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指出,可持續發展是解決當前全球性問題的“金鑰匙”。ESG將環境、社會和治理要求,融入商業模式和管理體系,致力于實現綜合價值最大化,這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相契合,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實踐。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點和窗口,中信集團成立45年來,深耕綜合金融、先進智造、先進材料、新消費、新型城鎮化等領域,總資產超11.6萬億元,“世界500強”排名第71位,已成長為一家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我們堅持把創新、開放、責任、共贏融入企業發展,讓ESG理念變為“軟實力”,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是向“新”發力,勇當改革創新“排頭兵”。勇于創新、敢立潮頭是中信集團的寶貴基因。從開創專業咨詢、商業銀行、商用衛星等領域多個新中國“第一”,到創新境外投資、海外發債、聯合艦隊等系列商業模式,從攻克高端制造、先進材料、生物育種等一批關鍵技術,到成功打造科技、產業、金融“黃金三角”,我們在先行先試的不懈探索中,不斷拓寬創新邊界,引領行業之先;中信證券、中信特鋼等一批子公司長期保持龍頭地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二是向“智”躍遷,激活綠色發展“動力源”。智能化與綠色化融合,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趨勢。近年來,我們積極運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能產業轉型,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強化能碳管理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比如,率先建成了全球鋁車輪和特殊鋼行業兩座“燈塔工廠”,實現大幅降碳減排、提質增效。攻克“一體化壓鑄”技術,有力推動了汽車制造輕量化變革。聚合金融全牌照資源,構建綠色金融綜合服務體系,搭建了對接全球主要金融市場的ESG服務機制,以“融資+融智”助力更多企業“減碳增綠”。
三是向“遠”突破,促進內外聯動“雙循環”。作為中國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中信堅持與全球合作伙伴共商共建共享,在融入全球化浪潮中構筑了鮮明的國際化優勢。今天,中信境外業務遍布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涉及綜合金融、資源能源、工程承包等多元領域;建設了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安哥拉社會住房等一批世界級重大工程,贏得了所在國的廣泛贊譽。互聯互通是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正著力打造“要出國、找中信”和“來中國、找中信”兩大品牌,為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多作貢獻。
四是向“善”而行,傳遞美美與共“正能量”。ESG理念強調超越利潤之上的價值追求,與中信的義利觀深度融通。多年來,我們重視保護相關方權益,完善ESG管理體系,發揮出版等平臺優勢,推動ESG傳播交流。主動應對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廣泛開展種業援助,讓“禾下乘涼夢”惠及更多民眾。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實施了一批“小而美”項目,實打實增進了民生福祉。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ESG正加速從“選擇題”變為“必答題”,需要各方同題共答、攜手共進。

一是進一步凝聚ESG發展共識。超越意識形態和觀念分歧,聚焦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加大ESG理念宣傳,壯大全球可持續發展力量。把ESG理念貫穿企業戰略、管理、風控等一體化建設,當好ESG價值的踐行者、創造者。
二是進一步完善ESG治理體系。支持更多國家建立符合國情、接軌國際的ESG政策體系、披露標準和評價方法。中國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應加強研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分享ESG管理能力,助力增強中國ESG體系影響力。
三是進一步深化ESG務實合作。打造ESG生態圈,推動政府、企業、智庫、國際機構等廣泛交流;聚焦可持續金融、綠色產業、科技與公益等領域,落地更多標志性合作成果,為推動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編輯 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