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位于云南腹地,因城北有玉溪河橫貫境內而得名。作為滇中璀璨的明珠,玉溪不僅是聶耳故鄉、云煙之鄉、花燈之鄉和高原水鄉,更有豐富的紅廉記憶和文化底蘊。
近年來,玉溪著力打造“一縣一基地,一地一品牌”,意在保護好紅色資源,研究好、宣傳好廉潔文化,開發好廉潔文旅,開展好廉潔教育。
“清風銅韻廉潤洟源”廉潔文化教育基地位于易門縣綠汁鎮,占地520平方米,結合國家工業遺產易門銅礦的保護、活化、利用,意在弘揚和傳承易門銅礦蘊含的“清正廉潔、艱苦創立”的廉潔理念。

中共滇中地委覓池沖舊址位于玉溪市峨山縣甸中鎮小河村委會,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滇中地委辦公所在地之一。“覓池沖”源于彝語,意為有陷泥田的小山沖。1949年6月,中共滇中地委移駐到此。覓池沖會議召開,為滇中獨立團的成立奠定了基礎,為云南特別是滇中地區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貢獻。

戛灑鎮新寨村設有“清橙”文化示范點,利用當地豐富的橙子產業資源、古樸的鄉村文明、便捷的交通以及優良的生態環境,形成了“橙旅融合、以旅促銷”的良好態勢。新寨村將清廉建設融入鄉村文旅產業,將傣族訓條“十不”說廉、村規民約等串聯形成高識別度、高品質的廉潔教育專線,持續唱響本地“清橙”廉潔旅游品牌。

李和才故居坐落于元江縣咪哩鄉咪哩村,始建于1932年,是云南省保存基本完整的近現代史跡和代表性建筑之一。李和才是中共云南省工委統戰的重要人物,為解放云南和維護云南的民族團結、邊疆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與犧牲,是滇南統一戰線工作成功的典范。2024年,李和才故居被命名為元江縣李和才故居“紅廉”文化教育基地。

陳公祠是為緬懷玉溪歷史上被譽為“鐵面御史”、心系家鄉百姓的陳表而修建的鄉賢祠,位于紅塔區靈秀社區下靈秀村。陳表學識淵博,人品高尚,為官清廉,造福百姓,尤其是他不畏權勢,嚴懲貪官,被稱為“鐵面御史”的事跡,值得后人緬懷和學習。
李家山古墓群曾是古滇國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核心區域,李家山青銅器博物館充分展示了江川的青銅文化、魚文化和唐淮源的愛國主義精神。博物館對面建設有“銅廉”文化公園,以青銅元素為載體宣傳廉潔文化。這里不僅是古滇國文化輝煌燦爛的歷史見證,更是現代“銅廉”文化的生動代表。

“清風園”廉潔文化長廊位于秀山“紫薇廊”。秀山自西漢時期始建古剎,被譽為“匾山聯海”,現有元、明、清古碑刻36塊、古匾86塊、古聯74副。“清風園”廉潔文化長廊以秀山的文化底蘊為背景,一站式展現全縣具有代表性的家風家訓、先賢文化、紅廉文化。
王元翰故居位于華寧縣寧州街道張家巷,與華寧陶博物館、華寧縣圖書館、龍山書院舊址相毗鄰,形成華寧縣廉潔文化中心。陶文化、廉潔文化、民俗文化在此相融,形成具有辨識度的華寧文化圈。該中心以王元翰敢于斗爭、清正廉潔的品質作為精神內核,貫穿華寧整個發展過程,展現了華寧歷史人物胸懷天下、清正廉潔、心系黎民、開拓進取的精神。

馬房村位于撫仙湖北岸,轄屬澄江市右所鎮吉花社區。近年來,馬房村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以清廉村居建設為抓手擦亮“清廉馬房”品牌,積極探索“村廉旅”融合發展道路,著力增加村集體收入,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該村經濟由弱變強、環境由差變美、治理由亂變治,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