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用“兩個結合”總結百年黨史、開辟新的境界。“兩個結合”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豐富內涵和發展規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廣大醫務工作者形成的“紅醫精神”,正是“兩個結合”的生動體現和寶貴結晶。
“紅醫精神”誕生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井岡山、中央蘇區、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歷史階段不斷豐富和發展,孕育形成了以“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無私奉獻、救死扶傷,艱苦奮斗、勇于開創”為核心特質的革命精神。百余年來,一代代紅色醫務工作者繼承和弘揚著這一偉大精神,在不同歷史時期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時代,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重塑“紅醫精神”的時代內涵,彰顯“紅醫精神”的當代價值,已成為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紅醫精神”的思想譜系
(一)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思想:“紅醫精神”的理論基石
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思想是“紅醫精神”的理論基石。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思想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最高價值追求,強調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為“紅醫精神”的樹立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引。
“紅醫精神”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思想的本質要求,它既關注人的物質需求和生存境遇,也關注人的精神需求與道德境界,強調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人本理念。“紅醫精神”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以人的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紅醫精神”實踐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解放”的思想主張。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座大山”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廣大紅醫在救死扶傷的同時,還積極參與社會革命、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為人民群眾的徹底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紅醫精神”詮釋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發展的思想理念。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紅醫精神”的文化根脈
“紅醫精神”是在繼承和弘揚中華醫學文明、中國傳統價值觀念與道德觀念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中華傳統文化對“紅醫精神”的形成產生了深刻影響。在中國幾千年的醫學發展史中,形成了一整套以“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為核心內涵的醫者價值理念。這些理念強調仁愛、正直、誠信、奉獻的醫德修養,強調懸壺濟世、救死扶傷、不畏艱險、甘于奉獻的行醫情懷。這些思想至今仍是中國醫學職業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紅醫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思想土壤。
革命戰爭年代,無數紅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價值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他們以“大醫精誠”的醫德醫風、“醫者仁心”的悲天憫人情懷、“杏林春暖”的無私奉獻精神投身革命斗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生命至上、救死扶傷的價值理念,生動展現了中華文化的仁愛情懷和家國情懷。
(三)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凝練:“紅醫精神”的實踐生成
“紅醫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革命斗爭、開展衛生事業的偉大實踐中孕育形成的。從土地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無產階級革命家帶領人民群眾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涌現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紅色衛生英雄。他們用“頭可斷、血可流,革命精神不可丟”的大無畏氣概,譜寫了“紅醫精神”的輝煌篇章。
井岡山斗爭時期,以毛澤東、朱德為代表的黨和紅軍領導人十分重視紅軍的衛生工作,提出了“預防為主”“中西兩法治療”等思想理念。這些思想對后來中央蘇區時期乃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衛生工作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了適應革命斗爭需要,一大批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和過硬的業務素質的紅醫應運而生。他們以“一切為了傷病員、一切為了革命戰爭勝利”為使命,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搶救傷員、防治疾病、宣傳衛生,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廣大紅醫繼承和發揚了“紅醫精神”,積極投身抗日救亡和人民解放事業。他們舍生忘死、不怕犧牲,救死扶傷、甘于奉獻,自覺將個人命運同黨和人民的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許多醫務工作者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事跡和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在衛生戰線的生動體現,極大地豐富了“紅醫精神”的內涵。
總之,“紅醫精神”產生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實踐之中,是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在紅色衛生斗爭中的集中體現。“紅醫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的文化根脈、厚重的歷史積淀和鮮明的時代特征,賦予了“紅醫精神”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強大的精神力量。
二、“紅醫精神”的當代價值重構
進入新時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廣大醫務工作者繼承和弘揚“紅醫精神”,不斷為黨和人民事業增添正能量。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迫切需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入闡釋“紅醫精神”的當代價值,推動“紅醫精神”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第一,“紅醫精神”對于堅定理想信念、鍛造過硬黨性具有重要意義。“紅醫精神”蘊含著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和價值追求,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宗旨和政治本色。傳承好“紅醫精神”,就要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要大力弘揚“紅醫精神”中體現的對黨忠誠、信念堅定、不怕犧牲的政治品質,引導廣大醫務工作者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立德樹人中貫徹好黨的教育方針,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第二,“紅醫精神”對于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衛生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紅醫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為民情懷、務實作風和擔當精神。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人民健康與生命安全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迫切需要大力弘揚“紅醫精神”,引導廣大醫務工作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投身衛生與健康事業,在新時代有新擔當新作為。只有發揚“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無私奉獻、救死扶傷、艱苦奮斗、勇于開創”的“紅醫精神”,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衛生工作方針,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紅醫精神”對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紅醫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紅醫精神”的形成和發展,為革命文化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也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提供了嶄新的文化資源和精神動力。各級黨組織要加強“紅醫精神”的宣傳教育,廣泛開展“紅醫精神”學習宣傳貫徹活動,不斷增強“紅醫精神”的影響力和感召力,用紅醫故事、紅醫榜樣教育引導人,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持久動力,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貢獻衛生健康力量。
第四,“紅醫精神”對于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紅醫精神”蘊藏的人道主義情懷和博大胸襟,是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紐帶。面對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衛生健康挑戰,必須秉持“天下一家”“協和萬邦”的理念,大力弘揚“紅醫精神”,積極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在更高起點、更大范圍、更廣領域開展國際衛生交流合作,攜手應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共同促進人類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要深化人文交流,加強國際醫療援助,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紅醫精神”植根于中華民族的革命文化沃土,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時代性。繼承和弘揚“紅醫精神”,要立足新的歷史方位,緊密結合新時代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賦予“紅醫精神”新的時代內涵,不斷增強“紅醫精神”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讓“紅醫精神”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綻放新的光芒。
三、結語
綜上所述,“紅醫精神”產生于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是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集中體現。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紅醫精神”跨越時空,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面向未來,弘揚和傳承“紅醫精神”,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汲取紅色文化養分,總結創新實踐經驗,推動“紅醫精神”在新時代展現出更加鮮活的內涵、更加深刻的內容、更加豐富的形式,這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廣大醫務工作者要以“紅醫精神”為指引,以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職業情操、過硬的業務本領投身健康中國建設事業,在守護人民健康的道路上不懈奮斗、再創佳績。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傳承和弘揚“紅醫精神”,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正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醫療衛生工作全過程各方面。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衛生健康需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繼往開來的歷史進程中,繼承和發揚“紅醫精神”的事業任重道遠。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文化自信,賡續紅色血脈,把“紅醫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002).
[2]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5(002).
[3]孫力.“兩個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規律揭示[J].思想理論教育,2021,(09):17-24.
[4]張小平.百年奮斗成就的思想密鑰——在“兩個結合”中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J].人民論壇,2021,(23):14-19.
[5]劉修發,孫幫寨.論“紅醫精神”的科學內涵及其時代價值[J].老區建設,2023,(09):19-28.
[6]陳子靜.“紅醫精神”的歷史溯源及其成就[J].中國醫學人文,2021,7(10):11-13.
[7]李虎成.“紅醫精神”探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4,37(01):75-79.
[8]鐘小芳.“紅醫精神”融入醫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價值意蘊與實踐[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1(06): 1-5.
[9]唐文,侯金瑋,儲著源.“五育并舉”視域下醫學生“紅醫精神”培育邏輯、路徑及時代價值[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1(05):68-73.
[10]辛娟,拜珂,劉昌等.醫學課程思政建設中“紅醫精神”的價值引領與推進路徑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2,35(08):894-900.
[11]劉曉宇.“紅醫精神”融入醫學生“四史”學習教育的研究[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0(01):31-33.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新時代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機制研究”(22DJ25D)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贛南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講師,華中師范大學訪問學者)
責任編輯/黃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