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甘肅省地處我國西北地區,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道地藥材資源豐富。為促進甘肅省道地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強農業產業競爭力,論述甘肅省道地藥材資源概況,基于道地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分析目前甘肅省道地藥材產業發展存在的品種缺乏多樣性,特色品種匱乏;種植標準化水平不高,技術有待完善;產業鏈條簡單,附加值有待提高等問題,提出建立道地藥材種質資源庫,培育特色品種;推廣標準化生產模式,提高種植水平;開發深加工產品,提高道地藥材附加值等對策。
關鍵詞 道地藥材;產業發展;甘肅省
中圖分類號:F326.1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16
甘肅省地處我國西北地區,位于東經92°13′~
108°46′、北緯32°11′~42°57′,東西橫跨近1 600 km。境內地形復雜,包括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及其交匯地帶,海拔高低懸殊。甘肅省氣候類型多樣,從南向北包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和高原高寒氣候等,年降水量較少,光照充足,生態環境脆弱。甘肅省是全國中藥材主產區,現有中藥資源3 626種,素有“天然藥庫”的美譽,道地藥材資源豐富、品質優良,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享有盛名。合理利用甘肅省豐富的道地藥材資源,發展道地藥材種植、加工等產業,不僅有利于保護和傳承中醫藥文化,而且可以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對甘肅省乃至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1 甘肅省道地藥材資源概況
甘肅省道地藥材資源豐富,被譽為“千年藥鄉”,現有中藥材資源3 626種,其中大宗道地藥材30余種。甘肅省道地藥材以品質優良、療效獨特而享譽國內外,其中當歸、黃芪、黨參、大黃、甘草被譽為“五朵金花”。甘肅省有23種藥材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6種獲有機產品認證[1]。目前,甘肅省擁有13個道地藥材標準化示范基地,9個中藥材良好農業規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AP)基地,多個道地藥材品牌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總的來說,甘肅省集中分布著數量眾多、品種豐富、品質上乘的道地藥材資源。
2 甘肅省道地藥材產業發展現狀
2.1 道地藥材種植現狀
甘肅省地處西北內陸,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降水量較少,這種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豐富的道地藥材資源。近年來,甘肅省大力發展道地藥材種植產業,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合理利用當地土地資源,因地制宜選擇適生品種,采取適宜的栽培管理技術,使道地藥材種植產業蓬勃發展。目前,道地藥材種植面積已超過33.33萬hm2,主要品種有黨參、黃芪、當歸等,規模居全國前列。同時,甘肅省形成以隴西黃芪、渭源白條黨參、岷縣當歸為代表的道地藥材特色種植區,產品品質上乘,療效獨特,遠近馳名。
2.2 中藥材加工利用現狀
甘肅省不僅擁有豐富的道地藥材資源,而且高度重視藥材加工利用,著力將單一初級產品轉化為多樣化的深加工產品,增加產業附加值。甘肅省依托當地資源稟賦,積極發展藥材加工產業。例如,榆中縣憑借土地面積廣袤、日照時間長、土層深厚疏松等優越條件,已建成面積0.9萬hm2的中藥材種植基地,預計年產量可達2.9萬t。該縣將中藥材加工作為提高中藥材附加值的重要途徑,通過引進甘肅亞蘭藥業有限公司、甘肅隴神戎發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精深加工龍頭企業,支持藥材企業建設3個鮮切加工基地,年產中藥飲片超過1 000 t,中藥材加工轉化率高達82%[2]。
2.3 副產物綜合利用現狀
在道地藥材生產加工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定量的副產物,如藥渣、枝葉、籽實等。甘肅省高度重視這些副產物的綜合利用,以最大限度發揮資源價值。1)通過提取技術從藥渣中分離有用成分,開發天然藥用提取物、食品添加劑等深加工產品,避免資源浪費。2)將藥材枝葉、籽實等副產物作為飼料投入養殖業循環利用,既減輕了廢棄物處理壓力,又為農戶增加了收益來源。同時,積極探索林藥一體化模式,在道地藥材種植基地旁辟有林地,通過綜合規劃,將農林廢棄物集中就地熱解、發酵,生產生物有機肥,既實現了循環利用,又為基地提供了優質肥料。
2.4 中醫藥康養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甘肅省擁有豐富的道地藥材資源,發展中醫藥康養文化旅游具有獨特優勢。目前,甘肅省已建成慶陽岐黃中醫藥文化博物館、中國(甘肅)中醫藥博覽園、隴西藥圃園等,通過康養旅游讓游客親身感受甘肅省獨特的中藥文化魅力。開發中醫藥主題民宿、農家樂,供游客體驗田園種植、藥膳烹調、中醫養生等傳統生活方式。同時,開發香囊、中藥香熏制品等中藥文創產品,滿足游客文化體驗和紀念性購物需求。鼓勵中醫藥企業與景區、酒店等旅游企業合作,聯合開發一體化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線路和養生體驗項目,充分釋放道地藥材資源價值,實現農旅文康深度融合,傳承發展中華醫藥文化,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3 甘肅省道地藥材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品種缺乏多樣性,特色品種匱乏
甘肅省道地藥材資源豐富,但品種多樣性不足,大規模種植仍集中在黨參、黃芪、當歸等傳統品種,品種單一現象較為突出。秦艽、威靈仙、細辛等道地藥材由于缺乏針對性研究和推廣,導致其種植面積受限,產量不高。部分珍貴道地藥材如貝母、羌活等,野生資源正迅速減少,而人工種植體系尚未建立。同時,甘肅省在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方面進展緩慢,新品種匱乏,難以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過于依賴傳統大宗品種種植,導致同質化競爭加劇,制約產業可持續發展。此外,甘肅省部分地區道地藥材特色種植缺乏統籌規劃,特色品種布局零散,難以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種植,進而制約了品牌影響力的提升。
3.2 種植標準化水平不高,技術有待完善
雖然甘肅省是全國重要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但其整體種植標準化水平仍有待提高。1)部分地區仍沿用傳統農藝措施,缺乏科學規范的種植操作規程,生產環節管理散亂,無法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2)由于缺乏標準化技術指導,不同種植戶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難以把控產品質量。盡管甘肅省部分地方建立了標準化示范基地,但由于技術推廣不到位,周邊種植戶未能充分受益,示范效應有限[3]。同時,甘肅省道地藥材產業發展相對滯后,配套技術儲備不足,尤其在良種選育、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等關鍵環節,制約了標準化種植的全面推行。
3.3 產業鏈條簡單,附加值有待提高
甘肅省在道地藥材初級農產品生產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產業鏈短且附加值低。大部分藥材流通多停留在鮮切、干燥、簡單分揀等初加工環節,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產品較為匱乏。提取、分離、制劑等環節缺位,導致大量優質藥材資源流失,附加值無法實現最大化。同時,甘肅省藥材產業中小企業數量眾多,但規模普遍偏小,科技研發能力弱,多依賴勞動密集型加工,缺乏持續創新動力。產業鏈上下游聯系尚不緊密,優勢資源未能得到高效整合,發展不均衡。
3.4 基礎研究相對滯后,創新動力不足
甘肅省道地藥材資源豐富,但種植模式、病蟲害防治、加工利用等關鍵領域的基礎創新研究薄弱。目前,甘肅省道地藥材產業面臨標準化種植、機械化作業滯后問題,制約了產業現代化進程。同時,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針對性不足,農藥、化肥的使用缺乏科學指導。藥材精深加工技術落后,新型提取分離技術儲備匱乏,無法最大限度提高藥材利用率。此外,甘肅省在藥材質量安全控制、活性成分分析鑒定等方面的基礎研究投入不足,缺乏系統深入的基礎研究支撐產業發展。
4 對策建議
4.1 建立道地藥材種質資源庫,培育特色品種
夯實道地藥材產業基礎,關鍵在于做好種質資源保護和新品種培育。甘肅省應積極行動,加大投入力度,系統開展野生藥材資源普查和收集保護,建立道地藥材種質資源庫。在此基礎上,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發力量,大力攻關野生種質資源的馴化種植技術,將珍稀品種從野外引入人工種植,擴大種植規模。同時,立足于農戶實際需求,選育抗逆性強、產量高、品質優的新品系。對具有潛力的特色品種,加大扶持力度,制訂區域化、標準化、規模化種植方案,打造獨具甘肅省特色的品牌種植基地,發揮品牌效應[4]。利用基因組學、分子標記等新技術,加快新品種選育,培育知識產權自主可控的特色品種,增強產業創新活力。
4.2 推廣標準化生產模式,提高種植水平
為推進道地藥材產業現代化,提高綜合利用水平,甘肅省需要全面推廣標準化生產模式。在品種選擇、土地準備、種植管理、收獲加工等環節建立完善的標準規范,制定統一的藥材生產操作規程。在基地建設中嚴格執行國家及行業標準,推廣先進適用的種植技術模式,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同時,針對不同品種特性,因地制宜編制專門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做到精準施策。大力開展種植標準化技術培訓,提升農戶標準化生產意識和專業技能。創新推廣以“公司+基
地+合作社+農戶”為主體的標準化種植服務新模式,為農戶提供全方位標準化服務,形成合力推動標準化
種植。
4.3 開發深加工產品,提高道地藥材附加值
為提高道地藥材綜合利用水平,甘肅省需要延長產業鏈條,大力發展深加工產品。充分發揮現有企業優勢,重點扶持一批骨干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其對傳統加工技術進行升級改造,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提取分離工藝,生產高附加值的中藥提取物、制劑等深加工產品。同時,實施“以商招商”戰略,大力引進國內外藥品制造商、保健品企業,在甘肅省布局原料藥、制劑等深加工項目,形成產業梯級轉移新格局。政府應給予深加工企業在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傾斜,幫助其擴大生產規模,增強發展后勁。鼓勵深加工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將產品銷往世界各地[5]。通過深加工產品的大力發展,必將帶動甘肅省道地藥材附加值大幅提高,進一步釋放產業紅利,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此外,統籌謀劃區域產業布局,集中力量在適宜區域重點打造道地藥材深加工產業集群,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和配套優勢,帶動相關產業快速集聚,形成規模效應。
4.4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甘肅省應加大財政科研投入力度,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向科技研發,建立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重點支持高校院所及企業等創新主體,開展種植模式、病蟲害防治、質量安全控制、提取分離等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不斷推進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同時,支持建設一批高水平創新載體,打造具有甘肅省特色的道地藥材科技創新高地。充分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作用,為高水平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支撐。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整合創新資源,凝聚創新合力。深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暢通成果轉化渠道,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際生產緊密結合。此外,高度重視創新人才隊伍建設,通過柔性引進、項目資助等方式,集聚一批種植、加工、質控等領域的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一大批高素質復合型創新人才,夯實科技創新的人才基礎。
5 結語
推動甘肅省道地藥材綜合利用,對于促進甘肅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為此,甘肅省應建立道地藥材種質資源庫,培育特色新品種;推廣標準化生產模式,提高種植水平;延長產業鏈條,發展深加工產品,提高附加值;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實施這一系列舉措,進一步豐富甘肅省道地藥材品種,提高產業集約化、標準化、規模化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推動產業現代化、集群化發展,實現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戰略轉型,為甘肅省農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助力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甘敏,康天蘭.甘肅中藥材“三品一標”提升行動現狀與對策[J].西北園藝,2023(7):1-3.
[2] 蘇雨楠,馮帥,李雨佩,等.甘肅省中藥飲片產業政策環境與發展現狀分析[J].中國藥業,2024,33(9):19-24.
[3] 崔治家,邵晶,馬毅,等.甘肅省道地藥材枸杞子資源現狀及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現代中藥,2023,25(1):15-21.
[4] 薛巍敏.標準化讓“道地藥材”更地道[N].甘肅經濟日報,2021-09-07(1).
[5] 王浩然.中藥材產業鏈優化研究:以甘肅省隴西縣為例[D].武漢:武漢輕工大學,2021.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