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國家對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全面從嚴治黨戰略的持續推進,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面臨著如何有效融合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提升組織力和戰斗力的新挑戰。本文詳細介紹了多種“黨建+”模式的具體實踐,并基于理論與實踐的雙重維度,提出了進一步完善和推廣“黨建+”模式的建議和措施,以期為構建更加高效、活力、務實的基層黨組織體系提供有益參考。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國有企業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的根本保證。在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中,基層黨組織扮演著基石與靈魂的雙重角色,其創新性地實施“黨建+”模式,不僅是對傳統黨建工作的一次深刻變革,也是推動企業治理現代化、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的關鍵舉措。
“黨建+”模式通過構建起以黨建為統領、各項工作協同并進的新格局,強化黨組織在企業決策、監督和管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價值導向,使國有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能夠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不偏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確軌道,確保企業的穩健發展。
“黨建+”模式通過以形式多樣的黨建活動為載體,深化員工對企業大家庭的認同與歸屬情感,實現企業內部各要素間的深度融合與高效協同。
盡管理論上強調高質量黨建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操作中,如何將理論有效轉化為實踐操作,特別是在不同企業、不同業務背景下的具體應用,仍存在較大差距。
在一些國有企業中,基層黨組織的角色和職責界定模糊,仍然存在著一種“重視經濟、輕視黨建”的思想傾向,沒有充分發揮企業黨委在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方面的引導作用。
雖然提出了“黨建+”模式,但在實際操作中,黨建與業務工作往往存在“兩張皮”現象,難以提出符合實際需要的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缺乏深度融合和有效聯動。
部分國有企業對黨務工作人員的培訓不夠,黨建工作崗位多為兼職且專業背景多樣的同志,或年長的、能力較弱但經驗豐富的老同志,導致對新時期黨務工作的新特點、新動態和新途徑認識不足。
一是設立示范崗位,強化生產引領。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開展實施黨員責任區域制度,將生產經營目標分解到每個黨員責任區,每個責任區由一名黨員負責人帶領若干員工,強化崗內員工互幫互助、互聯互通,帶動周圍員工共同提升生產效率。
二是組建突擊隊伍,攻堅生產難關。在企業生產經營的關鍵環節和重大任務中,組建黨員突擊隊,開展書記“頭雁”項目,鼓勵黨員人才帶頭參與重大項目和關鍵任務,確保生產任務能夠按時且高質量地圓滿完成。
一是搭建黨員創新平臺,激發創新活力。通過成立黨員創新工作室,圍繞企業核心技術難題開展技術研發和創新活動,組織參加各類技能培訓,不定期對工作室成員進行工藝技術大檢閱,推動技術管理再上新臺階。
二是舉辦科技創新競賽,營造創新氛圍。通過定期舉辦創新方法大賽、職業技能大賽等,鼓勵員工運用創新方法對企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形成具有創新性和商業價值的項目方案,激發員工的創新熱情,促進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形成良好的創新氛圍,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注入活力。
三是建立創新激勵機制,表彰創新成果。通過設立科技創新激勵獎、開展“車間生產小能手評優”等活動,對在科技創新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黨員和員工給予重獎,彰顯企業對科技人才的尊重與肯定,激勵廣大職工投身產業事業,提高全員改善參與度,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推動企業的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一是思想引領與學習平臺搭建。開展內部技術交流分享會,利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微黨課等平臺,采用集中授課、“線上+線下” 教學、沙盤模擬等多種方式,開展政治理論、前沿技術、行業資訊等主題學習,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人才頭腦。同時建立學習交流機制,邀請黨員技術骨干分享經驗,促進人才之間的技術交流與思想碰撞,提升整體專業水平,為企業培養和輸出更多復合型人才。
二是產學研合作與人才集聚。通過黨建引領,強化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間的戰略協同,搭建人才交流平臺,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創新生態,積極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三是實踐鍛煉與榜樣示范。實施“師徒結對”培養計劃,表彰先進示范黨員,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激勵優秀黨員技術骨干與青年才俊建立師徒關系,充分發揮各領域技能人才的引領示范作用,為構建高質量的人才隊伍奠定堅實基礎。
四是考核機制與梯隊建設。在黨建考核指標上堅持“目標導向”“有效管用”“以評促建”“適時考核”“結果運用”,對不同層級、不同業務類型的部門做好人才培養設計,并建立關鍵崗位的后備梯隊人才庫,形成“高管—中層干部—后備人才”三級人才梯隊,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儲備。
五是制度融合與機制保障。加強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的深度融合,明確界定黨組織、董事會及經理層各自的權責范圍,構建一套法定權責清晰、透明度高、運作協調且能有效制衡的治理體系,確保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在高度一致的基礎上實現有機融合。
(一)加強頂層設計,明確“黨建+”模式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和操作流程,確保“黨建+”模式在各個層級、各個領域得到有效落實。
(二)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黨建+”模式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規范工作流程,建立定期研究、定期匯報、定期督查的工作機制,為“黨建+”模式的實施提供制度保障,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三)深化理論武裝,通過舉辦培訓班、研討會等形式,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使其深刻領會“黨建+”模式的內涵和要求。
(四)深入調查研究,準確把握企業生產經營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方案,不斷探索“黨建+”模式的新形式、新內容,使“黨建+”模式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
(五)注重資源整合,加強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的溝通協作,形成推動“黨建+”模式的合力。
(六)加強宣傳引導,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案例,營造推廣“黨建+”模式的良好氛圍。
(七)嚴格考核評價,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將“黨建+”模式的推進情況納入企業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
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黨建+”模式的創新探索與實踐,是新時代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舉措。在今后的工作中,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需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創新融合方式、優化服務體系、建強人才隊伍、注重總結推廣、強化制度建設,推動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的深度融合,為國有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障。
(作者單位:廣州市廣百物流有限公司)