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新時代有新的教育目標與教育發展任務,在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下,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不斷創新發展。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既能夠提升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又能夠塑造學校的良好形象。將黨建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進程當中,能夠改革高校教育模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職院校黨建文化的內涵
黨建文化是高職院校文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底蘊和精神內涵。黨建文化是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的重要手段,對校園文化的塑造和推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深入剖析高職院校黨建文化的內涵,能夠挖掘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首先,黨建文化的核心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高職院校師生提供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支撐。推進新時代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過程中,黨史學習教育扮演著關鍵角色,它不僅傳播了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更是培養師生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的重要途徑。
在高職院校中,黨建文化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環節,具有教育與服務的雙重屬性。在教育層面,黨建文化通過豐富多彩的黨團活動、主題教育和實踐體驗等方式,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培育其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在服務層面,黨建文化強調以人為本,關注師生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致力于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促進師生的全面發展。高職院校黨建文化的內涵能夠從其開放性和時代性的角度去考察。面對信息時代的一系列挑戰,黨建文化能夠積極適應社會變革,利用新媒體平臺和現代技術手段創新傳播方式、增強教育效果。而校園文化是高校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以黨建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既能夠發展黨建文化,強化思想育人作用,又能夠提升高職院校整體精神力量。
在推進黨建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進程中,要注重挖掘地方特色和行業文化,強化校企合作,實現黨建文化的本土化和專業化發展,使之成為提升高職院校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來源。高職院校黨建文化的內涵不僅體現在理論層面的堅定信仰和價值導向,還體現在實踐層面的教育服務和創新引領。它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和引領,也是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支撐。深入理解黨建文化的豐富內涵,能夠更好地把握黨建文化在高職院校中的核心價值和戰略意義,為構建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校園文化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職院校黨建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意蘊
高職院校構建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體系需要有力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黨建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既是實現新時代教育任務的有效舉措,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黨建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具有深刻的價值意蘊,黨建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深度融合不僅是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更是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和育人質量的關鍵路徑。
增強校園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構建中,黨建文化的融入能夠強化師生的集體意識和歸屬感。對學生來說,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學習黨建知識,實現價值引領的作用。教師既是校園文化的宣傳者也是學習者,通過黨建文化的融入,教師能夠進一步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學校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黨團活動、主題教育和實踐體驗,不僅能夠傳承黨的紅色基因,還能夠塑造共同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促進校園文化的凝聚力,形成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這種文化氛圍的營造有助于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生態,進而提升高職院校的文化軟實力。
為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注入新動力。新時代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中國共產黨人發揮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影響力的顯著特征和集中體現。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文化軟實力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化軟實力也是衡量一個機構吸引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指標,黨建文化在高職院校的融入能夠影響其在社會中的地位和競爭力。黨建文化的精髓在于其承載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這種精神內核能夠激發師生的內在動力,提升其綜合素質,進而增強高職院校的吸引力。在為提升高職院校文化軟實力注入新動力的同時,黨建文化的融入有助于高職院校構建具有特色、內涵豐富06af28746cc299b4e83b67c8f8a98bcd的校園文化體系。結合高職院校的行業特點和地域文化,黨團活動、紅色主題教育、校企合作等多個維度的融合,不僅能夠豐富校園文化的內容,還能夠提升其深度和廣度。通過創新校園文化活動的形式和載體,高職院校能夠打造出獨特的文化品牌,形成具有時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
促進師生全面發展。黨建文化融入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能夠提升師生的綜合素質。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特色實踐活動和黨史學習教育,不僅能夠增強師生的責任擔當意識,還能夠提升其社會適應能力。此外,黨建文化的融入還能夠為師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長平臺,使其成為符合時代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尤其是在高職院校,推進專業技能和思想素質的同步提升,才能夠真正培養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將黨建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既能夠實現價值引領、情感培養的重要作用,又能夠促進師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與提升,促進其全面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深化黨建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不僅是一項理論探索,更是一項實踐創新,對于高職院校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高職院校黨建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路徑
促進黨建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深度融合,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和育人質量,需要具體的實踐路徑。面對新時代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高職院校需創新思維,采取多維度、全方位的策略,確保黨建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構建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校園文化體系。
黨史學習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高職院校不僅承載著傳授專業知識、教授專業技能的重要作用,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與價值培養。將黨史學習教育與高職院校的學校教育相結合是黨建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其一,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學校制度建設相融合,完善校園文化建設的制度框架。學校制定翔實的規章制度,確保黨史學習教育貫穿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如通過評選入黨積極分子、設立獎懲機制等途徑,強化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其二,優化校園環境與完善設施建設。可以利用校園網站、宣傳欄等媒介,營造黨史學習教育濃厚氛圍,使黨史學習教育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還可以建設以黨史學習教育為主題的特色學習實踐基地。通過設立黨史大事記臺階、黨史學習自習室、紅色文化墻及主題教育廣場等設施,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校園日常,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這些設施不僅為學生提供學習黨史的場所,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校園文化的內涵和吸引力。
創新校園文化活動,吸引學生興趣。高職院校教育體系的創新改革需要優化教育手段,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創新校園文化活動。高職院校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極大激發學生參與黨史學習教育的熱情,如開展主題班會、社團活動、影視作品觀賞、黨團學習討論等,結合實地參觀、體驗式學習,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黨史,感受黨的偉大歷程。通過創新活動形式,使黨史學習教育更加生動、貼近學生生活,增強其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在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創新文化活動,傳播文化知識。以新媒體為依托的信息傳播方式能夠在提高信息傳播質量和效率的同時,改變現場參與者為主體的單一傳播形式,構建多元主體的格局,促進信息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共享,營造全方位、一體化的校園文化活動氛圍。利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結合的方式,高職院校可以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校園廣播、刊物、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傳播優秀的黨史故事,展現校園文化的精神風貌,強化師生的行為規范,提升校園文化的影響力,營造多元的校園文化氛圍。
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高職院校中,打造專業化教師隊伍是深化黨史學習教育的關鍵,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本領,還要有較高的政治素質。高職院校應擴大黨史學習教育專業隊伍,提升教師的黨史知識儲備和專業素養。通過培訓、交流學習、主題講座等多種途徑,保證黨史學習教育的準確性和深度。高職院校還應當鼓勵教師參與、開展學術研究,積極充實相關專業知識,把握專業前沿動態,關注時代話題,將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學,保持黨史學習教育的活力和前沿性。教師要推進產教融合,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發揮地域特色優勢。結合產教融合優勢,高職院校應將校園文化與行業和職業特色相結合,通過校企合作,打造具有行業特色的文化活動。同時,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資源,通過社團活動、社區教育等途徑,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和傳承地域文化,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
強化黨建引領,深化文化育人作用。高校基層黨組織應強化自身建設,創新黨員培養教育模式,如“四位一體”“一心二早三型四自五育”等,依托黨建文化品牌,開展各類活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推進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高職院校應加強教師黨支部、學生黨支部的管理,定期檢查和反饋各黨支部學習黨史的效果,并發揮領導干部帶頭學習的示范引領作用。高職院校還可以設立黨支部優化評價機制,確保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有效性和基層黨建的科學性。同時,將文化育人理念融入校園文化建設進程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師生的思想素質,推進黨建與校園文化的深度融合,共同促進文化育人目標的實現。
結語
高校黨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保障,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渠道。校園文化對學校全體成員的價值與行為取向起引導作用。高職院校有效深化黨建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構建既有中國特色又有時代精神的校園文化體系,可以為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提供堅實的文化支撐。新征程上,高職院校應抓住機遇,以創新思維和務實作風,開創校園文化建設的新局面,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瑩.高職院校基層黨建文化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探索——以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高教論壇,2023,(03):11-13.
[2]鄧念國.高職院校基層黨建文化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研究[J].教師,2024,(15):9-11.
[3]韓喜平,徐景一.高校黨建與校園文化建設[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40-43.
[4]胡宇喆.新時代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三重向度[J].湖南社會科學,2024,(02):153-159.
[5]趙東威,徐龍稷.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創新策略研究[J].傳媒論壇,2019,2(17):23+26.
(作者系遼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專職組織員,碩士)
責任編輯/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