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欄作家
愛好美食和收藏
國慶長假陪外地朋友去金山看“上海最后的漁村”,當然不再有千帆競發、桅檣林立的場景,但強勁的海風還是讓朋友頗覺酸爽。這位老兄去年在威海租下十幾幢老房子,想搞一個創意產業園區,但調性一直沒定下來,所以我帶他去金山的海闊文創園找找靈感。
文創園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王芳女士在門口迎接我們:“你們來晚啦,今年的秋季市集剛剛結束呢。”文創園每年要辦兩次市集,現已成為金山的一個文化品牌。市集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和年輕創業者薈集于此,擺開琳瑯滿目的文創產品、手工藝品以及美食美酒,還有“老克勒”們孜孜矻矻的二手貨。
王芳先帶我們兜一圈。這里原先是一家紡織企業,占地45畝,目前開發15畝,主樓有五層樓,空間之大令人羨慕。園區初建時定位在教培和非遺傳承,這是金山區的第一個民營文創園,第一個民營美術館。王芳通過田野調查,將原先分散在七個鄉鎮的非遺項目集中在園區進行活態保護,后來又引進全國八個非遺項目。非遺手創生活館很受社區、企業、學校及游客歡迎,常有手工藝教學、交流和展示活動,紙藝、布藝、刺繡、風箏、蠟染、扎染、土布包袋、麥稈畫、灶頭畫、金山農民畫等非遺手作被年輕人重新認識。
海闊藝校的課程也很豐富:舞蹈、書法、素描、彩漫、丙烯、編程以及弈棋等。還有一個針對建筑、景觀、室內裝潢和藝術展陳的藝術設計中心和一個展線可伸縮的展廳。園區里還收藏了多件當代藝術家的雕塑和裝置作品,讓我朋友獲得了相當震撼的觀感:“這個好像學不來啊。”
藝術氛圍很濃,租金又便宜,輕松,活潑,摩登,海派……
王芳以美器、美衣、美景、美食來倡導適應時代風尚的生活美學。在一間陽光房里,有八口大缸靜靜地發酵著色澤沉郁的豆醬。王芳說:“過幾個月再來,請你品嘗金山的非遺農家菜肴。在剛剛結束的第九屆市集上,我們的茉莉豆漿和桂花酒釀奶豆腐成了網紅產品,供不應求。”不過我更惦記的是純天然的古法黃豆醬,弄得好還能出秋油。
我們在海闊非遺書店里坐下喝一杯手沖咖啡,天花板上垂掛著十幾片老建筑修繕時廢棄的雀替、云墩,油漆斑駁,包漿溫潤,“懸停”的效果還真不差。朋友請教王芳介紹辦市集的經驗,她風清云淡地說:我們提前兩個月通過公眾號在全國范圍發出邀請,發布視頻,演繹主題,當然有過篩的程序以確保市集的質量。辦了五年,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人脈,不少客戶都是從外省來的,他們看中“上海”兩個字,認為“上海”就是最大的品牌和信用。金山與他們預期中的外灘還有幾十公里,但到了這里就能真切感受到我們的體貼服務,藝術氛圍很濃,租金又便宜,輕松,活潑,摩登,海派,在短短幾天里不但有可觀的營收,還能與其他藝術家和游客進行愉快的交流,思想碰撞,靈感迸發。有不少年輕的創業者借著海闊市集走出第一步,現在越做越大,每年要來走個秀。
五年來,海闊東岸文創園以音樂、戲劇、陶藝、茶席、苗繡、展覽等活動增加了集的文化積淀,產生了影響力和凝聚力,累計接待七八十萬人次前來參觀體驗,為弘揚金山區的紅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本土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王芳說:我認為搭建一個溫馨的、有品位的、能聚人氣的平臺比賺錢重要多多。有游客說:海闊每辦一次市集,就等于為金山制造了一個快樂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