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環境育人背景下,將紅色文化融入小學道德教育是一項重要任務。小學道德教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旨在培養小學生的道德思想品質和愛黨愛國愛人民的高尚品質。紅色文化是我國紅色歷史的結晶,是中國革命精神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小學道德教育的寶貴資源。目前,在全環境育人背景下,紅色文化融入小學道德教育存在一些問題,如小學教師教學專業素養不足,紅色文化融入學生日常生活的形式單一,融入課程與教學不深入等。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探索有效的實踐策略,將紅色文化全方位融入小學道德教育中,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和任務。
一、提升小學教師紅色文化專業教育素養
(一)筑牢教師的紅色信仰,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基礎
教師應當通過深入學習紅色文化,樹立正確的思想引領和堅定的理想信念。這意味著教師不僅要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還要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將紅色文化作為培養小學生正確政治認同和科學世界觀的重要內容,引領學生樹立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和良好品德。例如,學校可以開展紅色主題教育,讓教師在參與中感受紅色文化的力量,增強對紅色精神的認同。邀請老革命家、老紅軍等,講述紅色故事,邀請當地民間藝人舉辦紅色文化藝術展覽,為教師提供深入理解紅色文化的機會。通過主題黨日活動,定期組織教師學習紅色文化經典著作和紅色精神,強化教師愛黨、愛國、愛人民的理想信念。
(二)搭建交流平臺,提高教師融入紅色文化的教學技能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和學習的引領者,需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教學技巧。例如,建立紅色文化開放交流平臺,組織教師參與紅色文化教學研討、培訓和交流,豐富教師運用紅色文化融入道德教學經驗,提高授課質量。開展教師培訓和專業競賽,通過賽前指導和賽后總結,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學習,提高教學水平。
(三)教師爭做紅色先鋒,成為紅色文化的踐行者和弘揚紅色文化的校園先鋒模范
在教師招聘過程中,學校和教育部門可以將紅色文化知識納入筆試或面試內容,優先考慮思想政治覺悟較高的應聘者,確保新教師具備扎實的紅色文化基礎。統計校內具有紅色文化知識或對紅色歷史有深入了解的教師,成立紅色文化教育教師研討小組,以開展教學研究工作,共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傳承紅色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例如,學校要加強與周邊學校、區域的交流,組織教學經驗分享活動,邀請經驗豐富的教師傳授教學方法,共同提高教學質量。同時,與當地的紅色教育基地、紅色景點建立聯系,組織教師參觀學習,通過實地體驗增強教師對紅色文化的理解。組織教師隊伍參加紅色文化基地的教育活動,深入了解紅色文化的歷史背景和發展歷程,提升教師的思想境界。建立紅色文化研究小組,并組建跨地區的紅色文化研究小組,整合省內的紅色文化資源,將不同地區的資源串聯起來,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
二、將紅色文化全面融入學生生活
(一)紅色文化融入學校生活
在小學道德教育實踐中,教師需要采取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和行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體驗紅色文化,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實習參觀、播放視頻或動畫、講故事等趣味性學習方式更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設計富有創意的游戲和實踐活動,例如“紅色文化尋寶”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尋找和了解紅色歷史人物和事件。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一份包含紅色文化知識線索的尋寶圖,需要學生根據線索找到隱藏在校園內的紅色文化標志,如紅軍帽、紅色書籍等。找到這些標志后,學生需要回答與紅色文化相關的問題,以獲得下一個線索。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體驗紅色文化,增強對紅色歷史的探究興趣。
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創新紅色文化教育形式,設計紅色文化主題的小測驗和游戲,如利用VR技術讓學生體驗紅軍長征的艱辛,或通過3D動畫展示革命歷史場景,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有趣,引導學生理解蘊含于文字、歷史遺跡中的紅色文化,并體會其在新時代下的寶貴價值。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融入紅色文化,組織學生參觀革命烈士陵園或紅色教育基地,如邀請退伍軍人或老紅軍講述革命故事,讓學生在實地參觀中感受紅色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革命事件帶來的影響和英雄人物所展現的堅毅、不屈不撓、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品質,是紅色文化的重要內容,能夠激發學生對這些英雄的敬仰之情,有助于塑造他們的道德意志。通過學習老一輩英雄的事跡,學生能夠認識到個人價值所在,從而受到鼓舞,將這種精神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培養道德情感,進而從整體上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
(二)融入家校共育內容
在全環境育人背景下,家庭教育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途徑。通過家庭中的紅色教育,能夠讓學生深入了解和記住革命歷史,學習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從而將這些精神內化為學生的道德和行為準則,使學生在家庭環境中也能夠接觸和學習紅色文化,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弘揚紅色精神,培養有擔當、有情懷的社會公民。學校可以定期舉辦家長會、紅色文化講座等活動,引導家長學習紅色文化,并鼓勵家長將紅色文化融入家庭生活中。同時,學校可以與家庭共同策劃紅色文化主題活動,如家庭紅色文化知識競賽、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親子活動等,以增強家庭對紅色文化教育的參與度和認同感。家長可以將紅色文化融入家庭教育中,通過講述紅色故事、參觀革命紀念地等方式,讓孩子在家庭環境中也能接觸和了解紅色文化,從而培養孩子對紅色文化的興趣和愛國情懷;帶領學生參觀紅色文化遺址和紀念館,通過親身體驗感受歷史的厚重和英雄的偉大;還可以組織“親子唱紅歌”活動,和孩子一起唱紅色革命歌曲、跳紅色主題舞蹈、制作紅色手工作品等,通過實踐參與加深孩子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三)融入網絡生活
紅色文化融入網絡生活有助于弘揚紅色精神。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如動畫設計制作,用形象化、多方位的方式呈現紅色革命故事,增強紅色文化的視覺沖擊力和故事的感染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革命歷史,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鑒于小學生的信息判斷和分辨能力尚未成熟,學校要加大網絡內容監督管理力度,督促相關部門嚴格監管網絡上的紅色文化內容,確保傳播的內容符合歷史事實,能夠起到弘揚革命精神的作用。同時,搭建綠色網絡學習平臺,利用網絡的便捷性和無時空限制的特點,搭建專門的紅色文化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如紅色故事、歷史資料等,讓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并在線學習。
例如,學校可以與當地文化部門合作,整理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包括革命歷史人物的故事、圖片和視頻資料,并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建立專欄。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觀看紅色主題的動畫短片,了解革命英雄的事跡,或者在紅色文化線上課程中,學習革命歷史和紅色精神。這樣的網絡學習平臺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探究興趣,還能夠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接觸和學習紅色文化,從而實現傳承紅色文化和道德教育目標。
三、將紅色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與教學
(一)結合本地資源,研發紅色校本課程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深入融合紅色文化,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法治觀念,還能夠傳承和弘揚紅色精神,為培養具有正確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的新一代打下堅實基礎。教材是課堂教學的工具,需要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師要緊密結合當地紅色文化,探索具有代表性的紅色歷史事件和革命英模人物,結合教材內容,編寫生地的故事,通過詳細的情節描寫,讓學生感受紅色文化的精神和魅力。此外,教師還應當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內涵,包括革命歷史、英雄人物、革命精神等,并將這些素材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學校要積極整合校內外資源,研發適合小學階段的紅色文化教材,不僅包括編寫新的教材,還包括對現有教材的補充和改編,使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
在具體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還要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確保教學應當系統化、整體化。這要求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如結合地方特色,將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教學中,編寫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同紅色文化。創新教學策略,通過故事性的敘述和情感化的教學,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比如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實地考察等方式,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和體驗紅色文化。
(二)跨學科融合,豐富紅色文化教學內容
跨學科融合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他們能夠從多個角度理解和認識紅色文化,更加全面地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如語言表達、藝術創作、實踐操作等能力。通過跨學科融合,教師可以使道德與法治課程更加生動有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語文、道德與法治、音樂、美術等課程中,教師可以挖掘紅色元素,如革命歌曲、紅色故事、紅色美術作品等,并將這些元素融入教學中,展示紅色文化內涵,從而以傳承中華紅色文化為教學目標,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字的美學價值,感受歷史的趣味性,也讓學生從中汲取紅色文化養分,培養自己道德素養。這樣的跨學科融合教學,有助于學生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文化理解,對于他們的終身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例如,在語文課程中,《升國旗》《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開國大典》等課文,從不同側面體現了道德教育內容,也都包含了紅色文化,具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精髓,與道德與法治課程有著較多的結合點。此外,就藝術類課程而言,《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了“藝術課程應圍繞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等核心素養進行培育”,可見與藝術類課程融合,不僅能更好地傳遞紅色文化的歷史背景和價值觀念,還能踐行一體化教學設計理念。
(三)豐富紅色文化教學形式,創新道德課程教學
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通過創新的教學模式,可以使道德教育更加生動和有感染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內化道德規范。一是情境式教學,創設與紅色文化相關的情境,如觀看紅色影視作品、進行角色扮演等,讓學生在具體的紅色故事情境中,學習紅色文化內容,體會其反映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習《我們神圣的國土 我們的家園》時,借助紅色文藝作品和紅色革命故事導入,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朗讀視頻,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誦和敘述歷史中,感悟教學主題思想,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二是主題式教學,圍繞紅色文化主題,設計紅色歷史知識競答、紅色文化主題學習等,讓學生通過探究和討論,深入了解紅色歷史知識、紅色文化精神。例如,將紅色文化資源細分為紅色歷史遺跡、紀念場館、英模人物、藝術作品、革命精神等幾大類,設計更加系統性和有針對性的主題活動。這些分類可以幫助教師根據不同資源的特點,設計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活動,并通過系統學習紅色文化,創新學習方式。學生可以根據學習主題自行收集相關資料,并通過分享和展示的方式加深對紅色文化的理解。三是活動體驗式教學,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文化教育場館、參與紅色文化主題實踐活動,如紅心志愿服務隊、紅色研學游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紅色文化,培養其社會責任感。
四、融入學校德育文化陣地建設
學校文化建設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在學校文化建設中融入紅色元素,以促進紅色文化教育的實施,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紅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探究興趣,還可以彰顯學校的育人內涵,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提供思想支持。將紅色文化元素和理念,融入學校的辦學和育人理念中,意味著在校訓、校風以及規章制度中體現紅色文化的精神,以此引導學生的行為和思想。要將紅色文化的歷史深度和思想豐富性,融入學校的整體文化建設中,讓學校成為傳播紅色文化的中心,并在這一過程中發揮指導和引領作用。
首先,營造“紅色氛圍”。在校園的顯眼位置設置紅色文化標語、名言和警句,陳設豐富的紅色文化書籍,如《紅巖》《小兵張嘎》等,開展紅色文化警句比賽、讀書會等活動,營造學習紅色文化的濃厚氛圍,讓學生在紅色文化的浸潤中成長。其次,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將紅色文化納入學校物質建設規劃中,如在校門口、走廊、樓梯等地方介紹紅色文化,讓紅色精神融入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再次,深化校園紅色文化精神陣地建設,讓紅色文化成為學校辦學理念的底色,讓紅色文化體現的精神作為學校辦學的思想內核,通過開展紅色文化主題班會、紅色知識競賽等活動,深化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最后,挖掘紅色資源,創新校園文化活動。利用當地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紅色研學活動,組織學生學習革命英雄人物和革命事跡,感悟革命精神。同時,開展創作類、體驗類活動,如情景劇、音樂劇、課本劇創作以及紅色作品書寫競賽等,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受紅色文化的價值。
五、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深入探討了將紅色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策略,強調了紅色文化在培養小學生道德素養中的重要作用,并通過理論分析和調查實踐,揭示了紅色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困境和原因,最后提出了將紅色文化融入教師專業成長、融入學生生活等具體策略。通過組織教學活動、主題班會活動和實踐活動的方式,證明了全環境育人背景下紅色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能有效提高教育水平,對小學生道德品質形成具有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