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工作者是檔案工作的核心力量,在檔案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童蘭玲將檔案職業群體分為四類,即直接從事檔案管理工作的各類檔案室、館工作人員,檔案行政管理機構的管理型工作者,以檔案教育為職業的教育型工作者和以檔案研究為職業的研究型工作者[1]。本文所指的檔案工作者是主要是前兩類,即從事檔案管理工作的各類檔案室、館工作人員和檔案行政管理機構的管理型工作者。
檔案工作者活動在檔案管理工作的一線,承擔著繁重的工作,但存在職業認同度不高、職業歸屬感不強等缺乏職業自信的現象。這種現象長期存在,很容易導致職業倦怠,進而影響工作效率和檔案工作人員隊伍的穩定以及檔案事業的健康發展[2]。所以,對檔案工作者職業自信現狀進行系統分析研究,對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檔案工作者隊伍人員穩定、促進檔案事業繁榮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檔案工作者職業自信的內涵和特征
檔案工作者的職業自信是指檔案工作者對檔案工作的高度認同,對檔案職業有強烈的歸屬感,相信檔案職業能夠實現自我價值,具有檔案職業信仰。樹立檔案職業自信,能夠使檔案工作者產生對檔案職業特有的光榮感、責任感和成就感[3]。
檔案工作者職業自信有以下特征:第一,職業認同感強。在理解檔案工作價值和意義的基礎上,為自己能從事檔案工作而感到自豪和滿足。能夠給予職業環境和職業條件以積極的評價,并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前景充滿希望。第二,職業歸屬感強。熱愛檔案工作,能將熱愛轉化為對工作質量的追求,并將檔案工作作為自己長期為之奮斗的事業。為自己能從事檔案工作而感到自豪和滿足,能夠在檔案領域實現自我價值,對職業前景充滿期望。第三,職業成就感高。能在檔案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收獲積極的成功體驗。第四,自我效能感高。相信自己能夠勝任檔案工作,能為檔案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具有奉獻精神和服務精神,擁有較強的自豪感和獲得感。
二、檔案工作者職業自信的影響因素及現實表現
近幾年來,檔案工作人員隊伍結構不斷優化,檔案工作者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不斷提升,檔案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整體上看,由于檔案工作者影響力不足、社會認可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等原因,致使檔案工作者職業歸屬感和自我效能感偏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檔案工作者社會地位有待提高
人們對檔案職業的認知存在誤區和偏差,是檔案工作者社會地位偏低的原因之一。歷史上,檔案工作者曾有過耀眼的地位,常由史官擔任,身份高貴且權力至高[4]。商周時期,史官不僅是記錄者,也是決策層的重要成員,社會地位極高,并且在管理檔案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然而,從隋朝開始,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管理體系的復雜化,檔案職業的社會地位開始下降。到了清朝,由于對“書吏”職位的裁汰,檔案管理人員的社會地位進一步受到影響。曾一度,人們對檔案工作者的認識變成了“檔案館的守門人” “保管檔案的人”,檔案職業也一度被認為是“毫無技術含量”的職業。檔案工作和檔案工作者價值被低估,致使檔案工作者的能力得不到肯定。面對這些處境,部分檔案工作者逐漸喪失職業自信,失去對檔案職業的認同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檔案職業透明度比較低,常給人一種神秘感。改革開放以后,檔案職業揭開神秘面紗,檔案事業也得到了大力發展,檔案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檔案職業功能泛化
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給檔案職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近幾年“檔案職業危機”“檔案職業邊緣化”等相關主題的論文層出不窮,為了反邊緣化,檔案職業的功能逐漸被泛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檔案工作的范疇被擴大。隨著現代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發展,引發了檔案工作者對檔案職業自身發展的思考,提出要從各個方面去拓展檔案工作的職能,但卻沒有充分考慮現實條件,檔案工作者的自身素質是否能夠與所提出的職業拓展的內容相適應。第二,檔案職業角色定位不明確。一位檔案工作者曾發出感慨:“作為一個檔案工作者,我需要具備以下所有身份:數據專家、程序員、社會工作者或者協助者、歷史學家、教育家、作者、學者、社會服務者、館長、項目管理者、會計、檔案管理者、活動家……還有檔案工作者!”[6]
檔案職業角色定位的模糊極易導致一些檔案工作者為不能擁有上述所有能力而產生職業挫敗感,進而對檔案職業缺乏歸屬感和認同感。
(三)缺乏明確的職業準入制度
在社會職業體系當中,檔案職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其對社會資源的控制、檔案工作者的數量以及掌握的職業技能等方面都處于相對劣勢地位。《全球產業結構調整中的職業發展和變化》中的數據顯示,“圖書與檔案管理員”平均年增長-1.0%。從我國檔案工作者的總體情況看,職業群體的數量存在逐年減少的趨向[7]。
究其原因,在于檔案職業缺乏明確的職業準入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以下簡稱《檔案法》)第十一條規定:“檔案工作人員應當忠于職守,遵紀守法,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這是《檔案法》中唯一一條涉及檔案工作人員的規定。“誰都可以來做”使一些未經專業學習和培訓,不具備扎實專業知識的人能夠相對容易地進入檔案職業行列,也使真正具有較高素質的檔案工作者的積極性受挫,甚至對職業前景失去信心,從而脫離檔案職業。
(四)檔案職業認知存在誤區
檔案工作者自身對檔案職業缺乏全面的認識。一方面,檔案職業是一種承載著特定社會使命的職業,其核心宗旨在于保存和傳遞社會歷史的記憶與信息。檔案工作者通過一系列專業的工作流程,確保了這些寶貴的信息得以安全地保存下來,確保歷史的連續性,也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這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的工程,就像教育、環保等事業一樣,其社會效益具有較強的時滯性、潛在性和間接性[8]。檔案工作不是一項立竿見影的工作,檔案工作者付出的勞動不能在短時間內顯現出其價值。檔案工作者難免會產生心理落差,如不及時調節,就會產生職業倦怠。
三、提升檔案工作者職業自信的對策建議
職業自信不足會直接導致檔案工作者工作積極性不高、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降低,影響檔案工作人員隊伍不穩定和檔案事業的發展。因此,提高檔案工作者的職業自信是當務之急。
(一)堅守職業道德,提升專業素養
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員在工作中應遵循的與其職業活動相適應的行為規范。檔案職業道德是指檔案工作人員在從事檔案工作活動中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9]。《檔案法》第十一條規定:“檔案工作人員應當忠于職守,遵紀守法,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這是我國法律對檔案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提出的明確要求。
因此,檔案工作者首先要堅持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熱愛本職工作、忠于職守。要守護記憶、維護史實,保持檔案的原始面貌,不歪曲、扭曲檔案事實,并對類似行為堅決加以抵制。其次,要遵守紀律,嚴格遵守《檔案法》相關規定,做到有法必依,依法辦事。同時,要認真踐行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對檔案工作者的要求。最后,要強化專業知識,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提升職業能力。檔案工作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這是檔案工作對從業者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求。檔案工作者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和要求,不斷學習專業內最新知識,掌握信息化技術,以更好地為檔案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檔案工作是一項服務性工作,要在實際工作中改變以往的思想觀念,從被動服務轉變為發現用戶需求主動服務,更好地服務社會。工作模式的轉變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能夠提升檔案工作者的專業素質、職業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營造良好氛圍,增強職業認同感
“一種職業的社會認同和自我認同感的產生,取決于它的職業形象。”[10]要樹立檔案工作者的職業自信就要從社會認同和自我認同兩個方面著手。
首先,要利用各種渠道和方法宣傳檔案職業。可以通過制作檔案職業宣傳片或在檔案日設置檔案職業體驗活動等宣傳檔案職業。另外,也可以通過舉辦檔案職業技能大賽來改變人們長期以來對檔案職業的偏見,從而促進檔案工作者社會地位的提升。2023年,中國檔案學會在全國青年檔案工作者學術論壇期間首次舉辦檔案工匠技能(檔案修復)大賽,2024年又增加了檔案工匠技能(檔案仿真復制)大賽。檔案工匠技能大賽的內容不僅包含檔案工作理論、檔案業務知識,還包括了實務操作,做到了理論與實務并重。檔案工匠技能大賽不僅為參賽者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技能的平臺,也提供了一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通過觀摩和學習其他參賽者的表現,參與者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從中學習提升。這種“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的方式,有效地促進了參與者的專業成長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此外,大賽的成功舉辦也增強了檔案工作者的職業歸屬感和認同感。通過比賽,檔案工作者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工作對社會的價值,以及自己在這個領域中的重要性。這種認同感的提升有助于激勵檔案工作者更加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同時,大賽的廣泛宣傳和媒體報道,提高了社會對檔案工作的重視度和檔案意識。公眾通過媒體的報道了解到檔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從而在某些方面對檔案保護和利用產生了更多的興趣和支持。這種檔案意識的提升有助于推動檔案事業的整體發展,為檔案工作的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明確崗位職責,增強職業歸屬感
檔案工作者的主要責任是收集、整理、保管檔案,以便于將來的查詢、利用和研究。檔案職業的發展需要聚焦其核心技能和任務,這些工作需要特定的知識結構和操作技能,它們構成了檔案職業的“看家本領”,也是檔案工作的基礎和核心。為避免檔案職業功能泛化,需要進一步明確檔案職業的崗位職責和工作內容,明確檔案工作者自身的職責,提高檔案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使檔案工作者樹立對檔案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增強檔案工作者的職業歸屬感。同時,也要加強對檔案工作者的專業培訓,確保其掌握必要的核心技能,并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技術環境。
(四)健全考核機制,完善激勵機制
建立健全考核機制。考核不僅能保證檔案人員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促進檔案工作者整體素質的提升,還能夠督促檔案工作人員不斷學習,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
具體來說,可以根據各單位的具體情況制定多種考核方式,一是可以采取定期考試的形式,對檔案工作者進行理論知識和實際業務操作的考核。二是可以根據單位具體情況設計考評表,每個季度進行考評[1]。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檔案工作者的考核一定要認真、嚴肅對待。對于考核表現優秀的人員給予獎勵,通過表彰和獎勵增強檔案工作者的光榮感、成就感;對考核不合格的人員要加以警告,督促其加強學習,從而提高整個檔案工作隊伍的素質[11]。只有獎懲分明才能夠激發檔案工作者的積極性,提高職業成就感。
(五)找準自身定位,合理規劃職業生涯
檔案工作者要找準定位,明確崗位職責及自身的社會責任,從全局把握檔案職業前景,切實從檔案職業構成體系角度出發,結合自身的特點制定出合理、科學且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
參考文獻:
[1]童蘭玲.檔案職業群體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0:1-43.
[2]張瑞菊.我國檔案職業倦怠特點及原因分析[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 (2):26-27.
[3]張瑞菊.論高校檔案工作者職業自信的建構[J].技術與市場,2015 (8):317-318.
[4]劉金霞.談檔案人的職業自信[J].四川檔案,2012 (6):35.
[5]張照余.檔案職業的社會形象與社會地位[J].檔案與建設,1996 (12):27-28.
[6] 檔案工作者:千面神[EB/OL].(2017-11-15)[2024-07-20].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TM3NzkxMA==&mid=2247483676&idx=1&sn=2e40c81e183e373963759227019de91f&scene=2&srcid=0825fXasJunorwd8eS5Etlay&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7]吳紅.檔案職業的走勢[J].檔案與建設,2004 (4):14.
[8]張照余.檔案職業的社會形象與社會地位[J].檔案與建設,1996 (12):27-28.
[9]郭紅解.論檔案職業道德[J].浙江檔案,2006 (5):14-17.
[10]羅滌,姚木遠.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倦怠狀況與對策[J].中國青年研究,2007 (6):86.
[11]羅瓊,白婧靜,肖平.如何增強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自信[J].學習月刊,2015 (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