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全面總結了寧津地區黃瓜早春大棚栽培技術,內容涵蓋從選擇優良品種、種子處理到適時播種、苗期管理,再到定植前準備、適時定植以及定植后的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多個關鍵環節。此外,還特別強調了適時采收的重要性。希望通過這些詳盡的技術指導,能夠為從事黃瓜早春大棚種植的農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黃瓜;早春;大棚;寧津地區;栽培技術
寧津縣位于山東省西北部,日照數可達2 658.6" h,雨量充沛,降水量平均為521 mm。自然條件適合種植黃瓜,采用黃瓜早春大棚種植可以比露地黃瓜提前上市,采收時間長,銷售價格高,可以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因此,文章總結了寧津地區黃瓜早春大棚栽培技術,以期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1 選擇優良品種
黃瓜早春進行大棚栽培由于氣溫低,光照弱,最好選用具有抗寒能力強,耐弱光照,長勢旺盛,抗逆性強,抗病蟲害,產量高等特點的優良品種。具體可以選擇‘春豐一號’‘德瑞特100’‘春黃冠一號’‘田嬌7號’等品種。
2 育苗準備
推薦使用70孔或102孔的穴盤進行育苗,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大棚育苗、溫室育苗及小拱棚育苗等方式。育苗基質可選擇商品育苗基質,具有通氣性好、養分豐富、能促進植物生長等優點,價格大約在35~40元/袋。也可配制營養土,營養土可選用大田土(最好是蔥蒜土或草炭土)6份,腐熟的有機肥3份,腐熟的馬糞1份,在營養土中加適量的過磷酸鈣、磷酸二銨。營養土配好后一定要消毒。生產上常用苗菌敵拌土,每立方米用量80~100 g充分混勻,可防治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等。
3 種子處理
選擇好品種之后,進行種子處理可以打破種子休眠,提高發芽率和生長勢。購買好種子后先進行挑選,去除癟粒、有破損或是有病蟲害的種子,留下飽滿,質量較好的種子。晴朗天氣,將種子放到太陽底下曬1~2 d,用50~55 ℃的清水浸泡并不斷攪拌10~15 min,待溫水降至30 ℃后取出控水,放置在28~30 ℃條件下催芽1~2 d,待70%以上的種子出芽,開始進行播種[1]。
4 適時播種
寧津地區黃瓜早春大棚栽培一般3月中下旬定植,定植時要求苗齡40~50 d,因此,一般在2月上旬進行播種,播種需要在晴天的上午進行,將商品基質或配比好的基質適當澆水,等待3~5 min,待基質手握成團,松開即散時,可進行播種。先將85%基質裝入穴盤內,用手指或木棍戳出小孔后進行每穴單粒播種即可,播種完成后在上面覆蓋0.5 cm厚細土或基質,平坦放置在大棚或溫室內。
5 苗期管理
5.1 溫濕度管理
播種到出苗階段不需要通風,大棚內日溫保持在28~30 ℃,夜溫為15~20 ℃,濕度為80~90%;若大棚溫度達不到適宜溫度,可在穴盤上加蓋薄膜,當70%出苗后,可以揭去薄膜,選擇晴朗的天氣對大棚進行適當通風,通風時間最好在10:00~15:00進行,避免早晚通風,使冷風傷害幼苗。當出苗超過85%時,使日溫保持在20~25 ℃,夜溫保持在12~15 ℃,土壤濕度保持在70~80%,同時,加長通風時長。
5.2 肥水管理
苗期適當噴水,遇到陰雨天不可噴水,避免濕度過大,引發立枯病等病害。2葉1心之后,進行葉面追肥,可以噴施0.1 %尿素和0.1 %磷酸二氫鉀,整個苗期噴施1~2次。
5.3 煉苗管理
定植前7~10 d,要進行煉苗,可以提高幼苗的適應性,有利于緩苗。通過加大通風降低溫度,將日溫控制在15~20 ℃,夜溫保持8~13 ℃,晝夜溫差控制在10~15 ℃為佳[2]。
6 定植前準備
早春黃瓜定植為避免溫度較低影響生長,有條件區域可直接定植在溫室或方便通風的大棚內。受條件限制區域,可采用地膜覆蓋,加蓋小拱棚的方式定植,即在地膜上打孔定植黃瓜苗,定植完成后再加蓋小拱棚,定植20 d后在小拱棚上打孔,掏出黃瓜植株便于生長,待進入4月下旬,即可拆除拱膜。
6.1 大棚消毒
定植前10 d進行大棚消毒,清晨將大棚密閉,硫磺2.5 g+25%百菌清1 g+鋸末5 g/m3點燃進行熏蒸,次日清晨打開通風口進行通風,直至大棚內味道散盡,可以進行下一步作業,避免過早進入。
6.2 整地施肥
選擇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較強,前茬未種過瓜、茄類蔬菜的弱酸性砂質壤土種植黃瓜。黃瓜整個生育期需肥量比較大,配合整地需要施入充足的底肥。先施入優質的有機肥1~2 t/hm2,再施入15-15-15的復合肥600~750 kg/hm2,將土壤深翻30~40 cm。整地完成后進行起壟,壟寬50 cm,壟高15~20 cm,壟距40~50 cm,壟上鋪滴灌管并覆膜。
7 適時定植
當氣溫穩定通過15 ℃,測量10 cm處土壤已經達到10 ℃時,進行定植。株距為25~35 cm,每定植3 000~3 500株/667 m2,定植后澆透水,使根系和土壤緊密結合[3]。
8 定植后管理
8.1 溫濕度管理
定植后要注意保溫,用棉被和草簾覆蓋在大棚外部或拱棚外,使日溫保持在30 ℃左右,夜溫保持在15 ℃左右,白天天氣晴朗,溫度較高時,及時打開覆蓋物,增加光照,打開通風口進行通風,中午的溫度可以控制在30~35 ℃,當溫度降到28 ℃及時關閉通風口,有利于夜間保溫。空氣濕度控制在70~90%,不要超過90%,濕度過大,容易發生病害[4]。
8.2 水肥管理
定植時澆過緩苗水后,之后見干才能澆水,促進黃瓜發根,使根系發達,有利于植株健壯和提高產量。當植株結果以后,需水量增加,可以逐漸增加澆水次數,根據天氣情況進行調整,結果初期7~10 d澆水1次,逐漸5~7 d澆水1次,后期3~5 d澆水1次,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80~90%。黃瓜結果后要結合澆水進行追肥,根據黃瓜長勢,可以追施磷酸二氫鉀20 kg/667 m2,可以隔1次水施1次肥[5]。
8.3 中耕松土
定植緩苗后進行2~3次中耕松土,由近及遠,由淺到深,結合中耕給瓜苗培土,在黃瓜生長到15 cm左右高時進行。培土以利于根系發育和枝葉生長。培土可以增加根系的活力和吸收面積,提高抗旱能力和抗倒伏能力,還可以防止根部的病蟲害。
8.4 整枝管理
當黃瓜具有5片真葉或長到18 cm時,要進行搭架,每3~4 d綁蔓1次。晴朗天氣時進行打側枝和摘掉卷須,促使營養用于供給主蔓結瓜,當主蔓長到架子頂部時進行去頭[6]。當植株長到7~8片葉時,株高25 cm左右,去掉小拱棚,開始吊繩,第一瓜以下的側蔓要及早除去,瓜前留2葉摘心。當主蔓長到25片葉時摘心,促生回頭瓜,根瓜要及時采摘以免墜秧。
8.5 提高坐果率
大棚黃瓜開花時因氣溫偏低,昆蟲活動少,需用保果素或920噴花保果,也可用人工授粉,提高前期坐果率。
9 病蟲害防治
黃瓜常見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及疫霉病等;常見蟲害有美洲斑潛蠅、白粉虱、蚜蟲及薊馬等,發生這些病蟲害后不僅影響黃瓜產量,還會對外觀品質造成影響,導致銷售價格降低。因此,要重點做好黃瓜病蟲害防治。
黃瓜的病蟲害的防治主要做好栽培管理,選擇抗性強的品種,采取合理措施培育壯苗,提高植株的抗病性;為減少環境污染,節本增效,優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減少化學農藥的用量,提高黃瓜品質,在使用以蟲治蟲等生物防治方法時,不要使用化學農藥,以免傷害天敵。當病蟲害的發生達到防治指標的時候,科學安全使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使用一些低毒低殘留、安全性高的藥劑,避免重復使用同一種藥劑,容易產生抗藥性,使用時,注意安全間隔期的問題,避免中毒事件的發生。
9.1 農業防治
將黃瓜與其他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減少病害的發生;控制好大棚內溫度,有條件的可以使用水肥一體化,來降低棚內濕度;晴朗的上午9:00左右,將大棚密閉進行悶棚,待溫度上升到45 ℃,可以保持2 h,如果只上升到40 ℃,則要保持3 h以上,可以很好地防控各類病蟲害;及時摘除病蟲害侵染的枝葉和果實,帶出棚外集中銷毀,避免傳染健康植株;清除棚內及大棚周邊的雜草,保持棚內清潔,使環境不利于病蟲害生存,也避免雜草成為病蟲害的中間寄主或是越冬越夏的場所。
9.2 物理防治
大棚通風口及門窗等處使用40~60目的防蟲網,可以形成物理屏障,將害蟲隔離在外,有效控制蚜蟲等害蟲的發生,避免蚜蟲傳播病毒病;可以使用黃色粘蟲板來誘殺蚜蟲、粉虱等害蟲,每667 m2懸掛20~30片,懸掛高度為1.5~1.8 m,注意隨著黃瓜生長進行調節;銀灰色對蚜蟲有驅避作用,使用銀灰色膜可以減少蚜蟲的危害。
9.3 生物防治
麗蚜小蜂可以寄生白粉虱,黃瓜定植7 d后開始釋放麗蚜小蜂,待白粉虱密度大后防治效果不好,將蜂卡放置在植株中上部,放2 000~4 000頭/667 m2,共釋放1~2次。傍晚溫度低、光線暗的時候釋放饑餓2 d的七星瓢蟲成蟲,以利于提高瓢蟲的捕食效果,釋放七星瓢蟲200~250頭/667 m2,1頭七星瓢蟲成蟲可以防治200頭蚜蟲,成蟲還可以產卵,卵孵化后,幼蟲也可以取食蚜蟲,提高防控效果。
防治霜霉病可以使用3 %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330~440 g/667 m2進行噴霧;防治白粉病可以使用1 %多抗霉素水劑750~1 000 g/667 m2進行噴霧;防治美洲斑潛蠅可以使用25%乙基多殺菌素水分散粒劑11~14 g/667 m2進行噴霧;防治白粉虱可以使用0.5%藜蘆根莖提取物可溶液劑70~80 mL/667 m2或200萬CFU/mL耳霉菌懸浮劑150~230 mL/667 m2或0.5%苦皮藤提取物煙劑350~400 g/667 m2點燃放煙。防治薊馬可以使用,80億孢子/ml的金龜子綠僵菌(球孢白僵菌)60~90 ml/667 m2,或1%的苦參堿50 ml/667 m2噴霧防治。
還可在大棚內放置糖醋液,減少蟲害發生。糖醋液配制比例為按糖:醋:水:酒=3 : 4 : 2 : 1的比例,用木棒攪拌均勻后,裝入小塑料盆或其他敞口的容器中。容器以紅色或黃色為好,橙色、藍色次之。經常查看誘蟲的情況,撈出容器內的蟲體,藥液不足時隨時添加。4月中旬至7月下旬為防治的關鍵時期,可防治金龜子與蛾類等害蟲。
9.4 化學防治
使用化學藥劑優先選擇低毒,低殘留藥劑,同時注意交替用藥,避免耐藥性增強。在黃瓜開花期、結果期及采收期,盡量避免使用化學農藥。
可以使用33.5%喹啉銅懸浮劑60~80 g/667 m2或80%乙鋁·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20~175 g/667 m2噴霧防治霜霉病;可以使用30%苯菌酮·乙嘧酚懸浮劑40~60 mL/667 m2噴霧防治白粉病;可以使用40%嘧霉·啶酰菌懸浮劑117~133 mL/667 m2或65%啶酰·異菌脲水分散粒劑21~24 g/667 m2或25%啶酰·咯菌腈懸浮劑60~80 mL/667 m2噴霧防治灰霉病;可以使用722 g/L霜霉威鹽酸鹽水劑疫病5~8 mL/m2進行苗床澆灌防治疫病;可以使用30%氟啶蟲酰胺·噻蟲啉懸浮劑20~30 mL/667 m2噴霧防治蚜蟲;可以使用20%噠螨·異丙威煙劑160~240 g/667 m2點燃放煙或30%呋蟲胺·氟啶蟲酰胺懸浮劑20~30 mL/667 m2進行噴霧防治白粉虱;可以使用60%噻蟲·滅蠅胺水分散粒劑20~26 g/667 m2或33%阿維·滅蠅胺懸浮劑18~22 mL/667 m2噴霧防治美洲斑潛蠅。
10 適時采收
黃瓜早春進行大棚種植目的是早熟,盡早上市,黃瓜銷售價格高,能夠提高經濟效益。雌花開放以后7~10 d即可采收。采收的標準,長度10~25 cm,粗細2~3 cm。早期瓜克重100 g左右就可以采收,中期,也就是結瓜盛期,瓜克重達到200 g左右就可以采收,到后期植株逐漸衰老,黃瓜150 g
左右的時候采收。在結果盛期,1~2 d即可采收1次,最好在清晨進行采收,更加利于黃瓜生長,優先選擇表皮比較鮮嫩,瓜條直、順,未明顯形成種子的黃瓜進行采收。
參考文獻
[1] 任衛華,于子淇.“四位一體”日光溫室蔬菜大棚早春茬黃瓜栽培技術[J].中國果菜,2020,40(08):98-101.
[2] 努爾孜帕.溫室大棚早春茬黃瓜高產栽培技術[J].農村科技,2015(11):45-46.
[3] 李宗志.大棚黃瓜早春茬種植栽培技術[J].無線互聯科技,2015(01):111.
[4] 劉永民,侯志強,張長青.早春塑料大棚黃瓜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種子科技,2021,39(20):61-62.
[5] 李娟,郭風霞.大棚早春黃瓜無公害栽培技術[J].西北園藝(綜合),2020(05):14-15.
[6] 陳俊杰,殷汝松,韓俊霞.早春大棚黃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中國瓜菜,2018,31(0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