合理的撫育間伐是保證森林健康生長、提高林木質量的關鍵。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恩施州森林撫育間伐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森林培育的質量和效益。優化森林撫育間伐措施,對于促進恩施州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恩施州森林概況
恩施州地處鄂西南山區,屬武陵山脈向鄂西過渡地帶,境內地形復雜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兼而有之,形成了立體氣候和多樣化的生態環境,為多種類型植物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2]。2023年,恩施州的森林覆蓋率為67.31%,居湖北省首位。恩施州森林資源以天然林為主,人工林所占比重較小。其中,天然林以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等為主要森林類型,以櫟類、櫧類、樟類等地帶性頂級植物為建群種或優勢種;而人工林多為杉木、馬尾松、濕地松等針葉樹種。就森林面積而言,恩施州位居湖北省第一,森林覆蓋率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國土綠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3]。但就森林質量而言,恩施州森林結構相對簡單,以中幼齡林為主,森林撫育經營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為促進森林培育的科學化、規范化,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在過去幾十年間,恩施州林業部門開展了不同程度的森林撫育間伐工作[4]。然而,由于森林撫育間伐缺乏系統性指導和科學規劃,在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探討和改進的問題。
2 恩施州森林撫育間伐存在的問題
2.1 撫育間伐時機選擇不當
在恩施州森林經營實踐中,撫育間伐時機選擇不當的問題較為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1)部分地區在開展森林撫育間伐時盲目跟風,缺乏因地制宜的科學指導,未能充分考慮立地條件、林分結構和樹種特性等因素,導致撫育間伐時機把握不準。2)對森林撫育間伐重視不夠,往往不會將撫育間伐工作納入森林經營的整體規劃,施工時間隨意性大,難以達到預期的撫育效果。3)在開展森林撫育間伐工作時缺乏必要的調查監測和科學論證,主觀臆斷和經驗決策現象普遍,撫育間伐時機的選擇缺乏可靠的數據支撐和理論依據。森林撫育間伐時機選擇不當,導致恩施州許多林分出現生長不良、穩定性差、通直度和成材率低等問題,既影響了單位面積材積和森林蓄積量的提高,也制約了森林質量的整體改善[5]。
2.2 撫育間伐強度把握不準
對撫育間伐強度的控制直接影響林分的生長發育。然而,當前恩施州在森林撫育間伐強度的把握上還存在一些問題。1)部分林業經營者缺乏對撫育間伐強度影響林分生長的科學認知,憑主觀經驗確定撫育間伐強度,撫育間伐隨意性較大,難以達到理想的撫育效果。2)部分地區在開展森林撫育間伐時,撫育間伐強度的確定往往難以兼顧不同層次的林木個體,忽視了林分內部的生長差異,可能導致上層林木撫育間伐不足、下層林木撫育間伐過度等問題,不利于形成合理的林分結構。3)部分地區在開展森林撫育間伐時,缺乏對不同樹種和林分類型撫育間伐敏感性的分析,采用“一刀切”的撫育間伐強度,忽視了樹種和林分類型的差異,難以達到因地制宜、分類撫育的目標。撫育間伐強度的不當控制,可能導致林分生長停滯、林分結構失衡、林分質量下降等問題,既影響森林的生態功能發揮,也制約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2.3 撫育間伐樹種選擇不合理
恩施州森林撫育間伐在樹種選擇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1)部分林業經營者在實施森林撫育間伐時,對不同樹種的生長特性和生態習性缺乏全面的了解和系統的研究,難以根據林分的組成和立地條件,有針對性地選擇撫育間伐樹種,導致撫育間伐效果不理想。2)一些林區片面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在森林撫育間伐樹種選擇上過于強調擇伐速生樹種,忽視了對林分結構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影響,可能導致林分單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等問題。3)許多林區在制訂森林撫育間伐方案時,缺乏對不同樹種生長規律和競爭關系的定量分析,難以準確預測撫育間伐后林分的生長發育動態,樹種選擇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4)部分林業經營者受傳統習慣和經驗主義的影響,對撫育間伐樹種的選擇缺乏前瞻性的思考和整體性的規劃,難以充分發揮樹種的生態功能和經濟價值,導致林地資源利用效率低下。
2.4 撫育間伐后林地管護不足
恩施州在森林撫育間伐后的林地管護方面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1)撫育間伐后的跟蹤監測不到位。許多地區在完成森林撫育間伐作業后,缺乏對林分生長狀況的持續觀測和數據收集,未能及時掌握撫育間伐后林木的生長動態、林分結構變化及潛在的病蟲害風險,導致無法對撫育間伐效果做出科學評估,也難以針對新出現的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2)撫育間伐后的林地整理工作不充分。部分林區在完成森林撫育間伐后,對林地的清理工作重視不夠,間伐剩余物未能得到及時、妥善的處理,有的甚至隨意堆放在林間,不僅影響了林地景觀,還增加了林火隱患和病蟲害發生風險。同時,對于因撫育間伐而受到擾動的林地土壤,缺乏必要的恢復措施,可能導致水土流失加劇,影響林地生產力的恢復和提升。3)撫育間伐后的補植補造工作不到位。在對森林進行撫育間伐后,一些林區未能及時對林分密度不足或空缺地段進行補植補造,可能導致林分結構失衡,影響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完整性。特別是在一些生態脆弱區域,補植補造工作的滯后可能引發局部生態退化,不利于森林生態功能的持續發揮。
3 對策
3.1 優化撫育間伐時機的選擇
為優化恩施州森林撫育間伐時機的選擇,林業主管部門應在全州范圍內開展森林資源的本底調查,全面掌握不同區域、不同林種、不同林分類型的生長發育規律和立地條件,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制定撫育間伐的技術規程和操作標準。林業技術人員應深入開展林分生長監測和數據分析,綜合考慮林齡、樹高、胸徑、冠幅及枝下高等指標,利用生長錐芯分析、樹干解析等技術手段,準確判斷林木生長的快慢和林分競爭的強弱,合理確定森林撫育間伐的最佳時機。例如,對于幼齡林,可通過分析主要樹種的高生長指數,把握撫育間伐的時間窗口;對于中齡林,可通過跟蹤檢測林分的連年徑向生長量,動態調整撫育間伐時機;對于成熟林,則應重點關注優勢木的生長狀況,適時實施撫育間伐。同時,林業經營者應將撫育間伐納入森林培育的整體規劃,根據培育目標、林種結構、工程進度等要素,統籌安排撫育間伐時間,避免盲目跟風、隨意施工。此外,在森林撫育間伐的全過程中,要加強科技支撐,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模型和數字化工具,提高撫育間伐時機選擇的科學性和精準性。只有不斷優化撫育間伐時機的選擇,才能充分發揮撫育間伐在調節林分結構、改善林分質量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實現林木生產力的持續提升。
3.2 合理控制撫育間伐強度
為合理控制恩施州森林撫育間伐強度,需要加強對撫育間伐強度影響林分生長規律的基礎研究。林業科研人員應針對不同的立地條件、林分類型和樹種特性,開展系統的撫育間伐試驗,通過長期定位監測和數據分析,揭示撫育間伐強度與林分生長、材積生產力、林分穩定性等因子之間的定量關系,為科學確定撫育間伐強度提供理論依據。同時,林業經營者應充分考慮林分內部異質性,對不同層次的林木個體實施差異化管理。可根據離地高、枝下高、冠幅等指標劃分林木等級,分別設定撫育間伐強度,促進林分各層次協調發展。例如,針對上層優勢木,可適度降低撫育間伐強度,促進其充分生長;而針對中下層林木,則適當提高撫育間伐強度,減少林分內部競爭。此外,加強撫育間伐的樹種敏感性分析。林業技術人員應比較研究不同樹種和林分類型對撫育間伐強度的響應差異,利用生長模型預測不同撫育間伐方案下的林分生長態勢,選擇最優的撫育間伐強度組合,在保證生態效益的同時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例如,針對速生豐產林,可適度提高撫育間伐強度,優化林分結構;而針對生態公益林,則應適度降低撫育間伐強度,確保生態功能的發揮。
3.3 科學選擇撫育間伐樹種
為科學選擇森林撫育間伐樹種,恩施州林業管理部門應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轄區內的森林資源開展全面系統的調查和評估,重點分析不同樹種的生物學特性、生態適應性及對撫育間伐的響應差異。同時,林業經營者應根據立地條件、林分結構特點及培育目標,合理確定撫育間伐樹種的選擇原則和優先序列。通常情況下,應優先選擇目標樹種、珍貴樹種及對當地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的關鍵樹種進行重點撫育。例如,在以木材生產為主的經濟林中,可重點撫育杉木、馬尾松等用材樹種;在以生態效益為主的防護林中,則應優先撫育櫟類、櫧類等鄉土樹種。此外,林業科研人員應加強不同樹種撫育間伐效應的定量研究,利用大樣地監測、計算機模擬等技術手段,揭示樹種與撫育間伐措施的互饋機制,為樹種選擇提供科學依據。例如,可利用樹干解析技術比較分析不同撫育間伐方式下目標樹種的生長響應,利用生長模型預測不同樹種組合的撫育間伐效果,進而優化撫育間伐樹種的搭配方案。
3.4 加強撫育間伐后的林地管護
為加強森林撫育間伐后的林地管護,恩施州林業部門可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森林撫育間伐后的林分監測體系。撫育間伐作業完成后,林業部門應及時組織技術人員深入林區,針對不同林種、不同立地條件,布設長期定位監測樣地,定期開展林分生長狀況的跟蹤調查。監測內容應全面覆蓋林分密度、郁閉度、林木生長量、林分結構等關鍵指標,并重點關注優勢木、目標樹種的生長動態。同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航拍、遙感等獲取高精度影像資料,并運用大數據分析、生長模型模擬等手段,及時掌握撫育間伐后林分的動態變化規律,評估林分質量、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等多維度效果,作為后續經營決策的科學依據。2)加強森林撫育間伐后林地的清理整治。撫育間伐作業結束后,應及時開展林地清理,將散落的撫育間伐殘余物集中處理,可進行就地粉碎還田,促進林地養分循環;或將其集中堆放,用于制作木炭、栽培食用菌等,變廢為寶。對受到擾動的林地,要及時松土、平整,恢復林地生產力;對存在水土流失隱患的斜坡,要種植固土植物,防止水土流失加劇。3)適時開展補植補造,優化林分結構。對森林撫育間伐后出現的林分空缺地段,應視其面積大小、立地條件等,及時開展補植補造。補植樹種的選擇要充分考慮與原林分的物種組成、林齡結構的協調性,提倡選用當地適生的鄉土樹種,促進復層異齡混交林的形成,提高林分的穩定性和生態功能。
4 結語
恩施州森林撫育間伐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撫育間伐時機選擇不當、撫育間伐強度把握不準、撫育間伐樹種選擇不合理及撫育間伐后林地管護不足等,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對策。未來,恩施州林業部門應著力優化森林撫育間伐技術體系,加強科研投入和人才培養,推廣先進適用的撫育技術,同時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森林經營的精準化水平。通過持續改進森林撫育間伐工作,不斷提升森林質量和生態效益,恩施州必將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為實現“生態恩施、富美恩施”的美好愿景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向新,周瑜.恩施州森林資源現狀及其經營策略[J].湖北林業科技,2023,52(6):51-54.
[2] 黃超.恩施市國有林場經營管理體制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22.
[3] 田祚德.恩施市森林保險的現狀及對策淺析[J].湖北林業科技,2018,47(2):53-56.
[4] 邱成富.恩施州森林資源保護問題探討[J].綠色科技,2018(5):165-167.
[5] 佚名.恩施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J].國土綠化,2018(1):56.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