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園林綠化工程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和市民生活品質。陜西省榆林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推進園林綠化工程建設,但當地園林綠化存在植物選擇不合理、灌溉管理有待加強、施肥方式有待優化、病蟲害防治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需要采取因地制宜選擇適生植物、建立科學的灌溉管理體系、探索區域化特色施肥模式、完善病蟲害監測預警與防治體系等措施,提高當地園林綠化水平。
關鍵詞 園林綠化;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陜西省榆林市
中圖分類號:TU986.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58
榆林市位于陜西省最北部,地處北緯36°57′~
39°35′、東經107°28′~111°15′,總面積4.29萬km2。榆林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日照時間長、蒸發量大。近年來,榆林市密切關注生態環境保護,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開展水土保持、防沙治沙、植被恢復等工作[1]。但與此同時,榆林市園林綠化面臨植物選擇不當、灌溉管理不善、施肥模式單一等諸多問題,制約了園林綠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切實解決榆林市園林綠化存在的問題,對于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增進民生福祉意義重大。
1 榆林市自然地理條件和園林綠化概況
1.1 自然地理條件概況
榆林市地處黃土高原腹地,地貌以黃土丘陵溝壑為主,海拔1 000~1 200 m。榆林市年均氣溫8 ℃,日照時間長,年均降水量僅400 mm左右,干旱少雨;主要河流有無定河、洛河、延河等,流向自西北向東南;土壤以黃土與砂質土為主,質地疏松、貧瘠,易遭受風蝕、水蝕。榆林市四季分明,春季回暖較晚、降水量少,夏季炎熱干燥,秋季開始降溫,冬季寒冷干燥,終年相對濕度小。總的來說,榆林市氣候干旱、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加之土壤貧瘠、水資源匱乏,為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和養護帶來了嚴峻挑戰。
1.2 園林綠化概況
近年來,榆林市大力實施“三年植綠大行動”重點工程,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市城區綠化覆蓋率為37.0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8.65 m2,綠地率32.4%,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陜西省級園林城市。主要道路兩側和居民小區普遍種植了喬木行道樹,如青甘楊、槐、白蠟樹等,綠籬以圓柏、側柏為主[2]。但喬灌草搭配有待優化,城中村和老舊小區綠化建設滯后。同時,由于氣候干旱、水土缺乏,現有園林綠地抗逆性較差,養護管理投入大,但效果不盡如人意。如何進一步提高園林綠化水平,是擺在榆林市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2 榆林市園林綠化存在的問題
2.1 植物選擇不合理
當前,榆林市園林綠化工程建設中存在植物選擇不合理問題。部分工程設計人員未考慮榆林市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溫差大的獨特氣候特征,也未充分考慮當地土壤貧瘠、水資源匱乏的實際情況,照搬其他地區植物配置模式,造成引種植物難以適應當地氣候、土壤,導致補植補栽現象時有發生。同時,由于缺乏科學論證,部分園林綠化工程中喬灌草搭配失衡,植被結構單一。有些工程過度追求景觀視覺效果,過多使用彩葉植物等觀賞性強的品種,而忽視抗逆性、經濟性等其他重要指標,造成日常養護投入大、經濟效益低下。有的大面積種植草坪,導致需水量激增,加大了后期的養護難度。部分工程為追求綠化速度,單純選用生長迅速的樹種,長期來看缺乏季相變化,枯燥乏味。總之,因前期缺乏全面評估和科學論證,工程設計人員未能充分結合榆林市獨特的自然環境選擇綠化植物,影響了最終的園林綠化效果。
2.2 灌溉管理有待加強
榆林市氣候干旱、水資源匱乏,導致園林綠化灌溉管理工作面臨巨大挑戰。榆林市部分園林綠化工程的灌溉體系建設滯后,管網布設不夠科學、合理,地面給水方式浪費嚴重。許多新建小區和道路綠化帶仍然依賴人工澆灌,效率低下、投入大。即使部分小區和道路綠化帶安裝了管網,但由于缺乏自動化控制措施,養護管理人員無法精準把控灌溉時間和用水量,難以實現按需、定量給水[3]。榆林市部分園林綠化工程的排水設施不健全,導致下雨天園林綠地經常出現積水、浸泡現象,嚴重影響植物正常生長。另外,不同類型的植被對水分的需求存在較大差異,但目前榆林市大部分園林綠化工程普遍采取“一刀切”的給水模式,未能對喬木、灌木、草坪等分類制訂合理的灌溉方案,無法滿足各類植被的實際需求。
2.3 施肥方式有待優化
由于缺乏全面的土壤調查和檢測,榆林市園林綠化工程養護人員盲目施用化肥,長此以往會造成土壤板結、酸化等不利后果。同時,由于當地干旱少雨,土壤貧瘠,施肥效果大打折扣。化肥難以被植物充分吸收利用,反而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榆林市園林綠化工程的施肥方式較為單一,缺乏針對性和科學性,難以滿足植被生長對養分的差異化需求,影響了植被的健康生長。
2.4 修剪缺乏規范性
榆林市園林綠化工程的修剪作業普遍存在操作隨意、缺乏規范的現象。由于養護管理人員對修剪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未能制定統一的操作規程,使得修剪工作流于形式,甚至出現破壞性修剪現象。一些園林綠地中可以看到被嚴重割傷的樹木,枝丫殘缺不全,影響整體觀賞效果。同時,由于榆林市氣候干燥,修剪后植株傷口愈合緩慢,加之操作人員技術生疏,經常導致園林綠化樹木早衰、干枯等情況出現。尤其是在春季樹木萌芽之初,為了趕工期,大面積修剪,削弱了植株抵御能力,造成營養外流、病蟲害滋生。
2.5 病蟲害防治能力不足
病蟲害防治是榆林市園林綠化養護的薄弱環節。近年來,蚜蟲、介殼蟲、銹病等成了榆林市主城區道路綠化帶的“頑疾”。在園林綠化工程中,由于所選用的植物種類較為單一,一旦遭遇病蟲害侵襲,便難以有效遏制其蔓延。此外,缺少高效的監測和預警系統使得病蟲害的防控工作顯得相對被動,而且園林管護人員過于依賴利用化學藥物進行治理,忽視了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綜合性防治手段的應用。這種做法不僅增加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而且加重了對生態環境的壓力。
3 榆林市園林綠化工程施工與養護對策
3.1 因地制宜選擇適生植物
為徹底解決榆林市園林綠化工程中植物選擇不合理的問題,必須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評估的原則,引種適生耐旱植物。在前期設計環節,榆林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應充分考慮榆林市干旱少雨、光照充足、溫差大的自然氣候特征,以及土壤貧瘠、水資源匱乏的實際情況,對當地生物資源進行全面調查和評估,嚴格篩選適宜在當地生長的鄉土樹種[4]。在選擇綠化植物時,還要權衡經濟效益,優先考慮觀賞性強、管護成本低、抗性強的本土樹種,避免為追求一時的觀賞效果而造成長期的資源浪費。同時,為了增強綠化植物的抗逆性,應合理選擇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構建多層次、多生境的植物群落。對于主要觀賞景點和重點道路,適當引種部分經濟價值高、觀賞效果好的外來樹種,但比例不宜過高,以免增加后期養護成本。為了促進榆林市綠化事業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加強植物引種和馴化基地的建設工作。應對那些具有發展潛力的珍稀樹種進行人工馴化和繁育,以培育出適應當地生長條件的高質量苗木資源。
3.2 建立科學的灌溉管理體系
榆林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要從規劃布局、管網建設、自動控制等多方面著手,建立起科學高效的灌溉管理體系。在園林工程的總體布局規劃中,應當積極融入“節水優先”的理念。將灌溉系統的建設及時地納入園林工程的同步規劃和部署,以實現統一的水資源管理。在具體建設上,需要引入先進的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設施,并配套建設集中控制系統。根據不同植被對水分的需求特征,劃分不同的灌溉區,實現按需分區定量供水。同時,應安裝自動化的天氣監控設備,實時監測氣象數據,并據此合理確定每日澆灌時間和用水量,最大限度節約寶貴水資源。除了硬件設施建設,榆林市還須建立科學的灌溉管理體系。針對不同類型的植物,制定差異化的灌溉制度,明確灌溉周期和用水標準。在需水量較大的綠化區域,可以適當增加灌溉頻率和用水量;對于耐旱性較強的綠化區域,則應注意不必過度灌溉,以減少水資源浪費。同時,榆林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應做好灌溉設施的維護、保養工作,防止因灌溉設施滲漏或出現故障導致水資源浪費。
3.3 探索區域特色化施肥模式
榆林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應加強對當地土壤環境及養分狀況的全面調查,掌握不同區域土壤的具體特征,為科學施肥提供基礎數據支撐。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植被類型,因地制宜使用農家肥、堆肥等多種有機肥源,并與少量緩釋化肥進行搭配,滿足植被對不同養分的需求[5]。同時,應探索開發、利用新型緩釋生物有機肥料,增強施肥效果的持久性;推廣采用環狀樹穴或深施等施肥方式,促進養分直接被植株吸收利用。榆林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還應對園林綠化養護管理人員加強技能培訓,使其掌握先進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現精準施肥。
3.4 規范修剪操作流程與標準
榆林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應會同相關單位制定針對性的修剪作業標準,明確不同樹種的修剪周期、時間節點、強度比例等具體要求,避免操作人員自行臆斷。同時,針對榆林市干旱少雨的自然環境,制定更加細致的傷口處理規范,減少養分流失,促進樹木愈合。對于重點景觀區域和道路,劃定修剪操作的級別和權限,防止出現雜亂無章的現象。另外,應加強對修剪工作的過程管控,派專人監督把關,對于違規操作,要及時糾正并追究責任。同時,努力推廣機械化作業,提高修剪效率,避免出現為趕工而草率操作的情況。
3.5 完善病蟲害監測預警與防治體系
針對園林綠化病蟲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榆林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必須從監測預警、防治手段和制度建設等多個方面入手,全面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與防治體系建設。1)榆林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應與氣象、植物保護等專業機構加強合作,建立健全全市范圍內的園林綠化病蟲害監測網絡,以便及時獲取關于園林植被健康狀況的第一手數據,從而實現更有效的園林綠化病蟲害預防和控制。同時,應借助現代化的遙感、無人機等先進手段,實現對重點園林的實時動態監控,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預警。2)在防治手段上,應突破單一依賴化學藥物的傳統模式,充分運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綜合措施,注重發揮益生菌等天然生物制劑的作用,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3)榆林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應盡快制定科學規范的病蟲害防控制度,并定期開展防治知識的專業培訓,提高一線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同時,應加大對優秀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組建一支專業能力強的園林綠化養護管理隊伍,切實提升榆林市園林綠化病蟲害防治能力。
4 結語
榆林市園林綠化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植物選擇、灌溉、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存在不足。為徹底解決現存問題,提升園林綠化工程的建設質量,為城市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榆林市必須從頂層設計著手,制定科學的園林綠化發展規劃,健全相關制度機制,優化工作流程;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先進適用技術;注重能力
建設,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全面提高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顧興軻,張慧.榆林市城鎮生態園林綠化體系發展的思考[J].現代園藝,2021,44(24):157-158.
[2] 羅彩云,朱彩華.榆林市草坪地被植物的應用與評價[J].榆林學院學報,2020,30(6):38-43.
[3] 王少力,亢福仁,張凱煜,等.榆林住宅小區綠化植物調查與分析[J].現代園藝,2022,45(11):37-39.
[4] 顧興軻.張慧.榆林市城鎮生態園林綠化體系發展的思考[J].現代園藝,2021,44(24):157-158.
[5] 羅彩云.朱彩華.榆林市草坪地被植物的應用與評價[J].榆林學院學報,2020,30(6):38-43.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