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新質生產力和科技金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把科技金融作為“五篇大文章”之首。有關部委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扎實推進“五篇大文章”。中信集團認真貫徹政策要求,依托全牌照金融資源,精準把握科創企業特點,把科技金融作為支持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著力點和推動力,探索出具有中信特色的創新模式和實踐成果,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優勢。
一是有效發揮資本市場對科創企業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科創企業具有投入大、周期長、不確定性高等特點,由資本市場主導的直接融資更加契合科創企業的風險偏好。中信集團旗下投資機構和證券公司,積極運用資本市場為科創企業提供高質量服務。在直接股權投資方面,人民銀行等部門《關于扎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印發后,中信集團統籌旗下近20家股權投資機構率先成立中信股權投資聯盟,攜手外部知名投資機構共建聯盟生態圈,聚焦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形成涵蓋“募投管退”全鏈條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在管基金規模超3000億元,直接投資孵化科創企業超1000家。在科創企業上市方面,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提供境內外IPO、并購重組、再融資、市值管理等服務,兩家證券公司在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IPO項目數量和規模,以及服務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IPO數量和規模等,均約占市場30%的份額;近三年來服務90家科創企業上市,融資規模近1900億元,為科創企業成長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是積極打造“股貸債保”聯動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按照“一個中信、一個客戶”理念,中信集團聚合旗下證券公司、投資機構的專業化服務能力,以及中信銀行、中信信托等金融子公司產品與服務資源,打造了“股貸債保”聯動的多層次、專業化、特色化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實現“一點接入、全面觸達”,為科創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綜合金融服務。首先,由證券公司和投資機構向中信銀行推薦客戶,中信銀行接續做好融資服務。2022年8月以來,IPO客戶轉介落地率從49%提升到85%,股權投資客戶覆蓋比例從45%提升到80%。在融資支持過程中,中信銀行打破重歷史、重財務、重抵押的傳統授信邏輯,針對科研專利、人才隊伍、研發強度等創新要素,構建評估企業技術、潛在能力和未來價值的“第四張報表”,建立“敢貸、愿貸、能貸、會貸”聯動機制,創新推出“積分卡審批模式”“火炬貸”“科技成果轉化貸”“人才貸”“上市接力貸”等特色產品。截至9月末,中信銀行科技金融貸款余額達3874億元,較年初增長25.2%,服務科技類客戶2.8萬戶。其次,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依托行業規模最大的投研隊伍,形成“行業研究、股債融資、風險管控”全流程特色服務體系,利用債市接續支持企業發展,今年以來科技創新債承銷規模近1700億元,保持市場領先地位。第三,對需要擔保的科創企業,有關子公司積極對接再擔保機構,探索成本可負擔、商業可持續的擔保兜底機制。中信銀行無錫分行聯合地方融資擔保公司,推出“明珠貸”產品,由擔保公司承擔70%的貸款本金損失風險,銀行承擔30%的貸款本金損失風險和全部利息損失風險,實行“見貸即保”,提升了發展初期科創企業的獲貸水平。
三是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差異化服務新模式。專精特新企業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特殊科創企業。針對此類企業特點,中信集團制定了專門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把提高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服務覆蓋率作為做強科技金融的重要內容,針對不同類型客戶制定差異化服務策略。以“中信企業家辦公室”模式統籌各子公司“商行+投行+私行+投資+智庫”服務資源,為客戶提供“三全四維”一體化解決方案,即涵蓋“全金融牌照、全周期產品、全場景服務”、聚焦客戶“人—家—企—社”多維度需求的綜合金融服務。截至9月末,累計服務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9568家,覆蓋率達83.07%。
四是支持科創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融資。為便利企業境外融資,港交所與北交所建立合作機制,支持符合雙方市場條件的上市公司在對方市場申請上市。中信集團依托在港多元化金融布局,積極服務科創企業利用香港等國際資本市場融資。今年以來,兩家證券公司保薦港交所上市公司8家,募集資金40.26億港元。除利用好香港資本市場外,中信集團持續提升境外其他市場覆蓋能力,投行業務已覆蓋全球15個主要國家和地區,中信證券獲得英國、瑞士、德國證券交易所會員資格,累計服務17家企業完成歐洲市場GDR發行。
當前,我國已形成包括創業投資、股票市場、銀行信貸、債券市場、保險和融資擔保等在內的、全方位多層次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但整體上看,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模式與科創企業的融資需求不匹配等問題依然突出,科技金融發展空間巨大。圍繞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我認為應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對科創企業融資支持力度,完善立體化科技金融供給體系,用好境內外兩個市場科技金融資源。
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一招。10月16日,中信集團發布“要出國,找中信”“來中國,找中信”兩大服務品牌,正式推出全球綜合服務方案。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綜合金融優勢,支持更多科創類企業發展,為打造新質生產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編輯 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