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是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做好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工作,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農業現代化,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和后勁。為進一步完善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工作,以江西省瑞昌市農業機械應用現狀為切入點,分析當前推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構建完善高效的推廣體系、加大技術推廣資金投入力度、著力打造高素質專業隊伍、創新推廣模式、突出地方特色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 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應用;江西省瑞昌市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41
瑞昌市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西部、長江中游南岸,東連柴桑區,西與湖北省陽新縣接壤,總面積1 423 km2;地處低山丘陵地帶,氣候適中,雨量充沛,素有“小江南”之稱。瑞昌市農業基礎較好,是江西省重點農產品生產基地,2022年,該市農業總產值達42.02億元,種植業、畜牧業、林業等傳統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相比,當前瑞昌市農業機械裝備水平和作業能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因此,做好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工作,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對推動瑞昌市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1 現狀
1.1 農業概況
瑞昌市傳統種植業發展基礎較好,糧油作物、蔬菜瓜果等品種豐富。2022年,該市耕地面積達
1.96萬hm2,其中水田0.96萬hm2,旱地1.00萬hm2。農作物播種面積4.02萬hm2,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76萬hm2,產量9.63萬t;經濟作物如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32萬hm2(產量2.6萬t),棉花播種面積
0.21萬hm2(產量2 205 t),蔬菜產量12.74萬t,水果產量1.64萬t[1]。畜牧業和林業也是瑞昌市農業的重要支柱產業。2022年,該市生豬出欄17.78萬頭,水產品產量4.28萬t[1]。瑞昌市農業生產經營規模正在不斷擴大,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但農業發展仍以小規模、勞動密集型為主,農業機械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1.2 農業機械裝備水平
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瑞昌市農業機械裝備水平有所提升,但總體來看仍處于相對落后狀態。據內部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瑞昌市農業機械總量約2.8萬臺(套),以中小型拖拉機、耕整地機具為主,大馬力拖拉機、種植業機械化作業設備相對匱乏。農業機械總動力僅28萬kW,平均667 m2綜合動力不足1 kW。農業機械品種單一,智能化、精準化水平較低,高端農業機械裝備明顯缺乏[2]。從區域分布看,農業機械裝備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區,山區農業機械裝備滯后。目前,瑞昌市僅有1家大型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規模化農業機械服務組織匱乏,農業機械作業服務能力有限。
1.3 農業機械作業水平
近年來,雖然瑞昌市農業機械裝備水平有所提高,但受地形條件復雜、農戶分散等因素制約,當地農業機械作業水平總體偏低。1)農業機械作業率不高。2022年,瑞昌市耕整地機械化作業率約為75%,種植業機械化程度在40%左右,收獲和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水平更低。2)適度規模作業比例較低。由于土地分散和流轉障礙,瑞昌市60%以上農戶經營規模在
0.33 hm2以下,大規模機械化作業難以展開。3)高端作業技術應用乏力。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無人機防治等精細化作業技術在瑞昌市農村地區推廣應用較少。由此可見,瑞昌市農業機械作業水平總體落后,規模化、精準化程度不高,制約了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加快農業機械裝備升級和技術推廣,對提高瑞昌市農業機械化水平至關重要。
2 存在的問題
2.1 推廣管理體系建設滯后
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工作事關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需要一個系統完備、高效運轉的管理體系加以支撐和保障。但目前,瑞昌市在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管理體系建設方面仍較為滯后。1)缺乏統一的領導管理機構。瑞昌市現有的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大都隸屬于縣級農業農村部門,分工不明確,上下銜接缺失,難以形成合力[3]。2)推廣網絡布局不夠合理。瑞昌市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機構主要分布在城區和平原地帶,覆蓋面有限,難以切實服務到偏遠山區。3)管理制度滯后陳舊。瑞昌市現行的推廣管理制度存在許多空白和缺陷,難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制約了推廣工作高效開展。因此,瑞昌市迫切需要通過頂層設計和制度創新,構建起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管理體系。
2.2 推廣經費投入嚴重不足
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工作對資金投入有著較高需求,既需要購置示范設備,又需要開展宣傳培訓、現場指導等,但瑞昌市在這方面投入明顯不足。1)政府財政專項撥款少。由于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工作在財政預算中權重不高,加之財政收支矛盾較大,專項經費投入比重偏低,難以滿足日常推廣需求。2)社會資金投入缺乏激勵措施。目前,瑞昌市缺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的有效政策,導致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投入意愿不高。資金短缺直接影響推廣工作的開展質量,一些示范基地和設施建設停滯不前,宣傳培訓項目無法正常實施,基層工作人員酬勞無法足額發放,嚴重制約了推廣工作的深入開展。
2.3 農業機械專業人才隊伍力量薄弱
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工作對人才隊伍素質要求較高,需要其具備扎實的農業機械專業知識和實操能力,同時有較強的組織協調和宣講推廣能力。但瑞昌市在這方面存在著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專業度不足的突出問題。1)人員編制精簡,基層推廣人員明顯匱乏,很多鄉鎮推廣站點甚至沒有推廣人員,導致基層推廣工作無法開展。2)推廣人員年齡偏大、學歷偏低,專業水平有待提高。不少推廣人員是臨時招聘或借調,缺乏系統的農業機械專業培訓。3)推廣人員薪酬待遇較低,職業發展通道狹窄,人才流失嚴重,骨干力量匱乏。
2.4 推廣渠道和方式單一
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的覆蓋面直接決定了推廣質量。但目前,瑞昌市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渠道較為單一,推廣方式也相對陳舊和傳統,無法充分觸達農戶群體。1)在推廣渠道方面,基本上只依賴農業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宣傳,缺乏其他輔助渠道。很多偏遠山區推廣覆蓋力度不足,新技術新設備難以傳播開來。同時,缺乏市場化的推廣服務組織,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2)在推廣方式上,主要止步于發放宣傳資料、現場演示會等傳統方式,缺少新穎創新的推廣形式。傳統推廣方式在提高農戶參與度及知識習得率等方面較為低效。加之各部門在推廣上互相獨立,資源未能得到充分整合共享。
2.5 推廣內容缺乏針對性
瑞昌市推廣內容與實際生產需求存在一定脫節,未能有的放矢。1)推廣內容更多集中在通用性較強的農藝技術和基本操作知識上,對于智能化、精準化、節本增效等新型先進適用技術推廣不足。2)推廣技術過于籠統,沒有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缺乏因地制宜的針對性設計。例如,對于山區的特色種植養殖業,現有的推廣方案不夠精準。此外,推廣內容更多停留在概念和原理層面,缺少實操性很強的技能培訓。有些農戶雖然掌握了知識,但由于缺乏實踐鍛煉,在具體操作層面依然感到束手無策。
3 對策建議
3.1 構建完善高效的推廣管理體系
構建完善高效的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管理體系,是加強瑞昌市農業機械推廣工作的關鍵所在。當務之急是整合現有資源,設立統一的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管理機構,明確機構職責分工,規范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4]。同時,加強上下級推廣部門的協調配合,促進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基層推廣站點應發揮骨干作用,加強與農戶的聯系互動,做好現場指導服務。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建立科學的推廣規劃編制機制,對推廣目標、重點任務和經費使用等做出合理安排,避免盲目性和重復浪費。同步建立健全監管體系,對項目實施全過程實行跟蹤把控,確保資金使用規范高效。創新監管方式,發揮社會監督作用,營造陽光透明的推廣環境。
3.2 加大技術推廣資金投入力度
瑞昌市應從財政預算和社會渠道兩方面著手,多管齊下,著力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在財政撥款方面,提高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工作在財政預算中的權重,按照一定比例專項撥付推廣經費,確保基本工作需求。同時,可以設立專項資金,對重點推廣項目實行精準扶持。在資金使用管理方面,注重效益最大化,避免簡單化、被動化的做法,真正把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在社會渠道方面,可以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農機手等社會力量參與推廣工作。例如,對投入推廣的企業給予適當稅費減免,或為參與推廣服務的農機手提供適當補貼等。同時,改革投融資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推廣領域。只有資金投入到位,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工作才能得到根本保障,促進現代農業科技在田間地頭落地生根。
3.3 著力打造高素質專業隊伍
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工作對專業人才隊伍的要求很高,既需要扎實的農業機械專業理論知識,又要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同時必須有較強的組織協調和宣講推廣能力。只有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專業隊伍,推廣工作才能行穩致遠。著力培養既有農業機械專業理論素養,又具備實踐操作經驗的“雙高”復合型人才,應成為當前農業機械技術推廣隊伍建設的重點方向。瑞昌市可以定期組織理論和實操培訓,提升現有人員的專業水平,或可從高校定向引進農業機械專業應屆畢業生,補充新鮮血液[5]。此外,重視業務技能的傳幫帶,發揮老中青互補的作用,保證知識技能的有效傳承。同時,完善職業發展通道,為農業機械技術推廣隊伍持續注入活力也很關鍵。可以探索建立農業機械技術推廣職業資格制度,明確崗位等級和晉升標準,為人才成長創造空間。重視提高推廣人員薪酬待遇,建立激勵獎勵制度等,提高農業機械技術推廣人員的職業認同感和獲得感,形成穩定發展的正向預期。
3.4 創新推廣模式,拓展推廣渠道
推廣渠道的拓展和模式的創新是提升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實效的重要一環。傳統的單一推廣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必須與時俱進,擁抱新型推廣載體和手段。瑞昌市可以充分利用新興媒體手段,如微信公眾號、視頻短片等,用農戶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農業機械知識,提高參與度。同時,建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綜合性推廣服務平臺,對農村學校開展入課堂教學、對種植大戶開展訂單式服務、對農機手開展實操培訓等,做到對癥下藥。在拓展渠道的同時,大力培育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社會化服務組織,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將其納入推廣體系,重點承擔技術指導、設備租賃、作業代理等工作,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良性推廣格局。另外,各相關單位要加強協同配合,整合資源、信息共享,避免推廣工作“九龍治水”。同時,注重宣傳引導,提高農戶對新技術新模式的認知認同度,確保推廣落地生根。
3.5 注重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
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決不能“一刀切”、生搬硬套,而是要立足當地實際,充分考慮區域差異和特色優勢,做到因地制宜、內容個性化。瑞昌市地形、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復雜多樣,種植業和養殖業發展格局也不盡相同,推廣內容應該緊密結合這些具體情況。例如,對于丘陵山區,可以側重推廣適度規模機械化技術和設備,滿足因地制宜的需求;對于平原地區,則可以大力推廣精準農業、環保節本增效等技術模式,助力現代農業發展。對于種植業主導縣,可以結合主導產業特點開展針對性推廣;對于養殖業占比較大的縣,則可以將重點放在畜牧機械和養殖環控等方面。此外,注重發揮瑞昌在農業生態、產品品質等方面的特色優勢,以發展有機綠色農業技術為突破口,持續強化品牌意識和市場理念,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技術模式,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農業可持續
發展。
4 結語
全面加強和完善瑞昌市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工作,對推進當地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瑞昌應構建高效統一的推廣管理體系,加大經費投入力度,著力培養專業化人才隊伍,創新推廣渠道和方式模式,注重因地制宜和體現地域特色。通過系統性、整體性的改革和創新,瑞昌市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工作水平必將大幅提高,覆蓋面持續擴大,精準性和實效性不斷增強。
參考文獻:
[1] 瑞昌市統計局.瑞昌市2022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3-08-08)[2024-08-16].https://tjgb.hongheiku.com/xjtjgb/xj2020/40556.html.
[2] 劉培俊.江西:打造農業機械產業發展高地攻破“無機可用”短板[N].中國農業機械化導報,2023-04-03(4).
[3] 王曉宇.江西:精準施策補短板農業機械產業再升級[N].中國農業機械化導報,2022-12-05(4).
[4] 徐黛雪,顏玄洲.江西省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及對策:基于吉安縣調研數據[J].農業展望,2022,18(11):54-59.
[5] 涂曉峰.新時期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對策分析[J].南方農機,2020,51(23):67-68.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