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一重要論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有力指導。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堅定信心,銳意進取,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團結奮斗。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概述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歷史演進。近代中國作為現代化的遲到者,為掙脫這一困境,無數中國人前赴后繼,然而從洋務運動到辛亥革命,均告失敗。此時中國急需新思想引領方向,新組織凝聚力量。十月革命后,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肩負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經過中國共產黨長期努力,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在經濟領域,中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79億元增長到2023年超過126萬億元。同時,黨中央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為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新動力。在政治領域,中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強法治建設,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權利和社會公平正義。在文化領域,中國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通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了獨特的文化魅力。
新時代背景下的現代化調整。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這一指導思想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戰略調整提供了重要方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在研發投入、專利申請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進展。部分企業在全球科技領域的競爭力不斷提升,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了強大動力。此外,我國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積極倡導綠色發展,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在能源領域,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理論基礎。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理論源于馬克思主義關于現代化的一般原理,同時結合了中國實際,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理論。它強調現代化是一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過程,注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特點之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一思想體現在現代化進程的方方面面,無論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還是文化建設,都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經濟領域,我國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時,我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通過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釋放發展活力;通過擴大開放,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國際競爭力。這一特點使得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前景。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核心要素
獨立自主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基點。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形成具有鮮明的特殊性,面對近代以來內憂外患的復雜環境,先輩摸索前行,無先例可循,亦無現成的道路可借鑒。新中國成立后,黨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既立足于歷史和現實,又著眼于新的實踐和發展,充分依托自身的基礎和力量,總結歷史經驗,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通過發揮黨的領導優勢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成功開創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特別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面臨諸多挑戰。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則,是維護國家利益、抵御外部干涉的根本保證。同時,獨立自主不僅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基點,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動力。在實現現代化的道路上,要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充分發揮我國制度優勢,不斷創新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全面發展。
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深刻洞察中國國情、科學把握歷史大勢的戰略選擇,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顯著提升,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始終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在貿易、投資、科技、文化等領域,中國與世界各國深化合作,強調各國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共創美好未來。中國致力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國際合作平臺,為世界各國提供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繁榮。同時,中國還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在援助其他國家時,始終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自主發展能力,為構建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黨始終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堅定不移的改革決心,引領國家發展進步。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到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作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等重大部署,黨始終緊扣時代脈搏,勇于擔當,敢于創新。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突出改革重點,把牢價值取向,講求方式方法,為完成中心任務、實現戰略目標增添動力。”全面深化改革開創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局面。在經濟體制改革上,主要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通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及國家計劃的引導和調控作用,我國已成功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極大地激發了經濟活力,推動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在政治體制改革上,核心是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完善法治體系,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強化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能力。通過政治體制改革,我國政府治理能力不斷提高,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完善,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文化體制改革上,主要任務是深化文化企事業單位改革,培育文化市場,優化文化資源配置,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通過文化體制改革,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在社會體制改革上,主要任務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改進醫療衛生制度,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加強住房保障工作等。通過社會體制改革,我國民生福祉得到顯著改善,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有力維護。
致力于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對外開放和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是國家經濟持續繁榮的必由之路。自2013年9月首次明確提出“共同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場合強調這一重要主張。如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宣布“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在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系列重要論述,不僅是對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繼承與發展,更是對經濟全球化的內在規律的進一步指導。在實踐過程中,我國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倡導各國攜手合作,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通過降低貿易壁壘、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等措施,努力為全球貿易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同時,充分發揮國內市場潛力,深度融入國際市場,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各國的經貿往來,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價值取向。在這個過程中,人民利益始終被放在最高位置,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的責任擔當。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我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幫助貧困地區和人民擺脫貧困,提高生活水平,消除貧困根源,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這包括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提高教育、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水平,確保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全面提升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通過完善相關政策,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確保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國家發展帶來的成果。并在此基礎上,加強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全體人民共享綠色發展成果。
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經驗啟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在過去的十余年間,“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勝利完成,成功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自由貿易園區”“長江中游城市群”“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取得豐碩成果、科技建設突飛猛進……經濟持續、健康、可持續發展,各項政策持續完善,我國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既維護社會穩定,也促進社會公平。理念變得更加開放,社會文化文藝興盛,自由貿易蓬勃發展,傳統文化重拾新生。同時,我國全面發展同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在政治和經濟上實現了共同發展。這充分表明,在當前的歷史條件下,只有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才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合力,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馬敏.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出場的三重維度[J].現代交際,2024(06):1-8+121.
[2]范美香.論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形態的建構[J/OL].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6(04):37-48.
[3]文化在現代化發展中的作用及其實現——訪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楊生平教授[J/OL].馬克思主義研究,2024(03):16-26.
[4]王海軍.“中國式現代化”話語敘事的學理探源(1919-1949)[J/OL].馬克思主義研究,2024(03):50-61+155-156.
[5]張明之.從發展理念到文明形態:中國式現代化的術語演進與知識生產[J/OL].馬克思主義研究,2024(03):62-72.
[6]羅健,羅恒鋒.習近平關于堅持獨立自主重要論述的理論基礎、核心要義及時代價值[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4,22(03):1-10.
[7]余琪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三維探賾[J].觀察與思考,2024(05):67-84.
(作者系東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