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城市園林綠化是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質、提升市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徑。但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發生,嚴重威脅到園林綠化效果和城市生態環境。為維護園林植物健康、保障城市園林綠化質量,以貴州省黔西市為例,分析黔西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種類及危害表現,提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園藝防治及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治技術。
關鍵詞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貴州省黔西市
中圖分類號:S436.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53
黔西市地處貴州省中部偏西北,東鄰修文縣,南鄰清鎮市和織金縣,西鄰大方縣,北和東北與大方縣、金沙縣接壤。總面積2 380.5 km2,地形以丘陵、低山為主,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近年來,黔西市大力推進城鎮園林綠化建設,綠化覆蓋面積不斷擴大,但也面臨著園林植物病蟲害日益嚴重的問題。黔西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發生嚴重,給園林綠化工作帶來嚴重挑戰。科學防控園林植物病蟲害,對于保護黔西市園林植物健康、維護城市生態環境安全、提升市容市貌和居民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1 黔西市園林綠化概況
黔西市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近年來,黔西市堅持適地適樹、科學規劃,在城市新區、主次干道、社區綠地等區域大規模開展園林綠化,綠化覆蓋面積不斷擴大。截至2022年底,黔西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9.98%,新增綠地面積979.54 hm2,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貴州省園林縣城”。同時,黔西市注重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被評為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高質量的園林綠化不僅改善了黔西市生態環境,提升了城市自然景觀品質,還為市民營造了良好的休閑娛樂空間,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質。但隨著園林綠化規模的不斷擴大,黔西市園林植物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病蟲害威脅,給園林綠化效果帶來一定影響。因此,科學防控園林植物病蟲害,保護園林植物健康生長,對于持續改善黔西市生態環境、城市面貌和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義。
2 主要園林植物病蟲害種類及危害表現
2.1 主要病害
黔西市園林植物常見的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銹病、立枯病等。白粉病可為害月季、大葉黃楊、石楠、衛矛等多種園林植物,最初表現為植株葉片或嫩枝被白粉覆蓋,嚴重時白粉會蔓延至整個植株,影響植物正常生長[1]。炭疽病常見于菊科花卉,尤以菊花最為典型,該病早期癥狀是植物葉片、花托或果實表面出現淺黑色小斑點,后期斑點擴大并常伴有粉狀物,嚴重時整株枯萎。銹病在黔西市園林植物中也很常見,主要為害針葉樹種,如馬尾松、柏木等,最明顯特征是葉片或嫩枝上布滿橘紅色粉狀物,葉片逐漸枯黃脫落。立枯病主要為害幼苗和嫩枝,最早表現為植株下部的莖葉出現燒傷般的病斑,進而引起全株萎蔫
枯死。
2.2 主要蟲害
2.2.1 食葉性害蟲
在黔西市園林植物蟲害中,食葉性害蟲種類最為豐富,主要包括鱗翅目的刺蛾、袋蛾、尺蛾、枯葉蛾等蛾類幼蟲,以及蝶類的幼蟲、鞘翅目的葉甲和金龜子、膜翅目的葉蜂、直翅目的蝗蟲等。這些害蟲憑借強大的繁殖能力和遷移擴散力,在暖季常暴發成災,給園林植物帶來嚴重危害。其典型的危害表現是啃食植物的嫩葉和幼芽,留下不規則的葉缺口或孔洞,甚至將整個葉片蛀食殆盡,僅留下網狀葉脈[2]。尤其是一些美麗的花卉植物,在受到食葉蟲害的侵擾后,花葉殘缺不全,極大損害了觀賞價值。部分蟲口密度較大的食葉性害蟲,如斑毒蛾、木虱等,能將整株植物的樹冠葉片食盡,導致植株衰弱,影響其生長發育。
2.2.2 枝梢害蟲
黔西市枝梢害蟲主要包括蚜蟲、介殼蟲等,這些害蟲雖然個體很小,但由于繁殖力極強,在適宜的環境下常形成大規模的蟲害疫情。這些害蟲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體內的營養物質為生,雖然單次吸食量很小,但長期吸食會導致植株萎縮、生長遲緩。更為嚴重的是,枝梢害蟲還會將體內代謝的蠟質和糖漿等分泌物覆蓋在植物表面,形成煙熏狀物質,阻礙植株正常光合作用,影響植物生長發育。部分枝梢害蟲還能傳播病毒等病原微生物,誘發病害發生。此外,枝梢害蟲為應對天敵捕食,會在葉背或嫩梢處分泌蠟質形成蟲癭,不僅給園林植物增添許多疤痕,還極大地影響了園林植物的觀賞價值和生態功能。
2.2.3 蛀干害蟲
黔西市常見的蛀干害蟲有天牛、蠹蛾、吉丁蟲、象甲等。這些害蟲的共同特征是幼蟲期具有較強的啃食能力,能鉆蛀植株的枝干內部,取食木質部和韌皮部。一旦植株受到蛀干害蟲侵害,表面看不出明顯癥狀,但內部早已被蛀食一空,導致植株由內而外逐漸枯萎。嚴重時,植株甚至會折斷、整株死亡。此外,蛀干害蟲在植株內部活動鉆蛀時,會制造大量蟲糞和蟲蛀屑,使得植株失去觀賞價值。由于這類害蟲隱蔽性強,防治難度較大,需要在苗木檢疫、藥劑防治等多個環節采取綜合防控措施,以達到根治的目的。
2.2.4 根部害蟲
黔西市園林植物還經常遭受根部害蟲的危害,如地老虎、蠐螬、螻蛄、蟋蟀及白蟻等。雖然這類害蟲活動范圍相對有限,但危害程度同樣不容忽視。根部害蟲以啃食、咀嚼的方式攝食植株的根系和地下部分,部分種類還會鉆蛀樹干底部[3]。一旦植株受到嚴重侵害,其根系會被啃食殆盡,失去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導致植株地上部分因營養匱乏而枯萎。根系受損也會極大地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使其變得矮小、枝葉萎黃。特別是在幼苗期,一旦根系受損,整株植物的生長將受到嚴重阻礙。
3 園林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3.1 園藝防治技術
園藝防治技術是指通過一定的園藝操作和管理措施,創造有利于植株健康生長、不利于病菌、害蟲滋生的環境條件,從而達到預防和減輕病蟲害危害的目的。黔西市可采取多種園藝防治手段進行病蟲害防治。1)選育抗性品種。針對當地常見病蟲害,優先選擇具有一定抗病蟲能力的植物品種進行種植,如引進抗葉斑病的牡丹、櫻花等。2)實施測土配方技術。為新植的幼苗提供適宜的養分環境,增強其自身抵御能力。3)適度修剪。在黔西市,對于常見的叢生灌木,如紫斑牡丹等,實施精細化修剪管理。保持適度的植株密度是關鍵,因為過于密植會導致植株間透氣性差、局部潮濕,極易滋生病蟲害。對于行道樹等高大植株,及時剪枝疏冠,避免枝葉過密阻礙空氣流通。4)加強根際環境管理。黔西市氣候炎熱多雨,土壤易板結和積水,極易滋生根際病害。管護人員需要在苗圃及成林區采取壟溝排水、深耕透氣、覆草防澇等措施,保持根際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消除潛在病蟲害隱患。
3.2 生物防治技術
3.2.1 天敵生物防治
天敵生物是指能夠捕食或寄生于有害生物體內,從而達到控制和減少害蟲種群數量的益蟲。利用天敵生物防治園林植物蟲害,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還能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是一種環保、經濟、高效的防治方式。在黔西市園林綠化中,可根據主要害蟲種類選擇釋放不同的天敵生物。對于蚜蟲、紅蜘蛛等危害較輕的小型害蟲,可引入食蚜蟲和捕食螨等捕食性天敵昆蟲,每667 m2釋放10~20只,連續釋放2~3次,以有效控制害蟲數量。對于葉蛾、斑蝶等中型食葉害蟲,可選擇管氏腫腿蜂、金小蜂等,每667 m2釋放200~300只,重復施放3次。對于特大型的食葉害蟲,如刺蛾、卷葉蛾,則需要引入刺蛾廣肩小蜂、赤眼蜂等天敵昆蟲,每667 m2釋放80~100只,連續釋放2次[4]。采用天敵生物防治,無須使用化學農藥,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且具有持續的防治效果。但需要注意天敵種類與害蟲的高度專化性,不同害蟲應選擇相應的天敵種類,同時合理控制天敵釋放的時間和密度,確保達到最佳防治效果。
3.2.2 微生物制劑防治
黔西市園林綠化中常用的微生物制劑有蘇云金芽孢桿菌、球孢白僵菌、多粘類芽孢桿菌、綠僵菌等。針對鱗翅目害蟲,可噴施蘇云金芽孢桿菌,每667 m2噴施40 g,5~7 d后根據害蟲存活情況決定是否再次噴施。針對蚜蟲、介殼蟲等吸汁性害蟲,則可使用球孢白僵菌,每667 m2用藥量7~10 kg,連噴2~3次。若遇到蛀干害蟲危害,可施用綠僵菌等,一般需要注射到蟲孔內,防治效果可超過80%。使用微生物制劑防治,對人畜及環境基本無毒害,且靶向性強、殺蟲譜廣,可與其他防治措施良性互補。但使用時需要注意遵循標準施藥程序,嚴格控制用量和噴施時間,確保安全有效。
3.3 物理防治技術
3.3.1 阻隔防治
物理阻隔是一種無公害、高效的防控手段。黔西市對于根部害蟲如蠐螬、地老虎等,可采用塑料地膜或防蟲網進行覆蓋阻隔。塑料地膜通常采用厚度0.008~0.010 mm的農用薄膜,鋪設于植株根際30~50 cm處,覆蓋面積根據植株冠幅而定,且將地膜邊緣用土壓實固定。這種方式不僅能阻隔根部害蟲的侵入,還可保持土壤濕度、減少雜草生長。對于枝梢害蟲如介殼蟲等,則可利用專用的防蟲網進行園藝覆蓋。通常采用270~380 μm遮陽網,做成大小適中的網袋罩住整株植物。防蟲網材質輕便、透氣性好,能阻隔90%以上的害蟲侵入,但不影響植株正常生理代謝。此外,物理阻隔可用于蛀干害蟲防治,只需要在樹干蟲孔周圍纏裹發泡塑料保溫棉或鋁箔等材料,隔絕害蟲就可有效控制危害。
3.3.2 熱處理
采用熱處理可有效殺滅植株或種子中攜帶的蟲卵、幼蟲等有害生物。在育苗階段,可采用高溫育苗床和太陽能溫室等設施進行處理。育苗床溫度控制在50~60 ℃,連續保溫12 h左右,即可殺死種子或基質中的大部分害蟲蟲卵。而太陽能溫室利用日照將室內溫度升高為45~55 ℃,維持6~8 h,也能達到同樣效果。對于已成活的盆栽植株,可使用高溫蒸汽或熱風循環等方式進行熱處理[5]。蒸汽處理時,先將植株置于密閉箱體內,再注入75~90 ℃的飽和蒸汽,保溫30~40 min即可殺死植株表面及內部的蟲卵和幼蟲。熱風循環則是利用密閉的熱風循環裝置,持續48~72 h的50~55 ℃高溫滅蟲處理。此外,對于園林地被或草坪區域可采用曝曬或地面熏蒸等熱處理方式,有效殺滅土壤中的蟲卵和潛伏性害蟲。
3.4 化學防治技術
在黔西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中,化學防治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需要嚴格遵守安全用藥原則,科學選擇高效低毒農藥,并合理控制用藥時間和劑量,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對于黔西市常見的葉斑病、銹病等植物病害,可選擇高效廣譜的溴環己烯類或三嗪類殺菌劑,如7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對于蚜蟲、紅蜘蛛等吸汁性害蟲,則可使用烯啶蟲胺類或喹啉硫酸鹽類殺蟲劑,如2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800~1 000倍液噴施。而對于斑蝶、天蛾等鱗翅目大型食葉害蟲,可選用高效廣譜的蟲螨殺蟲劑,如1.8%阿維菌素乳油2 000倍液,連噴2~3次。在化學防治過程中,務必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錯開各類藥劑使用間隔期,科學安排施藥順序,堅持規范操作,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
4 結語
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通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園藝防治及化學防治等多種技術手段的科學配合,才能取得顯著防治效果。黔西市應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病蟲害類型、危害程度和環境條件,合理選擇最佳的防治技術組合,發揮各種手段的優勢互補作用。同時,注重可持續性,在追求高效防治的同時,最大限度保護生態環境,避免對人畜和其他生物造成不利影響。只有將各種防治技術精心組合、科學應用,并堅持長期執行,才能為黔西市園林植物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參考文獻:
[1] 李燕.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遺傳抗性研究與可持續生態保護[J].農業災害研究,2024,14(1):22-24.
[2] 崔雨暾,邱恒,劉羽.園林綠化植物日常管護修剪及其病蟲害防治研究[J].園藝與種苗,2024,44(1):77-78.
[3] 許成良.生物防治技術在城市園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花木盆景,2024(1):100-102.
[4] 吳靜,呂艷杰.淺析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J].天津農林科技,2023(5):29-31.
[5] 賈慧娟.城市園林綠化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園藝與種苗,2023,43(8):71-73.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