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林業是陜西省榆林市的重要支柱產業,保護林區資源安全事關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受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影響,榆林市林區火災事故時有發生,給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帶來嚴重損失。為推進榆林市林業護林防火工作,保障林區安全運營,在闡釋林業護林防火內涵的基礎上,分析當地林區火災發生的概況,剖析當前防火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加強宣傳教育、完善監測預警體系、優化防火設施布局、提高行業人員素質等建議。
關鍵詞 森林火災;護林防火;陜西省榆林市
中圖分類號:S762.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62
榆林市位于陜西省最北端,地處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東臨黃河與山西省相望,南接延安市,西與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相連,北鄰內蒙古自治區,總土地面積42 920 km2[1]。地貌上可大致劃分為北部風沙草灘區、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和西南部梁狀低山丘陵區三大類型。榆林市現有林地面積121.716萬hm2,占土地總面積的28.36%,森林覆蓋率36%。作為陜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功能區,榆林市林業生態系統在維護我國北方生態安全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年來該地區林業火災時有發生,給當地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帶來嚴重威脅。全面加強榆林市林業護林防火工作,構建科學高效的防滅火體系,對保障區域生態安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1 林業護林防火的內涵
隨著我國對林業護林防火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相關理念和認識日趨深化。林業護林防火作為林業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拓展。林業護林防火主要指在林區內,針對可能引發林業火災的各種危險源,采取消防安全管理、監測預警、撲救處置等一系列綜合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火災發生,從而降低火災對林業生態的破壞,保護林業資源,維護生態平衡[2]。當前,林業護林防火工作的措施和手段不斷創新,范圍持續擴大。從單一的事后撲救,拓展為全鏈條全過程的防控;從重視消防設施建設,轉向更加注重智能化監測和精準高效撲救;從局部地區的重點防護,向著系統構建統一的林火管控體系轉變。這種管控體系將監測預警、源頭防范、撲救救援、宣傳教育等有機融合,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和主動性,致力于從根本上降低林區火災風險,最大限度避免林火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2 榆林市森林防火概況
榆林市屬于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風大旱燥,極易發生森林草原火災。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榆林市每年發生20余起林區火災,受災面積在
0.13萬hm2左右。林火不僅造成了大量林木和草場資源的損失,更給當地農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不可逆轉的破壞。2023年3月
中旬,榆林市府谷縣三道溝鎮遭遇罕見的連續森林草原火災襲擊。3月15日,當地一處工農煤礦附近首先發生火情,大火迅速蔓延,火光直逼民居;3月17日,
大石公路沿線的一處草坡再次被點燃;3月19日,三道溝鎮野大路山一處林地也相繼著火。火災發生地的地貌復雜,消防車輛無法抵達,救援十分艱難,這一系列火災事故敲響了加強榆林市林區防火工作的警鐘。林火無情,防患于未然尤為重要,只有采取切實有力的綜合防控措施,從根本上降低林區火災發生風險,才能切實維護林業資源、生態環境和公眾生命財產安全。
3 存在的問題
3.1 防火宣教力度不夠
榆林市作為祁連山北麓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其林業生態系統在維護我國北方生態安全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等的影響,當前榆林市在林業護林防火宣傳教育方面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雖然有關部門一直非常重視林業防火宣傳工作,但由于宣傳途徑相對單一、宣傳方式缺乏創新等,宣傳覆蓋面有限,全民防火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3]。特別是對部分重點人群和區域,宣傳教育力度顯然還不夠。同時,防火知識普及程度不高,公眾對于林火防患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主動性和自覺性有待提高。此外,林區臨時作業人員流動性大,相關防火培訓無法常態化開展,知識技能無法得到及時更新和有效掌握,防火宣教在廣度和深度上仍顯不足。
3.2 監測預警系統有待完善
榆林市地處黃土高原與蒙新高原交會地帶,地形復雜、氣候干旱、火災風險較高,對林火監測預警系統的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就當前實際情況來看,監測預警能力仍顯不足,與實際防火需求存在明顯差距。既有監測設施老舊落后,監控手段較為單一,只能依賴人工巡查監視的方式,覆蓋面和效率有限;又缺乏完善的監測系統集成和數據共享機制,各單位各自為政,信息化水平較低,難以實現高效監控。另外,預警模型分析研判能力不足,對重大災害性天氣的預警預報能力有待加強,預案與實際情況有較大出入,監測預警系統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較低,人工經驗依賴性強,未能很好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新時代林火監測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3.3 防火設施布局不合理
榆林市林區廣闊,地形復雜多樣,對防火基礎設施的建設要求較高。但就現有防火設施布局來看,仍存在總量不足、分布不均等諸多問題,難以充分發揮防控效能。部分重點防護區域內防火監控點、視頻探頭等監控設施覆蓋程度不高,存在監控盲區;防火通道、蓄水池等硬件設施在數量和布局上均有欠缺,森林草原內部難以高效暢通。同時,現有防火阻隔網布設密度不夠,無法形成嚴密有力的隔離防護體系,火情一旦失控便難以遏制擴散。加之維護保養跟不上,部分設施設備老化失修,損壞報廢現象時有發生,直接削弱了防火實力。
3.4 專業人員隊伍有待加強
當前,榆林市專業防火人員明顯匱乏,整體隊伍建設還存在諸多不足。防火隊伍的編制和實際到位人數存在一定缺口,特別是基層一線,人員嚴重不足的情況時有發生,制約了工作的正常開展。現有人員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防火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儲備不足,特別是對新型防火裝備和信息化手段的運用能力較弱,難以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人才梯隊建設缺乏科學合理的培養機制,人才的持續供給無法得到保證。
3.5 聯防聯控機制不健全
就榆林市實際情況來看,各相關方在防火聯防聯控機制建設方面做得還不夠完善。雖然政府高度重視,建立了相應的協同機制,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但在具體的制度設計和責任分工上仍存在不足。各單位之間的職責權限有時界定不夠明晰,存在相互推諉扯皮的問題。聯防聯控的具體工作方案和預案還不夠科學完備,統籌協調的制度化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同時,基層聯防聯控的組織力量和專業能力比較薄弱,統一指揮、高效協同的氛圍仍未完全形成。更為重要的是,各方在加強溝通協調、密切銜接配合等方面存在一定滯后,難以從思想理念上形成高度統一,影響著防火工作成效的充分發揮。
4 對策建議
4.1 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公眾防火意識
榆林市迫切需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進一步增強公眾的防火意識。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新媒體等傳播渠道,創新宣傳形式和載體,將防火知識和文化植入公眾生活,引導其主動關注森林防火,并能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同時,要針對不同人群特點,分眾分類開展宣傳教育,使防火知識觸達不同層面,切實將防火理念深入人心。例如,對于農村地區,要加強對火源管控和用火操作的宣講;對于林區臨時作業人員,應有針對性地加強其防患意識和技能培訓。另外,要在校園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防火主題教育活動,從娃娃抓起。當防火宣教工作真正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時,就能最大限度地凝聚起防火合力,為維護生態安全筑牢人民防線。
4.2 完善監測預警體系
在林業護林防火工作中,完善監測預警體系是重中之重。針對當前榆林市在這一方面存在的不足,必須著力加大投入力度,著眼于提升監測手段的現代化、智能化水平,不斷健全和優化相關體系建設。要加快構建覆蓋全市的立體化監測網絡,整合衛星遙感、視頻監控、地面巡查等多種手段,做到林區動態可視、風險可探測[4]。同時,要提高監測設備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手段,實現對關鍵區域的7×24 h動態監控,確保不留盲區。此外,要加大對預警預報的分析研判力度,建立完善的林火氣象監測評估機制,對重大災害性天氣能夠及時發出預警,切實將風險降到最低。
4.3 優化防火設施布局
科學合理的防火設施布局是確保林火防控工作高效有力開展的重要基礎。因此,榆林市務必高度重視,針對現有設施布局中的不足和短板,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優化和完善。要統籌兼顧各類地形地貌的差異特點,科學布局防火阻隔網,并注重與交通干線、水源等其他要素的有機銜接,打造嚴密周全的防火隔離體系。同時,要注重提升防火通道等設施的支撐能力,確保通達便捷、及時暢通。更為關鍵的是,要加大日常維護保養力度,對老舊陳設及時維修更新,切實保證設施設備處于良好狀態,充分發揮防控功效。
4.4 提高行業人員專業素質
榆林市必須高度重視行業人員專業化培養,不斷提升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對現有人才隊伍建設情況進行全面評估,立足實際需求制訂科學合理的隊伍建設規劃。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對在崗人員定期開展理論和實操培訓,使其掌握先進的防火理念和最新技術裝備。同時,為青年后備力量預留充足的成長通道ZCxcVAI5vDcI0NMbe/hmFbBK1gL51vbOrgtehYgpSbs=,注重培養造就一批精通防火業務的高素質人才[5]。在用人機制上有所創新,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行業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讓他們全身心投入防火事業。只有持續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不斷提高人員的專業水平,才能為林業防火工作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4.5 強化聯防聯控機制
林業護林防火事關全局,需要多方合力共同參與、綜合施策。榆林市必須進一步強化聯防聯控機制建設,形成防火工作的合力。加強頂層設計,厘清各單位在聯防聯控中的職責分工,明確相互銜接配合的具體環節,確保職責到位、環環相扣。完善聯防聯控的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編制具體的行動方案和實施細則,使各方主體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指揮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各單位在聯防聯控中的專業優勢,實現統一指揮、快速反應。要在基層一線大力推動林火聯防聯控組織機構的建設,形成村組、鄉鎮、縣市三級聯動的工作格局,確保各級聯防聯控隊伍能及時高效開展工作。同時,要加強培訓指導,不斷提升基層力量的專業能力和協作水平,推動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在基層扎實落地生根。
5 結語
林業護林防火工作肩負著維護生態安全、保護碧水青山的重大使命。為此,榆林市應立足現狀不足,從加強宣傳教育、完善監測預警、優化防火設施布局、提高人員素質及強化聯防聯控等多個方面著手,全面提升林火防控的系統性、科學性和精準化水平。只有通過實施一系列措施,不斷夯實林火防控的人力、物力、制度等各方面基礎,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防火工作大格局,才能切實提高林區重大災害的防范能力,全面構筑起林火防控的堅實屏障,以實際行動積極回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打造陜北生態文化高地貢獻榆林力量。
參考文獻:
[1] 申世永.榆林市森林草原滅火體系存在問題與建議[J].林業建設,2022(3):36-39.
[2] 薛雄飛.陜北地區森林草原火災防控技術措施[J].林業科技情報,2021,53(4):101-102.
[3] 何宏濤.陜西洋縣嚴布“五道防線”預警森林火患[J].現代農村科技,2021(10):10-11.
[4] 馬明,孫亞珍,任楓,等.榆林北部地區草原火災管理現狀及分布優化[J].自然災害學報,2021,30(4):
117-125.
[5] 孫康康.駐防陜西隊伍開展“五進”宣傳筑牢森林防火墻[J].消防界(電子版),2021,7(9):28-29.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