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技術與普惠金融的融合,為解決鄉村產業振興中面臨的金融難題開辟了新途徑。本文基于新發展理念,探討了數字普惠金融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驅動邏輯、現實障礙及突破路徑。數字普惠金融通過優化金融服務模式、推動鄉村產業綠色升級、促進鄉村產業跨界融合、激發鄉村產業創新來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但也面臨數字普惠金融服務與鄉村產業需求匹配度不高、鄉村產業綠色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善、鄉村產業跨界融合的金融支持機制不健全、鄉村產業創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不足等現實障礙。為此,可通過構建鄉村產業金融服務的精準對接機制、完善鄉村產業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創新鄉村產業跨界融合的金融支持機制、加大鄉村產業創新的金融支持力度等路徑來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關鍵詞:數字普惠金融 鄉村產業振興 鄉村產業融合
鄉村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和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環節。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強調,產業新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也是解決農村各種問題的關鍵,要打造“農業+”的多元化發展模式,推動農業與加工流通、文化、旅游、教育、康養、信息等產業融合,發展功能農業、數字農業、智能農業。推動鄉村產業的快速發展和農業產業鏈的深度整合,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的增長、提高農民收入以及產業的繁榮至關重要,有助于緩解我國農村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升鄉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是當務之急,這涉及擴大農產品加工和流通業的規模、加快現代鄉村服務業的發展步伐、培育新興的鄉村產業和業態,以及加強縣域富民產業的發展。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普惠金融作為金融創新的重要成果,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機遇。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不僅強調了產業興旺的重要性,而且指出要推進農業與加工流通、文化、旅游、教育、康養、信息等產業融合,發展功能農業、數字農業、智慧農業。在此背景下,數字普惠金融的介入,為鄉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一)優化金融服務模式,促進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
金融服務是推動發展鄉村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促進鄉村產業深度融合,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力量。數字普惠金融通過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優化資源配置,激發鄉村產業的活力和創新潛力。不僅為鄉村產業提供了資金支持,還通過技術手段提升了產業鏈的整合能力和運營效率。一是數字普惠金融通過金融科技手段,如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精準地識別鄉村產業中的資源配置需求和潛在風險,從而為鄉村產業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有助于鄉村產業更好地利用資本、勞動力和土地等資源,推動產業向高附加值方向發展。二是數字普惠金融通過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促進了鄉村產業的集群化和融合化發展。例如,通過在線平臺和移動支付工具,鄉村產業能夠更快速地獲取資金,加速產品從生產到市場的流轉,提高整體產業鏈的響應速度和靈活性。三是數字普惠金融支持鄉村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推動了新業態和新模式的涌現。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鄉村產業能夠接觸到更廣泛的市場和消費者,實現產品的線上銷售和品牌推廣。同時,數字普惠金融還支持鄉村產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進行市場分析和產品創新,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四是數字普惠金融通過提供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如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等,幫助鄉村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些金融產品和服務不僅滿足了鄉村產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還促進了鄉村產業的綠色轉型和社會責任實踐。
(二)支持生態農業發展,推動鄉村產業綠色升級
數字普惠金融通過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精準、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創新,引導鄉村產業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優化綠色生產要素配置、推動綠色農業技術應用和鄉村產業綠色低碳轉型。一是數字普惠金融能夠優化生態農業的生產要素配置。金融機構將高效環保的生產要素引入鄉村產業及生態產品的價值轉化過程,并通過信息共享機制對可能產生污染的農業信貸進行嚴格控制,促進鄉村產業資源綠色化配置。二是數字普惠金融能夠推動生態農業技術的廣泛應用。金融機構通過快速匹配鄉村產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與信息訴求,幫助各類農業生產者動態掌握氣候和市場需求變化信息,推動其采納生態友好型的農業技術,最大限度地降低農業生產活動對生態環境的擾動,提升農地利用的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三是數字普惠金融能夠加快綠色低碳鄉村產業場景的金融融合。以數字、場景、平臺為載體的數字普惠金融能夠有效緩解農業生產主體間的信任約束,拓寬地理距離約束和綠色技術嵌入農業多元場景,提升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對農業綠色技術和綠色生產經驗交流與場景金融知識的積累和傳播,提高普惠金融覆蓋和使用效能,引領鄉村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四是數字普惠金融還通過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驅動鄉村產業生態化發展。例如,通過開發適合鄉村特點的金融產品,如農業供應鏈金融、農村小額信貸等,數字普惠金融為鄉村產業提供了靈活的資金支持。同時,通過簡化信貸流程和提高信貸審批效率,數字普惠金融降低了鄉村產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了資金的可獲得性。
(三)促進鄉村產業跨界融合,拓寬發展空間
數字普惠金融通過金融大模型算法和算力的加持,優化了鄉村產業要素的配置,推進信息的傳播和共享,充分釋放了數字基礎設施帶來的“數字紅利”。金融機構通過對鄉村產業鏈各主體的生產、訂單等數據進行系統集成,有效整合這些數據,構建動態資產池,實現數據的資產化,發揮數據的融資功能。這不僅有助于更全面評估企業的創新項目收益與風險,增強鄉村產業創新的可持續性,還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數字普惠金融加快了鄉村產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依托大數據技術和風險評估模型,推動了如都市農業技術等新型農業科技的應用和推廣,加快了科技成果轉化,拓展了鄉村產業發展的新空間數字普惠金融通過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鄉村產業振興的金融需求。通過開發適合鄉村特點的金融產品,簡化信貸流程,提高信貸審批效率,降低鄉村產業的融資成本,提高資金的可獲得性。同時,數字普惠金融還通過支持鄉村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推動產業創新,促進產業融合,支持綠色發展,從而激發鄉村產業的創新活力,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堅實的金融支持。此外,數字普惠金融還助力新質農業發展空間的國際開發合作。金融機構借助區塊鏈技術和電子化支付系統能夠為跨境融資、支付、結算等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提供多元化跨境融資途徑,通過數字化信用評估方式和風險管理工具精準評估國際合作主體的信用狀況,降低跨國交易風險,增強國際合作信任度,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空間態的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四)激發鄉村產業創新,培育新業態新模式
數字普惠金融以其高效精準的數據處理能力,深度挖掘鄉村產業和涉農企業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和農業數字化轉型精準識別及預測金融風險。通過金融科技手段,推動鄉村產業科技成果的創新研發和應用推廣,同時為涉農經濟主體的國際合作提供融資增信,拓展鄉村產業的發展空間。一是數字普惠金融能夠為鄉村產業創新提供穩定的金融環境。金融機構通過對鄉村產業鏈各主體的生產、訂單等數據進行系統集成,有效整合這些數據,構建動態資產池,實現數據的資產化,發揮數據的融資功能。這有助于更全面評估企業的創新項目收益與風險,增強鄉村產業創新的可持續性,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二是數字普惠金融加快了鄉村產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依托大數據技術和風險評估模型,推動了如都市農業技術等新型農業科技的應用和推廣,加快了科技成果轉化,拓展了鄉村產業發展的新空間。三是數字普惠金融通過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鄉村產業振興的金融需求。通過開發適合鄉村特點的金融產品,簡化信貸流程,提高信貸審批效率,降低鄉村產業的融資成本,提高資金的可獲得性。同時,數字普惠金融還通過支持鄉村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推動產業創新,促進產業融合,支持綠色發展,從而激發鄉村產業的創新活力,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堅實的金融支持。
(一)數字普惠金融服務與鄉村產業需求匹配度不高
鄉村產業的金融需求具有獨特性,當前農村地區普遍存在多元化、個性化的金融需求。而現有的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未能充分考慮到這些特殊需求。例如,鄉村產業可能更需要的是與農業生產周期相匹配的信貸產品,或是與農產品銷售直接相關的支付和結算服務,而這些服務可能在現有的數字普惠金融產品中并不常見。鄉村地區的金融知識普及程度較低,農民對于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的認知和接受度有限。這不僅影響了他們利用這些服務的能力,也增加了金融機構推廣服務的難度。另外,鄉村產業的信用體系不完善,導致金融機構在評估貸款風險時面臨較大挑戰。由于缺乏有效的信用評估機制,金融機構可能難以準確判斷鄉村產業的信用狀況,從而影響了金融服務的提供
(二)鄉村產業綠色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善
一是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在鄉村地區的覆蓋范圍和深度不足。盡管數字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金融服務的普及,但在綠色金融領域,尤其是針對鄉村產業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仍然相對匱乏,無法滿足鄉村產業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二是綠色金融服務的創新能力和適應性有待提高。鄉村產業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對綠色金融服務的需求也各不相同。然而,當前綠色金融服務的創新能力和適應性尚不足以滿足這些多樣化的需求,導致綠色金融在鄉村產業中的推廣和應用受到限制。此外,綠色金融服務的風險評估和管理機制也亟待完善。鄉村產業綠色轉型過程中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和風險,需要建立健全的風險評估和管理機制來保障金融服務的穩健運行。但是,目前綠色金融服務的風險評估和管理機制尚不完善,難以有效應對潛在的風險和挑戰。
(三)鄉村產業跨界融合的金融支持機制不健全
金融支持在鄉村產業跨界融合中的引導作用不夠明顯。鄉村產業跨界融合需要金融資本的引導和支持,然而當前金融支持機制在推動鄉村產業跨界融合方面的作用并不突出,導致跨界融合進程緩慢。鄉村產業跨界融合需要與之相適應的金融服務模式和產品,但當前金融市場的服務模式和產品創新并未充分滿足這一需求,導致跨界融合過程中金融支持的缺乏。此外,金融支持機制在促進鄉村產業跨界融合方面的協同性有待提高。鄉村產業跨界融合涉及多個領域和部門,需要金融支持機制與其他相關政策、規劃等協同配合。然而,當前金融支持機制在協同性方面存在不足,難以形成有效的合力來推動鄉村產業跨界融合。
(四)鄉村產業創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盡管近年來政府和金融機構在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鄉村地區由于基礎設施薄弱、信用體系不完善、金融產品創新不足等問題,導致金融資源配置不均衡,鄉村產業創新得不到足夠的金融支持。例如,農村地區地廣人稀、分布零散,金融信息不對稱,使得金融機構在提供服務時面臨較高的風險和成本。此外,農村金融需求的多樣化與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不足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導致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難以有效滿足鄉村振興的金融需求。
(一)構建鄉村產業金融服務的精準對接機制
構建鄉村產業金融服務的精準對接機制,關鍵在于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以及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滲透率。一是政府和金融機構需協同合作,加大對農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的投入,包括網絡覆蓋、支付系統、信息服務等,以提高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可得性。二是通過建立和完善農村信用體系,收集和整合農戶、農業企業的信用信息,可以為金融機構提供更準確的信用評估,降低信貸風險,從而增加對鄉村產業的金融支持。同時,金融機構應開發和提供更多適合農村市場的金融產品,如小額信貸、農業保險、農產品期貨等,以滿足農村企業和農戶多樣化的金融需求。此外,推動移動支付和電子銀行服務在鄉村地區的普及,可以提高金融服務的便利性,降低交易成本。金融機構還可以通過與農業科技公司合作,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更精準地識別和滿足鄉村產業的金融服務需求。為了實現精準對接,還需要加強金融教育和培訓,提高農村居民的金融素養,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利用金融服務。
(二)完善鄉村產業綠色金融服務體系
綠色金融不僅關注經濟效益,更強調環境和社會效益,與鄉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求高度契合。為了構建有效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創新融資機制是關鍵。通過數字普惠金融平臺,可以拓寬融資渠道,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鄉村綠色金融領域,為鄉村產業提供更為豐富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務。一是利用數字技術優化融資流程,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精準分析鄉村產業需求,開發出符合鄉村產業特點的綠色金融產品,如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滿足鄉村產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二是強化綠色產業環境標準,建立科學的融資環境風險評價機制。這有助于確保綠色資金真正用于綠色產業,促進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三是加強數字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也至關重要。通過完善鄉村地區的網絡、支付等基礎設施,提升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便捷性,讓鄉村產業能夠更便捷地享受到綠色金融服務。
(三)創新鄉村產業跨界融合的金融支持機制
金融機構需要深入理解鄉村產業的特點和需求,設計出更加貼合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這包括開發與農業生產周期相匹配的貸款產品,提供靈活的還款計劃,以及創新擔保方式,如基于土地經營權、農業設備等的抵押貸款。同時,通過與農業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合作,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支持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此外,跨界融合還意味著金融機構需要與科技企業、電商平臺等非傳統合作伙伴建立合作關系,構建“互聯網+農業+金融”的產業融合模式,利用大數據、云計+8QMQOUtNYLN4frj6QAxDlsNgjL65toNjmxPVJGkKng=算等技術手段,更準確地評估信用風險,提供更個性化的金融服務。例如,通過分析電商平臺的銷售數據,金融機構可以為農村地區的小微企業提供基于其銷售業績的信用貸款。政府在這一過程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政府可以通過提供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激勵措施,鼓勵金融機構創新和擴大鄉村產業的金融服務。同時,政府還可以推動建立農村信用體系,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降低金融服務的風險。“加強農村居民數字素養培訓是優化村民數字生活參與行為的效率保障”,為了促進鄉村產業的跨界融合,還需要加強金融知識的普及教育,提高農村居民的金融素養,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利用金融產品和服務。
(四)加大鄉村產業創新的金融支持力度
數字普惠金融能夠帶動資金、技術等資源要素向農業產業集聚進而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這涉及金融產品的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的變革,以及金融資源向鄉村地區的傾斜。一是金融機構需要創新信貸產品,降低鄉村產業創新的融資門檻。這包括開發與農業生產周期相匹配的貸款產品,提供靈活的還款計劃,以及創新擔保方式,如基于土地經營權、農業設備等的抵押貸款。金融機構可以通過與農業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合作,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支持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二是金融機構應利用數字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等,來提高服務效率和風險管理能力。通過分析農業產業鏈特點,打造數字化平臺,加快產業鏈數字金融發展,提升產業鏈金融服務效率。同時,推動移動支付和電子銀行服務在鄉村地區的普及,提高金融服務的便利性,降低交易成本。三是金融機構需要加強與鄉村產業的對接,了解鄉村產業創新的實際需求,提供更加精準的金融服務。這可能涉及與鄉村本地的教育和醫療資源相結合,以數字支付為底層技術支持的在線教育和在線醫療服務,提升鄉村教育質量和醫療水平。
(作者單位:青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李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