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結球菊苣自交系B01~B08為試材,在相同的栽培條件下進行種植,測定結球菊苣的農藝性狀,篩選符合吉林地區環境條件和氣候特點的優良結球菊苣種質資源。結果表明,結球菊苣自交系B02和B04的球重最重,農藝性狀較好,未發生病蟲害,適合吉林地區種植。
關鍵詞:吉林地區;結球菊苣;種質資源;引種;評價
Introd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f" Leaf" Chicory in Jilin Region
QI Tian, WANG Qiuzhu, JIANG Mingliang*
(School of Agriculture,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Jilin Changchun 130000)
Abstract: Using the inbred lines B01~B08 of leaf chicory as the materials, planting was carried out under the same cultivation conditions to determine the agronomic traits of leaf chicory and screen for excellent leaf chicory germplasm resources that meet the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Jilin reg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bred lines of B02 and B04 of leaf chicory had the heaviest ball weight, better agronomic traits, no occurrence of pests and diseases, making them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Jilin region.
Keywords: Jilin region; leaf chicory; germplasm resources; introduction; evaluation
結球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又名紫菊苣、紅苦苣等,是一種重要的新型鮮食保健蔬菜,是菊科菊苣屬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1]。結球菊苣作為藥食同源蔬菜,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味道微苦,可直接鮮食,深受消費者喜愛[2-3]。近年來,結球菊苣因其良好的藥理活性和營養價值逐漸被人們所認可[4]。在栽培種植方面,趙文若等[6]發現,結球菊苣栽培的種植地宜選在排灌方便,不積水地塊,以土質疏松,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壤土為宜。結球菊苣開花和種子形成規律已比較明確,且種子繁育技術規程也被成功建立,為結球菊苣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7]。結球菊苣播種前,應仔細挑選種子,去除雜質及癟粒、壞粒等不合格的種子[7]。結球菊苣田間栽培可以直接結球,不需要進行二次軟化栽培[8]。結球菊苣在生長過程中發生病蟲害的次數較少,且具有較強的抗病性[9]。
結球菊苣因其良好的營養價值和口感深受人們喜愛,但吉林地區對結球菊苣的種植仍處于初級階段。因此,本研究將以引種的不同結球菊苣種質資源為試材,在相同的栽培條件下對各品系的農藝性狀進行比較,以期篩選出較適合吉林地區種植且農藝性狀均較好的最優品系,為吉林地區的規模化種植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選擇結球菊苣自交系B01~B08,試驗材料來源于吉林農業科技學院農學院園藝系蔬菜課題組。試驗地點在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園藝場。
1.2 試驗調查項目及方法
選取8份結球菊苣自交系進行播種,達到葉球緊實度最大時進行采收。結球菊苣的種植和田間管理主要參考前人的研究方法[1,6]。記錄和統計結球菊苣生長期間的各項農藝性狀,主要包括株高、株幅、外葉數、外葉長、外葉寬、外葉葉柄長、外葉葉柄寬、荒重、球重、球高、球寬、胎高、胎寬、葉柄色、葉脈色、外葉色、球葉色和球心色等。結球菊苣自交系病害和蟲害發生情況的調查參考前人的研究方法進行[1,6]。設置三次生物學重復,每次重復調查6株。
1.3 數據分析
采用Microsoft Office v2010進行數據整理與作圖,使用SPSS v19.0進行顯著性分析(p lt; 0.05),所有數據均采用“平均值±標準誤”來表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株高、株幅和外葉數比較
結球菊苣株高的變化范圍在15~26 cm之間,平均株高約為21 cm(圖1)。B05的株高最高,達到26 cm,B03的株高最矮,僅為15 cm。B05和B06、B02和B06、B04和B08、B01和B07的株高兩兩比較無顯著性差異。結球菊苣株幅的變化范圍在43~72 cm,平均株幅約為55 cm(圖1)。B05的株幅最大(72 cm),B03的株幅最?。?3 cm)。B06和B07、B02和B08、B01和B04的株幅兩兩比較無明顯差異。結球菊苣外葉數的變化范圍在9-18片之間,平均外葉數為13片(圖2)。B08的外葉數最多,為18片,而B01、B03僅為10片和9片。B05和B07的外葉數對比無顯著差異。
2.2 外葉長和外葉寬比較
結球菊苣外葉長的變化范圍在21~31 cm之間,平均值約為25 cm(圖3)。B05的外葉長最長(31 cm),B04的外葉長最短(21 cm)。B05和B06、B06和B08、B01和B07之間的外葉長無顯著差異,B02、B03和B04的外葉長也無明顯差異。結球菊苣外葉寬的寬度變化范圍在17~26 cm之間,其中B02、B05和B06的外葉寬最寬約為26 cm,B07的外葉寬寬度最小為17 cm,平均值約為22 cm。B01、B03和B04的外葉寬無明顯差異,B07和B08的外葉寬差異不顯著。
2.3 外葉葉柄長和外葉葉柄寬比較
結球菊苣外葉葉柄長的變化范圍在8~15 cm之間,平均值為10 cm(圖4)。其中B08的外葉葉柄長最長(15 cm),B05的外葉葉柄長略低于B08為14 cm,而B01、B03和B04的外葉葉柄長最短,均為8 cm左右,且無顯著性差異。8個自交系外葉葉柄寬的變化較小,平均值為1.8 cm,其中B02、B04和B08的外葉葉柄寬最窄,約為1.5 cm。
2.4 荒重和球重比較
結球菊苣荒重的變化范圍在1.2~3.1 kg之間,平均值為2.0 kg(圖5)。B02和B04的荒重最重,分別為3.1 kg和2.7 kg,B03和B07的荒重最輕(1.2 kg)。結球菊苣球重的變化范圍在0.6~1.2 kg之間,B02和B04的球重最重,分別為1.1 kg和1.2 kg,B08的球重最輕,為0.6 kg,8個自交系的球重平均值為0.8 kg。B02和B04、B05和B06、B01和B03、B07和B08的球重無顯著差異。
2.5 球高和球寬比較
結球菊苣球高的變化范圍在15~25 cm之間,球高的平均值為18 cm(圖6)。其中,B05的球高最高為25 cm,B01球高最矮為15 cm。B02、B03、B04和B08的球高無顯著差異。結球菊苣球寬的變化范圍10~21 cm之間,B04球寬最寬為21 cm。B01和B03、B01和B08、B02和B06、B05和B07球寬無顯著差異。
2.6 胎高和胎寬比較
結球菊苣胎高的變化范圍在0.8~1.5 cm之間,平均值為1.1 cm(圖7)。B04的胎高最高(1.5 cm),B07的胎高最低(0.8 cm)。B01、B02、B03、B06和B08之間的胎高無顯著性差異。胎寬的變化范圍在0.7~1.5 cm之間,平均值為1.1 cm。B04的胎寬最寬(1.5 cm),B07的胎寬最窄(0.7 cm)。B01、B02、B06和B08的胎寬無顯著性差異。
2.7 病蟲害調查
采收期對不同結球菊苣的病蟲害進行了調查,其中B07的外觀葉片上發現了蚜蟲,其它自交系未發現病害和蟲害,說明結球菊苣在種植期間能較好適應吉林地區的環境條件與氣候特點。
3 討論與結論
3.1 討論
通過觀察8個結球菊苣自交系的農藝性狀,結果表明結球菊苣自交系B02和B04的球重最重且農藝性狀均較好,較適合吉林地區種植。通過觀察發現,只有自交系B07上有蚜蟲。試驗結果表明,8個結球菊苣自交系的抗逆性均較強。在種植期間進行育苗移栽,可以降低結球菊苣未熟抽薹現象的出現,對結球菊苣產量和品質的雙重提高有促進作用,這與前人的試驗結果類似[1,6,9]。結球菊苣具有耐低溫的優良性狀,可在吉林地區作為特色半耐寒蔬菜進行栽培。由于試驗受到栽培技術和環境條件的影響,對于結球菊苣的設施栽培還需要進一步試驗。
3.2 結論
本研究以引種的不同結球菊苣自交系為試材進行比較試驗,通過分析農藝性狀指標,篩選出適合吉林地區栽培的自交系。結果表明,結球菊苣基本不發生病蟲害,B02和B04自交系的農藝性狀最好,適合在吉林地區進行栽培和種植。
參考文獻
[1] 趙文若,李新江,胡俊杰,逯占齊.吉林地區結球菊苣引種試驗研究[J].北方園藝,2014(21):40-42.
[2] Andrea B,Francesco S,Enrico N,Lucchin M,Barcaccia G.Molecular relationships and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venetian Radicchio (Leaf chicory, Cichorium intybus subsp. intybus var. sylvestre, 2n=2x=18) biotypes[J].Diversity,2022,14(3):175.
[3] 李帥賡,姜振浩,王一婷,張萬忠,朱建星.結球紅菊苣多糖的分離純化和結構分析及抗氧化活性測定[J].食品科技,2021,46(12):191-197.
[4] Lupanova I A,Mizina P G.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common chicory extracts[J].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Journal,2023,57(8):1277-1283.
[5] Scariolo F,Palumbo F,Farinati S,Barcaccia G.Pipeline to design inbred lines and F1 hybrids of leaf chicory (Radicchio) using male sterility and genotyping-by-sequencing[J].Plants,2023,12(6):1242.
[6] 趙文若,建德鋒,逯占齊.結球紅菊苣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吉林蔬菜,2014,(12):6.
[7] 趙云昊,林超群,王馨,褚文靜,姜明亮.結球菊苣開花、種子形成規律及繁育技術規程[J].吉林蔬菜,2024(2):133-134.
[8] 楊巧英,賈東坡.芽球菊苣的軟化囤栽技術[J].現代園藝,2010,(09):29-30.
[9] 程哲,趙文若,托林.品種、栽植密度和播種期對結球菊苣產量的影響[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5,24(04):8-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