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太空題材電影顯著增多,不僅彰顯出科技水平的高速發展,還塑造出一個又一個英雄人物,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采用案例分析法,對俄羅斯電影《太空救援》展開深入探究,圍繞電影的故事背景、敘事結構、人物形象塑造等進行研究分析,探究電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與特點。通過掌握電影的敘事結構、人物形象塑造方法,探究優質電影的制作路徑,傳播優秀的民族精神文化。
[關 鍵 詞] 克里姆·斯彭科;《太空救援》;人物形象塑造;敘事結構;禮炮七號
一、《太空救援》介紹
《太空救援》由俄羅斯導演克里姆·斯彭科執導,于2018年在我國上映。電影以1985年蘇聯禮炮七號空間站救援事件為創作背景,重點講述了由于出現意外事件導致禮炮七號空間站與地球指揮中心失去聯系,宇航員費奧多羅夫、工程師阿約金臨危受命,冒著生命危險執行搶救空間站任務的故事。
其中,禮炮七號危機事件內容為:1982年蘇聯第二代空間站禮炮七號順利發射升空,駛入近地軌道,全長16米,重20噸,前后分別設置一個對接口,預計使用壽命為4年。但在1985年,空間站主無線電發射機異常關閉,地面控制中心發現后多次發射重啟信號,均未接收到反射信號。在此背景下,高層決定委派航天人員進入太空維修,最終工程師和宇航員克服重重阻礙,成功修復空間站的自動對接系統,并有效減少了資源消耗,使得禮炮七號運行至1992年,遠超最初預計的4年時間,為全球范圍內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1]。
二、電影常見的敘事結構
目前,電影敘事結構類型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其中常見的敘事結構有以下幾種。
第一,五幕式敘事結構。其包含開端、上升、高潮、落潮、結局五個部分,其中開端:講述事件的發生;上升:主人公大力追求終極目標,形成較高的風險;高潮:主角踏上一條不歸路,很難回歸現狀;落潮:產生較大的緊張感,風險隱患大幅提升;結局:恐懼之事逐漸變成現實,如《流浪地球》《太空救援》等。
第二,因果式線性結構。故事事件發展動力為各種因果關系,以線性時間為基礎講述故事,蘊含一部分插敘、閃回,故事鏈較為單一化,但線索多方面發展,打造出邏輯嚴謹、情節環環相扣的故事環境,著重凸顯動作強度、外部沖突,經常設計最后一分鐘營救、生死抉擇等情節,如《真實的謊言》《關山飛渡》等。
第三,交織式對照結構。將兩條及兩條以上的敘事鏈相結合,構建對照性張力運動環境,其中戲劇線性敘述內容與因果關系更加復雜化,融合哲理思考、移情思想,如《安娜·卡列尼娜》《老井》等。
第四,回環式套層結構。故事敘述動力以多層敘事鏈為主,從時間層面入手展開回環往復敘事,淡化一部分情節內容,通過多元化敘述調動觀眾的參與欲望,如《羅拉快跑》《羅生門》等。
上述內容僅僅是當今時代電影敘事結構類型的一部分,且目前很多電影還采用多種類型相融合的敘事結構,不存在高下之分,需結合電影類型、故事脈絡等選擇最適宜的敘事結構,才能為觀眾呈現高品質的電影,進而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力[2]。
三、《太空救援》的敘事結構
通過多維度分析《太空救援》的故事內容與創作背景可知,電影主要采用五幕式敘事結構,并在五幕敘事段落的基礎上,設置三幕核心劇情,做到環環相扣,以此塑造宇航員和工程師勇往直前、艱苦奮斗、輕死重義的優秀品質,向觀眾傳播優秀的民族精神文化。
(一)五幕敘事段落
故事開端問題出現:電影開始時簡單介紹了受意外事件影響,禮炮七號空間站與指揮控制中心無法聯系,出現了嚴重的運行事故。該意外事件的發生,聚焦了觀眾的目光,將大家的注意力集中于故事情節,并開始預測故事的后續發展。
劇情上升:在空間站故障問題日漸加劇的背景下,指揮中心的高層任命阿約金、費奧多羅夫乘坐救援飛船前往太空。二人堅定的信念、敢于擔當使命的決心使得劇情溫度升高。
電影高潮出現重大危機:太空站救援期間面臨空間站失火、太空艙寒流、對接困難等難題,將劇情推向高潮,讓觀眾產生緊張刺激感。
落潮,產生新的危機:大火的意外出現,提高了救援任務失敗的概率,此時空間站內供電系統完全故障,氧氣含量逐漸減少,阿約金與費奧多羅夫面臨新的危機。隨著劇情的突然轉變,觀眾情緒也發生大幅變化。
故事結局:即使處于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工程師與宇航員仍未放棄,為航天事業獻身的信念給了他們放手一搏的勇氣,最終在危機時刻完成空間站救援任務。
(二)三幕核心劇情
第一幕,發布救援任務,宇航員與工程師接受挑戰。電影開始,介紹了禮炮七號空間站意外出現運行故障,地面控制中心無法與其取得聯系,相關部門綜合考慮后,決定委派退役宇航員費奧多羅夫、工程師阿約金共同前往太空維修空間站。在這一幕核心劇情中,對接空間站與救援飛船屬于高潮部分[3]。
第二幕,空間站內出現危機,救援小組進行修復。宇航員與工程師成功進入空間站后,面臨太陽能充電系統損壞、太空艙遭遇寒流等多項難題,經過二人通力合作,終于修復了故障線路,站內供電系統得以恢復。但此時又發生一場意外火災事故,這也是電影的轉折部分,電力系統再次出現故障,溫度下降,氧氣含量降低,二人面臨巨大的生死考驗。
第三幕,絕境狀態下的奮力求生。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費奧多羅夫、阿約金展現了過硬的專業素養和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他們用錘子砸掉了變形的金屬傳感器外殼,成功修復失靈部件,恢復了飛船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
與此同時,在敘事期間,還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進行了文化傳播。如,第一幕中提到阿爾巴特街,該街道擁有濃郁的俄羅斯風情,是莫斯科市的文化中心;第二幕中,宇航員利用橡皮管搜集空中水珠時,地面控制中心播放歌曲《運水工》《屋旁的青草》來傳播民族文化;第三幕中,出現了國旗、國徽等標志性元素,鏡頭從宇航員胸前的國徽開始拍攝,后逐漸翻轉并通過俯視來觀察宇航員的焊接作業,其間多次濾過紅色蘇聯國旗以及主要領導人的肖像。當電力設備逐一恢復正常,錄音機中播放著1975年獲保加利亞音樂節金獎的歌曲《阿爾列金諾》。影片結束后播放了現實生活中宇航員執行任務的真實歷史畫面。該影片通過三幕核心劇情的方式,穿插展示了大量蘇聯時期的器物、特有的飲食、室內布景、歌曲、服飾等文化符號,包含伏爾加牌轎車、皮質風衣、小熊米卡等,同步進行文化傳播。
四、《太空救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太空救援》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以緊張劇情為載體,利用細膩的人物刻畫手段,描繪出栩栩如生的角色,彰顯了阿約金、費奧多羅夫的英雄形象,弘揚了優秀的民族精神。
(一)人物之大無畏
費奧多羅夫與阿約金勇敢無畏、百折不撓,在極端環境中仍努力奮斗,彰顯了大無畏的人物形象。如,費奧多羅夫作為一名退役的宇航員,當航空事業發展需要自己回來承擔工作任務時,他第一時間接受艱巨任務,與家人告別后冒著生命危險乘坐救援飛船去完成空間站維修任務。進入空間站后,考慮到阿約金缺少太空行走經驗,并且其妻子已懷孕,費奧多羅夫每次都沖在最前面,第一個直面危機。在與家人通話時,費奧多羅夫也僅告訴女兒“修完天上的燈泡就回去”,絲毫未提及自身所處環境的危險性。而阿約金在得知僅一人可以安全返航時,更是果斷放棄返回地球的機會,選擇與費奧多羅夫繼續修復空間站。費奧多羅夫的妻子在地面控制中心與丈夫通話時,始終保證情緒穩定,以樂觀心態進行交流,充分理解丈夫的不易與艱辛。阿約金的妻子即使在懷孕狀態下也支持丈夫的工作,還暖心囑咐其戴好毛線帽子,以應對寒冷的天氣。無論是宇航員、工程師,還是他們的家屬,都具有大無畏的精神,有著“舍小家為大家”的大局觀、國家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宇航員運用專業技術為航天事業發展貢獻力量,家屬則積極支持他們的工作,為空間站的成功修復奠定了基礎。
(二)情節之痛感
在電影《太空救援》中,主人公所處環境與工作任務形成的劇烈沖突較為明顯,帶給觀眾無限痛感。
費奧多羅夫與阿約金遇到的第一個困境是火箭無法與空間站成功對接,雖然地面控制中心的技術人員仔細推算,但仍然無法為二人提供準確、詳細的數據,加之救援飛船與空間站都處于高速旋轉狀態下,導致對接技術難度增高、危險加大。而在嘗試對接的過程中,費奧多羅夫保持高度冷靜,膽大心細、勇敢無畏。阿約金的情感則較為強烈且波動較大,觀眾的情緒也隨之緊繃。
對接工作完成后,二人發現空間站內部設備被冰霜所覆蓋,處于無法運行的狀態,必須加熱空間站才可以使冰融化。低溫環境下繁重的工作任務導致二人過于乏累,身體狀況不佳。雪上加霜的是,由于線路短路,空間站內部發生火災,阿約金被燒傷并導致昏迷,在救援飛船氧氣、物資都不充足的情況下,費奧多羅夫深感無力,只能放手一搏。
在二人艱苦奮戰、克服重重阻礙后,禮炮七號傳感器設備終于恢復正常運行,可吸收并轉換太陽能,但隨后變形鐵管的意外掉落使得傳感器再也無法運行。危急時刻,二人共同嘗試“砸鐵管”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即使汗流不止,鐵管也紋絲沒動,二人生還希望渺茫。這時阿約金發揮工程師的智慧,從冬天父親車鏈極易斷開的事實得到啟發,最終二人選擇在夜間低溫環境下再次砸鐵管,成功解決了難題。
在《太空救援》的故事中,即使主人公面臨一個又一個危險,也依然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利用專業知識、工作經驗,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為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成為國家英雄、人民榜樣。
(三)生死抉擇的考驗
當費奧多羅夫與阿約金在維修空間站過程中發現飛船剩余氧氣僅可支撐一個人回到地面時,二人面臨生死之間的抉擇。此時費奧多羅夫身體狀況良好,而阿約金處于神志不清的狀態,但當費奧多羅夫與地面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取得聯系,闡述救援飛船的實際情況時,他隱瞞了阿約金的真實狀態,并提出將乘坐飛船返回的機會留給阿約金。隨后當費奧多羅夫與家人通話時,他女兒用天真爛漫的語言表達了對父親的思念以及對其早日歸來的盼望。通話結束后費奧多羅夫仍未改變自己的選擇,雖然自身處于絕望時刻,但依舊堅定地將阿約金送入飛船。關鍵時刻阿約金蘇醒,并詢問為什么不一起走,在費奧多羅夫講述了真實情況后,阿約金也毅然決然地選擇留在空間站與費奧多羅夫一起想辦法,最終他們戰勝困難,成功修復救援飛船并平安返航[4]。電影通過利用僅有一人能返回地球的事件,塑造了費奧多羅夫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形象,以及阿約金勇敢無畏、輕死重義的形象。
(四)人物形象的特點
退役宇航員費奧多羅夫的人物形象包含以下三方面:一是專業素養與高度冷靜,在面對各類突發事件與危機時,能綜合考慮多方面影響因素,做出最適當的決策;二是高超的領導力,除了擁有過硬的專業能力,還能時刻激勵團隊人員,凝聚力量,當遭遇突發事件時,能夠穩定局面,帶領團隊克服重重困難;三是極具魅力的人格品質,主動關愛同伴,擁有使命必達的執著信念,同時面臨生死抉擇時也能犧牲自我、舍己為人。
工程師阿約金的人物形象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智慧過人和技能過硬,在專業方面展現出獨特的才華和天賦,可精準發現空間站存在的技術問題;二是樂觀和幽默的人生態度,在高度緊張狀態下,他能利用積極的心態緩解緊張情緒,并鼓勵、感染其他人員不被困難擊倒;三是勇敢與堅韌的品質,當出現各種危機時,勇往直前、不懼犧牲,為救援任務的圓滿完成做出巨大貢獻。
電影《太空救援》塑造的宇航員與工程師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俄羅斯航天人面對巨大挑戰時勇敢無畏、堅韌頑強的精神,傳遞了特別能吃苦、能攻關、能戰斗、能奉獻的戰斗民族的精神內核。其具體表現為:特別能吃苦,宇航員與工程師用超常的毅力、耐力,克服重重困難,捍衛國家榮譽;特別能攻關,遇到技術難題時,他們積極創新,團結互助,轉變思路解決問題;特別能戰斗,敢于直面挑戰,臨危不懼,攻克各項難關;特別能奉獻,生死關頭毫不畏縮,不計個人得失,舍小為大,將一線生機留給戰友。
五、結束語
俄羅斯電影《太空救援》以蘇聯真實事件為故事背景,采取五幕式敘事結構,分開端、上升、高潮、落潮、結局五個部分敘述故事,并通過三幕核心故事刻畫了阿約金、費奧多羅夫以及其他航天員的人物形象,成功塑造了領導力高、敢于拼搏、英勇無畏的宇航員形象,以及才智過人、樂觀幽默的工程師形象。影片不但加深了觀眾對宇航員、工程師以及航天事業的了解,還弘揚了戰斗民族臨危不懼、輕死重義的英雄精神。
參考文獻:
[1]遲惑.太空救援:載人航天必解的一道難題[J].太空探索,2023(5):22-29.
[2]張冬梅.《太空救援》:危機、拯救與復興之旅[J].俄羅斯文藝, 2022(4):147-158.
[3]孫璐璐.新主流電影人物形象塑造與敘事手法的轉向:以電影《革命者》為例[J].聲屏世界, 2023(4):52-54.
[4]張小雪,曲朋.論電影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以電影《盜鑰匙的方法》為例[J].戲劇之家, 2020(35):157-158.
作者單位:忻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