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副主任,上海檢察業務專家,第一屆全國檢察機關民事檢察業務競賽標兵,曾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最美公務員、上海最美檢察官等榮譽
為促進支持起訴制度價值的實現,檢察機關應積極、穩妥地探索其在勞動仲裁領域的擴張適用,建立“支持仲裁+支持起訴”全流程工作模式,將檢察助力覆蓋勞動爭議解決的前端與后端,實現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閉環。
第一,支持起訴案件數量與勞動維權需求程度尚不匹配。參考上海人社部門2023年全年受理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案件數量,以及上海法院2023年1月至11月間已審結的勞動合同案件數量,上海檢察機關2023年全年辦理的支持起訴案件中,勞動糾紛占比偏低。就上海而言,盡管近年來檢察機關支持起訴工作發展迅猛,但與勞動者司法維權的需求仍存在差距。
第二,支持起訴介入滯后性影響勞動維權的法律效果。我國勞動爭議糾紛原則實行仲裁前置,檢察機關如待仲裁程序完成后方介入,司法保護力度明顯削弱。其一,對于有維權意愿但無能力申請仲裁的勞動者,無法提供實質幫助,而這部分人群恰恰迫切需要法律幫助,彌補他們訴訟能力的不足也是支持起訴制度設立的初衷。其二,訴訟階段介入的往往是勞動者訴求沒有得到仲裁支持的案件,尤其以證據不足而敗訴情形居多,此時檢察機關可發揮的作用有限,因為從舉證層面來看,距離糾紛發生的時間越長,取證難度也就越大。
第三,檢察機關支持仲裁目前缺乏明確授權。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5條的規定,檢察機關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的《民事檢察部門支持起訴工作指引》,雖然對支持起訴的對象范圍、辦案程序等予以細化規范,但也僅僅針對支持原告向法院起訴的工作。除此之外,當下并無其他可以適用的法律或工作規范。
一是檢察機關支持仲裁有助于補足勞動者維權保障力量。勞動者權益被侵害后,一般會先向相關職能部門等尋求法律救濟。而相關職能部門因監督對象、受案范圍等限制,可能會存在對勞動者個體法律方面的需求關注不足的困境。檢察機關的介入將有助于補足勞動者維權保障力量,構建更加全面、更加具體的支持體系,通過實現真正的當事人抗辯,切實提高仲裁程序解紛有效性。
二是提起勞動仲裁是勞動者行使訴權的必要方式。對勞動者而言,提起勞動仲裁是其向法院起訴的必經程序,是其行使訴權的必要方式,與提起普通民事訴訟并無二致。《民事訴訟法》第15條雖規定可以支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此處應作擴大解釋,當事人按照立法引導至其他訴訟前置程序的,視為起訴行為。此時勞動者若在行使訴權過程中,存在不能、不力情況,檢察機關當然應當提供支持,以公權力的介入維護訴權平等。
三是檢察介入勞動仲裁有利于發揮支持起訴制度的最大優勢。勞動仲裁是勞動者尋求司法救濟的起點,訴求質量、舉證能力、談判技巧等因素都會對其權利實現產生影響。檢察支持起訴制度,在補足勞動者的訴訟能力和談判能力、化解群體矛盾糾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首先是專業優勢,突出關注勞動者的法律需求,在訴訟請求的提出、證據標準把握、法律適用選擇等方面可以提供更多支持。其次是手段優勢,調查核實程序的啟動有助于查清事實,協助收集關鍵證據。再者是機制優勢,能依托與其他部門間的銜接配合機制,發揮協調作用,為弱勢勞動者爭取到更大的維權協商空間和司法救濟關懷。
一要明確支持仲裁的功能定位。“協同治理”應是支持仲裁的主要功能。勞動仲裁制度以“治理”為導向,設計初衷主要是發揮訴前解紛功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檢察機關在支持仲裁中的角色也應與勞動仲裁的功能定位相適應,更加主動融入勞動爭議預防調處化解大格局中。“法律支持”是支持仲裁不可或缺的功能。糾紛發生后,是否及時固定證據、合理確定訴求將直接影響勞動維權的后續法律效果。在勞動者能力欠缺,相關職能部門對于其法律需求關注度不足的情況下,檢察機關如能“托底”,能為勞動爭議化解導入法治化軌道提供助益。
二要健全支持仲裁的立法保障。支持仲裁的對象、范圍、方式,以及與其他職能部門的銜接機制均有待明確。建議立法部門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單列支持仲裁原則,從正面確立檢察機關支持仲裁的合法性。與此同時,各級檢察機關可通過總結歸納檢察機關支持仲裁履職中的有益探索,制定支持仲裁工作相關的實施細則或工作指引,使支持仲裁工作更加符合民事訴訟的法治化要求。
三要完善支持仲裁的具體程序。
明確支持仲裁的主要方式,包括督促履職、提供法律咨詢、協助申請法律援助、協助取證、參與調解等。
(1)督促履職。針對勞動爭議中存在的相關單位履職不力、怠于履職情況,加強溝通磋商,依法向有關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履職,堵塞監管漏洞。針對用人單位管理問題,發揮好檢察機關參與社會治理的作用,對辦案中發現的企業或行業經營管理風險問題提出切實解決方案。
(2)提供法律咨詢。為勞動者提供法律咨詢、文書撰寫等協助,釋明可能的結果、風險,促進其在個案中有效行使合法權利。
(3)協助申請法律援助。檢察機關可以協助當事人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比如協助提交申請材料、協調開辟申請綠色通道等,以彌補勞動者在仲裁程序中應訴能力的不足。
(4)協助取證。檢察機關應當秉持“有限介入”的原則,僅在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且該證據對行使訴權有重大影響的情況下協助取證,不能對法律規定的舉證責任分配制度造成破壞。
(5)參與調解。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可在支持仲裁案件中協同勞動監察部門、工會居中進行調解,通過前期釋法說理工作,可降低勞動者維權心理預期,釋明用人單位管理漏洞存在的風險,尋找雙方都能接受并迅速解決問題的方案和途徑。
規范支持仲裁的辦案流程,主要聚焦于線索管理、受理程序、審查程序、跟進程序等方面。
(1)支持仲裁線索管理。建立“線索發現/移送——線索評估——分流處置——線索反饋”機制。
(2)支持仲裁受理程序。無論何種案件來源,檢察機關均應明確當事人具有申請支持仲裁的意愿。
(3)支持仲裁審查程序。一是協調行政履職前置。案件受理后,應首先了解相關部門是否已對用工單位啟動勞動監察,研判是否可以督促行政履職及開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二是明確支持仲裁方式。對有支持仲裁必要的案件,根據前期線索評估情況,采取各有側重的支持方式,提供精準幫助。三是調解優先。審查過程中應注重勞動關系修復和矛盾化解,自行搭建平臺引導和解,或參與工會、街道等組織的調解程序。四是審查決定。對無法和解或調解的爭議,檢察機關亦應維護訴權有效行使,作出是否支持申請仲裁的決定意見。
(4)支持仲裁跟進程序。一是跟進仲裁裁決執行監督,即通過對非訴執行的監督實現對仲裁裁決效力的間接監督,從而保障勞動者的勝訴權益得到實現。二是跟進支持起訴。對于勞動者不服裁決的,將支持仲裁與支持起訴制度相銜接,實現對勞動者全鏈條的訴權保護。
(鄭琰系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檢察官助理)
投稿郵箱:zhanghongyuchn@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