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應基于單元視域設計跨學科作業,整合單元中的學習材料,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確定作業主題,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內設計喜聞樂見的語文作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文章以統編教材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為例,探討小學語文跨學科作業設計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學習;跨學科作業;作業設計
作者簡介:陳志藝(1982—),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興仁小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跨學科學習”的教學理念,旨在引導學生拓寬語文學習視野,增加多方面的學習機會,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跨學科作業具有綜合性,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具有知識整合性,讓學生跨越學科界限,融合各學科知識,掌握知識之間的關聯與邏輯。作為跨學科學習中的重要一環,跨學科作業將傳統的“知識本位”轉變成“素養本位”,引導學生融合多種學科知識開展實踐活動,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自身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1]。
一、分析作業背景,確立作業目標
跨學科作業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來解決問題。因此,教師應研讀單元學習內容,分析作業背景,從而確立作業目標,進而有效設計跨學科作業。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的人文主題聚焦于“祖國河山”,旨在讓學生通過深入閱讀,領略祖國各地的壯麗景色,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該單元是對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家鄉”主題的延伸。此前,學生學過《登鸛雀樓》《黃山奇石》《葡萄溝》等詩篇和美文,初步認識了祖國的遼闊疆域和秀美山川。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有的描寫山水美景;有的表現海疆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有的描繪南國美麗風光;有的展現北國四季的迷人景色。通過學習這些詩篇和美文,學生的自豪感與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作業采用跨學科形式進行整體設計,適當融合地理、音樂、美術等學科要素。教師可根據該單元的學習內容,為學生設計以“旅游”為主題的作業,激發學生作業興趣。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如下單元作業目標。
1.在地圖上尋找課文中提及的祖國河山。
2.掌握本單元生字詞,讀準字音,并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3.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景象,借助關鍵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并圍繞關鍵語句進行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
4.參與“旅游小達人”評選活動,展示自己在本單元的學習成果,如繪畫、書法、作文等,并發布到班級公眾號,讓全班同學共同感受祖國的富饒與美麗,激發民族自豪感。
跨學科作業不僅能夠評估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還能夠全面考量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應深入分析單元學習內容和作業背景,讓跨學科作業設計緊扣教學目標,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二、創設情境任務,設計作業內容
情境任務能夠將學生置于真實情境中,讓學生利用跨學科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情境任務,設計適合學生的作業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2]。根據學生的愛好,教師可以創設如下情境:5月19日是中國旅游日,班級將開展“旅游小達人”評選活動,要求每名同學介紹自己最喜愛的美景,為當地的旅游做推廣宣傳。基于此,教師設計如下單元作業內容。
【作業一:探索祖國的壯美山河】
1.標景點,讀詞語
在地圖上標注以下景點,并進行詞語認讀:鸛雀樓、廬山、黃山、日月潭、葡萄溝、天門山、西湖、洞庭湖、白帝城、西沙群島、海濱小城、小興安嶺、拉薩、壺口瀑布、云南石林、扎蘭屯、香港。
2.做游戲,猜地點
(1)險山、急流、楚江。( )
(2)綠色的海洋、美麗的大花園、巨大的寶庫。( )
(3)金色的沙灘、美麗的小城、整潔的街道。( )
(4)五光十色的海水,成群結隊的魚,鳥的天下。( )
3.“祖國風光”拓展交流會:品詩句,連一連
①九寨歸來不進溝,九寨歸來不看水三疊泉瀑布
②廬山最美在山南,山南最美數三疊九寨溝
③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西湖
④名泉七十二,趵突天下無洞庭湖、岳陽樓
⑤西湖景致六座橋,一枝楊柳一枝桃趵突泉
作業一旨在引導學生回顧主題課內外內容,帶領學生游歷課文的特色景物,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其中,開展“祖國風光”拓展交流會能夠讓學生領會祖國的美好風光,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業二:感受詩詞里的山河美景】
1.詩詞里的音律美。先在加點字的正確讀音上畫“√”,然后用“/”標注合適的停頓,并讀一讀。
天門中斷楚(chǔ shǔ)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měng méng)雨亦奇。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yíng yín)盤里一青螺。
朝(zhāo chāo)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2.詩詞里的畫面美。請結合課文插圖,邊讀古詩邊想象,把你印象最深的畫面用彩筆畫出來。
作業二旨在引導學生感受詩詞的音律之美與畫面之美,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升審美創造能力。
【作業三:領悟海島上的美麗富饒】
1.搭建圖式支架,初步理解關鍵語句
(1)《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五自然段圍繞一句話展開,請你讀一讀,找一找,并列出提綱。
(2)閱讀下面片段,提取關鍵語句,繪制思維導圖。
西雙版納是花果的海洋。這里的花有紅的、紫的、白的、黃的,五彩繽紛,美麗極了!不但有芍藥、美人蕉、紫羅蘭,還有許多奇花異草。這兒果子也很多,香蕉、菠蘿、荔枝、果實累累,掛滿樹梢。肥碩的木瓜,簇擁在一起,還有一種芒果,長得又肥又大,一個就有一斤重,果肉有五寸厚,而核只有拇指那么大。
2.我是西沙代言人
(1)利用表格梳理課文主要信息如表1。
(2)通過查閱書籍或借助網絡,補充相關景物信息,豐富介紹內容。
(3)擔任“代言人”,介紹一處喜歡的景物。
作業三旨在助力學生搭建把握文本內容的重要支架,初步掌握確定關鍵語句的方法。通過爭當代言人的活動方式,培養學生概括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作業四:尋找小城里的美景】
1.仿照《海濱小城》第四自然段,嘗試“說美景”。先用一句話“概括美”,再選取景物“豐富美”。
2.推薦小城景點
(1)畫路線。小組合作,制作小城參觀路線導
引圖。
(2)理信息。提取課文關鍵語句,整理文字信息。
(3)講一講。擔任導游,邀請“游客”到小城來游玩,配合照片進行解說,并把講解過程拍成短視頻。
作業四旨在優化學生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學會根據關鍵語句進行表達,并逐漸掌握寫作方法。
【作業五:介紹小興安嶺的四季風光】
1.請你為小興安嶺設計一張明信片,向大家介紹小興安嶺的四季風光。
2.創作短視頻,根據明信片內容進行解說。
作業五旨在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進行有關聯、有深度的學習。
【作業六:記錄校園、家鄉的美景】
1.我們的校園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請你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校園中的美景,并與同學互相分享、交流。
2.請你通過習作,向大家介紹家鄉的美景,并在習作完成后朗讀作文,與同學分享、交流,優化習作成果。
通過學習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學生能夠積累豐富的習作素材,并能夠學會運用多學科知識和技能,實現讀寫結合。
三、評價作業成果,發揮作業功能
跨學科作業設計注重考查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整體表現。教師應確定評價標準、擴大評價范圍,進而充分發揮跨學科作業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學生完成跨學科作業后,教師應與學生針對作業情況進行總結和反思。
為了能夠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評價量表。比如,在評價“我是西沙代言人”和“我眼中的海濱小城”的視頻成果時,教師可以出示以下評價量表(如表2、表3所示)。
評價量表能夠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教師可以根據評價量表激勵學生,如將視頻得贊最多的前三名學生評為“旅游小達人”[3]。如此,能夠提升教學成效,彰顯跨學科作業的育人價值。
結語
綜上所述,跨學科作業能夠以豐富的內容和形式激活學生思維、拓寬學生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挖掘跨學科作業中的有利因素,設計基于單元學習的跨學科作業,推動“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海燕.跨學科整合視角下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策略分析:以《宇宙生命之謎》為例[J].讀寫算,2024(2):14-16.
[2]李燕.基于學科實踐的小學語文跨學科作業設計[J].語文教學通訊,2023(36):64-66.
[3]莫春燕.跨學科主題學習周作業設計與實施[J].上海教育,2023(3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