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門捉賊,一句流傳已久的民間俗語,也是《三十六計》的第二十二計。
在軍事領域,關門捉賊指面對敵軍時,要采取四面包圍、聚而殲之的策略,實戰中經常表現為圍殲戰、口袋陣等。這一策略的關鍵在于,用于封閉的“門”或包圍圈要關嚴,以防敵人逃脫,使情況變得復雜。
為了讓敵人插翅難逃,中國古代著名將領在實施關門捉賊策略時,常會根據敵情、地形,采取誘敵深入、示弱于敵等方法,確保敵人被引入預設的包圍圈,一舉實現聚而殲之的目的。


戰國時期,在商鞅變法的基礎之上,秦國日漸富強,開始向外擴張,逐鹿中原。多年來,秦國吞并巴蜀,削弱齊楚諸國,到了戰國后期,其東進最大的勁敵只剩下了趙國,兩國之爭無可避免。
公元前262年,秦趙兩國開戰,陸陸續續打了一年多。公元前260年農歷四月,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北部)之戰爆發,趙國老將廉頗占據險要地勢,下令修筑城池,堅守不出,秦軍久攻不下。
兩國僵持數月,在長平集結大軍近百萬。農歷七月,秦王為打破僵局,采納了范雎的建議,派人到趙國都城實施離間,散布傳言說:“廉頗老了,很容易對付,秦國最害怕的是趙奢的兒子趙括。”趙王早就對廉頗退守的行為不滿,聽到這樣的流言,立刻中了計,調回廉頗,命趙括為主將,去長平與秦軍作戰。
趙括到長平后,一改廉頗的策略,開始主動出擊。秦將白起命秦軍佯裝戰敗,讓趙括取得了幾次小勝。嘗到甜頭的趙括果然得意忘形,命令趙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了秦軍的營壘。
這下正中白起下懷,他派出一支2.5萬人的部隊前去突襲趙軍后方,截斷對方退路,又命一支5000余人的騎兵部隊插入趙軍與營壘之間,分割其主力的同時還切斷了糧道。
趙括此時才發現自己中計被圍,只得下令全軍停止進攻,就地扎營,靜待突圍的時機。但白起將秦軍分兵幾路,死死地將趙軍圍困起來,一連將其包圍了40余天。趙擴不得不強行突圍,多次失敗,最終身中數箭而亡。史書記載,40余萬趙軍盡被秦軍坑殺。
趙括中了白起的“關門捉賊”之計,淪為了“紙上談兵”的笑柄。長平之戰秦軍雖也傷亡慘重,但憑此一戰便讓趙國大傷元氣,再也無力對抗秦國東進的腳步。

唐朝末年,中華大地風雨飄搖、混亂不堪。880年,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率起義軍攻進都城長安。唐僖宗李儇倉皇逃至今四川省成都市,開始糾集殘部,并懇請沙陀族首領李克用出兵,攻打黃巢起義軍。
882年,唐軍出兵,聲勢浩大,直逼長安。起義軍接連失利,形勢危急,黃巢召眾將商議對策,大家都認為不宜硬拼。883年農歷四月,黃巢主動撤出長安,向東而去。
唐軍抵達長安,卻不見黃巢迎戰,好生奇怪,氣勢洶洶地殺進長安城內,才發現黃巢的部隊早已全部撤走。唐軍毫不費力地占領了長安,眾將欣喜若狂。
此時抵達的唐軍只是小股部隊,紀律松散,進城后不僅三五成群到處搶掠,還飲酒作樂。黃巢其實并沒走多遠,他宿于霸上(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部白鹿原),多次派人打探長安城內的情況。當他得知進城的唐軍軍紀不整,且后備隊伍一直未到時,高興地說:“敵人已入甕中!”
當天夜半時分,黃巢急令起義軍部隊回師長安。城中的唐軍毫無戒備,突然之間,便見起義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進城來。唐將程宗楚從夢中醒來時,唐軍已經大亂,無法指揮,程宗楚也在亂軍中被殺。
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今河南省封丘縣陳橋鎮)發動兵變,奪取皇權,建立宋朝,史稱陳橋兵變。
936年,后唐節度使石敬瑭稱帝,向契丹借兵,后將燕云十六州(包括今北京、天津北部、河北省北部、山西省北部等)割讓給契丹,這一大片地區直到明朝才被徹底收復。因此,趙匡胤建宋之時,不僅附近盤踞著好幾個割據勢力,北方還被遼(契丹族建立的國家)牢牢地把控著。
多年來,宋遼兩國圍繞燕云地區爆發多次戰爭。979年農歷七月,為爭奪幽州(今北京),宋軍與遼軍作戰,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門外)大敗,宋太宗(趙匡胤之弟,本名趙匡義,為避兄長諱更名趙光義,于976年即位,改名趙炅)險些在戰場喪命,乘驢車逃走。
高粱河之戰后,宋太宗認為,遼軍一定會借此勢進攻,便在幾處要害之地留下大量兵馬駐守。果然,農歷九月,遼景宗耶律賢命韓匡嗣等將領統率大軍,分道南下攻宋,這也是遼國第一次大舉南侵。
遼軍行至滿城(今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駐守在河北各地的宋朝將領決定集中兵力,抗擊遼軍。劉廷翰于徐河(滿城北部)列陣,為了麻痹遼軍,派人前往遼營詐降。遼將耶律休哥懷疑宋軍的意圖,對韓匡嗣說:“宋軍陣形嚴整,一定不會投降的,這一定是詐降,我軍應該嚴陣以待。”但韓匡嗣卻認為,宋朝守邊的軍隊十分羸弱,面對強大的遼軍只會投降,根本不聽耶律休哥的建議。
與此同時,宋朝將領崔彥率軍迂回至遼軍側后方,另一路將領李漢瓊和崔翰也率軍前來,形成了對遼軍的包圍圈。
此時抵達的唐軍只是小股部韓匡嗣正因自己兵不血刃逼降宋軍而揚揚自得,不料周圍塵土遮天,殺聲動地,宋軍突然發起進攻。在夾擊之下,遼軍大亂,紛紛逃竄。宋軍追至,斬殺萬余人,繳獲戰馬眾多,兵器、軍帳不計其數,還擒住了契丹大將3人,一舉扭轉了頹勢。
你還想了解哪些謀略?請掃描二維碼告訴知力君,我們將邀請專家為你解讀!
黃巢,曹州冤句(今山東省曹縣西北部)人,出身于鹽商家庭,家境富裕,擅于擊劍騎射,粗通文墨,少有詩才,創作過最著名的詩句是《不第后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成年后屢試不第。
875年,因連年災害,各地農民紛紛起義,黃巢也聚眾數千人,參與其中。880年,黃巢于長安大明宮正殿含元殿即位,國號大齊,之后與唐軍多次交戰。黃巢攻回長安后,史載其曾屠城,再次撤退前,也曾大肆焚燒長安宮闕、樓宇。884年,黃巢兵敗自殺,唐節度使為唐僖宗獻上其首級。雖然歷時9年的唐末農民戰爭就此終結,唐朝中央政權卻元氣大傷,分崩離析。907年,節度使朱全忠即皇帝位,改國號梁,唐朝正式滅亡,中國歷史邁入五代十國時期。
(責任編輯 / 牛一名 美術編輯 / 徐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