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近距離觀察過葉片嗎?它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其實,在葉片里藏著一個由葉脈構成的復雜網絡系統,它不但在植物的生長發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還能夠幫助人們識別植物的種類。本期就讓我們通過自制葉脈書簽,一起探索小葉脈中的大世界吧!

植物葉片、氫氧化鈉(即火堿,或者其他堿劑,例如小蘇打)、雙氧水、電磁爐、鍋、鑷子(或筷子)、燒杯、試管刷(或牙刷)、紙巾

收集不同植物的成熟葉片。盡量選擇葉脈粗而密、網眼細,葉表皮及葉肉組織容易解離的葉片,例如玉蘭的葉子等。

將葉片放在濃度為5%~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煮6~10分鐘,直到葉片變色、葉肉酥爛。可根據葉片狀態調整時間。
用鑷子取出葉片,放在盛有清水的燒杯內漂洗后取出,置于干凈的臺面上。

用試管刷慢慢地刷掉葉片上柔軟的部分,僅保留葉脈。
把葉脈片浸入濃度為3%的雙氧水中漂白,完成后取出葉脈片,用清水洗凈。
用紙巾吸干葉脈片表面的水分,夾在書頁或報紙中壓干即可。
葉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葉脈就分布在葉肉中。葉脈網絡不僅支撐著葉片,還為葉肉里的細胞運來水和營養,并把光合作用產生的糖類運輸出去。

在遇到化學試劑腐蝕時,薄壁細胞構成的表皮和葉肉會發生解離,而葉脈比較堅韌,不容易被腐蝕。因此,我們可以進一步利用機械損傷(刷掉)的方法輕松去掉表皮和葉肉,從而保留葉脈。
不同植物類群具有不同類型的葉脈網絡結構。觀察月季葉片、銀杏葉、楓葉,它們的葉脈網絡結構有什么不同?歡迎掃描二維碼,告訴知力君你看到的現象。
安全提示:請在家長陪同下完成實驗。
(責任編輯 / 高琳 美術編輯 / 徐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