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試驗為篩選適合長春地區種植的西瓜新品種,引進了32個西瓜品種并以培育品種作為對照,進行西瓜品比。通過觀察西瓜品種的物候期及農藝性狀等特征,篩選出5個較為優秀的西瓜品種適合長春地區種植,其中20號品種為中果型西瓜,5、6、8、9號品種為大果型西瓜,5號品種平均單果重最高,為11.72 kg,6號品種中心糖含量最高,為12.92%。
關鍵詞:西瓜;中大果;比較試驗
西瓜又稱夏瓜,是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作為夏季消暑佳果,因其高水分含量及清甜口感而受到消費者喜愛[1]。我國作為西瓜生產和消費大國,有著廣泛的種植面積和豐富的品種選擇,由于不同地區的溫度差異及土壤理化性質不同,同一西瓜品種在不同地區會呈現較大的生長差異,主要表現在單果重、果實形狀、果實中心糖含量等方面[2-3]。
為了保證西瓜品種在不同地區的生長情況及市場流通性,通常需要與本地西瓜品種進行西瓜品比試驗,并通過果實農藝性狀的調查來確定品種在該地區的適應情況[4-5]。該研究引進了32個西瓜品種,其中包括商品種和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學研究院選育的雜交種,通過在長春地區的品比試驗,篩選出適合長春地區種植的商品種并為后續的新品種選育工作提供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本試驗于長春市北湖興業農場進行,前茬空閑,土壤為砂壤土。
1.2 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由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學研究院西甜瓜中心引進及培育,其中包括16份引進商品種和16份培育品種。品種名稱及來源如表1所示,其中將培育品種‘210601’‘210703’作為試驗對照品種。
1.3 試驗方法
試驗采取順序排列,每個品種作為一個處理組并設置三次重復,起壟方式為露地高壟,灌溉方式采用膜下滴灌技術。小區面積76 m2,每個小區種植20株,每株間距0.6 m,行距2.1 m。本次試驗采用育苗移栽方式進行播種,所有試驗品種種植在統一區域,四周種植保護行,各品種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措施均保持一致。
試驗于2023年4月11日播種育苗,5月17日定植移栽。定植前對試驗區域進行深翻整地并施入底肥,底肥包括雞糞、硫酸鉀、磷酸二銨、尿素等。定植完成后鋪設滴灌帶并覆膜,生育期內不再追肥,采用三蔓整枝方式在第三雌花節位留果,授粉方式采用人工授粉。
記錄試驗品種完整生育期的生理指標及農藝性狀,采收期每個試驗品種采收10個果型大小一致的果實,并根據馬雙武[6]等編著的《西瓜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測定各品種的農藝性狀指標。
1.4 數據分析
試驗數據分析采用SPSS 17.0和Excel 2007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2 試驗結果
2.1 試驗品種物候期調查
試驗品種物候期調查如表2所示,播種日期均為2023年4月11日,其中大部分品種出苗日期為7~10 d,17號品種、18號品種出苗日期較晚且苗率不齊。定植日期均為5月17日,多數品種在定植后12~15 d開始伸蔓,4號品種、18號品種伸蔓期較晚。32個試驗品種的初花期集中在6月17日至6月21日,其中18號品種、19號品種伸蔓期較晚。
2.2 產量比較
11個試驗西瓜品種的平均單果重及產量如表3所示。其中3號、5號、8號、9號、18號品種平均單果重超過10 kg,平均畝產超過4 900 kg,為高產大果型西瓜。19號、20號、24號品種平均單果重低于5 kg,平均畝產低于2 500 kg,為中果型西瓜。其中5號品種相對于其他品種產量最高,平均單果重為11.72 kg,平均畝產量為5 777.96 kg。24號品種為產量最低品種,平均單果重為4.27 kg,平均畝產量為2 103.41 kg。與CK1相比,有9個品種低于CK1平均單果重,有22個品種高于CK1平均單果重。與CK2相比,有14個品種低于CK2平均單果重,有17個品種高于CK1平均單果重。
2.3 果實品質性狀比較
各品種農藝性狀調查及果實品質性狀數據如表4所示,其中果頂花痕大小果皮厚度、果實長度、果實寬度、中心糖含量、邊糖含量均呈顯著性差異。果實形狀主要分為圓果型、橢圓果型兩種類型,其中圓果型占比較大,占參試品種的68.75%,橢圓果型占參試品種的31.25%;果皮底色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綠色、淺綠色和墨綠色,其中以綠色果皮底色占比最多,占參試品種的68.75%;果皮覆紋顏色分為兩種類型,分別為綠色和墨綠色,其中墨綠色占比最多,占參試品種的84.375%;2、12、22、30號品種的果肉剖面出現空心現象,其他參試品種果肉剖面均勻無空心;果肉顏色以紅色和粉紅色為主;18號品種的果皮厚度最大,達到了2.56 cm;20號品種的果皮厚度最小,為0.4 cm;與CK1相比,2、3、4、5、6、8、9、10、11、12、17、18、19、20、22、24、26、27、30號品種中心糖含量較高,中心糖含量最高的品種為6號品種,達到了12.92%;與CK2相比,2、3、4、5、6、8、9、10、11、17、18、19、20、22、24、26、27、號品種中心糖含量較高;其中中心糖含量最低的品種為28號品種,中心糖含量為8.23%;邊糖含量最高的品種為20號品種,邊糖含量為11.30%。
3 討論與結論
3.1 討論
為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西瓜新品種選育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單一的優良性狀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此需要西瓜品比試驗從多方面進行比較,進而篩選出適合當前區域種植的優勢品種[7-9]。通常市場認可的果實性狀有果型大小、果皮顏色、果皮厚度、果肉顏色、畝產、中心糖含量、果皮厚度等[10-11]。高傳清等[12]通過在贛榆地區進行西瓜品比試驗,通過與當地種植品種84-24比較發現,蘇蜜518、蘇蜜618、蘇蜜6號具有坐果性良好、中心糖含量高、產量高、果形良好等特點,適合當地種植。該試驗通過西瓜品比發現,4、5、6、8、9、20號品種平均單果重較高,中心糖含量高于CK組,坐果良好且果實剖面均勻,適合長春地區種植,這與高傳清等研究結果一致。
邱桂鳳等[13]研究發現,抗逆性抗病性是西瓜品種具有可推廣性的重要特征,惡劣環境和病害的發生會對西瓜產量造成嚴重影響。本試驗中5、8、9、20號品種在抗逆抗病表現良好,無明顯發病跡象且產量較高,其中20號品種相對其他品種產量較低的原因在于20號品種為中果型品種。
3.2 結論
綜上本試驗認為5、8、9、20號品種在本次品比試驗中表現較為優異,適合長春地區種植,但是要注意早春時的低溫凍害,可適當延后播種定植日期。同時本試驗也進一步篩選出品質優異的栽培品種,為下一步的新品種選育工作提供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琳玲,張蕾琛,許林英,張瑞, 張立權.小型西瓜早春嫁接組合品比試驗比較[J].浙江農業科學, 2023, 64(5):1071-1073.
[2] 林依倔.西瓜品系比較研究[J].園藝與種苗, 2013, 000(005):18-19,62.
[3] 張愛萍,鄧志斌,趙亮.新疆西瓜甜瓜發展現狀與今后育種產業化方向探討[C]//中國科協2005年學術年會\"新疆現代農業論壇\"論文專集.2005.
[4] 姜桃武.不同砧木對嫁接西瓜性狀的影響[J].長江蔬菜, 1997(4):3.
[5] Rivero R M , Ruiz J M , Garc??A P C ,et al.Resistance to cold and heat stress: accumul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tomato and watermelon plants[J].Plant Science, 2001, 160(2):315-321.
[6] 趙姜.中國西瓜產業發展的經濟學分析[J].中國農業科學院, 2013.
[7]馬雙武,劉君璞.西瓜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8] 劉文革,何楠,趙勝杰,路緒強.我國西瓜品種選育研究進展[J].中國瓜菜, 2016,29(01):7-13.
[9] 張金鵬,耿偉,張爽爽, 陳瑩,惠長敏.長春及周邊地區橢圓大果型西瓜品種比較試驗[J].長江蔬菜, 2020(2):4.
[10] 楊侃侃.基于RNA-seq技術對西瓜果皮色澤差異表達基因的分析[D].江西農業大學,2015.
[11] 王學征,楊天天,劉爭,孫蕾,朱子成,高鵬,劉識,欒非時.西瓜果皮硬度相關性狀分析[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20,51(2):10.
[12] 高傳清,張翠玲,張慧敏,陳月桂.贛榆地區西瓜栽培現狀及優勢品種推薦[J].長江蔬菜, 2024(3):25-28.
[13] 邱桂鳳,史駿,張華峰,張蕾琛,胡紫蔚.露地中型西瓜新品種比較試驗[J].蔬菜, 2024(2):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