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刺嫩芽是備受群眾喜愛的山野菜,目前吉林、黑龍江等省份的野生刺嫩芽資源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野生刺嫩芽的莖稈數量有限,同時價格一直處于高位,使得反季節生產各方面成本有所增加,此種情況,必然會使刺嫩芽產業岌岌可危,本文對刺嫩芽產業現狀進行分析,探索了刺嫩芽露地栽培和溫室反季節高效益栽培產業發展的新途徑,分析了刺嫩芽的經濟效益,為今后刺嫩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刺嫩芽;產業現狀;人工栽培模式
刺嫩芽(Aralia elata(Miq.)Seem.),別名刺龍芽、刺老芽、龍芽愡木、遼東愡木、鵲不踏等,是五加科楤木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這種植物的嫩芽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深受人們喜歡。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地區,西北地區也有零星分布,日本、朝鮮、韓國及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少量分布,散生于溝谷、陽坡或半陰的雜木林、闊葉林、灌木林、混交林、次生林中以及林緣或溝邊等處[1]。刺嫩芽長期在自然環境中變異和分化,洐生出許多品種,康捷等人根據刺嫩芽的植物學特征將刺嫩芽分為火刺嫩芽和綿刺嫩芽兩大類,其中火刺嫩芽表皮粗糙,芽苞瘦小,嫩芽口感差且產量較低,休眠期長且出芽滿,密刺環生,人工栽培和采摘不便;綿刺嫩芽表皮較光滑,芽苞豐滿且大,嫩芽口感好且產量高,休眠期較短且出芽快,刺稀少,是人工栽培的理想品種[2]。
1 刺嫩芽產業發展現狀
由于刺嫩芽獨特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除根、莖、葉、花、果實中含有木質素、黃酮、多糖、生物堿、揮發油等成分外,其根皮中總皂苷含量是人參根總皂苷的3倍左右,具有“補氣安神,強精滋腎,祛風活血”的功效,用于治療神經衰弱、陽虛氣弱、腎氣不足、脾陽虛衰之水濕停滯、消渴、跌打損傷等癥[3-5]。多年來,刺嫩芽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有“山菜之王” 之稱[6,7]。目前隨著反季節價格逐年升高,山區農戶開始上山割取刺嫩芽莖稈,于設施內進行扦插生芽出售,但是用于這方面的莖稈一般都是從距離頂端50 cm處割下,嚴重影響下一年植株全株的生長發育,會導致無頭的樹干逐漸枯死。還有更為嚴重的是一些制藥廠家為制作刺五加類藥劑,大量收購刺嫩芽樹皮,進而導致當地許多村民進山扒樹皮,給刺嫩芽野生資源帶來了毀滅性的后果,長此以往,勢必會導致這項產業的惡性循環[8-10]。為促使這項產業逐步轉向良性循環,需科學合理地進行開發利用,最終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鏈[11]。
2 刺嫩芽人工栽培模式的開發
刺嫩芽人工栽培主要包括露地栽植和設施反季節生產,露地栽植其目的一是培育成林后每年春季可進行露天自然采摘嫩芽銷售,二是可以為溫室反季生產提供莖稈來源[10]。
2.1 刺嫩芽露地栽植成林
露地栽植可分為林地栽植、荒地栽植、山坡地栽植和耕地栽植[12-15]。其中落葉林冠下栽培刺嫩芽是一種“林-菜”型復合經營產業模式,在林下栽培刺嫩芽可以減少施肥和農藥噴灑次數,一是有利于降低刺嫩芽栽植成本,二是可以保證刺嫩芽的綠色品質要求,同時林地土壤肥力狀況能夠得以改善,進而促進林木生長,并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16-19]。荒地包括林緣地、山坡撂荒地以及林子砍伐后沒有及時補栽地等,這種類型地塊基本沒有收益,在這些地塊上栽植刺嫩芽,可以建造出刺嫩芽林,為反季節生產提供莖稈資源,是創造效益的有效途徑之一[20-22]。山坡地水土流失相當嚴重,而通過栽植刺嫩芽,這一狀況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利用。在耕地上進行栽培時,主要使用根莖扦插成林,不需要木質化苗木,從而節省了育苗環節,降低了種植成本和時間。此外,相較于貧瘠的荒坡地,耕地的土壤更為肥沃,加之合理的栽培密度、人為的水肥等科學管理措施,長出的刺嫩芽枝條要遠比山上的粗壯、充實,頂芽和側芽可完全利用,不浪費莖稈資源[23-25]。
2.2 刺嫩芽設施反季節栽培
2.2.1 設施類型
在北方寒冷地區,日光溫室以生產蔬菜為主,生產時間在春節之后,氣溫逐漸升高,利于蔬菜生長。春節前的低溫時段日光溫室基本閑置,正好在元旦或春節前生產刺嫩芽,利用刺嫩芽的耐低溫性,塑料大棚與溫室相比保溫較差,可以在春節后進行生產[26-29]。
2.2.2 栽培方式
目前刺嫩芽設施反季栽培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基質培,一種是水培。刺嫩芽反季生產主要利用的是莖稈中的養分,基質的利用主要起到支撐的作用,但目前針對基質材料有過許多試驗,如草炭、石棉、蛭石、珍珠巖、木屑、沙等,各種基質在使用過程中主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基質材料的保水性、保溫性、扦插是否省力、是否帶菌、成本問題等[31]。
水培是比較傳統的方法,最初,人們只是用大缸或盆裝上水,然后將莖稈砍下來裝到大缸里發出嫩芽,而后發展到溫室里面做水槽生產[32,33]。水槽的制作有許多種,有用磚和水泥砌成的,有用木板制作的,也有在地面挖掘的,其中地面挖槽是最經濟的,一般情況下以單一生產頂芽為主,尤其是在莖稈不夠粗壯、側芽不豐滿的情況下,只能采用這種方法[34]。
3 刺嫩芽人工栽培模式效益分析
3.1 市場分析
目前的刺嫩芽銷售市場仍以食用為主,藥用次之,鮮食刺嫩芽因上市季節不同可分為春季應季刺嫩芽和反季節刺嫩芽。以吉林省東部地區為例,春季露地應季刺嫩芽上市時間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前期產量低,價格較高,可達40~50元/kg,后期價格會隨著產量增加迅速下降至30元/kg左右,近幾年最低價格也能保持在20元/kg左右。反季節溫室刺嫩芽上市時間可分為元旦、春節和清明三個時間段,元旦附近上市價格為60~80元/kg,隨著春節的臨近,價格上漲,可達100元/kg左右,清明節前后回落至60元/kg左右。露地栽植除春季采摘鮮菜外,還可以在秋季為反季節生產進行莖稈銷售,近幾年隨著反季節效益的升高,生產面積逐年擴大,莖稈呈現供不應求的市場趨勢,銷售異?;鸨?,市場價格保持在0.5~0.8元/根[24,35,36]。
3.2 效益分析
刺嫩芽為多年生木本植物,只需要第1年栽植苗木,以后年年自然生長,逐漸培育成林。生產成本主要為苗木培育或購買費用,按栽植700株/667m2計算,第1年需投入種苗費用為200元/667m2左右,其他每年的管理費用也較蔬菜和糧食作物少,所以一年栽植,多年受益[37]。
3.2.1 露地栽植的經濟效益
栽植前兩年植株處于成長階段,效益比較低,第3年以后開始有效益,春季每667 m2可以采摘鮮菜50 kg左右,按照對低價20元/kg計算,產值1000元;頂芽摘除后,第一側芽和第二側芽可依次抽生,每667 m2可采收第1、第2側芽50 kg左右,按照8元/kg計算,產值400元,與頂芽合在一起,產值為1 400元。達到豐產期的刺嫩芽林每667 m2采收莖稈1400根左右,按照0.5元/根計算,產值700元左右,與頂芽合計約2 100元[38]。
3.2.2 水生反季節栽培效益
利用日光溫室進行水生反季節栽培,日光溫室屬于固定農業基礎設施,不計成本。頂芽生產為主,設施內刺嫩芽莖稈擺放密度600根/㎡,可生產芽菜10~12 kg/㎡,按市場最低價60元/kg計算,每平方米產值為600~720元[39,40]。
4 結語
人工栽培刺嫩芽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社會需求量逐年增大。但由于連年不規范采集,造成野生資源破壞,產量逐年下降,已滿足不了市場需要,所以發展刺嫩芽人工生產是當務之急。刺嫩芽生長速度較快,種植成本投入較低,種植技術簡單,市場需求量穩定,風險較低,人工種植刺嫩芽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張芷瑞.遼東楤木反季節栽培技術 [J].吉林林業科技,2022, 51 (04): 47-48.
[2] 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刺嫩芽高效栽培實用技術[M].1.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63.
[3] 劉靜頤,鄒文奇,任晶,王雅鑫,劉佳兵,盛瑜,孫海明.龍牙楤木多糖提取工藝優化及體外抗氧化活性[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25(03):323-332.
[4] 王競晗,劉冰雁.龍牙楤木繁育技術與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農業與技術,2023,43(17):34-37.
[5] 唐美欣,段澤佳,郭云,張野,李焦桐,趙恒田,唐中華.不同采收期遼東楤木葉的功能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J].植物研究,2024,4(15)1-13.
[6] 何大洪,曾玲暉,陳鵬.遼東楤木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2023,52(05):616-626.
[7] 王文婷.山野菜之王刺嫩芽的營養價值[J].食品安全導刊,2019,(35):29.
[8] 梁金花,劉美善,江萍.長白山區山野菜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和保護與利用對策[J].吉林林業科技,2013,42(01):42-44.
[9] 隋偉.東北地區山野菜資源的利用及保護分析[J].河南農業,2016,(11):151.
[10] 魏川耀,于錫宏,蔣欣梅.東北地區山野菜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的思考[J].中國林副特產,2017,(02):76-77+80.
[11] 李曉飛,宮敬輝.淺析遼東山區刺嫩芽開發與保護策略[J].防護林科技,2013,(07):87+110.
[12] 楊成超,彭彥輝,龐忠義,梁立巍,李曉鵬.楊樹人工林下遼東楤木高效栽培模式[J].林業科技通訊,2024,(03):79-82.
[13] 安靜.林間套種刺嫩芽栽培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22,(03):43-44.
[14] 劉振盼,王學文,張悅,郝家臣,王克瀚,尤文忠.遼東楤木林下人工栽培技術[J].遼寧林業科技,2021,(03):73-74.
[15] 于蘭忱.刺嫩芽林下直播建園技術推廣[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08):224.
[16] 曲洪鋒.落葉松林冠下刺嫩芽的育苗要點與技術實施[J].農業災害研究,2022,12(07):19-21.
[17] 馮海利.食用刺嫩芽林下栽植技術[J].防護林科技,2020,(07):84-85.
[18] 李晶晶. 林下刺嫩芽人工栽培技術探討 [J].種子科技, 2020, 38 (11): 81-82.
[19] 畢金忠. 淺談清原縣林冠下刺嫩芽培育技術 [J].新農業, 2020, (09): 38-39.
[20] 吳慶興.對小興安嶺北坡野生坡經濟植物刺老芽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的探討[J].林業勘查設計,2016,(03):90-91.
[21] 李鐵成.北方地區刺嫩芽仿野生栽培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03):220-221.
[22] 李薪.刺嫩芽人工種植技術[J].新農業,2018,(24):37.
[23] 李志軍,賈俊英,孫德智,李旭新,包金花,楊恒山.藥食同源植物遼東楤木穩產高質栽培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0,23(08):40- 43.
[24] 徐連春.北方刺嫩芽人工栽培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2,25(08):99-101.
[25] 杜云峰,趙曉權,薛紅光,馬志富,李曉光.刺嫩芽苗木栽植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0,(14):69.
[26] 胡明霞.溫室刺嫩芽的人工栽培技術[J].河北農業,2022,(06):78-79.
[27] 翟金鳳.刺嫩芽設施栽培技術要點[J].種子科技,2021,39(09):58-59.
[28] 謝永剛.刺嫩芽(遼東楤木)溫室反季節生產新技術[J].北方園藝,2017,(13):204-205.
[29] 郭雪.溫室刺嫩芽人工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6,(03):10.
[30] 胡穎.刺龍芽豐產栽培及反季節生產技術[J].吉林農業,2016,(11):109.
[31] 楊振宇.刺嫩芽反季節栽培技術要點分析[J].河北農業,2022,(05):80-81.
[32] 張芷瑞.遼東楤木反季節栽培技術[J].吉林林業科技,2022,51(04):47-48.
[33] 畢春彥,姜忠君.刺嫩芽反季栽培技術[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8,(05):169.
[34] 胡明霞.溫室刺嫩芽的人工栽培技術[J].河北農業,2022,(06):78-79.
[35] 馬維維.領“鮮”刺嫩芽 俏賣大市場[N].經濟日報,2022-05-07(009)
[36] 蔣影.西豐縣刺嫩芽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J].現代農業,2020,(05):33.
[37] 魏川耀,于錫宏,蔣欣梅.東北地區山野菜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的思考[J].中國林副特產,2017,(02):76-77+80.
[38] 劉在民,董然,蔣欣梅,于錫宏,王巍.樹芽類山野菜的資源研究與繁殖利用[J].湖北農業科學,2015,54(14): 3423-3426, 3477.
[39] 范玉明,李金霞,劉淑華,藏丹丹,周忠平,趙恒田.我國山野菜資源研究的主要科技成就及展望[J].中國林副特產,2023,(04):59-61.
[40] 馬春放.撫順地區刺龍牙反季節栽培技術與效益分析 [J].遼寧林業科技, 2019, (02): 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