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形成路徑及影響因素研究

2024-12-01 00:00:00馬瑛賈榕榕郭榮慧
林業經濟 2024年8期

摘要:露營旅游作為一種新興旅游休閑形式,在蓬勃發展的同時給露營地環境留下許多消費痕跡,探究露營旅游者實施親環境行為的影響因素對保護露營地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將計劃行為理論(TPB)和價值—信念—規范(VBN)模型相結合,基于對太原市及周邊露營旅游者的376份調研數據,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和中介效應模型進行實證研究,探究各因素對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1)環境態度、個人規范和行為意愿正向影響露營旅游者的親環境行為,回歸系數分別為0.1161、0.1397和0.2128,說明旅游者正向積極的環境態度和道德觀念以及強烈的行為意愿能夠促進旅游者實施親環境行為。(2)行為意愿在環境態度、個人規范對露營旅游者的親環境行為路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效應占比分別為39.47%和38.02%,說明環境態度和個人規范可通過行為意愿這一中介變量來影響旅游者親環境行為。(3)露營環境質量和露營環境解釋對露營者的親環境行為有正向作用,回歸系數分別為0.1021和0.1143,說明良好的環境質量和規范的管理措施等外部舉措能促使旅游者更積極地實施親環境行為。文章創新性地將計劃行為理論、VBN理論和情境理論相結合,從內部和外部兩個層面構建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分析框架,探究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形成路徑和影響因素,豐富了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研究視角。文章提出政策啟示:開展環境教育活動,提升旅游者的生態認知和道德責任感;提高露營地設施質量和服務水平,提升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責任感和參與感。

關鍵詞: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形成路徑

中圖分類號:G895; F59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338X(2024)8-084-13

基金項目:山西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青年項目“內外認同視角下主題樂園演職人員工作投入影響因素研究”(2022W193)。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path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camping tourists

MAYing1, JIA Rongrong2, GUO Ronghui1

(1. College of Cultural Creativity and Tourism, Yunche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Yuncheng 044000; 2. College of Tourism and Service Management,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Abstract:Camping tourism, as an emerging form of tourism and leisure, has left many consumption traces on the camping environment while flourishing. Explor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mping tourists implementing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amping sites. Based on 376 survey data of camping tourists in Taiyua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this paper combin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with the Value-Belief-Norm(VBN)Model, using 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nd mediation effect model for empirical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camping touris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1)Environmental attitudes, personal norm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camping tourists’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with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of 0.1161, 0.1397 and 0.2128,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ourists’ positive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moral concepts and strong behavioral intentions could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2)Behavioral intention played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path of camping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personal norms, the effects accounted for 39.47% and 38.02%,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personal norms could influence tourists’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through the mediating variable of behavioral intention.(3)The camping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camping environment explanation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campers’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with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of 0.1021 and 0.1143,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good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measures could encourage tourists to actively implement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This paper innovatively combined TPB theory, VBN theory and situational theory to construct an analysis framework for the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camping tourists from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perspectives, exploring the formation path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camping tourists, and enriched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camping tourists. This paper proposed to carry ou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enhance tourists’ ecological awareness and moral responsibilit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ervice level of camping facilities and enhanc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participation of camping tourists in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Keywords:camping tourists;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formation path

1引言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方式和旅游傾向也在逐步轉變,旅游者在注重“眼睛”的觀賞性同時,更加追求“多感官”的體驗式消費,碎片化、精致化、體驗式出游方式蓬勃興起。隨著自駕車保有量逐年攀升以及城市生活壓力的加大,人們喜歡休閑度假時走向郊外、追求純粹的自然療愈,因此以本地游、周邊游形式開展的露營旅游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露營旅游休閑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促進露營旅游休閑健康有序發展提出指導意見。“露營”一詞最早被用來指代祖先們在遷徙、游牧、狩獵等活動中搭建的臨時性庇護所,如今已逐漸發展成當代人逃離城市生活、親近大自然而進行的休閑游憩、旅游形式(Rantala et al., 2019)。作為休閑消費的典型形式,它代表人們短暫逃離繁忙的都市生活、對親近自然的向往和需求;此外,它也反映了人們對自由、精細化、品質化、高質量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楊占東等,2024)。

據天眼查數據統計,到2023年上半年,國內有露營相關企業超過12.1萬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達到3.3萬余家,新增注冊企業增速高達39.6%。2022年中國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已達到1134.7億元,同比增長51.8%①。露營旅游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生態困擾,露營地的環境問題日益凸顯,不文明露營的旅游行為頻頻發生。在對周邊露營旅游調研過程中發現,很多游客都是隨機選擇一塊平整的草地作為露營場所,而這些地方大多未配備垃圾桶等基礎設施,因此產生的垃圾大多被隨意丟棄在草地上。在此背景下,亟需探究露營旅游者的親環境行為,以進一步規范露營旅游市場,促進生態環境保護。

作為典型的旅游者在場行為,親環境行為逐漸成為旅游者行為研究中的熱點話題。學術界對于親環境行為(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國外對其研究領域較為寬泛,主要集中在環境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Markle, 2013)。對于親環境行為概念的界定,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但都表達了個體行為對環境產生的正向作用。Kollmuss等(2002)將親環境行為定義為個體通過主動或積極的行為而為促進環境保護所做的努力;Steg等(2009)認為,每個個體都應該為環境遭到的破壞負責,應通過各種措施做好有益于環境保護的事情。系統梳理親環境行為在旅游領域的相關文獻發現,研究主要聚焦于親環境行為的分類(Abrahamse et al., 2007;Steg et al., 2009)、影響因素(Larson et al., 2015;張紅肖,2017;Mertens et al., 2019;高楊,2021)、旅游者親環境行為(李秋成等,2014;邵立娟,2014)及旅游企業的親環境行為(王凱等,2012;章新月,2021)等。基于露營情境,結合相關研究,本文將親環境行為界定為:露營旅游者在露營活動中,基于個人價值觀、道德感而實施的環境友好行為,以達到減少環境消極影響、主動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目的。

本文從社會心理學視角出發,采用跨學科的綜合研究方法,基于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和價值—信念—規范(Value-Belief-Norm, VBN)模型,構建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理論分析框架,從內部和外部兩個層面出發,探究影響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因素,并通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其進行實證檢驗,以進一步厘清內外部多種因素對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深層作用路徑,以期為露營旅游者環境保護行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有效彌補前人在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研究方面的欠缺和不足。

本文的邊際學術貢獻:第一,將計劃行為理論和VBN模型相結合,從內部層面構建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形成路徑模型,對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影響因素進行深層探究,豐富了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研究視角。第二,結合露營實際情況,將外部露營情境劃分為露營環境質量和露營環境解釋兩個維度,探究外部因素對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影響機制,并進行實證研究,擴展了親環境行為的研究維度。第三,從現實角度而言,露營者的親環境行為不僅僅是個體行為,還是露營旅游者行為習慣、價值觀、環保意識、道德品質等方面的反映,對露營地環境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因此,探究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影響因素,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對保護露營地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文獻回顧與評述

Ajzen(1991)研究發現,人們的某些行為會受到這一具體行為實施的難易程度的限制,因此在理性行為理論的基礎上增加了“感知行為控制”這一變量,提出了計劃行為理論。計劃行為理論認為,行為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影響行為意愿,從而產生實際行為。其中,行為態度是指個體對執行某一行為的偏好和評價;主觀規范是對個體感知到的自己執行某一行為受到身邊有影響力的個人(重要他人)或團體的壓力和期望;知覺行為控制是個體感受到對執行某種行為的掌控能力,即個人對執行某種行為感知到的難易程度(Ajzen, 1991);行為意愿是個體對執行某一行為愿意付出的時間、精力、努力等,是影響行為產生與否的最直接因素。計劃行為理論在旅游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主要聚焦于旅游者旅游目的地選擇(Bianchi et al., 2017;厲新建等,2021)、旅游企業經營管理(呂寧等,2021)、旅游產品類型選擇(郭倩倩等,2013;Quintal et al., 2015)等方面。隨著研究范圍的擴大,部分學者運用計劃行為理論研究旅游情景下旅游者的環境保護行為,分析旅游者實施親環境行為的影響因素和過程機制,為有效增強旅游者的環保意識、規范文明旅游行為奠定理論基礎(Goh et al., 2017;郭清卉等,2019)。

價值—信念—規范模型是在規范激活模型的基礎上提出的,關注個人價值取向的作用,將價值取向/價值觀以及新環境范式以因果鏈的方式融入規范激活理論中,作為結果意識、責任歸屬與個體規范關系的前置條件。因此,該模型可以用價值、新環境范式、后果意識、個人規范和責任歸屬五個變量來闡釋,各變量通過環環相扣的鏈條形成邏輯因果鏈,用以解釋個體行為的發生(Stern et al., 1993)。該理論近年來在旅游學研究中逐步受到重視,相關學者借此理論探究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影響因素,包括環境信念(Wang et al., 2019;張修齊等,2021)、生態價值(李平,2019)、環境態度(黃煒等,2016)、旅游地意象(潘麗麗等,2018)等。

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露營旅游由于距離較近、空間開闊、風景秀美、方便靈活、體驗參與感強等優勢愈發盛行。露營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大量食物、飲用水、一次性用品等消耗,而露營旅游者某些不文明行為會對露營地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和破壞。與劉文民(2017)的研究對象一致,本文所研究的露營旅游者是指離開人口密集區域,到達空曠、人類活動較少的自然區域,利用睡袋、帳篷、汽車等設施設備開展露宿活動,并體驗和參與露營地內其他休憩、娛樂活動的旅游者。露營者對實施親環境行為的認知、態度、意愿如何,在露營過程中是否能夠踐行環保理念、實施親環境行為,以及影響親環境行為的要素是什么都值得進一步探究。本文將計劃行為理論、價值—信念—規范模型和情境理論相結合,嘗試從內部和外部兩個層面系統研究露營情境下,行為態度、個人規范、行為意愿以及露營情境等因素對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作用路徑和影響程度。

3理論分析框架與研究假設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究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形成路徑,從內在動力和外在驅動兩方面分析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影響因素,據此提出研究假設,并構建理論分析框架。

3.1露營旅游者的行為態度、個人規范與親環境行為

根據計劃行為理論,人的行為態度影響行為意愿,進而影響行為的產生。相關學者進一步將計劃行為理論運用于旅游領域,研究該理論與旅游行為、環境行為之間的聯系(厲新建等,2021)。梳理現有研究發現,環境態度是影響旅游者親環境行為最核心的前因變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預測個體的親環境行為,影響個體的行為決策(Ajzen, 1991)。Brown等(2010)、Miller等(2015)、黃煒等(2016)、劉佳等(2020)都驗證了旅游者的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之間的正向關系,認為環境態度是影響個體環境行為最直接和關鍵的因素。

VBN模型同樣在探究影響個體行為因素的研究中應用廣泛,更多強調個體價值觀、個人規范對其行為意愿和行為產生的促進作用(肖悅等,2023)。個人規范是個體實施特定行為時感受到的道德責任和道德義務標準,是個體在家庭、社會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個體責任意識和價值觀的內化(Schwartz, 1973),依附于自身體驗和自我概念而存在(Cordano et al., 2015)。個人規范是一種強內在的道德約束標準,因此,大部分個體行為會遵循自身道德準則和規范,遵從內化態度與內心選擇(Stern et al., 1993;郭清卉, 2020)。旅游者的個人規范包括自身的環境責任和對生態保護的重視程度,親環境行為則是體現旅游者環境價值觀、踐行環境責任的外化體現(張婕等,2024)。據此,提出假設H1和H2。

H1:環境態度正向影響露營旅游者的親環境行為。

H2:個人規范正向影響露營旅游者的親環境行為。

3.2行為意愿的中介作用

親環境行為意愿是指個體對實施環境友好行為的心理傾向,也是主觀上對實施親環境行為的概率及可能性預計。根據計劃行為理論,行為意愿是個體行為的直接前因,行為意愿越強烈,實施該行為的可能性越高(Ajzen, 1991);行為態度則對行為意愿具有重要作用,行為實施的概率受個體評價與傾向影響。在親環境行為中,若個體對親環境行為具有正向評價,擁有積極態度,則實施親環境行為的意愿越強、概率越高(潘麗麗等,2018)。此外,當個體認為親環境行為的實施與其環境價值觀和內在規范一致時,實施親環境行為的意愿越強、概率越高(張婕等,2024)。本文將計劃行為理論和價值—信念—規范模型兩種分析理論充分結合,發現行為意愿變量影響行為態度—親環境行為和個人規范—親環境行為路徑,露營旅游者的行為意愿在親環境行為的影響機制之中發揮中介作用。現有研究也對這一假設進行支撐,金岳(2021)在農戶環境行為的研究中驗證了行為意愿在個人規范和環境保護行為間的中介作用;韓成英(2016)發現,農戶行為態度對環保行為的影響能夠通過行為意愿來傳達,從而構成“個體認知—行為意愿—參與行為”的邏輯關系。基于此,為檢驗行為意愿這一個變量是否能在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影響機制中發揮中介作用,提出假設H3、H3a和H3b。

H3:行為意愿正向影響露營旅游者的親環境行為。

H3a:行為意愿在環境態度對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影響路徑中起中介作用;

H3b:行為意愿在個人規范對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影響路徑中起中介作用。

3.3露營情境與露營旅游者的親環境行為

情境因素作為在特定時空條件下存在的各種有形或無形的外部因素,對個體行為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在環境行為學領域,學者們常使用情境理論研究個體環境行為。Guagnano等(1995)認為,在探究旅游者行為的變化規律時,不僅要考慮個體因素,還要考慮外部情景也會刺激旅游者行為發生改變。因此,外部露營情境因素對于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同樣具有顯著影響。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學者們對情境維度作出了不同劃分。本文從露營情境出發,探討可能對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產生影響的外部因素,將露營情境劃分為露營環境質量和環境解釋兩個維度,用以分析環境因素在露營者親環境行為影響路徑中發揮的直接作用。環境質量是具體情境中環境要素的集合,體現了人類對所處環境的整體感知以及評價(Liu et al., 2019)。劉如菲(2010)研究發現,相對于環境質量差的旅游目的地來說,游客更喜歡欣賞和保護環境友好的旅游目的地;余曉婷等(2015)研究認為,良好的環境與風景可以促使人們對環境保護產生積極的態度,從而進一步激發個體的環境責任行為。環境解釋是指旅游地管理者為提高旅游者親環境行為參與率(Wang et al., 2019)而采取的諸如設置管理標志、勸導性標志等措施。Kalantari等(2007)認為,制定環境相關的法律法規可以有效改變個體消極的環境態度,規范個體行為,避免產生環境破壞行為;Imran等(2014)研究認為,景區的管理制度和法律規范是直接影響個體參與環境責任行為的因素。據此,提出假設H4。

H4:露營情境正向影響露營旅游者的親環境行為。

H4a:露營環境質量正向影響露營旅游者的親環境行為;

H4b:露營環境解釋正向影響露營旅游者的親環境行為。

根據上述分析,構建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形成路徑的理論模型,如圖1所示。

4數據來源、變量選取與模型構建

本部分首先介紹研究案例地概況和數據來源,然后對選取變量進行說明,最后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和中介效應模型。

4.1數據來源

本文主要以太原市及周邊各大露營基地、河灘、公園等露營旅游者集散地為調研地,太原周邊有汾河二庫露營地、小西溝藝術營地、稻田公園、翊墅森林營地、晉陽湖公園露營區等多種類型的特色露營地,登山、漂流、吊橋、草坪、林海、燒烤、釣魚……各種活動應有盡有,是山西及周邊省市露營旅游愛好者的理想之地。為保證研究數據來源的多樣性和客觀性,分別選取山地、湖泊、森林、藝術體驗等不同類型的露營地進行調研。

本次調研主要以具有露營體驗的旅游者為研究對象,采取線上問卷和線下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線上問卷采取隨機擴散的形式進行,線下調查主要集中于汾河二庫、稻田公園、晉陽湖公園露營地、森林營地、小西溝藝術營地五個露營聚集區,采取便利性隨機抽樣進行問卷發放,每個露營地最少收回60份問卷。選取露營流量較大的2023年5~9月進行調研工作,累計收集問卷384份,有效問卷376份,問卷有效率為97.92%。

樣本基本特征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在收集到的376份有效樣本中,女性和男性被調查者占比分別為39.10%和60.90%;18~30歲和31~40歲之間的年齡群體占比分別為41.75%和31.65%;在受教育水平方面,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群占比為64.89%;企業員工和政府單位/事業單位員工占比分別為49.24%和19.54%,表明在露營旅游者群體中,整體學歷水平較高,工作較為穩定。以上基本信息體現了露營旅游行為在中青年群體中更受青睞,他們更易接受新鮮事物,崇尚自由、輕松、自主的旅游方式,且具備自主出游、獨立選擇與判斷的能力。

為對收集到的問卷數據信度和效度進行科學驗證,本文利用SPSS 26.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各個變量的Cronbach’α系數均大于0.8500,說明問卷各測量量表內部一致性較高;各測量問項的標準化因子載荷系數均大于0.5000,平均方差萃取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AVE)均大于0.5000,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CR)均高于0.8000,說明問卷各量表的判別效度較好。此外,模型整體的KMO值為0.9371,四個變量的KMO值都大于0.8000,且P值都小于0.0010,說明問卷數據結構效度較好。

4.2變量選擇

根據研究設計,分別對本文涉及的自變量、因變量、中介變量、控制變量進行解釋。

自變量:有5個,分別為環境態度、個人規范、行為意愿、露營環境質量和露營環境解釋。關于變量的測量,對環境態度的測量在借鑒金岳(2021)整理的關于Ajzen、Perugini等的研究基礎上,結合露營情境進行調整,最終得到4個題項;對個人規范變量的測量主要整理歸納了郭清卉等(2019)、段湘輝(2022)等設計的量表,提取公認性題項,最終確定5個題項;對行為意愿的測量主要結合本文研究內容,參考Brown等(2010)、Miller等(2015)的研究結果,設計了4個題項;對露營情境的測量主要根據情境理論的相關論述,參考Belk(1975)、孫浩(2016)、吉子晉(2021)等的研究,結合旅游情境,從露營環境質量和環境解釋兩個維度對露營情境進行測量,共設計7個題項。

因變量:親環境行為。結合露營情境,從旅游者自身行為、教育行為、規勸行為三個維度總結提煉了8個題項。

中介變量:行為意愿。

控制變量:以露營旅游者的年齡、性別、受教育水平為控制變量,探究親環境行為的影響因素。

4.3模型建立

回歸分析作為一種典型的計量經濟學分析方法,是基于樣本數據的分析,探究變量間相互作用關系的方法。在實際的問題研究中,一個變量往往受多個因素的影響,本文自變量有5個,因此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探究變量間的相關程度和影響方向。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如式(1)所示。

5實證結果與分析

本部分對研究模型進行實證檢驗與分析,首先以環境態度、個人規范、行為意愿、環境質量、環境解釋為自變量,親環境行為為因變量進行計量經濟學分析,然后分別以環境態度和個人規范為自變量、親環境行為為因變量、行為意愿為中介變量進行中介效應檢驗。

5.1計量經濟學檢驗

以環境態度、個人規范、行為意愿、環境質量、環境解釋為自變量,親環境行為為因變量進行計量經濟學分析。多元線性回歸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模型公式為:親環境行為=1.2333+0.1161×環境態度+0.1397×個人規范+0.2128×行為意愿+0.1021×環境質量+0.1143×環境解釋,模型R2值為0.4025,意味著環境態度、個人規范、行為意愿、環境質量、環境解釋可以解釋親環境行為40.25%的變化原因。其中,環境態度的回歸系數為0.1161,意味著環境態度會對親環境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假設H1得到驗證。個人規范的回歸系數為0.1397,意味著個人規范會對親環境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假設H2得到驗證。行為意愿的回歸系數為0.2128,意味著行為意愿會對親環境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假設H3得到驗證。環境質量的回歸系數為0.1021,意味著環境質量會對親環境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假設H4a得到驗證。環境解釋的回歸系數為0.1143,意味著環境解釋會對親環境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假設H4b得到驗證。

5.2中介效應檢驗

根據溫忠麟等(2014)研究中介檢驗的三步法,以環境態度為自變量、親環境行為為因變量、行為意愿為中介變量做中介效應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表3中,a和b顯著,c’顯著,且a×b與c’同號,也即行為意愿在環境態度對親環境行為的關系中為部分中介作用,效應占比為39.47%,假設H3a得到驗證。

以個人規范為自變量、親環境行為為因變量、行為意愿為中介變量做中介效應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表4中,a和b顯著,c’顯著,且a×b與c’同號,也即行為意愿在個人規范對親環境行為的關系中為部分中介作用,效應占比為38.02%,假設H3b得到驗證。

6研究結論、討論與政策啟示

本文以376份調查問卷為研究樣本,探究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形成路徑和影響因素。基于實證分析得出研究結論,并對研究結論進行討論,提出政策啟示。

6.1研究結論

露營旅游者作為旅游活動的直接開展者與進行者,其行為對露營旅游目的地生態環境具有直接且持續的影響,因此,為促進旅游地可持續發展,亟需露營旅游者積極參與,提高其保護意識,對其行為進行有效規范。本文將計劃行為理論和價值—信念—規范模型相結合,構建了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影響因素模型,基于太原市376份調查數據,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和中介效應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得出3個結論。

(1)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受個體內部因素影響,環境態度、個人規范和行為意愿正向影響露營旅游者的親環境行為,回歸系數分別為0.1161、0.1397和0.2128。一般而言,露營旅游者的個人道德規范意識越強,對環境保護的態度越積極,行動力越高。

(2)行為意愿在環境態度、個人規范對露營旅游者的親環境行為路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效應占比分別為39.47%和38.02%。在一定程度上,行為意愿能夠促進露營者從行為環境、個人規范到親環境行為的轉化過程。因此,在露營者具有正向的環境道德規范和環境態度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其行為意愿,能夠極大地推動其親環境行為的形成。

(3)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受外部情境影響,露營環境質量和露營環境解釋對露營者的親環境行為有正向作用,回歸系數分別為0.1021和0.1143。良好的露營環境促使旅游者自覺從內心深處產生環保意愿,而旅游地的提示標語、警示標志等措施通過強制手段迫使旅游者通過外部的負向因素積極實施環境保護行為。

6.2討論

本文在現有理論和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創新,主要有兩個創新點。第一,從內外部兩個層面解釋影響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因素。從內部動力而言,通過整合計劃行為理論和VBN模型的研究分析框架,構建了過程鏈相對完整的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形成路徑模型;從外部驅動而言,引入情境理論,從露營環境解釋和露營環境質量兩個維度探究其對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推動作用。第二,基于社會心理學角度,采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將計劃行為理論、VBN理論和情境理論相結合,構建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研究框架,分析露營者親環境行為的影響機制,擴展了現有旅游露營者親環境行為的研究視角。

本文結論與相關研究比較:第一,計劃行為理論和VBN模型對個體親環境行為均具有一定的解釋力,這與陳武強等(2021)、張修齊等(2021)、楊占東等(2023)的研究結論一致,但前人研究更多側重于單一理論的研究與運用。本文將兩者相結合,將環境態度、個人規范、行為意愿、親環境行為等置于同一研究框架內,從個人認知—行為意愿—行為參與構建了邏輯鏈相對完整的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形成路徑,從內部層面探究了影響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深層因素。第二,學者們以往大多從旅游者個人認知因素入手,研究其對個體行為的影響,本文引入情境因素,從內外兩個層面解釋其對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共同作用,具有極強的互補性。外部情境變量影響個體行為決策的選擇,劉如菲(2010)、余曉婷等(2015)在研究過程中證實環境質量優的旅游目的地更能推動旅游者自覺保護環境,踐行環保行為。此外,Kalantani等(2007)、Imran等(2014)研究了外部強制性因素,如政策法規、管理制度等直接迫使旅游者參與環保行為。本文基于露營環境實際,從外部層面將露營情境劃分為露營環境質量和露營環境解釋兩個維度,結果證明環境質量和環境解釋對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有積極影響。

本文對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研究存在的不足:第一,在數據的收集與獲取中,僅考慮了當下的橫截面數據,未考慮時間、季節等變量對于露營旅游者和本文主要變量的影響。今后可以加入縱向數據,以時間為軸進一步探討,使研究內容更為科學和豐富。第二,對外部情境的維度進行分析時,在總結前人研究和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最終選擇了環境解釋和環境質量兩個維度來解釋情境因素在旅游者親環境行為形成過程中的影響路徑和作用。但外部情境涉及因素和變量較多,今后可從其他角度和維度出發,深入探討外部情境對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影響。

6.3政策啟示

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旅游呈現爆發式增長。露營旅游作為廣受中青年群體青睞的新興旅游形式,需要對露營者的行為進行有效引導和規范,以保護旅游地的自然環境,促進長遠發展。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兩點政策啟示。

第一,開展環境教育活動,提升旅游者的生態認知和道德責任感。我國露營旅游尚處于不成熟的發展時期,露營旅游者缺乏專業的環境知識教育。應加大對綠色旅游、環保行為等知識的宣傳教育力度,提升大眾環保知識,使親環境行為逐漸成為他們的“內化”意識,引導旅游者形成文明綠色的環境價值觀和健康的環保道德意識。

第二,提高露營地設施質量和服務水平,提升露營旅游者親環境行為責任感和參與感。露營地通過完善基礎服務設施,提升服務人員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給旅游者營造良好的旅游氛圍。通過良好的生態環境與個體的互動,刺激內在道德對旅游者的約束和引導,扭轉其環保理念,使露營者變成環保者,實現文明旅游、低碳旅游、綠色旅游、可持續發展式的露營旅游。

參考文獻

陳武強,趙敏燕,唐甜甜,等.國家公園社區居民環境責任行為意向的影響機理[J].林業經濟, 2021, 43(3):5-20.

段湘輝.鄉村旅游地居民環境價值觀對環境責任行為的影響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 2022.

高楊.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心理動因影響機制:多維數據檢驗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 2021.

郭倩倩,胡善風,朱紅兵.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鄉村旅游意向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 2013, 27(12) :167-172.

郭清卉.基于社會規范和個人規范的農戶親環境行為研究——以種植戶為例[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20.

郭清卉,李昊,李世平,等.個人規范對農戶親環境行為的影響分析——基于拓展的規范激活理論框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19, 28(5):1176-1184.

韓成英.農戶感知價值對其農業廢棄物資源化行為的影響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 2016.

黃煒,孟霏,徐月明.游客環境態度對其環境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以世界自然遺產地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區為例[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 37(5):101-108.

吉子晉.旅游者環境責任行為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修正的價值信念規范理論[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 2021.

金岳.農戶親環境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TPB和NAM整合模型[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 2021.

李平.基于VBN理論與期望理論的老年旅游者環保意識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2019.

李秋成,周玲強.社會資本對旅游者環境友好行為意愿的影響[J].旅游學刊, 2014, 29(9):73-82.

厲新建,李兆睿,宋昌耀,等.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虛擬旅游行為影響機制研究[J].旅游學刊, 2021, 36(8):15-26.

劉佳,王煥真.旅游者環境責任行為驅動機制研究——基于我國海濱風景區的案例分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 2020, 39(6):84-90, 97.

劉如菲.游客環境行為分析及其對可持續旅游選擇性營銷的啟示——以九寨溝為例[J].人文地理, 2010(6):114-119.

劉文民.長沙市露營旅游者動機與滿意度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2017.

呂寧,韓霄,趙亞茹.旅游中小企業經營者創新行為的影響機制——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扎根研究[J].旅游學刊, 2021, 36(3): 57-69.

潘麗麗,王曉宇.基于主觀心理視角的游客環境行為意愿影響因素研究——以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為例[J].地理科學, 2018, 38(8):9:1338-1345.

邵立娟.旅游者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關系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 2014.

孫浩.基于情境感知的移動導航應用體驗設計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 2016.

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J].心理科學進展, 2014, 22(5):731-745.

王凱,黎夢娜,葛全勝.遺產旅游地酒店企業環境行為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2, 22(6):33-39.

肖悅,劉金廣.文化價值觀對湖泊旅游者親環境行為的影響機制:以西湖風景區為例[J].濕地科學, 2023, 21(1):16-27.

楊占東,董耀華,趙晨蕾,等.基于動機導向機制的親環境行為產生路徑與影響因素研究——以露營旅游為例[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24, 15(3):663-672.

楊占東,趙晨蕾,董耀華,等.露營旅游者環境責任行為的形成路徑研究——基于不留痕跡態度的中介作用[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23, 37(5):177-183.

余曉婷,吳小根,張玉玲.游客環境責任行為驅動因素研究——以臺灣為例[J].旅游學刊, 2015, 30(7):49-59.

張紅肖.大學生親環境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 2017.

張婕,余奇東,陳潛.森林生態旅游中游客綠色購買行為意愿的形成機制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 2024, 44(2):186-197.

章新月.環境知識對國家公園內企業員工親環境行為的影響[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 2021.

張修齊,陳虎.基于VBN理論的旅游者環境責任行為研究[J].當代旅游, 2021, 19(33):64-66.

Abrahamse W, Steg L, Vlek C. The Effect of Tailored Information, Goal Setting, and Tailored Feedback on Household Energy Use, Energy-related Behaviors, and Behavioral Antecedent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07, 27(4):265-276.

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 50 (2):179-211.

Belk R W. Situational Variables and Consumer Behavior [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75, 56(8):157-164.

Bianchi C, Milberg S, Cuneo A. Understanding travelers’ intentions to visit a short versus long-haul emerging vacation destination: The case of Chile [J]. Tourism Management, 2017, 59:312-324.

Brown T J, Ham S H, Hughes M. Picking up Litter:An Application of Theory-based Communication to Influence Tourist Behaviour in Protected Areas [J]. Sustainable Tourism, 2010, 18 (7):879-900.

Cordano M, Welcomer S, Scherer R F. A cross-cultural assessment of three theories of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J]. Environment Behavior, 2015, 43(5):634-657.

Goh E, Riltchie B, Wang J. Non-compliance in national parks: An extens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model with pro-environmental values [J]. Tourism Management, 2017, 59:123-127.

Guagnano G A, Stern P C, Dietz T. Influences on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hips: A Natural Experiment with Curbside Recycling[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995, 27(5):699-718.

Imran S, Alam K, Beaumont N. Environmental orient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Perceptions of protected area tourism stakeholder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4, 40:290-299.

Kalantani K, Fami H S, Asadi A, et al. Investigating Factors Affecting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Urban Residents: A Case Study in Tehran City-lran [J]. Americ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 3(2):67-74.

Kollmuss A, Agyeman J. Mind the gap: why do people act environmentally and what are the barriers to pro-environment behavior[J].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2002, 8(3):239-260.

Larson L R, Stedman R C, Cooper C B. Understand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15, 43(3):112-124.

Liu J Y, Wu S, Che T. Understanding Perceived Environment Quality in Affecting Tourists’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s: A Broken Windows Theory Perspective [J]. 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9, 31:236-244.

Markle G L. Pro-Environment behavior: does it matter how it measured?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ro-environment behavior scale(PEBS)[J]. Human Ecology: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2013, 41(6):905-914.

Mertens F, Funke F, Pohl 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determining factors and measurement approaches [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9, 12(2):44-53.

Miller D, Merriless B, Coghlan A. Sustainable Urban Tourism: 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ing Visitor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s[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5, 23(1):26-46.

Perugini M, Bagozzi R P. The role of desires and anticipated emotions in goal-directed behaviours:Broadening and deepen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11, 40(1):79-98.

Quintal V A, Thomas B, Phau I. Incorporating the winescape into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Examining new world’ winerie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5, 46:596-609.

Rantala O, Varley P. Wild camping and the weight of tourism [J]. Tourist Studies, 2019, 19(3):295-312.

Schwartz S H. Normative explanations of helping behavior: A critique, proposal, and empirical test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73, 9(4):349-364.

Steg L, Vlek C. Encouraging pro-environment behaviour: An integrative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 Psychology, 2009, 29(3):309-317.

Stern P C, Dietz T, Kalof L. Value Orientations, Gender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 [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993, 25(3):322-348.

Wang C, Zhang J H, Cao J J, et al. The lmpact of Behavioral Reference on Tourists’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 694:133698.

(責任編輯康燕)

①數據來源:“露營經濟”的下一站:跨界融合, http://www.sc.xinhuanet.com/20230426/105346d3bb534d13abe5c2f22e33ae5e/ c.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一级片一区| 国产a网站| 色偷偷综合网|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国产自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狠狠色丁婷婷综合久久|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网站|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 亚洲第一视频区| 亚洲av无码人妻|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国产91精品久久|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有专无码视频| 日韩123欧美字幕|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婷婷色狠狠干|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 日韩a级片视频|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亚洲天堂日本|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看国产一级毛片|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国产精品女主播| 青青草原国产|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日韩专区欧美|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日本欧美精品|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 老司机久久精品视频|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 国产理论一区|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午夜片| 91成人免费观看|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特一级毛片|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91麻豆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