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村的張寡婦守寡多年,她別的本事沒有,就是憑著一張好嘴吃飯,死人也能叫她說活。張寡婦仗著嘴皮子利索,東奔西跑地給人說媒。當地有個規矩,不管說成說不成,都要對媒人好吃好喝地款待一番,還得有一份厚禮送上,所以張寡婦就吃上這碗飯了。
其實張寡婦說的媒,十樁親事也成不了五樁。可她有個竅門,就是專給那些年齡偏大,身上有缺陷的人說媒。那些人本來找不上媳婦就很著急,一聽她來說媒,便把她像天上神仙一樣供著,不但好吃好喝,還要什么就給什么。
至于到后來成不成,那就兩說了。
這不,張寡婦又盯上了一個人,就是本村的春勝。
春勝從小得了小兒麻痹癥,走路一拐一拐的,他爹死得早,日子一直也過不上去,眼看快三十了,還沒找上個媳婦。不過這孩子雖然腿有些殘疾,卻心靈手巧,最擅長剪紙,還在剪紙大賽獲過大獎。張寡婦就看中了這一點:春勝靠著剪紙手藝,收入還不錯,并且他這會兒一定很著急,一說給他找媳婦,還不高興死呀。
這天,春勝正在地里干活,張寡婦正好路過,看見他就說:“春勝,我給你說個媳婦吧,要不要?”
春勝停下手來,說:“那當然要呀,嬸子。”
張寡婦就蹲在地頭上對春勝說:“小張莊有一個閨女,也有點殘疾,我正好和她還有點親戚關系,能說上話。過兩天我給你說說去,成不成的先試試。”
春勝一臉高興,說:“讓嬸子操心了。”
張寡婦回去后也沒放在心上,可晚上春勝卻拿了一大包東西到她家,有好煙好酒,還有燒雞、茶葉、點心,往少里說也得幾百塊。
張寡婦看到東西喜上眉梢,心里還有點不落忍:春勝腿腳不方便,這八字還沒一撇呢,就要人家東西,有點說不過去。
這會兒,她女兒巧麗從里屋出來了。
巧麗在城里念大學,這是放暑假回家住一段時間。巧麗見了春勝直叫“春勝哥”,還問:“春勝哥,我聽說這些年你剪紙剪出了名堂,還在外面獲了大獎。我們學校正開展才藝大賽呢,能不能教教我呀?”
一說起剪紙,春勝一下子來了精神,兩個人就湊在一起說起了剪紙,竟然把張寡婦冷落到了一邊。
張寡婦看見女兒也要學剪紙,心里想:好好地上著大學呢,學什么剪紙呀?學那玩意有多大用?
原來,張家村是當地有名的剪紙村,村里人人都會剪紙,個個都能剪出花樣來。巧麗的父親,當年就是村里數一數二的剪紙能人。
只是那時候的剪紙,也就是過年過節的時候,貼在門窗上,襯托一下喜慶氣氛,最多就是拿到集上賣幾幅,也就賺個仨瓜倆棗的。
這些年隨著經濟發展,村里人都走出去打工賺錢了,剪紙的人就越來越少,眼看這門手藝就要失傳了。也就像春勝這樣的,不能出去打工,才又把剪紙這門手藝拾了起來。
也許是良心過不去,張寡婦還真抽空去了趟小張莊。人家姑娘一聽說春勝腿腳不好,當時就拒絕了。
過了幾天,春勝又來了,依然是大包小包的,還拿了幅剪紙作品給巧麗。
到了張寡婦家,他好像并不著急問說媳婦的事,又現場教起巧麗剪紙來。張寡婦在一旁,倒成了一個多余的人。
春勝和巧麗不但從小就是伙伴,還是從小學到高中的同學,當然有很多話了。
張寡婦也沒在意他倆說的啥,心里還挺高興,覺得這回釣著大魚了。
又過了幾天,張寡婦家地里的活干不完,她又想起春勝來,春勝雖然一條腿不方便,但干起活來實在。
張寡婦到春勝家,跟他說:“春勝呀,我又給你物色了一個姑娘,這次保準能成,只是地里活多,我走不開身……”
春勝很爽快地說,他可以去地里幫忙。
在地里,看著春勝干得那么賣力,張寡婦心里又不忍了:這孩子這么實誠,自己怎么能騙人家呢?
張寡婦琢磨著,不能光放“空槍”呀,應該叫春勝嘗點甜頭。
幾天后,她還真說動一個姑娘跟春勝見面,其實那個姑娘各方面都比春勝強,張寡婦知道這事一準成不了。
果然,那個姑娘見面后,馬上就回話不愿意。張寡婦只好給春勝說了。
沒想到春勝卻沒放在心上,還說:“嬸子,我知道了,你為我的事沒少操心。這事別著急,慢慢來……”
張寡婦于是放下心來,她也算是為春勝盡力了,傳出去不算是騙殘疾人。
一天晚上,張寡婦去給人家說媒到很晚才回家,一進家門就聽見屋里女兒巧麗正和人說說笑笑的。
平時沒人進我家呀,這是誰來了?
張寡婦借著燈光往屋里一看,就見巧麗跟春勝比比畫畫地正說著什么,兩個人還挨得很近。
等她一進屋,兩個人都站了起來,春勝叫了聲“嬸子”。
巧麗手里拿了張剪紙,對母親說:“娘,你看春勝哥教我剪的紙。”
原來是春勝又來教女兒剪紙呀!
張寡婦瞥了一眼,的確剪得很好,她一向瞧不上這個,又不好說什么。
張寡婦知道女兒的心思,她想起女兒當年的剪紙也有模有樣的,只是自己覺得剪紙沒出息,便不讓她剪了,讓她好好上學,考上大學才能找個好工作。而春勝又是個剪紙能手,怪不得兩個人能談得來呢。
春勝見張寡婦有些不高興,就說:“嬸子,我是來和你說一下,那件事你還得操心。”
春勝還是為說媳婦來的,看來他是屬狗皮膏藥的,貼上自己了。
張寡婦就說:“春勝呀,我不是不給你操心,為了你的事我差點跑斷腿。可是你也知道,你這個條件不好找呀。”
春勝不再說什么,掏出一大把錢來,少說也得有一萬。張寡婦見錢眼開,馬上轉了話題:“你看這孩子,你的事不就是我的事嗎?說實話,我看你找不上媳婦,也很著急呀。”
張寡婦嘴上說是給春勝找媳婦,可根本沒怎么下功夫找,一拖又是好幾個月。這幾個月里,她見了春勝就用話應付他,遇到什么活還是叫春勝去干。春勝是隨叫隨到,不管什么活都給張寡婦干。
這天,張寡婦要回趟娘家,可地里的活還沒干,麥子剛播完,需要再耬一遍才實靠,要不地一干,種子就發不了芽。她又想起春勝來,到春勝家說:“這回我想起個人來,我娘家一個侄女還沒找婆家,那個侄女雖然丑了點,可是個過日子的人,配你正合適,這事我能為她做半個主。”然后又說讓春勝替她干活,春勝當即就應了,說保證耽誤不了她的活。
張寡婦這下放心了,打扮了一下就去了娘家。
其實,這回張寡婦回娘家,還真是為了說媒去的,不過不是為春勝說媒,而是為了自己的女兒巧麗。
張寡婦就巧麗這一個女兒,也老大不小的了,卻一直沒嫁出去。她說了半輩子媒,就想給女兒找個有錢人家。這回她打聽到,娘家村里有一個人家的孩子,大學畢業后在外面找了工作,每月工資好幾萬,年齡跟女兒正般配,便想托個人給說說。
可張寡婦到娘家一打聽,來晚了一步,人家的孩子已經在外面自由戀愛找了對象,都快結婚了。
她也沒心思在娘家吃飯了,就往回趕。回到村里,她先到地頭上,卻見地里的活只干了一半,不見春勝的人影。張寡婦暗想:春勝這孩子也不厚道呀,守著人干活挺勤快的,一不見人就偷懶呀。
張寡婦又往家里走,進了家見堂屋里沒人。巧麗到哪里去了?
她正想喊,卻聽到巧麗屋里有兩個人在說笑,一聽竟然是女兒和一個男人。張寡婦心里忽悠一下子,心想自己守寡多年,最多是騙人點吃喝,卻沒做出有敗門風的事來,難道女兒趁自己不在家……
張寡婦上去一把推開門,就見屋里女兒正和春勝相擁著坐在床邊,說著悄悄話,根本就沒剪紙。
兩個人見張寡婦來了,立馬就站起來分開了。
張寡婦氣得臉都發紫了,指著春勝說:“好你個春勝,不好好干活反而來勾引我女兒!”她拿起掃帚就要打春勝,巧麗拉住母親,春勝一拐一拐地跑出去了。
張寡婦還想出去追趕,巧麗卻一把拉住她,說:“娘,其實我們……早就好上了。”
張寡婦說:“什么?你怎么能和他好上,他可是個瘸子呀。”
巧麗說:“瘸子怎么了?只要人勤快,不一樣能過好日子?春勝哥心靈手巧,他的剪紙可有名氣了。”
張寡婦一屁股坐在床邊,氣得說不出話來。
巧麗就慢慢地對張寡婦講起來。
原來,巧麗從小就喜歡剪紙,可母親卻一直反對,說剪紙沒出息。可她上了大學還是沒放下剪紙,就在課余時間剪。
后來,她聽說市里舉辦剪紙大賽,就拿出自己最好的作品參加了,竟得了個第二名。等她去領獎的時候,才知道第一名就是春勝。
本來這幾年兩人已經斷了聯系,卻因為這件事又走到了一起。他們有共同語言,都想發揚家鄉剪紙藝術,兩個人越談越覺得知心,竟然談上戀愛了。
這次巧麗回家,本來兩個人可以好好地在一起的,但他們卻不敢公開。恰巧這時候,張寡婦要給春勝說媒,正好給春勝提供了一個到巧麗家的機會,春勝便隔三岔五拿著東西來巧麗家,明里是求張寡婦說媒,暗地里就是為了見巧麗……
張寡婦聽了女兒的話,氣得直喘粗氣:自己還以為把春勝哄得團團轉,沒想到三說兩說的,竟然把自己的閨女賠進去了,傳出去還不叫人笑掉大牙?
張寡婦對巧麗說:“你爹沒死前就愛剪紙,可他剪了一輩子,剪出啥來了?也就是我當初那么傻,看上他的剪紙跟了他。我跟他過得好嗎?現在你又愛上個剪紙的,并且還是個瘸子,這事不成!”
女兒巧麗說:“媽,現在剪紙不比以前了,很多人都喜歡呢。春勝哥已經在外面拿了很多大獎,他在網上直播剪紙,被很多人關注了。他的剪紙作品,在網上供不應求,還有外國人要買他的作品呢。現在我們正商量,打算開一家剪紙公司,培養新時代的剪紙隊伍,不能讓老祖宗的手藝,在我們這一代丟了呀。”
張寡婦不大相信剪紙也能賺錢,問:“這是真的?”
巧麗說:“我還能騙你?春勝已經賺了好幾十萬了呢。他現在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剪紙是大有前途的!”
張寡婦的心思活起來,說:“巧麗,娘還不是為了讓你過得好嗎?其實春勝這孩子干活勤快,人又老實,我早就相中了。你要是真能有個好歸宿,娘也用不著給人說媒騙吃騙喝了。”
幾天后,有人到張寡婦家來提親了,這還是第一次有媒婆進張寡婦家。媒婆提的就是本村的春勝,村里人都覺得,這樁親事肯定成不了,誰愿意把好好的閨女嫁給一個瘸子呀。可誰也沒想到,這事竟成了。
幾個月后,巧麗和春勝結婚了。他們的婚房里貼著一張剪紙,名字叫《悄悄話》。內容是屋里有兩個年輕人在談話,門外卻有一個老年人在聽。人們看那一對年輕人,咋那么像巧麗和春勝,而門外那個老年人,分明就是張寡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